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施自主育德的基本策略

2022-09-12

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着力实施自主育德, 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成长能力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全员参与, 树立大德育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 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师, 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 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 教师应树立大德育观念, 既要教好书, 又要育好人, 还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渗透德育因素, 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明礼仪素养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要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科教学的追求, 把培养学生自主成长能力作为最终目标。

二、家校结合, 建立德育工作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 有利于实现整个德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有利于增强德育的整体效益, 有利于增进彼此了解, 达成教育共识, 使学校、家庭、社会发挥各自的优势, 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逐步形成多层次网络化教育格局。

三、平等互信,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家吕型伟曾说:“如果孩子能对你讲悄悄话了, 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学生才能消除顾虑, 向你敞开心灵的窗扉, 尽情吐露心中的喜怒哀乐, 教师因势利导, 思想教育才会“润无细无声”, 自主成长能力的培养便会水到渠成。反之, 极易形成“逆反心理”, 事与愿违。

四、情理结合,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思想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 情感上易出现极端性, 行为上常表现为盲目性。因此, 对中学生的教育, 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才能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如果一味采用单调、呆板的说教, 只能是费力不讨好, 德育教育则会流于形式。自主教育便会化为泡影。

五、寓教于乐, 丰富德育教育形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要创新德育形式, 丰富德育内容, 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初中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活动能量大的特点, 我们应坚持课程育德、活动育德、艺术育德, 将空洞的德育说教化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 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陶冶学生的情操, 完善学生的人格, 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主成长的能力。

六、树立典范, 发挥榜样正能量

法捷耶夫曾经说过“青年的思想愈被典范的力量所激励, 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典范人格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先进实践典型和崇高道德品质的鲜活生动教材, 具有重大的教育作用和主导价值。因此, 我们要充分发挥家长、教师、同伴的示范引领, 引导学生认识典范、学习榜样, 从典范人物身上获取自主成长的正能量, 不断激励自己、完善自己。

上一篇:杭州市虚拟文化礼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下一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