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ml水等于多少克

2023-06-02

第一篇:100ml水等于多少克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六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六课。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溶解现象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后,继而引导学生关注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食盐的方法和步骤,同时获得“溶解度”、“饱和溶液”等前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分为两部分:

(一)提出问题

(二)制定一份研究计划。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b、过程与方法:能设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经历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过程。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以上就是我确定的三维目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呢?根据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知识层面,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五、教法分析

1、引导----探究法

老师是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从亲历的活动中产生实际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获得相关知识。

2、分组讨论法

这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研究计划的制定、实验活动的开展、实验结果的讨论汇报都是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实现的,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在课前,我还进行了教学准备)

1、学生材料:食盐、搅拌棒、烧杯(100毫升)、塑料小勺、天平、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2、教师准备:食盐、筷子、烧杯、水、塑料小勺、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我对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教具:一杯水、食盐、小勺、筷子,提问:“用这些东西今天可以做什么呀?” 运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演示实验上来。学生会回答:“溶解食盐”,然后找名学生向杯子里面放盐,搅拌,食盐溶解了,再加一份食盐,搅拌几下,食盐又溶解了,再加盐、再搅拌„„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一杯水(100毫升)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同时板书: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通过演示实验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然后很自然的过渡到教学的第二部分,100毫升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首先,我把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是分别选了组长,我在旁边进行指导,同学们分工合作,有专门负责搅拌的,有专门负责放食盐的,还有专门记录数据的,分工合作,明确职责,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当“100毫升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问题提出以后,学生的疑虑也出现了,食盐加到什么时候就算不能溶解了,做实验时怎么样进行计算,需要一些什么材料,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做一个研究的计划,得出研究时需要什么材料,比如量杯、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等,然后再讨论研究的方法,怎么准备100毫升水,怎么样加盐,怎么样计算食盐的重量,有的主张先称出盛有盐水烧杯的质量,再除去未加盐时杯子和水的质量即可,有的主张先称出一袋盐,实验完毕后看剩下多少克就可以计算出,有的主张就按照书上的用勺子一勺一勺的放进去,不断搅拌,看能放多少勺,然后再看这多少勺是多少克。三种实验方法呈现给学生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比较,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用三组不同的试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我们以书本上的实验方法即平勺定量法为例。即用小勺盛一勺盐,用尺子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盐,称量一平勺的食盐质量,加多少勺食盐就知道加了多少克食盐了。

1、设计实验方案,交流修正

出示研究计划表,让小组讨论完成研究计划表并汇报小组计划。分组式地讨论,可以有效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完整性,并可以锻炼学生综合信息的能力。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帮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好记录,要求学生在实验时明确分工,合作完成,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既保证实验探究顺利进行,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实验时需要注意盐要一平勺一平勺的放,自己亲自演示给学生看。放盐时要等第一勺盐完全溶解,再放第二勺,保持实验的准确性。统计时要等到不能溶解的时候减少一勺,这就是实验的结论。这里是本课的重点,指导的也要特别详细,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参与到研究方法的讨论中来,并在必要的时候由教师演示,使学生能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得到一种直观的指导,加强学习效果,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问题。

(三) 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进行板书。 观察:溶解得最多的组溶解了多少食盐?大多数组溶解了多少食盐?溶解最少的组溶解了多少食盐?然后请溶解最多和最少的小组说说实验过程。其他组对他们的水量,放盐的方法和计算方法等进行提问,让学生明白做实验就会存在误差,但是学生得到的实验数据与其他组同学的数据误差太大的,要懂得进行反思,到底是实验中哪个环节出问题了,找出自己出现误差的原因,培养他们不断反思的好习惯。

通过学生自行探讨,分析归纳,认识到正确的结果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统计方法,带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且还能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及收集信息能力,进而培养团结互助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实验结果汇报分析完毕后,在后面的时间中,教师可以加以拓展训练,在溶解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杯里的水位升高了;水的颜色变了。)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数量的食盐”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知道了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同时思考:这些盐水是同学们刚才做过实验的,里面溶解了许多盐,倒掉真可惜,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你能使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吗?有什么方法?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节课继续研究时使用。将内容与下一节课(第七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重复利用了实验材料,还渗透了节约、环保的理念。

拓展实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那100毫升水又能溶解多少克味精?多少克白砂糖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模仿今天的操作步骤到家里去做实验。

七 板书设计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一定量的水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水 食盐

100毫升 约36克 八 课后反思: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比“100毫升水能溶解几勺盐”要求更高。估计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克”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称量工具的使用也不熟悉,这部分可能会在上课的时候花费一些时间。另外,学生在做实验后期可能耐心会减少,放盐时造成较大误差,需要老师密切关注。(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13分钟

第二篇:四年级科学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

盐教学设计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本单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按问题顺序编排起来。本课是在学生加深了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上,已经经历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并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的学习将产生积极作用。

教学目的

、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2、科学探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用:食盐、筷子、塑料小匙、玻璃杯。小组观察实验用:食盐(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玻璃棒、100毫升烧杯盛25毫升水、汤匙、水盆等。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

怎样更好的引出“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个问题,在对材料进行观察描述后,我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为每个小组准备相同量的盐,不同量的水,并进行食盐搅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到食盐不能在水里无限溶解,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通过对比实验引发出来的问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地探究欲。接下来让学生知道要想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必须要保证每个小组具有相同的水量。那么要想知道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马上能想到通过自己实验进行验证。于是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板书课题,教师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课重点,这堂课也在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中开始了。

(二)、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问题就比较复杂,是实验设计的难点也是亮点。大多数学生可能会采取书本上的实验方法,当然这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可能与学生事先预习有关。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都千篇一律与书本完全雷同,实际上也表明学生思维的禁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事先我设计好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并做好,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当然也许会有学生想到新的实验方法、也许没想到),教师作为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可以将这三个实验呈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较、思考和选择。

第一种实验方法:食盐减少法即先把装有食盐的杯子或袋子称好,再一份一份少量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再称一称杯子或袋子里还剩多少食盐,通过相减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食盐了。

第二种实验方法:平勺定量法。即用小药勺盛一勺盐,用牙签沿勺子表面水平刮去多余的盐,称量一平勺的食盐质量,加多少勺食盐就知道加了多少克食盐了。

第三种实验方法:溶液增加法即先称量每小组盛有100毫升水的小烧杯的质量,记为A克;学生实验时,只需向水中加食盐,加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再到教师这儿称量出溶液质量,记为B克。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是B-A克。

三种实验方法呈现给学生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比较,然后询问学生你认为那种实验方法更科学、更严谨?你准备采用那种实验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询问学生这三种实验都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确:

(1)、实验操作要规范。加盐、搅拌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

(2)、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所谓实践出真知,随后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用这三种(或者其他)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教师可做为学生亲密的伙伴加入学生探究的行列。这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探究,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探究能力,体验探究乐趣,突出教学重点。

(四)、分享结果,分析数据

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这时教师可以给出参考答案:100毫升水理论上可以溶解36克盐。在上展示实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交流:那种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最准确,这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这样对不同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实验方法汇报分析完毕后,在后面的时间中,教师可以加以拓展训练:在溶解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杯里的水位升高了;水的颜色变了。)

同时思考: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这样丢弃吗?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节课继续研究时使用。将内容与下一节课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重复利用了实验材料,还渗透了节约、环保的理念。

总结反思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安排本课教学,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实验法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敢于提出问题的严谨科学态度,发展能力,激发兴趣。本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将实验操作的重要步骤或者注意事项以形式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新课标第一网

作业练习:

、简单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的?

2、杯子水得多少与溶解盐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第三篇:保额不等于理赔金额 住院了保险公司赔多少钱

随着人们对保险的了解,医疗保险渐渐成为百姓购买的热点。但是在购买保险后的关键仍然是希望自身在患了疾病后可以得到有效的理赔。

王先生去年购买了本市某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个医疗保险,代理人告诉王先生此项保险总金额为2万元左右。去年11月份的一次意外,王先生看病花费了医疗费用5320元,但最后保险公司的理赔款却只有3200元。究竟是怎么回事,王先生搞不明白了,没有超过保额的5320元,为什么却只赔付了3200元呢?

费用型医疗险理赔注意

保额≠理赔金额

王先生在去年购买了某人寿保险公司的保险,但是在理赔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明明花费了5320元,却只赔付3200元。究竟是保险公司没有按照理赔约定条款进行理赔,还是投保人错误地理解了保险合同?

花费5320元只赔3200元

王先生今年47岁,爱人因身体原因一直在家休息,孩子还在远方的一所高校读书,家庭经济的重担都压在自己身上。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意外和疾病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王先生在去年通过单位朋友的介绍认识了某寿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杭先生。

基于王先生的状况,代理人杭先生给其做了比较全面的保险规划。主险购买了一份健康险,保险费用为每年1168元,保额为2万元;附加险购买了意外伤害和意外医疗,意外伤害年交保费23元,保额为1万元;意外医疗年交保费78元,保额为1万元。为了避免非意外的疾病,代理人此外又给王先生设计了一款住院医疗保险,也就是说只要被保险人住院,就可以得到相关的理赔,年交保费576元。

当王先生询问保险条款下的分类是否会对理赔有影响时,得到的是该业务员的肯定答复,没有多少影响。并着重强调保险金额为各个分类款项的总和,每次累计赔付最高可达2万多。

在去年的12月份,王先生由于急性肺炎住院治疗。办理完住院手续后的第二天,就通过客户服务热线向保险公司报案,同时通知了保险代理人,详细说明了相关病情。

王先生出院后带上相关资料到保险公司办理理赔,从门诊到住院费用共花费了5320元,远远没有超过自己的保险金额,谁知道最后保险公司给出的理赔金额只有3200元。即使按照条款中约定的赔付80%,也应该有4000多元啊。王先生对此表示不理解,实实在在地用去了5000多元,为什么赔付只有3000多元。

无独有偶,上周本报热线电话接到了杨女士的反映:杨女士同样是购买了住院医疗保险,在医院共计花费了4380元,结果保险公司也仅仅赔付了2000多元。

条款操作,并无不妥

对此次理赔不满的王先生通过该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热线对此问题进行了投诉,得到的答复是保险公司严格按照条款约定的来理赔,并没有什么不当之处。笔者通过网络查看了王先生所描述的该保险条款,的确在条款的下方有相关的规定,每项费用的理赔每次限额多少。

但是王先生本人对此次理赔中保险公司的解释并不认同,他告诉笔者,当初在购买保险的时候,业务员并没有给其详细地解释这个条款,而自己本身对保险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当时只认为理赔是各个款项加起来的总和,没有想到是以每个小项作为一个限制。

一方面,自己如实告知了保险公司自己的身体情况,按照保险公司投保规则要求顺利投保;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应该有义务告诉被保险人理赔的相关注意事项。也就是说,作为被保险人既然履行了义务,而保险公司并没有相应的如实告知。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若是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会购买了。

案件结局

保险公司在得知笔者反映的情况后,迅速与该保险代理人沟通,从中了解了相关具体事宜,发现自身在业务员管理方面的确存在着一些漏洞。在征得被保险人的同意后,对代理人进行了相关的处理,并对事件当事人给予了一定的补偿。

尽管此件案例双方比较圆满地解决了,但是如何确保保险公司和每一个被保险人都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水平线上订立合同,这是比较重要的。

住院医疗两点注意事项

医疗保险不同于健康险和分红险,由于该险种本身的特殊性,医疗保险在理赔方面比较复杂。一般说来,在保险责任中都是按照如下规定:有在各项费用限额内,对于每次住院在规定范围(同当地公费医疗或社会医疗保险规定)内实际支出的合理且必要的床位费、药费、治疗费、护理费、检查费、特殊检查治疗费、救护车费、手术费以及住院期间前后各30天内因与该次住院相同原因而产生的门诊费,由保险公司支付总额的一定比例。

在这个保险责任中有两个需要留意的:

各项费用:对于住院医疗保险来说,在看病期间,会有不同的费用。比如:床位费指住院期间使用的医院床位的费用。不包括观察病房、陪人床、家庭病床等。药费指按当地公费医疗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的用药范围内的中、西药费用。还有诸如治疗费等等,每项费用都有严格的约定,并有一个最高的限额,只有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在限额以内才可以赔付。

拿王先生来举例,他一共花费了5320元,可能这里面他治疗费用花去了1800元,但是按照相关条款,每次治疗费用只能在1000元范围以内,所以也就意味着治疗费用所花费的1800元,保险公司只赔付给他1000元。也就是说,在住院医疗类保险,每个小项都有一定的限额,在不超过小项的限额内给予赔付。

合理且必要的:保险的根本目的是对被保险人在发生保险事故时起补偿作用,弥补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它本身并没有什么赚与不赚之分。一些人在购买了住院医疗保险后,心想反正又不用自己掏钱,花费多少只要在限额内保险公司都可以赔付,往往是多开药或者是多做身体检查。针对这些道德因素,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里有这个“合理且必要的”条款约定。

也就是说,被保险人因疾病住院,为了治疗该疾病所花费的合理且必要的费用,按照保险条款中规定的可以理赔。所以,一些被保险人没有必要为了一些小便宜而导致最后理赔时发生纠纷。

主持人关注

出现理赔纠纷的情况经常有下面几种:客户在购买保险的时候没有如实告知,隐瞒了既往病史;在保险等待期内发生的保险事故及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一些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也就是说属于除外责任的保险事故。

作为保险客户在投保医疗类险种时,除了将自己的身体状况告诉保险公司外,投保人有权利要求保险公司的服务人员对条款中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给予讲解。特别是医疗保险中的保险金额,哪一项会保,保额是多少。毕竟对条款的认识与理解,直接关系到自己的保险权益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避免纠纷的最好办法应该是从投保就开始。

医疗险纠纷三个焦点问题

A:等待期间三个月

首次投保本保险或非连续投保本保险时,被保险人因疾病住院治疗的,等待期为三个月;续保或因意外伤害住院治疗时无等待期。对等待期内或在保单生效之前的住院治疗,保险公司不负给付保险金责任。对保险期间内发生且延续至合同到期日后一个月内的住院治疗,公司负给付保险金责任。

B:是否为指定医院

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应于被保险人入院之日起三日内通知保险公司。否则,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应承担由于通知迟延致使保险公司增加的勘查、检验等项费用。但因不可抗力导致的迟延除外。

被保险人应在保险公司指定或认可的医院就诊,若因急诊未在指定或认可的医院就诊的,应在三日内通知保险公司,并根据病情好转情况及时转入指定或认可的医院。若确需在非指定或非认可的医院就诊的,应向保险公司提出书面申请,本公司在接到申请后三日内给予答复,若保险公司同意在非指定或非认可的医院就诊的,对这期间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会按条款规定给付保险金。

C:理赔问题

若已通过其它途径支付了部分医疗费用,在无法提供住院医疗费用原始凭证时,需提供相关证明并须在医疗费用凭证复印件上注明已给付的比例和金额,并加盖支付费用单位的印章,凭此复印件向保险公司申请给付保险金,公司会承担剩余部分医疗费用的保险责任。

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自收到申请人的保险金给付申请书及上述证明和资料后十日内,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向申请人发出拒绝给付保险金通知书。对确定属于保险责任的与申请人达成有关给付保险金数额的协议,并在协议达成后十日内履行给付保险金责任。

保险公司在收到理赔申请资料之日起六十日内,对属于保险责任而给付保险金的数额不能确定的,根据已有证明和资料,按可以确定的最低数额先予以支付。在最终确定给付保险金的数额后,再给付相应的差额。

保额不等于理赔金额 住院了保险公司赔多少钱一文由蓝之韵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养活一条鱼要多少水

正是这些看上去多余的水,让鱼可以游向任何一个方向! 1996年,在美国留学的杨澜第一次采访基辛格。

那时候的杨澜,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没有多少经验。为了采访能有主题,杨澜把基辛格当年与周恩来的谈话内容作了一些了解。

然而,杨澜所做的准备远远不够用来与基辛格进行一次完整的交谈,她的提问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甚至问了许多无关主题的话: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你一生处理了很多的外交事件,你最骄傲的是什么?

杨澜的第一次高端采访,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

采访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对基辛格这样的世界名人,该做怎样的准备才恰当?杨澜对导师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导师问她:“把一条一斤重的鱼全身擦湿需要多少水?”

杨澜答:“把一团棉花蘸上水就足够把一条鱼擦湿了。”

导师说:“你养一条鱼,是不是仅靠棉花里的那点水就可以呢?”

“那样的话,它根本无法存活,它至少需要一个鱼缸的水才行!”

“事实上,一条鱼所能接触到的只有棉花里的那点水。采访也一样,必须做百分之百的准备,哪怕最终要浪费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导师说。

导师的话给了杨澜深刻的启示,她在多年拼搏后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杨澜再次采访了基辛格。采访前,杨澜搜集了大量资料,从基辛格在哈佛当教授时写的论文、演讲稿到他的传记,另外还有厚厚的七本书,杨澜完整地看了一遍。

在采访中,杨澜向基辛格提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很多共赢和合作的机会,但也出现了宗教的、种族的、文化的强烈冲突。你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到底该往哪儿去?和平在多长时间内是有可能的?”

基辛格直起身说:“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虽然这次采访的时间只有27分钟,但其中展现出来的深度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外交专家的认可。

事后,杨澜说:“我看了那么多资料,虽然最终只用在一两个问题上,但并不表示事先的准备是多余的。好比擦湿一条鱼,需要的仅仅是吸在棉花里的那点水,可要养活一条鱼,必须有一鱼缸的水。正是这些看上去多余的水,让鱼可以游向任何一个方向!”

第五篇:个人发展计划2013.4-ml

个人发展计划

物理组

走上工作岗位已经近6年了,审视自己的工作历程,除了教学岗位外,也担任过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为了无愧于“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现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计划:

第一、爱岗敬业,加强自身修养。

从参加工作以来,我的课堂总是气氛热烈,但有时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作业也不够完善。学生口口声声喜欢物理课,成绩却没有很大的进步。这样的矛盾让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一大不足:华而不实。我的教学缺乏系统性,这也是我今后要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的主要内容。

坚持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好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且争取每学期在学校或区里上好评优课或展示课。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二、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和知识的学习。

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参加教学相关的科研课题,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多读书、多求知,增强自身科学素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否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本身是否见多识广,知识丰富。而理解掌握教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解答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如果教师见识广,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能应对自如,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做出解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如果教师阅历少,见解肤浅,甚至以“以后再告诉你”来敷衍学生,无疑会给学生泼冷水,既降低了自身形象,又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要广通博览,在脑子中建立一个“科学库”,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

第三、积极反思,促进个人成长。

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除了多读书、多向其他老师取经外,更需要自身的沉淀和积累。每次参加教研活动、课题和其他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后,认真总结并反思个人教育教学过程,写出个人心得和感悟,反思这些内容能否合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并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通过反复的学习和反思,让学校对我的培训不流于形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石。

上一篇:java语言基础知识下一篇:转正自我评价简单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