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不等于幸福

2024-05-22

金钱不等于幸福(精选11篇)

篇1:金钱不等于幸福

金钱真的等于幸福吗?

11月24日,民泰银行富阳支行召开中层员工会议,史行长就2011年11月16日在《都市快报》头版刊登的“一个银行副行长的8年地狱式逃亡”一文发表了相关讲话,讲话中指出,一个优秀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任何一个人,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我们应该以社会造福为己任,远离高压线,遵守法纪法规。8年逃亡路对陈建学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洗礼,而对至今仍抱定“金钱就是幸福”错误认知的人们,无疑是一声警钟、一副解药。我作为一名合格的银行工作人员,更应该以身作则,做好部门的榜样。

其实,何为“人生”,何谓“幸福”,这个纠结了人类数千年的亘古话题,至今还在困扰着人们的思维。尽管答案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却是没有悬念、不存在争议的真理与共识,那就是生命是宝贵的、人生是短暂的、幸福是感知的。对于死者,活着就是幸福;对于残缺,健全就是幸福;对于灾难,平安就是幸福;对于囚禁,自由就是幸福;对于孤独,亲情就是幸福;造福社会、取财有道的人生是安然的、敞亮的;损人利己、坑国害民的人生是龌龊的、可悲的。

8年担惊受怕的逃亡之路,8年风餐露宿的非人生涯,8年生不如死的人生体悟,农行海南省分行临高县支行原副行长陈建学,用自己贪污、潜逃、痛苦、自首的心路历程,演绎出一幕“贪官亡命漂流记”的生活悲剧,既为对社会的反腐倡廉教育提供了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也给功利盛行的时下社会带来诸多人生警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治家有治家之道,治国有治国之策,民泰如果是一个家,我们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假如制度健全、监管到位,就不可能出现 “全员作案”的情况。民泰需要加强内部职工思想素质教育,提升职业道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好的监督体制都比不过自身的职业修养。在做与不做之间,我们要牢守道德那条底线。

业务一部

章华安

篇2:金钱不等于幸福

金钱自古以来就天然形成衡量一个人生活的工具,有人说钱是一种符号,有人说钱是一种象征,更有人视金钱如粪土,也就导致了网上“炫富门”等新闻,但在一般阶层的人来说少它还真不行,毕竟现实的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

孩子们从父母手中拿的钱有着无比的分量,它掺杂着心血与泪水,它包含了父母的忍耐与坚持,我们可否发现父母那消沉的脸廓,我们可否发现父母逐渐消瘦的脸庞,我们可否发现父母慢慢变白的双鬓,这些我们能否体会?

篇3:简约不等于肤浅

峰回路转, 语文教学竖起了“简约”的大旗, 要删繁就简, 返璞归真。是呀, 当老师们把教材读厚、读深、读透之后, 总想着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毫无保留地都传授给学生, 然而这样做并现实, 也完全没有必要。我们的教学, “要深入, 更需要浅出”, 要扬弃一些“关于语文”的东西, 把多维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真正做到“语文姓语”。所以, 我们还要大声地呼喊:我们的语文课堂要“简约”, 但是, “简约”不等于肤浅。

一、简约不能以牺牲情趣为代价, 把语文课上成白开水

一段时间, 提起投影的使用、录像的介入、演唱手段的应用等等, 许多语文教师唯恐被扣上“作秀”的帽子避之不及。于是乎, 语文课又变成了“问答课”“诵经课”。如果我们的每一节课, 总是一副面孔, 天天如此, 不换“伙食”, 学生怎会不“厌食”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曾经指出:“情趣是认知的前提, 教学过程离不开良好的情感参与, 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适当加入些合适的录像、简明的投影, 让学生们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 唱一唱, 演一演, 画一画, 让课堂充满着学习的激情和活力, 是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这样的情趣, 如果被“简约”掉, 岂不肤浅?

另外, “所谓的情趣, 不仅是戴个头饰作个表演, 弄个课件作一下展示, 还应是教学设计的新异性, 师生沟通的幽默和谐性。还应包括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执着, 对全体学生的爱。” (于永正语) 可见, “简约”体现在课堂上是“减法”, 是减去冗枝缛节, 减去芜杂繁乱;体现在教师自身上应该是“加法”, 是认真钻研教材, 把握住文章的“根本”, 是不断丰厚蕴含, 增加自身人格魅力。

二、简约不能以追求真实为幌子, 掩盖课堂的不足

简约的课堂必须是真实的课堂, 但是反过来, 一些所谓“真实”的课堂并不意味着简约。最明显的体现是在一些公开课上 (当然, 不包括那些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已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名家大师) 。大概是缘于公开课的“公开性”吧, 执教者唯恐捅了漏子, 出了乱子, 执意于课堂流程的预设。一些教学训练要么是浅尝辄止, 眼见着要到精彩之处, 执教者却虚晃一枪, 转移到另一环节去了;要么是不等学生去思考, 去回答, 自己就把答案给递上了;要么是盯住一个问题, “牵着牛鼻子”苦苦追问, 等到终于搜寻到自己心仪的答案, 好似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一锤定音……

看似简约, 实是简单———训练不扎实, 走过场。这明明就是一种“虚”病, 但是在一些评价者的眼中却异化为“真实”———一种所谓的毫无修饰的“原生态”的“真实”。我们追求课堂的真实, 但并不意味着一切的东西因为真实了, 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为“简约”。

我们追求简约, 既不是教学环节在形式上的减少, 也不是训练强度上的削弱, 而是要固守语文教学的“根本”。对“原生态”暴露出来的问题, 如果冠以“简约”和“真实”的外衣予以评价, 岂不成了自欺欺人的“皇帝的新装”?

三、简约不能以削弱目标为手段, 蜻蜓点水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这是我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的经验。然而,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

当前, 在语文教学中, “读”的训练, 尤其是朗读的训练, 被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巧妙精当的点拨, 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 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智慧的对话与个性的飞扬。

篇4:“好日子”不等于“幸福”

她丢下这句话就去了美国。接下来的几年,我的朋友同学出国的出国,经商的经商、做CEO的做CEO,有一个下午,我去见一个刚刚买了豪宅的朋友,她嫁了一个资产上亿的男人,账下有三五家上市公司,我问她是不是特幸福?她说幸福谈不上,不过是过上了好日子。

我问她“幸福”和“好日子”有什么区别。她说记得大学舞会吗?我说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每到周末就会有舞会。在我是个大学女生的时候,我希望每支舞曲都不要错过,最好是第一个音符刚一有点意思,就有十几双请我跳舞的手伸到我面前,让我任选,而且那些落选的人最好不要转去请其他的女生,他们应该痴痴地等在原地。这样一场舞会下来,经常是大汗淋漓,严重的时候,脚底板磨出血泡。可是宁愿这样,就是跳成一个瘸子,我也乐意,因为那是我理解的幸福;幸福就是这个样子,脚下流着血,脸上洋溢着笑!很多年后,我不这样理解事物了,依然是舞会,我愿意在遇上喜欢的曲子时,有合适的人邀请我就可以了,一个就够了,不需要很多,在自己不愿意跳舞的时候,静静地坐着喘口气听听音乐,也是很惬意的事情。我不愿意再为一个每周都举行的舞会跳破脚底板,我也不愿意再徜徉于自己不喜欢的曲子之中。我想也许这时我的心态就是普通的过日子的心态,过日子好端端的,谁愿意把脚磨破了?可是幸福就不一样,心里越幸福,脚上的血泡就越大。就像美人鱼,好好地生活在海里就是好日子,做海的公主,但是她偏要变成人样。她为了跟随王子,不得不忍受每走一步就像走在刀锋上一样的痛苦,因为她脚上痛得越厉害她精神上感觉越幸福”

篇5:守候,等待不等于幸福

有个男孩

叫守候...

守候着他想要的那个女孩..

痴痴的

傻傻的

一直默默的陪在那女孩的`身边..

以为等到某天

女孩一定会发现...

他经常大叫:幸福啊..快降临在我身边吧!!

有个女孩

叫等待...

耐心的

恒心的

默默的等待未来的他...

不管身边人的守候...

一心只想追求她要的幸福..

以为等到某天...

等待的人会出现..

守候的人会自动离开...

她经常祈求:幸福阿...我等待的幸福你何时出现?

有个人

叫幸福...

它总是走到守候与等待旁边...

却难过的掉泪...

因为守候与等待..

似乎都没发现

它的存在...

於是幸福经常错过他们俩...

离开它们身边...

幸福常感叹的说:人们常说需要我..却又有谁真正了解..我的存在?

我们叫男孩或女孩..

而不叫幸福...

篇6:时间未必等于金钱为题目的作文

时间未必等于金钱为题目的作文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Time is money. But does time definitely mean money? I dont think so. First of all, time is more precious than money. When money is spent, you can earn it back if you want to. However,when time is gone, it will never come back. To some extent, time is priceless. Second, not all time can be turned into money in the end. Some persons are idling all the time. Their time is just for wasting, not for earning money. They will end in nothing at last. So be sure to remember that time can be turned into money only with hard work involved in it. 时间未必等于金钱 有句老话是时间等于金钱。但时间真的一定等于金钱吗?未必。首先时间比金钱宝贵。金钱花完还可以再挣,而时间如果浪费了就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某种程度上,时间是无价的`。其次,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能变为金钱。有些人整日游手好闲,他们的时间是用来浪费的,而不是用来挣钱的,最终将一无所得。因此务必要记住,只有努力工作,时间才能等于金钱。

 

篇7:金钱不等于幸福

面试热点预测:金钱等于成功吗

【热点聚焦】

12月20日据报道,市场咨询公司益普索(IPSOS)最近对20个国家的一项调查显示,71%的受访中国人表示会根据自己拥有的东西衡量个人成功,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调查国家的反馈,比排名第二的印度高13个百分点。此事在网上引起热议。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金钱等于成功”的直接表征便是“金钱崇拜”的狂热,把金钱的多少作为个人成功与否,成功大小的标志,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以至于“千里当官只为财”或者“我将来要挣很多的钱”,成为很多人的梦想。被穷怕了的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焦虑而饥渴,以至于被金钱弄得心力憔悴而少了一些淡定。

其一,“金钱等于成功”表明社会价值观出现偏差。都说有“钱不是万能的”,故而金钱也无法作为成功的标志和社会价值的标准。然而现实却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金钱的高认同和崇拜,导致了社会价值的变异,其实质并非全如表面那般简单。“金钱等于成功”有现实表达,才有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与追随。事实上,正是金钱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才使得人们对其过度倚重,价值观的表象背后,实则为社会规则出现了状况。

其二,要辩证看待“金钱等于成功”这个命题。如果是在一个规则透明而公正的社会环境里,有很多红线无以僭越,有很多底线坚如磐石。相反,若是没有红线和底线,金钱就可能主导和左右一切。比如有钱可以获得权力、地位和名誉,有钱可以比别人得到更多的特权和例外,甚至可以成为“法外之人”,那么金钱就会成为成功的风向标。有人说,金钱买不来自由,有人却可以靠其减刑或者逃脱处罚;有人说金钱得不到尊重,有钱人却处处受到欢迎,甚至成为权力者的座上客;有人说有钱得不到健康,但事实上他却可以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获得优质的服务,其他如教育、保障等等,富人和穷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权利上的差距也是天壤之别。

其三,现实国情推动“金钱等于成功”心理的形成。国人由生到死,无一不需要金钱保驾护航。出生时的住院费,奶粉钱到求学阶段的各种培训班、辅导费,人生各个阶段的衣食住行,尤其是食品和住房,无一不让人们为了

内容来源:中公教育·厦门分校‹xiamen.offcn.com›【中公】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厦门分校

这些疲于奔命。2013年第4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 50个城市进行了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5%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金钱的寄托感。金钱在当今社会能够给予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物质满足的前提下才能够谈及精神追求,因此在物价飞涨,衣食住行的基本要求得不到满足的现实下,对金钱的极强烈的认同感也不难理解了。

[启示]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同样不能陷入金钱的泥潭。金钱至上的价值娟是一种扭曲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犹如一种毒药,侵蚀着人们灵魂。如果社会多数成员都对以金钱为核心的“成功学”如痴如狂,不免有些令人担忧。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与我们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

[措施]

如果说“金钱等于成功”是种心理病,自然也是种社会病。若不能找到其背后的真正原因,道德抒情或者价值倡导,就很难达到治本的作用。一度以来,价值走偏之所以得不到矫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找着治疗的思路,从规则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高度去推行,才能在价值塑造中找到方向。对此,全国公务员考试网教育专家建议:

除了强化精神和道德建设,关键要进行社会规则的维护,实现社会最基本的公平,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成为事实,给金钱去魅之后,对于金钱的崇拜才会降温,社会价值才会变得多元而丰富。

而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主流媒体要爱憎分明,不能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要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制度机制;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在全社会真正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尚。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备考资料:

篇8:宽容不等于迁就

宽容主要体现为对学生由于知识浅薄而发生的错误行为从心底里的谅解, 这种谅解具有一定的感化作用, 有利于学生自省和接受教育。而迁就则是对学生的行为不作深入了解, 只持姑息, 应付态度, 甚至听其自然。那么, 我们该如何掌握对学生的批评艺术呢?如何让学生在受了批评后如浴春风呢?如何“宽容”而不“迁就”学生所犯的错误呢?

一、允许学生犯错

学生涉世不深, 且好奇心强, 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学生犯的错误, 一般是由于无意识或对错误的后果认识不够造成的。我们要面对和分析这些错误, 并把它视为学生进步的阶梯。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了解错误的来龙去脉, 以便“对症下药”。

二、以爱心和诚恳为前提

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 要充满爱心, 这样说出来的话学生才易于接受, 同时还要有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态度。批评不是主人对仆人的训斥和责备, 不是为了把学生搞得灰溜溜的, 而是师生之间思想上的互相沟通。批评时诚恳、有善意, 学生才会心服口服。

三、掌握批评教育的语言艺术

1. 多肯定, 少否定。

我对学生的教育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语气, 不用或尽量少用“不准、不行、不能”等语言。否定式语言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用赞扬代替批评。

“数生十过, 不如赞生一长”。学生多喜欢听表扬话, 不愿听批评话, 甚至一听批评就心理逆反。因此, 我在批评学生不足之前, 先真诚地赞扬他的进步, 或者巧妙地用赞扬其进步代替批评其不足。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 在班上是一伙小淘气的头儿。我找他谈心, 先指出他说话算数、有能力、有威信, 然后对他说:“如果你不只是团结那几个哥们儿, 而是团结全班同学, 在全班同学中树立威信就更好了。”结果, 那次谈话后, 他的表现判若两人, 带领小淘气们在班上做好事, 积极上进, 后来被同学们选为班干部。

3. 巧妙地指出美中不足。

假如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先用了赞扬的语言, 但在此之后又来一个明显的转折“但是”, 有的学生立刻就会反感, 认为老师前边讲的表扬是言不由衷, 是批评的前奏。其结果, 不但批评不会收效, 前边的表扬也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了。如果不用“但是”这一转折词, 效果就可能不同。例如我在教育一位只顾学习、自私自利的学生时, 我对他说:“你的学习成绩很不错, 如果你能多团结同学, 多关心班集体, 相信你会更受同学欢迎。”这样的间接提醒, 比“但是”后面直接批评的效果更好, 学生也乐于接受。

四、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 人们习惯上总是把批评看作负面的东西, 所以受到批评后, 常会发怒、不平、焦虑, 所以, 我很注意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向学生征询你的批评与事实是否相符, 请他谈谈受了批评后的想法, 并和学生一起寻求改正的方法、途径。有一位学生各方面表现都不错, 各科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 就是有点自以为是, 在课堂上出现违纪现象。为了杀杀他的傲气, 我结合他平时的表现批评了他一通, 本希望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有更大的进步, 但由于没有做批评的善后工作, 结果事与愿违, 他产生了对立情绪, 甚至对该老师所任的课也反感起来, 那科成绩直线下降。由于吸取了别的老师批评的教训, 另一位学生, 我对他的批评更严厉, 但我注意做好善后工作, 诚恳地告诉他老师批评他的苦心, 并委婉地表示了老师对他的特别关注。结果师生关系比以前更融洽, 他的成绩也因此逐步提高。

五、允许学生出现反复

篇9:马丁·塞利格曼:富有不等于幸福

M 我认为财富应该是为幸福服务的,但在经济学家眼中,财富是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经济学的教条用GDP告诉我们这个国家发展得很好,但生活满意度50年没有任何提升,尽管GDP提高了3倍,不幸福的感受却没有因为GDP上升而下降,甚至比以前更糟。据2004年一项我参与的“不同人群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300位最富有的美国人并不比普通的爱斯基摩人更开心。

这是因为,财富和幸福的关系,其实就是想生活满意,应该用多少宝贵的时间来追求金钱的问题。虽然,很多研究都表明,金钱越多,生活满意度就越高,但这并不表示财富可以无止境地增加幸福感。简单地说,就是多赚1万块钱并不能取代你和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幸福感。

Q 这么说,幸福和GDP之间是有分歧的,如果给幸福定一个标准,你觉得是什么?

M GDP在工业革命时期,可近似地被看作是一个国家运转良好的象征。然而,GDP只是用来衡量有多少商品及服务正在被使用,比如即使建造一个新监狱,发生一次离婚、一起交通事故或自杀事件,GDP依然会上升。因此,追求财富的目的不应是盲目地创造更高的GDP,而应是创造更多的幸福。全面的幸福包括积极的情绪、工作的投入度、积极的人际关系、充满意义的生命,可以说,这些就是幸福的标准。

Q 人们该如何“投资”幸福?

M 我以前一直认为积极心理学的主题就是幸福,它的测量标准就是生活满意度,而今幸福的含义已经变得更加丰富,它的目标是让生命变得更加丰盈、蓬勃。投资财富是“为了赢而赢”,有些富豪积累财富,然后举办惊人的慈善活动,把它散去,比如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他们为自己的后半生创造了意义,但在前半生,他们是为了赢而赢。而投资幸福应该是在追求有成就的人生。人类在无强迫的自由状态下会选择追求什么,并没有固定答案,但在我多年的研究中发现,帮助别人是提升幸福感最可靠的方法。

Q 你觉得如何做能让幸福感更长久?

M 我们总是在想生活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却很少花时间去想生活中有多少福赐。为了克服大脑的负面偏好,我们必须练习去想美好的事情。当一个人感到幸福时,健康、生产力以及和平都会相伴而生。幸福是一个完全主观的目标,目前仍缺少客观的测量方式,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富有并不等于你幸福。

Q 有一种观点说钱是提升个人和国家幸福感的最好途径,你怎样认为?

M 人类的大脑是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而不是物质问题。这种看法多半是陷阱和幻觉。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一旦达到一定的生活安全水准,财富对幸福的提升作用就会大幅减少。世上最富有的人,只比普通人幸福一点点,并且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当一个国家变富时,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比例也会随之飙升。

目前,有超过1/3的世界人口生活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国正在积极追求GDP的提升,但要知道财富应该为幸福服务,不论是政府还是个人,未来召唤我们在评价和制定发展方向时看重的都应是幸福而不是金钱。

篇10:金钱与幸福

钱越多就能够越幸福吗?罗素在他的《怎样才能自由和幸福》的演讲中给出了答案:“过分夸大金钱、收入在带来幸福方面的作用是一种错误。在我一生当中,我认识许多有钱人,可我实在想不起他们中间有哪一位显得自由或者幸福。我也认识许多极其贫困的人,他们同样不自由、不幸福。但介于二者之间,你会发现最自由、最幸福的一群。巨富和赤贫都不能带来幸福。”

那么,在中国也存在这种介于巨富和赤贫中间的最幸福的一群人吗?答案是肯定的,根据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即“幸福悖论”: 通常在一个国家内,富人报告的平均幸福和快乐水平高于穷人,但如果进行跨国比较,穷国的幸福水平与富国几乎一样高,其中美国居第一,古巴接近美国,居第二。在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此次调查中发现,家庭月收入12001-15000元则是人幸福拐点。当月收入超过15000元时,幸福感不升反降。这是因为拐点之上的人群在交际、娱乐、工作等方面幸福指数会大打折扣。

证明幸福与金钱没有太大相关的还有一份名为《幸福星球指数》报告,它是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次“幸福”大排名。排名榜里,中国人民的幸福程度排在第31位,在亚洲国家里仅仅排在越南(第12位)的后面,比日本(第95位)、韩国(第102位)和新加坡(第131位)人民要幸福得多。美国只在第150位。

这个结果让国内很多人感觉惊讶。中国人的平均收入水平要比日本、韩国低得多,可是报告竟说中国人比他们感觉更幸福。我们可以从统计方法和调查手段等诸多方面质疑这份报告,不过我们不妨和排在更前面的越南做一下对比。要知道,越南的人均GDP刚刚超过650美元,中国是1700美元。

篇11:幸福等于五百棵树

媒人说男人富着呢,改革开放后靠手艺吃饭,小日子殷实着呢。女人因为当时想急切地逃离那个家庭,她问都没问是什么手艺就过来了,过来才知道原来他的手艺是在外面风吹雨淋地修鞋,再加上男人长得困难点,这让她有种上当的感觉。回去,已经没有退路了,婆家的人叫她丧门星,说是她克死了丈夫。其实不是,是她丈夫喝多了酒和人赌博打架被打死了。从结婚那天起她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前夫喝醉了酒就要打她,她生了女儿婆婆要骂她,在贫困的山区她是没有任何地位的。她认为这就是她的命,她再嫁之后才知道男女之间居然还有一种叫爱情的东西。

结婚之后男人很宠她,隔三岔五给她买些小玩意儿来,一盒粉饼,一管口红,几串荔枝……长到30岁,她从来没有用过口红,更不用说吃荔枝,她觉得自己比杨贵妃还要幸福。吃荔枝的时候男人却不吃,只是傻傻地看着她吃。她让他:“你也吃。”他说:“我不爱吃那东西,看你吃我就高兴。”后来她偶然上街,一问吓了一跳,荔枝竟然20元一斤!她一下子就流泪了,他怎么可能不爱吃荔枝?他是舍不得吃呀。她更加疼他,晚上回来做好热乎乎的饭菜等他,早晨总是早早地起来给他做饭,冬天的时候男人在街上冻了一天都冻透了,女人就把男人的脚放到自己怀中暖着,直到男人身体不再僵硬为止。男人也很知足,说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才会娶上她,自己为什么到50岁还没结婚?等她呐。说得女人心花怒放的。

女人在家清闲了一年,男人不在家的时候她觉得时间过得真慢,也无聊。看着男人那么累,她心疼。男人说活儿越来越多,他都忙活不过来了。女人说,给我买台机器吧,我和你一块修鞋去。男人不许,说能挣下钱养她,可女人认了真偏要去。于是街上总能看见一对老夫少妻在修鞋,两个人紧挨着,有鞋送来时两个人就修,没有生意时就有说有笑地聊天。

冬天的时候刮大风,街上人越来越少,他们两个在大风中说着什么乐事。女人的手都冻裂了,耳朵也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这时男人买来一块烤红薯,红薯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男人剥开,用嘴吹着,却没吃,他把红薯送到女人嘴边,女人幸福地吃了一口,又吹了吹,让男人吃。他们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好像在享受一顿美食。

有一天,男人对女人说,总有一天我要走在你前面。女人就哭了,说,那我和你一起去。男人说,那我会生气的。男人说,咱们现在的钱还不多,我们再挣几年,给你养老应该没有问题。还有,我给你在一块地里种了五百棵树,等有一天我去了你也老得不能动了,那五百棵树也长大了,我相信那五百棵树就能养活你!

女人扑到男人怀里就哭了。五百棵树,那只是五百棵树吗?这一辈子没有人这么替她着想过,男人甚至给她想到了老年,她觉得这辈子真是值了。現在城里人时兴种什么夫妻树同心树爱情树,她的男人给她种的树要比那些树珍贵一万倍!

上一篇:关于父母教育孩子心得体会下一篇:香烟一日游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