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2022-09-11

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中晚期[1], 是临床常见的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悸及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主要为各类心脏疾病所导致的心脏损伤, 使得心肌的收缩力明显下降, 导致心输出量降低, 无法满足机体组织器官供血而产生。该病根据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竭3种。目前该病的治疗以利尿、扩张冠脉效果和强心为主, 但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往往较长, 常可导致心室重构的产生, 使得传统的药物治疗并不理想。为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贝那普利治疗后的治疗效果, 该研究2011年2月—2012年9月期间将百色市人民医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百色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共收治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治疗, 每组患者30例。在对照组之中, 男性为22例, 女性为8例, 年龄分布区间为57~74岁, 平均年龄65.8 4岁;同时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21例, 患有冠心病的患者18例,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16例;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为12例, 为Ⅲ级的患者为13例, 为Ⅳ级的患者为5例;左心功能平均 (0.34±0.10) %。而在观察组之中, 男性为23例, 女性为7例, 年龄分布区间为58~73岁, 平均年龄6 6.22岁;同时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20例, 患有冠心病的患者16例,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17例;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为13例, 为Ⅲ级的患者为11例, 为Ⅳ级的患者为6例;左心功能平均 (0.33±0.02) %。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及静脉加口服药物治疗。静脉药物给予左卡尼汀2.0入生理盐水100 m L缓慢静点, 口服药物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50 mg、呋塞米20 mg、螺内酯20 mg、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 mg及地高辛0.125 mg口服, 1次/d。

1.2.2 观察组

入院后在给予对照组治疗的同时, 加用贝那普利5 mg口服, 1次/d。两组均根据患者病情对口服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 可酌情给予呋塞米注射液净静推及西地兰静推治疗。静脉治疗疗程为14 d, 后继续于口服药物治疗。观察时间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在口服药物治疗3个月后,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个等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双肺听诊无湿性罗音且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消失, 双肺听诊湿性罗音减少超过50%且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双肺罗音无明显缓解, 心功能无明显提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心脏彩超情况

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行心脏彩超检查, 由同一彩超医师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功能值。

1.3.3 药物不良反应

从患者接受治疗开始时至治疗3个月, 随访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 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经治疗后, 显效11例, 有效10例,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 0%;观察组经治疗中, 显效14例, 有效13例,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 0.0 0%。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左心功能情况

治疗前对照组经心脏彩超所测定的左心功能平均为 (0.3 4±0.10) %, 治疗3个月后提升至 (0.42±0.0 5) %;而观察组治疗前经心脏彩超所测定的左心功能平均为 (0.33±0.0 2) %, 治疗3个月后提升至 (0.51±0.0 7) %。两组左心功能在治疗3个月后均有明显的提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 两组之间经t检验比较, 观察组提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P<0.0 5) 。治疗前对照组经心脏彩超所测定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 (62.16±5.31) mm, 治疗3个月后降至 (58.42±3.62) mm;而观察组治疗前经心脏彩超所测定的左心功能平均为 (61.86±4.96) mm, 治疗3个月后降至 (53.68±4.09) mm。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在治疗3个月后均有明显的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之间经t检验比较, 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P<0.05) 。

2.3 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 对照组共出现心率过缓2例, 头晕头痛3例, 低钾血症1例;观察组共出现心率过缓1例, 头晕头痛2例, 低钾血症2例, 干咳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 心室重塑与神经体液间恶性的循环是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2]。长期高血压病等心脏疾病常可导致心室重塑的产生, 心室重构后因冠状动脉无法供应重构后的心室细胞, 导致心肌细胞出现相对的供血不足, 可诱发各类心律失常的产生, 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 此外心肌供血的不足, 同样可以激活体内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交感神经因心肌缺血而反射性的发生兴奋, 而体内体液调节机制也同时被激活, 心肌细胞上的β受体的兴奋性也明显的增高, 两者可同时起到兴奋心脏的作用, 使心率明显加快, 心肌氧耗量明显增加, 不但加重了心肌的缺血状态, 还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明显提高, 与心室重塑形成恶性循环, 使患者的病情持续恶化。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类降压药物, 该药可以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I向收缩血管作用较强的血管紧张素Ⅱ转换, 可明显的抑制血管的痉挛起到扩张血管作用[3]。除起到降压的作用外, 目前临床研究分析发现, 该类药物对于逆转心室重构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4]。贝那普利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药物之一, 该药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一种, 较传统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可选择性的作用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受体上, 起到扩张末梢血管, 减低心脏后负荷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显著的延长心室肌运动的时间[5,6,7]。此外该药不良反应低, 较少引起体内水钠潴留, 防治交感神经的兴奋。为临床治疗该病的基本药物之一。

该研究显示:效果方面, 经治疗后,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 0%, 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 0.0 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左心功能方面, 对照组由治疗前的 (0.3 4±0.10) %, 提升至治疗3个月后的 (0.42±0.05) %;而观察组由 (0.33±0.02) %, 提升至治疗3个月后 (0.51±0.0 7) %。观察组同样由于对照组 (P<0.05) , 同时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亦明显下降。药物不良反应方面, 在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优。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贝那普利治疗后的治疗效果, 为提高临床治疗本病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将入百色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患者,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治疗, 每组患者3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效果方面, 经治疗后,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 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占优 (P<0.05) 。左心功能方面, 对照组由治疗前的 (0.34±0.10) %, 提升至治疗3个月后的 (0.42±0.05) %;而观察组由 (0.33±0.02) %, 提升至治疗3个月后 (0.51±0.07) %。观察组同样由于对照组 (P<0.05) , 同时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亦明显下降。药物不良反应方面, 在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优。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充血性心力衰竭

参考文献

[1] 王胜军.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36 (6) :69-70.

[2] 刘晓军, 张萍, 李杏玲, 等.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11 (7) :38-39.

[3] 袁晓华, 刘士莹, 曹丽, 等.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低减患者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0, 50 (8) :38-41.

[4] Hansen PR, Rieneck K, Bendtzen K, et al.Sp ironolactone inhibits Production of p 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by human mononuelear cells[J].Immunol Lett, 2004, 91 (1) :67-91.

[5] 吴柏平, 吴国海.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0例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 2009, 20 (10) :44-45.

[6] 李晓翔, 刘克, 吴晓慧.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31) :57.

[7] 王宏宇, 胡大一.免疫反应与慢性心力衰竭[J].中国医刊, 2004, 39 (4) :60-61.

上一篇:《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评析下一篇: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