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2022-09-11

糖尿病肾病 (DN) 是糖尿病 (DM) 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近20年成为终末期肾病 (ESRD) 的首要原因, 在肾病早期进行干预治疗能阻止ESRD的发生。通过观察单用贝那普利、替米沙坦及两者联用对UAlb等指标的影响, 探讨贝那普利联用替米沙坦治疗早期DN的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住院或门诊长期随访的T2DM患者58例。早期DN的诊断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近期血糖控制为空腹血糖<7.8mmol/L, 餐后2h血糖<10mmol/L, 24h尿白蛋白30~300mg/24h, 同时肾小球滤过率升高20%以上, 常规尿蛋白检测阴性。其中男28例, 女26例, 年龄45~68 (56.8±10.3) 岁, 病程5~18 (8.5±3.9) 年。除外标准: (1) 重度高血压; (2) 合并感染或其他疾病; (3) 入选时已使用ACEI或ARB类药; (4) 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

1.2 方法

各组均维持原有的糖尿病治疗方案不变, 均停用其他降压药两周。随机分为3组, 分别为贝普利组17例, 替米沙坦组18例, 联合用药组19例。贝那普利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d;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d;联合用药组给予福辛普利10mg/d和替米沙坦80mg/d, 均1d单次早餐前30min给药。治疗时间为12周, 观察治疗前后MAP、FBG、UAlb、BUN、SCr水平。各组间患者性别、年龄、疗程、病程、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指标用表示, 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对照用t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见:贝那普利组和替米沙坦组MAP、UAlb较治疗前降低 (P<0.05) , 但联用组明显降低 (P<0.01) , 联用组较两单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FBG、SCr、BUN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贝那普利组有2例出现干咳, 未发现其他副作用。

3 讨论

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肾小球硬化, 是引起ESRD并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RAAS的异常激活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AngⅡ从血流动力学及非血流动力学两方面对肾脏造成损害[1]。血流动力学方面, AngⅡ造成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 为肾脏进行性损害的基础;非血流动力学方面, AngⅡ改变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增加肾脏细胞外基质蓄积。

大量研究证明, 应用ACEI抑制AngⅡ的合成或应用AT1RA阻断AngⅡ受体介导的生物效应, 均能抑制AngⅡ的致病作用, 起到保护DN的作用。因AngⅡ合成为多途径, ACEI仅抑制转化酶途径, 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不完全;AT1RA由于能够阻断非ACE途径产生AngⅡ, 在受体水平发挥阻断作用。新近的研究提示AngⅡ对肾小球细胞转型、小管细胞增生、尿蛋白的排出方面的作用, 可能通过AT2R而发挥功效, 因此AT1RA也不能完全阻止AngⅡ的作用, 此类药物联合应用具有潜在的累加效应[2]。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贝那普利组治疗后比较, △P<0.01

本研究发现在贝那普利、替米沙坦和联合组3组间治疗前后FBG、BUN、Scr均无显著性差异, 而3组MAP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 联合组与贝那普利、替米沙坦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组UAlb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 联合组UAlb下降程度明显大于贝那普利和替米沙坦组, 说明联合治疗具有降低血压之外的减少UAlb的作用。国内杨福燕等[3]研究依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早期DN12周亦取得了较好疗效。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 且联合用药在降低DN患者UAlb方面优于单一用药。这一结果说明联合用药能更有效地去除AngⅡ的效应, 起到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提示两者在不同的环节发挥作用, 能够协同保护肾脏。至于联合治疗长期疗效如何, 尚需大样本长时间进一步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 (DN) 的疗效。方法将54例早期DN患者分为3组, 给予贝那普利、替米沙坦及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 治疗12周, 各组检测平均动脉压 (MAP) 、空腹血糖 (FBG) 、尿微量白蛋白 (UAlb) 、血尿素氮 (BUN) 和血肌酐 (SCR) 。结果3组治疗后UAlb、FBG、BUN和SCR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 (P<0.05) , 联合治疗组高于单一治疗 (P<0.01) 。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DN可有效减少UAlb, 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依那普利,氯沙坦,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Touyz RM.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in vascular injury in hypertension:role of angiotensinⅡ[J].Curropin Nephrol Hypertens, 2005, 14 (2) :125~131.

[2] Unger T.The role of the renin2angiotensin syst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Am J Cardiol, 2002, 89 (2A) :3A~29A.

[3] 杨福燕, 邵凤杰.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J].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1:113~114.

上一篇:探究实现国内企业财产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下一篇:次声波非致命武器发展现状及致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