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11-16

心力衰竭, 非独立性疾病, 乃各类心脏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症状, 病情复杂, 病程长, 预后不佳, 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及疾病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患者存活时间逐渐延长, 心力衰竭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率逐年增加。对心衰患者如何进行更有效的治疗成为了当务之急。2005年10月至2010年2月期间,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66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供同道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6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其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 心功能分级均在Ⅲ~Ⅳ级。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82例, 其中男性52例, 女性30例, 年龄62~81岁, 平均年龄为67.2岁;其中冠心病43例,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1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16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例,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7例。对照组共84例, 其中男性53例, 女性31例, 年龄58~80岁, 平均年龄为64.6岁;其中冠心病47例,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2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14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例,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4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疾病分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方法

2组入院后均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X线胸片等检查。确诊后2组均给予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十味安心汤加减治疗, 对照组仅给予西药治疗。中药汤剂药物成分为:党参、麦冬、五味子、丹参、生地、牛膝、赤芍、川芎、香附、当归, 以甘草调和, 每日1剂, 并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调整剂量。7d1个疗程, 4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5

1.3 疗效标准

按照诊断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显效:患者自觉症状有明显减轻, 心悸、气喘等临床症状消失, 心脏功能改善为Ⅰ~Ⅱ级;有效:患者自觉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心悸、气喘等临床症状减少, 心脏功能改善为Ⅱ~Ⅲ级;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没有改善, 心悸、气喘等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未改善, 心脏功能改善为Ⅲ~Ⅳ级。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2组资料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 2组临床疗效比较可见表1。观察组显效例数28例, 有效例数42例, 总有效率85.37%;对照组显效例数24例, 有效例数35例, 总有效率71.43%。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良反应

对2组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监测。观察组治疗前后无1例患者存在血、尿常规、肝肾功明显变化;对照组肝肾功无明显变化, 尿常规均正常, 但有10例患者存在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 (CHF) 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疾病在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3], 通常由于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 心肌严重受损、心肌收缩力下降而导致该病。在西方发达国家, 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相对较高, 且确诊后生存期较短, 如美国一项调查显示, CHF确诊后男性生存期仅1.7年, 女性仅3.2年[4]。而在我国, 有资料[5]显示心力衰竭病死率占心血管病病死率的40%, 且以中老年发病为主。引起心力衰竭常见的病因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治疗, 外加营养心肌治疗。随着心力衰竭治疗概念从短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逐渐转变到采用长期、修复策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我们认为在心力衰竭明确诊断后, 尽早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有效防治心室重构, 从而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因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减少血管紧张素的生成, 减轻其收缩血管作用, 且能抑制心室重构。

心力衰竭患者通常有心慌、气短、胸闷、肢体浮肿等临床表现, 故心力衰竭属于“心悸”、“喘证”等中医学范畴。中医中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有很多种, 但目前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 心脏本身的病变或者肺脏等脏器病变累及到心, 引起心之气阴不足或者心之阳气受损, 心脏无力使血脉鼓动, 从而导致血脉瘀阻。然而痰、瘀、水等又会进一步损害心之阴阳, 形成血脉瘀阻的恶性循环。慢性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6], 心气阳虚谓之本虚, 以气虚阳衰为主;血瘀、痰饮即为标实, 本虚、标实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我们认为, 心力衰竭在中医学上的主要病理环节为血脉瘀阻, 故以十味安心汤加减进行治疗。该汤剂主要中药成分为党参、麦冬、五味子、丹参、生地、牛膝、赤芍、川芎、香附、当归。党参性平味甘, 有益气之效, 且其根部含有皂甙等, 可使机体周围血管扩张;麦冬对心脏有滋养心阴的作用, 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实验还证明[7], 其提取物可加强心肌收缩力, 且在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可增加心输出量;五味子滋肾生津。此三药相配伍, 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功效。丹参能活血通脉, 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可减轻心肌损伤、心肌坏死程度;能活血化瘀, 不同程度地改善微循环等, 且低浓度时能抑制心肌收缩, 减少心脏能量消耗, 从而减少心肌损伤[8]。生地、当归有很好的补气生血功效, 也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氧耗, 增加心脏输出量等作用[9]。这些药配伍使用, 能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瘀血得去、心气得补, 且副作用相对少。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观察组在进行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治疗, 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且不良反应发生少, 患者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临床疗效满意。故可得出,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 临床疗效满意。

摘要:目的 探讨并总结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把2005年10月至2010年2月入我院的1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2例, 对照组84例, 2组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 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十味安心汤加减治疗。7d为1个疗程, 4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例数28例, 有效例数42例, 总有效率85.37%;对照组显效例数24例, 有效例数35例, 总有效率71.43%。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前后无1例患者存在血、尿常规、肝肾功明显变化;对照组肝肾功无明显变化, 尿常规均正常, 但有10例患者存在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 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十味安心汤

参考文献

[1] 郑琼莉, 祝炜.慢性心力衰竭[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2007) [J].2007.

[3] 颜芳, 赵立诚.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因病机新说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 2010 (2) :7~10.

[4] 陈长勋, 高建平, 吴琦, 等.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及中医药有效防治方法的思考[J].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0, 1:7~10.

[5]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6] 冼绍祥, 周凤娇.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6 (8) :165~167.

[7] 肖培根, 杨世林, 裴刚册.药用动植物种养加工技术[M].北京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

[8] 赵焱.丹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 2008, 6:53~54.

[9] 单书健, 陈子华.古今名医临证金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

上一篇:论我国监视居住制度的完善下一篇: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评价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