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地理教学内容的环境教育主体功能

2022-09-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环境教育大纲, 涉及等多个学科, 但大部分内容都与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关。《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 无论是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模块, 都是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以人际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 并以此为主线来构建、拓展和编排课程。课程标准中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不仅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所有单元都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 而且必修模块还专辟单元论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推进策略, 选修模块还单列一个模块“环境保护”来阐述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可以说, 高中地理新课程为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承担了环境教育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 要利用这些素材, 挖掘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既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也关心身边发生的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乃至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问题, 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并指导与规范自己的行为, 珍爱地球, 善待环境。

下面就《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论及到的环境教育的相关内容, 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几个方面来加以具体说明。

1 人口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是高中地理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超过了自然界的负载阈限, 造成了资源短缺、环境破坏, 影响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因此, 认识人口发展与生存环境、人口分布与生存环境、环境人口容量与生存环境、我国的人口问题等是十分重要的。地理课程要使学生理解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懂得人口的增长对对地球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压力。《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修课程的地理2中第一章专列出了“人口的变化”这一教学内容, 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还专门设置了问题讨论,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因此, 高中地理课程为科学的人口观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2 资源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也是地理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防止资源浪费和枯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理教学要使学生懂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必须爱护这些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 使合理利用资源, 以谋求发展与保护资源使之不受损害相结合。在《高中地理课标》必修课程的地理1中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 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地理3中的“区域经济发展”中要求“以某区域为例, 分析该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选修课程的选修2海洋地理中的“海洋开发”要求“说出海水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说出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特点, 以及海洋能的开发前景。运用资料, 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选修3旅游地理中“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选修6环境保护中还专门列出了“资源问题与资源利用、保护”这一内容, 要求“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消耗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根据有关资料, 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结合事例, 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可见, 高中地理课程中蕴涵着丰富与资源相关的教学内容, 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理解, 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从而有利于科学的资源观的构建。

3 环境

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之一。地理环境是生态环境的基础, 生态环境是地理环境的体现, 保护生态环境是整个环境保护的核心。因此, 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已成为全人类的迫切需要。环境教育要形成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使学生充分认识环境在人类自身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认识到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密切性, 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后果, 从而自觉地放弃不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作出恰当地价值判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地理1中的“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2中“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中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要求“根据有关资料, 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地理3中的“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选修课程选修2海洋地理中“海洋和海岸带”中要求“运用资料, 说明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选修3旅游地理中“旅游与区域发展”中要求“举例说出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选修4城乡规划中“城乡发展与城市化”中要求“举例说明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中要求“了解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 分析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评价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中“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与环境”, “防灾与减灾”;选修6环境保护中的“环境与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管理”等均涉及到环境的相关内容。可见, 高中地理课程涉及到了大量与环境相关的内容, 可为学生科学的环境观的建立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

4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针对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协调这一愿望而提出来的, 是环境教育新的价值取向。而社会持续、经济持续、生态持续三者的统一是地理教学内容的最高境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地理2中“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专门列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要求“联系《21世纪议程》, 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危机后代人们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其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地理必修2中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理3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选修课程选修4城乡规划中的“城乡规划”中要求“说明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等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

摘要:中学地理课程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环境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环境问题, 教育为本”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学地理的特点就决定了其在环境教育方面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本文即尝试从地理教学形式方面来与大家探讨一下地理环境教育的主体功能。

关键词:地理教学,新课标,环境教育

参考文献

[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新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

[2] 环境学概论.

[3] 中国人口概述.

上一篇:《热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下一篇:探讨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