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ml青岛啤酒的KTV市场调查问卷

2024-05-23

330ml青岛啤酒的KTV市场调查问卷(精选3篇)

篇1:330ml青岛啤酒的KTV市场调查问卷

330ml青岛啤酒的市场调查问卷

1、你们店里销售的啤酒有哪些品牌?

A 青岛啤酒B 哈尔滨啤酒C 百威啤酒D 其他_______________

2、青岛啤酒在该店所销售啤酒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

3、销售的青岛啤酒有哪些系列?

A 纯生B 醇厚C 冰醇D 山水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4、该店销售的青岛啤酒的价格为____________会员价为________

5、青岛哪一系列的啤酒在该店最好卖?

A 纯生B 醇厚C 冰纯D 山水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6、本店推出哪些套餐包含青岛啤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对经销商有何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330ml青岛啤酒的KTV市场调查问卷

1 问题的提出及调查方法

2014 年4 月29 日,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14 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2014 年, 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395 万人, 比2013 年增加501 万人, 增长1.9%。 作为农民工的一员, 王子群将自己打工的经历浓缩成一部21 万字小说《临时夫妻》, 用艺术创作的形式讲述了农民工们的情感世界, 描述了农民工们大多数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故事。 多年在外务工, 和家人的关系变得很微妙。 由于经济、地区等的差异, 外出流动的农民工落脚在不同的地区, 如此庞大的群体, 他们的情感问题该何去何从? 为了拥有更多的经济来源, 很多农民工还身兼数职, 忙的时候节假日都不能够回家和家人团聚, 与家庭的沟通、联系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夫妻分居问题。 自2013年以来, 农民工的“临时夫妻”问题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笔者力图通过对农民工的婚姻家庭情感状况进行调查, 探索农民工的婚姻家庭情感现状及存在问题。 调查对象是在青岛务工的农民工群体, 调查对象涉及各个年龄阶段的农民工。 此次问卷调查安排在2014 年, 问卷设计包括农民工情感价值观、婚姻家庭情感、社会情感、工作情感等内容。 问卷的发放点是青岛市两个为农民工服务的NGO组织、农民工用工聚集地、果蔬批发市场, 共发放问卷500 份, 回收有效问卷400 份, 有效回收率80%。 文章用专业SPSS (17.0) 对青岛市农民工的婚姻家庭情感状况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2 农民工婚姻家庭情感状况调查

2.1 婚姻家庭情感状况的调查

2.1.1对婚姻来说, 感情是最重要的因素。调查显示, 55.3%的被调查者同意“对婚姻来说, 感情是重要的因素”, 19.5%的人非常同意该种观点, 17.3%的人不同意这种观点, 另外还有4.8%和3.3%的人认为无所谓及很不同意该种观点。由此可以看出, 四分之三的农民工还是很重视感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意义, 只有少部分人反对这种观点。尽管农民工在不断流动中, 并因此产生了夫妻分居的问题, 但他们对婚姻的价值追求仍放在感情上, 说明感情正在成为婚姻的基础, 婚姻的功能也正在向感情纽带发展。

2.1.2 “临时夫妻”是否接受和理解。 “临时夫妻”是农民工在打工城市临时搭伴形成的不正当同居关系。 在关于对“临时夫妻”的态度调查中, 有20.3%的人很不同意 “临时夫妻” 做法, 有45.5%的被调查者不同意该种观点, 合计65.8%的被调查者不同意“临时夫妻”的做法。 但调查中4.5%的农民工选择非常同意“临时夫妻”, 15.5%的选择同意 “临时夫妻”, 12.5%的人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 农民工对“临时夫妻”现象和做法的态度有多元和宽容倾向:六成多农民工对于“临时夫妻”这样的越轨行为持反对态度, 占大多数;两成农民工同意这样的做法, 还有一成多持两可态度。

2.1.3 对 “已婚者可以有比较亲近的异性朋友” 的态度有很大分歧。调查显示, 有44.8%的被调查者非常同意或同意已婚者可以有比较亲近的异性朋友, 有39.3%的被调查者则不同意或很不同意这一观点, 认为已婚者不可以有比较亲近的异性朋友, 前者占总人数的比例相对较大, 但二者所占比例相差并不悬殊, 15.3%的被调查者则持无所谓的态度。 在这一问题调查者中, 农民工关于已婚者在配偶之外的亲密异性关系的态度呈非主流化趋势, 没有一项超过半数, 并且分布较分散。 由此可见, 农民工的婚姻家庭情感已打破原来的封闭模式, 开始呈现开放趋势, 已婚者比较亲近的异性朋友成为了夫妻关系中的“危险品”, 增大了临时夫妻群体出现的可能性。

2.1.4 大部分人不同意 “不在乎天长地久, 只要曾经拥有”。 在重视过程、追求感觉的婚恋者看来, “天长地久”似乎过于漫长, “曾经拥有”就足以刻骨铭心, 不过在农民工眼中, 64.1%的被调查者不同意或很不同意这种婚恋观, 仅有20%左右的受调查者非常同意或同意这种观念。 由此也可见, 农民工群体中的“临时夫妻”作为一种越轨的同居行为, 并非仅仅追求短暂的相聚, 往往是多种原因促成的:经济的拮据、异地打工的艰辛与孤独、同伴模仿效应、城市无熟人监督等都可能促成农民工选择这样一种暂时的同居关系, 而不单纯是性的满足亦或是感情的满足。

2.1.5 理解与信任是维持夫妻婚姻关系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 59.5%的被调查者认为理解信任是维持夫妻关系的重要因素, 17.5%的被调查者认为爱情是维持夫妻关系的重要因素, 12.8%的被调查者认为孩子是维持夫妻关系的重要因素, 以上是调查过程中所占比例较高的因素。 表中可以看出, 大多数农民工认为夫妻之间的理解信任是维持夫妻关系的主要因素, 就算是在外务工的农民工们也不例外, 爱情尚未成为大多数农民工的婚姻基础。

2.2 农民工婚姻家庭情感存在的问题

2.2.1 高度流行性, 婚姻家庭的封闭性被打破, 隐藏婚姻危机。长期在外务工, 与家庭成员, 尤其是夫妻之间长期异地分居, 容易出现像“临时夫妻”的问题。 一方面, 从上文中已经了解到, 被调查者中很大一部分农民工的需求层次中生理需求大于情感需求, 另一方面长期在外, 夫妻没有更多肢体、语言的沟通, 临时搭伙过日子并不鲜见, 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同意“临时夫妻”。这些原因归根究底是目前城乡二元体制存在导致的, 城市对于农民工不管是户籍还是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都与城市居民有差别,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举家迁徙到城市的步伐, 导致夫妻两人长期处在分居状态, 隐藏婚姻危机。 城乡间流动性的增加, 使农民工婚姻家庭日益打破了相对封闭的状态, 开始面临开放性环境, 一方面农民工开始具有更广泛的选择机会, 另一方面, 长期夫妻分居会导致渐行渐远的夫妻关系, 必然引起婚姻家庭危机。

2.2.2 社会交往发展不充分, 社会情感不足。 调查发现, 大多数农民工最重视亲情, 这本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但是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民工亲情代表的家庭关系之外的社会交往不够, 社会关系发展不充分, 代表社会交往情感的爱情、友情等发展不充分。 友情、爱情等情感不充分说明农民工社会情感发展不够, 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农民工在城市尚未建立起社会信任, 仍然主要依靠来源于家庭的亲情支撑。

2.2.3 婚姻家庭情感的选择开始呈现多元且非主流趋势, 存在情感风险。 在调查中, 不少农民工选择“无所谓”, 无论是对“临时夫妻”的无所谓, 还是对“不在乎天长地久, 只要曾经拥有”的态度的无所谓, 都反映出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分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且非主流倾向, 多元且非主流是情感风险的一个表征, 意味着农民工群体存在情感价值迷失甚至是情感风险。 “临时夫妻”现象的存在并被农民工群体的一部分理解、支持甚至实践, 从情感秩序角度讲这是对主流社会情感秩序的破坏, 是潜在的情感风险。

3 促进农民工婚姻家庭情感对策

农民工的婚姻家庭情感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 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 之所以会出现游走在法律和道德边缘的“搭伙夫妻”或者“临时夫妻”问题, 和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是分不开的, 是民生问题, 也是社会问题。 笔者认为, 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3.1 创新宏观制度和政策, 推进城乡一体化

3.1.1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应制度包括户籍制度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 推进农村户籍制度全面改革, 放开中小城市户籍政策, 通过积分制等有计划放宽大城市户籍政策, 将农民工正式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两个1 亿人城市化”的步伐, 从制度上解决农民工两地夫妻分居问题。

3.1.2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当下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问题, 加快建设农村城镇化, 如: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利用当地农村优势发展农村产业化、 加大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化功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等等, 缓解劳动力外流带来的婚姻家庭问题, 实现离土不离乡的就业和城镇化。

3.1.3 推进城镇安居工程建设。 大力建造城市 “廉租房”、经济房, 让农民工在城市住有居所。 建造“廉租房”、经济房是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或者城市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重要方式。 城市应将农民工作为城市低收入群体的重要构成, 为社会流动性强、短暂停留在城市的农民工提供大量的廉租房, 允许农民工购买经济房, 并且鼓励高收入的农民工在所在的城市中购买商品房。

3.1.4 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给予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的机会, 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教育发展的一部分, 列入教育经费预算, 原居住地政府要担负起农民工同住子女教育的责任, 城市公办中小学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城市当地学生在收费、教育、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 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以公办中小学为主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 并按照实际在校人数拨付学校公用经费。 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民工家庭和谐与稳定。

3.2 增强社会工作, 提高农民工的情感素质和能力

社会工作者利用专业的社工方法, 比如:个案法、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方式引导农民工认识自我, 接纳自我, 并提高自我, 加快农民工在城市社区的融入。 社会工作者可以探索加强对农民工的情感培训和教育, 提高农民工的个人情感素质, 具体教育内容包括情感观念、情感知识、情感规范等, 培养农民工的情感能力和素质。 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农民工扩展社会交往, 业缘关系、谊缘关系等开拓有助于排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孤独与无助, 帮助农民工在社会交往中培养友情等社会情感, 使其情感结构在亲情基础上更多元。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农民工的婚姻家庭情感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 农民工婚姻家庭情感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但有情感价值多元且非主流趋势, 社会情感发展不足, 并存在一定婚姻家庭情感风险。通过对宏观政策制度、微观农民工婚姻家庭两个层次分析解决农民工的婚姻家庭情感问题, 提出通过增强社会工作服务提高农民工情感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农民工,婚姻家庭情感,情感风险

参考文献

[1]刘霞.农民工“临时夫妻”现象分析及其情感风险预防[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10) :258-260.

[2]陈丹、李霄敏.农民权益实现视角下的户籍制度改革[J].农业经济, 2010 (12) :20-22.

篇3:330ml青岛啤酒的KTV市场调查问卷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中职生,心理健康,人格倾向,艾森克个性量表 (EPQ)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普高落选者,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 又有哪些心理问题, 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希望为中等职业学校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山东省青岛市3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发放问卷230份, 回收215份, 回收率为93%。

(二) 测量工具

采用钱铭怡1999年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EPQ-RSC) , 该量表由P (精神质) 、E (内外向) 、N (神经质) 、L (掩饰性) 四个分量表构成, 共有48个项目。该问卷有较好的效度和较高的信度。

(三)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 不同性别的中职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较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中职校的男生和女生在E、N、L各分量表上没有差异, 而在P分量表上有非常显著差异 (P=0.003) , 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 两者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在E分量表上女生和男生虽然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女生的得分低于男生, 低于全国常模。这些数据显示女生的心理问题比男生更多, 她们更内向、冷漠, 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差。这启示我们要多加关注女生。

(二) 独生与非独生的中职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较 (结果见表2)

从表2可见, 独生与非独生的中职生在P分量表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T=-0.261, P=0.001) , 非独生的中职生得分高于独生的中职生, 高于全国常模, 这与以往的研究不同。在E、N、L各分量表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E分量表上, 非独生的中职生得分低于独生的中职生, 低于全国常模, 在N、L两分量表上两者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我认为导致非独生的中职生在P分量表上分高的原因可能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有两个孩子的父母更容易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 无论生活在农村, 还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 他们的父母每天都为生活而忙碌, 父母对于孩子只是尽力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 很少在精神上提供支持和帮助。另外, 在实际生活中, 父母为了降低消费支出, 在家庭生活中就要求许多资源需要与兄弟姐妹共享, 在资源共享中可能就会出现矛盾, 而矛盾的解决也许是由父母的审判来决定但不一定公平, 又因为对父母还有依赖, 这就造成孩子内心的不满和敌意却不愿表达出来, 所以情绪开始不稳, 变得冷漠无情, 不与人接触;或者矛盾的解决是遵循强者为王的规律, 这样竞争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从小就形成了。而对中职生来说, 随着学习、情感、就业等压力的增大, 他们早以感受到竞争压力所带来的痛苦, 因此在这样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般有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漠、常抱有敌意和较强的攻击性心理。

(三) 不同年级的中职生在EPQ中的得分比较 (结果见表3)

对一、二和三年级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三个年级的学生在EPQ中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发现, 在E分量表中, 二年级学生的均值差与一年级学生的有显著差异 (T=0.87799, P=0.05) , 与三年级学生的也有显著差异 (T=1.05272, P=0.05) , 二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 低于全国常模, 而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无显著差异。这说明二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性格外向, 心理更健康一些。这可能因为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 基本适应了在校的生活, 逐渐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 而且此时学习课程的范围已经缩小, 公共基础课结束, 完全是专业课的学习, 学习压力相对减小, 他们相对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要开朗、活泼一些。但三个年级学生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 说明中职生还承担着社会舆论的压力, 有悲观倾向, 不愿放开自己, 做事存在顾虑等心理。在N分量表中, 三年级学生的均值差与二年级学生的有显著差异 (T=0.81771, P=0.05) , 三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二年级学生的, 但与一年级学生的没有显著差异, 并且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的得分也没有显著差异。这也许与三年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有关, 因为就业已经迫在眉睫, 他们对就业的期望值很高, 希望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 然而在社会实践中却发现自己在校学习的东西远远不够, 要在企业中成为一个管理者或是一个技术型人才存在不小的差距。另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中职生就业前景仍不容乐观。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 高学历的大学生就业都成为问题, 中职生更是担心自己能否成功就业, 并对就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存在很多顾虑。这些因素使得即将毕业的三年级学生出现了情绪上的较大波动, 如焦虑、紧张、易动怒、抑郁等。在P与L各分量表上, 三个年级学生分别比较, 均值差没有显著差异, 但他们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这表示他们普遍存在适应性不强, 不关心他人, 并常抱有敌意, 或者是对自己处境的不满所以常常带有掩饰性心理。

(四) 专业和生源地不同的中职生在EPQ中比较未见显著差异

文科生和理科生在EPQ中没有显著差异, 但他们在P、N、L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在E分量表上得分低于全国常模。这可能和他们个人的境遇有关, 大多数都是普高落选者, 他们的心理和面对的境况大致相同。而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EPQ中没有显著差异, 这也许与青岛市地区的经济状况有关。青岛是一个发达城市,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家庭经济状况总体上较好, 多数电子产品已经普及百姓家庭, 网络的使用拓宽了农村学生的视野, 尤其是随着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发展, 城镇化建设速度之快迅速缩小了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 因此生源地不同的学生在EPQ中比较未见显著差异。

通过此次的调查研究发现:同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平均水平比较,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 同时也暴露了中等职业学校确实应该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钱铭怡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EPQ—RSC) 的修订[J].心理学报, 2000, 32 (3) .

上一篇:事业单位公基试题下一篇:小班足球体育活动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