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

2024-04-18

谈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共9篇)

篇1:谈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

谈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

靖边县席麻湾中学张岗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有利于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加了素质教育的含量。但要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很多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定位的问题。在情感模式下的角色定位应表现在:.教师应是学生情感的支持者;教师应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信息的咨询者。

关键字: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学;角色定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人们历经了几年的研讨、争论、达成共识、大张旗鼓的宣传中来到我们的身边、进入我们的课堂的。在这个过程中,新课程以及新课程的理念已由高高在上的空洞理论转化为人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人们的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方法。但是,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渐的深入人心以后,我们能不能说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就能够是一种逻辑的自然结果了呢?显然不能,思想、理念毕竟只是行动的先导,它毕竟还不是行动本身。思想、理念要具有指导行动的力量,必须赋予其理念指导下的行为框架。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师的角色定位就可以成为这种框架的一部分。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高中英语教师需要怎样角色定位呢?

一、研究背景

新课标的推行是国家“十五”计划的重点项目。根据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普通中、小学自2004年起开始执行“新课程标准”,新生小学 1

一年级、初

一、高一统一使用全国统编新课程标准教材,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及教材和起点参差不齐的教育现状。

这次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世界的潮流。面对一系列的课程改革,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确定自己在新课改下的角色定位。这次英语课改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纪的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的素养,也就是具备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使他们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具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的交际的意思和能力。可以看出,英语教师再也不能用陈旧的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来教学。教师只有认真审视自己的角色,才能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充当新课改的主力军。

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也是教学过程的被动者。所谓主导者,即:教学课程的进度、内容的深浅、繁简的把握、教学手法的运用、教学方式的施行、学生吸收消化的程度、学生之间的差异等,都必须在讲授中有着明显的指向性;所谓被动者,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低、主动性强弱、对每个单元基础知识内容的接受和消化、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等,又各不相同,不是教师所能为力的,教师只能在教学中被动地面对这些差异,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以适应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力争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基于以上的思想,本文主要探讨情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新角色定位。

二、情感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的新角色定位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者,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精讲的形式而展开,一切课堂活动,一切教学目标,一切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等都完全由教师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英语语言教学中“角色” 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起的作用。语言学家们一致认为: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随着教学活动及教学目的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起着相应的变化。

1.教师应是学生情感的支持者

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需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以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心理学倡导创建解决问题的情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所谓“ 亲其师,信其道”。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对学生的活动参与给予肯定和赞许,帮助学生感受到成就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教师只要对学生进行激励并引导,学生就会情绪激昂、思维活跃、产生创

造的欲望。

2.教师应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求设计、组织、安排丰富多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进行课件制作,给学生放映纯正口语的电影或者组织外语角,给学生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以饱满的热情和情感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启发、帮助和指点。教师应重视学生意志、兴趣和人际合作、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

初中英语教育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过度阶段,有的学生可能初中后继续学习,对这部分学生,要重点培养其读写能力和应试能力,保证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又有坚实的基础;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从此就走入社会,对这一部分学生则应该侧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应保证他们能使用平实的语句进行外语交谈,同时应该保证他们的读写能够完成日常工作。整体来说,要有个性的有侧重的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信息的咨询者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在课堂活动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教师要能作为学生所需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3.1课堂教学活动情感化。古人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要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要善于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大学英语学习与中学英语学习的不同,要鼓励学生勤学好问,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有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方面获得及时的帮助,向学生推荐一些英语简易读物和英语报纸杂志,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听力和阅读的基本技巧,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3.2课外教学活动情感化。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事实上,课堂教学时数相当有限,外语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英语演讲、听力练习和作文比赛,进行英语戏剧表演,举办外籍教师专题讲座,开办英语角,设立英语广播,举办英语俱乐部等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得到积极性情感的驱动,更加热爱英语学习。去英语角交谈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锻炼英语口语的好机会。当他们能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他们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成功感,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总之,只有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准确,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调整,才能使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日趋走向完美的境界。参考文献:

[1]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外语与教学 2002.

[2]张晓娟.谈大学英语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现代教育科学 2004

[3]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篇2:谈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

新田一中李雨翔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青年教师应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转变错误的观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积极学习补充新知识,新理念,来促成自身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青年教师角色定位

当前新课改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它,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适应了当前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教师也成为了其中越发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拟从一个青年语文教师的角度浅谈青年教师如何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力争与时俱进,真正成为“灵魂导师”。

一、行业观念的角色定位

1、师德的继承者

当前不少青年教师对本行业定位不清,内心浮躁,静不下心来做人做事。一些教师把教书仅仅看成是谋生的职业,而不是实现个人理想、实现人生抱负的事业,没有把职业与事业区分开来。加之教师行业普遍存在着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等现状,导致这些青年教师对于工作缺乏热情,怕苦怕累,在教学中敷衍了事,照本宣科,完全背离了新课标的理念,成为了文本与教学资料的传声筒,这样的教师连合格都称不上,何谈其成长呢!因此转变观念,将 “职业论”转化为“事业论”成为了每个青年教师的当务之急。只有树立起事业理念才能爱岗敬业,青年教师们才有了成长的动力、才有了成长的契机。教育这项伟大的事业值得我们爱;教育这项崇高的事业需要倾注爱——没有爱就没有热情,没有热情就没有创造性劳动。教学苦不苦?苦!掌握教学规律需要苦心探索;运用好教学方法需要苦心设计;搜集教学资料需要苦心积累。要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八字方针——爱心,良心,热情,激情,这样方对得起寒来暑往的三尺讲台,方对得起嗷嗷待哺的莘莘学子。

2、沉默的奉献者

现在许多青年教师从事本行业非其主观意愿,实在是现实就业压力所迫。当下的教师职业倦怠非常明显,一方面是教师处在课程改革与教育评价的压力下。虽说现正进行课程改革,但现实教育环境还是应试教育唱主角,对教师的评审还是没改变,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将教师的期望值提得很高,而却离教师实际甚远,高期值与现实的落差距,让教师活在一种光环中,从而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压抑,根本快乐不起来。尤其是青年教师,面对的这一现状,其经济与精神压力都颇为巨大,要改变这一情况,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切实关注教师的生活,制定和落实使教师“安居”的政策,这样才能使教师“乐业”起来;另一个方面,青年教师们应克服心理阴影,对教 1

育事业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坚信自己在从事着一项有价值的事业,是能够对学生的一生起到积极影响的重要他人,是学生知识的启蒙者,心灵的引导者,很自然一种甜蜜的奉献之美好感受就会占据心头。此外长期重复单调的工作势必会产生职业倦怠,青年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当获得了良好教学效果的时候,成就之感自然就会驱走倦怠之心。

二、课堂教学的角色定位——

1、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一、旧大纲“知识中心说”强调学生的倾听权,学生倾听教师分析讲解、课后练习,得“死”的知识。新课标提出“自主学习”,提出改“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提法本没有错,可把课堂交给学生这种做法却值得商榷。把课堂交给学生就一定是素质教育吗?这种提法是针对过去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教育而言的,但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有些青年语文教师,为迎合教**流而在课堂教学中过度地运用某种理论,片面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或无视教师的参与作用和引导作用,不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疏导,以致学生自己都不明白在讨论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学习重点在哪里,要探究什么知识,导致整个过程看似颇为生动热闹,实则对学生放任自流。例如有位青年教师在讲解《谈中国诗》时,忽略了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了解全文的行文布局和说明方法的运用,而让学生对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展开讨论,场面看似热闹,实则不着边际。有的教师则在课堂上大搞表演教学,再如有位青年教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时,让学生编排课堂剧,再现当时的场景,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卖力表演,模仿到位,课堂内无人睡觉讲话,看似效果突出,但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记住的是精彩的台词、那几位同学的表演功底,而对本文中反映出的人物性格、身份地位,贾府森严的等级则一无所知。可以说这些出格的教学行为,都是对新课标的错误理解和生搬硬套。

本人认为教学实践才是检验教育理念的唯一正确的标准。“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个表达不明确的口号。课堂是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平台,教师和学生都不可独占,否则就不是课堂了。过去教师搞“一言堂”,在讲台上“独领风骚”,这当然不好;但是不能矫枉过正,说课堂就是学生的。事实上真正好的课堂教师起的作用都是很大的,只不过其作用比较隐蔽而已,看似都是学生作主,其实教师的引导暗含其中,恰到好处。

2、教学实践的探索者

当前新课标已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导航仪,强调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发展学生,强调学生不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该采用讨论、研究等“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和途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构建一个多维的自主空间,激活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张扬个性,展示才华。这本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教育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验

证,并且实施者要根据各自教学条件和学生素质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然而当前一种错误的教学观点正在蔓延——唯互动探究论,在一些老师的眼中,互动探究就代表这语文教学的未来,就是治愈语文沉疴的良方妙药。本人认为这实是对新课标的一种误读,新课标只是为我们的教学发展指明了一个大的方向,但具体操作还有待我们教师在课堂中不断的思考摸索,不能一味求新求奇。难道传统教学就应该被彻底摒弃,离开了互动探究就是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吗?笔者认为互动探究离不开一个因素:学生的语文功底。对此本人有着深刻的体会,当学习的主动权这接力棒由教师传递到学生手里,往往存在着学生不敢接、不想接、接不了等尴尬场面,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是学生文化素养较低,这一现象在教育比较滞后的一些贫困地区尤其突出。此外,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一现状,我们也不应忽视。在实施互动探究时,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尖子生个个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地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学力中等的学生则是“沉默是金”,完全是倾听者的角色;至于那些学困生只能是看客,无奈的感受一下热闹的气氛罢了。因此面对现实当中诸多的问题,青年教师们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明白学生的知识需求,不惧困难、不怕失败,多方法、多手段、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就,对于学力富余的学生,要鼓励其向更广、更深、更精的层面发展;对于学力不足的学生,则要求其立足于巩固现有的知识,再谋发展。当然这绝非一夕之间所能实现,但无论成败如何,绝对有助于我们锤炼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更能增加宝贵的经验,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3、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现实社会鱼龙混杂,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若不正确引导,很可能迷失方向。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思维的提升、能力的锻炼,更是情感的引导、情操的培养、灵魂的塑造。所以语文老师便责无旁贷地担任起了中学生成长领路人的角色。而在这一方面,青年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年龄,根据以往的经验,教师与学生之间因年龄差距较大的缘故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心灵的距离,这种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师生关系发展,课堂教育的展开。而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相近、兴趣相仿、认知相似,这在无形当中增强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有利于教师开展教育工作。

那么青年教师应如何利用好这一无形的品牌呢?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所以青年教师应该主动走近学生的世界、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需求,对待学生严格而不严厉、亲和而不亲蜜,以良好的文学修养来陶冶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来引导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来感染学生、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自然学生便会“亲其师, 信其道”。青年教师们应学会使用得体的语言, 准确地运用语音,恰当地把握语调, 设置巧妙的语境, 做一名具有亲和力的教师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

理解,让语文课堂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 变得生动、活泼、魅力四射。

三、教学教研中的角色定位

1、孜孜不倦的学习者

教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职业。他们是学校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专职工作者。因此,有无过硬的专业知识是衡量他们称职的主要标准。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个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是全面检验青年教师文化素养的试金石。语文本身厚积薄发的特点也促使青年教师们要不断地充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只有如此,才能让自己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在教学中需要的时候从自己储备的知识仓库中信手拈来。同时,青年教师应该积极关注生活,从书籍、报刊、影视以及网络中了解汲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力争与时俱进。与老教师之间确立师徒关系,更有利于青年教师们学习宝贵的教学经验,减少失败,规避弯路。

1、2、科研教学活动的生力军

对于学校而言,青年教师就代表着本校的未来的骨干力量。大部分青年教师拥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知识,但这不代表他们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因此青年教师很有必要进行科研。通过科研,我们可以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丰富本学科的理论知识,有助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从思想境界,理论修养,信息获取,教学能力等方面获得全方位的成长。并可以将科研的实践和成果充实课堂教学,大大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富有魅力和个性。

3、现代教育技术的引领者

新课标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语文课堂教学正在人机交互模式演变。多媒体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教师的角色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多的是要引领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因此,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将成为评估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标准。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应该发挥自己懂电脑,通网络这一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从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摸索如何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深切的情感体验。从而来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和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篇3:新课标下教师角色定位思考

一、学习的组织者

一个好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习, 不是对学生灌输固定的知识, 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随着社会进步, 科学技术发展, 对中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培养新型人才势在必行。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形象, 首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成为整个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了解和掌握方法是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不能固步自封, 只遵循原有的以自己为中心的做法, 而是走到学生中间去,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结合教学内容开发活动课程, 进而指导学生的实践, 提高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思维, 教学生学习如何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知识框架, 用新颖的的辅导方式来促进学生。教学过程中, 知识的载体是教材, 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我们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更好更快的从中学会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 进而形成能力。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 与学生是平等的, 这样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 师生互教互学, 学生会更喜欢老师, 爱屋及乌, 会喜欢自己的课程, 效果事半功倍。

二、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的教学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在新课程改革中, 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研究性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 把自己转化为研究型的教师, 真心实意地成为研究性学习的认同者、参与者、践行者课堂教学资料十分丰富, 这就决定教师变成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的舞台上, 当好导演, 充分发挥演员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动起来, 积极参与教学。教改中, 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研究者, 采用探究的方法, 成为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点拨者。教师同学生建立和谐平等关系, 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课堂教学能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 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唤起他们求知欲望。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投入教学环境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问题, 探究自身做法, 吸取教训, 积累总结经验。师生间交流和互动的过程, 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 把教育理论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教学的水平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

三、教学课程的开发者

由于社会的需要和角色转变, 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已不能适应课改的需求, 作为教师, 迫切需要从各方面提高素质, 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 提出民主、开放、科学的新理念, 并且确立了由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组成的三级管理政策, 教师必须要具有强烈的课改意识、参与意识, 积极转变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由主角变成导演。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课堂传授角色中走出来, 以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质疑, 从而掌握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这就需要教师发挥集体智慧。教师做好充分准备, 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课程知识, 明确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 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教学的目的、重点、教学方法及课堂评价都不断变化, 教师也要随机应变, 结合具体情况, 不断有意识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 发挥了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特色, 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这就决定教师成为课程开发者。通过各种广泛的信息交流, 实现师生互动, 相互影响, 相互补充, 使开发出的课程能符合本地区本学校的需要。

四、综合知识的掌握者

教育改革给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学无止境, 我们更需要努力, 用知识武装自己, 提高学科素养, 紧跟时代的脚步, 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在知识水平、理论水平、分心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就要成为一条永不干涸的小河。作为一名高职学校教师, 应当成为学问的杂家, 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 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课标、新角色面前站稳脚跟。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 结合教学重点,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经常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 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成为综合型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 要从事与自己的教学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 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总之,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 是新课改活动的践行者, 任重道远, 课程标准的实行依靠教师的工作来体现, 我们教师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标准, 转变观念, 以新的角色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莹.浅谈教师如何面对新课标[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1) .

篇4:谈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

新课标的推行是国家“十五”计划的重点项目。根据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普通中、小学自2004年起开始执行“新课程标准”,新生小学一年级、初一、高一统一使用全国统编新课程标准教材,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及教材和起点参差不齐的教育现状。

教师既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也是教学过程的被动者。所谓主导者,即:教学课程的进度、内容的深浅、繁简的把握、教学手法的运用、教学方式的施行、学生吸收消化的程度、学生之间的差异等,都必须在讲授中有着明显的指向性;所谓被动者,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低、主动性强弱、对每个Unite每节课内容的接受和消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等,又各不相同,不是教师所能为力的,教师只能在教学中被动地面对这些差异,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以适应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力争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基于以上的思想,本文主要探讨情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新角色定位。

二、情感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的新角色定位

英语语言教学中“角色” 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師和学生所起的作用。语言学家们一致认为:在不

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随着教学活动及教学目的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要起着相应的变化。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语言知识的讲授者,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精讲的形式而展开,一切课堂活动,一切教学目标,一切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等都完全由教师掌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可以概括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及需求设计、组织、安排丰富多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进行课件制作,给学生放映纯正口语的电影或者组织外语角,给学生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作为参与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以饱满的热情和情感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启发、帮助和指点。教师应重视学生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育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过度阶段,有的学生可能高中后继续深造,对这部分学生,要重点培养其读写能力和应试能力,保证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又有坚实的基础;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从此就走入社会,对这一部分学生则应该侧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应保证他们能使用平实的语句进行外语交谈,同时应该保证他们的读写能够完成日常工作。整体来说,要有个性的有侧重的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和信息的咨询者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在课堂活动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教师要能作为学生所需信息来源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1)课堂教学活动情感化。古人云“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要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要善于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大学英语学习与中学英语学习的不同, 要鼓励学生勤学好问,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有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方面获得及时的帮助,向学生推荐一些英语简易读物和英语报纸杂志,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在课堂上讲授一些听力和阅读的基本技巧,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2)课外教学活动情感化。课外教学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事实上,大学课堂教学时数相当有限,外语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在课外活动中,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英语演讲、听力练习和作文比赛,举办英语晚会,开展英语班会,进行英语戏剧表演,举办外籍教师专题讲座,开办英语角,设立英语广播,举办英语俱乐部,成立英语记者团、艺术团、故事组等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得到积极性情感的驱动,更加热爱英语学习。去英语角交谈更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锻炼英语口语的好机会。 当他们能用简单的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时,他们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成功感,进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2.教师是学生情感的支持者

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需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以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心理学倡导创建解决问题的情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 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5:也谈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

【摘 要】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要求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扮演好指导者、倾听者、评价者、研究者这四种角色,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关键词】 教师角色;指导者;倾听者;评价者;研究者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和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实际证明,尽管新课标倡导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的理念已经明确提出来了,教师们表面上也接受,但课堂教学中学生仍像以前那样,死气沉沉地听,断断续续地答,手忙脚乱地执行教师指令,学生这样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哪有主体地位可言,学生的这种状态,主要责任应在教师,是教师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那么,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我认为,教师主要应该扮演好指导者、倾听者、评价者、研究者这四种角色。

一、指导者

教师承担着系统地、精确地向下一代传递人类文化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即教师应该充当学习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这一角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去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并发展各种能力,从而保证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不断扩充知识。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因材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同时,教师还必须熟悉并掌握信息传递的技能和技巧,善于运用教学的技术设备,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使用直观教具、图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形象地表达教材。

有研究者(张承芬等1984)认为,教师要扮演好学习指导者的角色,必须能顺利地实现和完成如下环节:(1)发动和激励学习。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习,是否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发动和激励学习,需要教师掌握相当的教育理论和多方面的教育技能。(2)组织教学。要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必须善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切地掌握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和方法、能力与兴趣等,以便作出正确的教学预见和安排。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很好的钻研课程和教材,在仔细研究课程和教材的基础上,独立地组织教学。(3)评定学习。在教学的一定阶段,教师还要作出“学习效果的评定”来考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如何,并通过反馈改进教学。

教师高屋建瓴,无疑处设疑,有疑处点拨,平淡处升华,适时、谨慎、准确地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懂得如何有效地学习,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

二、倾听者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使课堂死气沉沉。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应该多以对话的方式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教师由主讲人转位为倾听者。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通过倾听学生,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哪些内容。同时,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对教师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者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7期)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写道: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育的道德责任。”

“„„这样的倾听由于植根于生命的大地,根深蒂固,顺风摇摆,时常静默沉寂,但又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为了在空中绽开花朵,凝结果实”

可见,教师作为倾听者这一角色是很重要的。

三、评价者

教师不仅要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倾听学生交流,还要对学生、教材、教学做出正确的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应及时给出正确的评价,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评价也应全面,不应只看学习情况,还要看学生的品行习惯,在这一点上,教师要为人师表,起到表帅作用,以利于学生崇高人格的养成,当然,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公平、合理,顾及学生自尊心,不偏不倚,全面地评价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对教材,要认真研究,有独到的见解,掌握学科理论,指导教学。对教材的选文问题敢于质疑,有选择地讲授,教材中给出的知识,若不够全面,不够准确的,要有精益求精,追根究底的精神,使得教材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同时也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

对教学,应该改变以前那些陈旧的课堂形式,选用新形式为学生讲解知识,把握新课标精神,大胆创新,突出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学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更好地学习,从而提高成绩。

四、研究者

教师要做个研究者,这是教师角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不能仅仅教书育人,还要开展研究,因为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多样并富有变化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些依靠现有理论和自身经验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开展科研活动,做个研究型教师。

要充当研究者的角色,首先要求教师具有探讨问题的意识,注意收集资料,勤于动脑思考和反思,不满足于工作中的“轻车熟路”。其次,要求教师能够掌握教育科研方法,并注重运用所掌握的方法来解决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新课标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了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教师除了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积累、深入理解教材的基本能力外,还必须转变观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即扮演好指导者、倾听者、评价者、研究者这四种角色,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参考文献

[1]臧乐源:《教师学》[J]天津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2]肖海洋:《新课标背景下的几大怪现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3]辛涛、申继亮:《论教师的教育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

[4]庞丽娟:《论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关系》[J]教育研究,2000年第7期

篇6:浅谈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怀 集 县 第 一 中 学

肖勇

摘要: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初见端倪,新课程改革给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原有角色的内容及要求也必须不断地发生改变。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教学高手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手,都必须实现角色的转变。就此,我通过认真解读新课标,借鉴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并联系自己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来探讨一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方面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师角色转变

体育教师不仅是社会行为规范的表率,更是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体育教师的工作不只有体力活动,还有教学设计、研究、评价等思维活动。因而体育教师的作风和知识技能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五个学习领域目标以及培养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和全面发展人才的总体目标能否实现,都将取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标的实施如火如荼,但对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至今仍在探索。

那么,体育教师角色要发生哪几个方面的转变呢?笔者就此作如下探讨:

一、体育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组织者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中心”注重表演的传授者转变为共建学习的参与者。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思想见解,都有着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在体育课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希望在某些方面超出老师。体育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训练、共同进步,激励他们在表现自我中创造性地发挥自我。

新课标要求体育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组织者,这就要

求体育教师转变观念走到学生中间去,在体育与健康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组织者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2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三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五、三、一跑道上跑。让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跑外道,增加距离和难度,提高要求;让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这样,在教师组织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量体裁衣的练习内容。

二、体育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

现真理”。新课标实施后,随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体育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

制定符合中学生身体、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喜欢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此外体育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掌握科学健康的锻炼方法,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身体练习欲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一个合理的目标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

展,更能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例如:大部分男生喜欢篮球,制定教学计划时可多安排篮球课;而女生可安排健身操、跳绳、毽球等项目。如果课堂中教师不考虑学生的需要,牵着学生走向已设定好的各种练习中,牵着学生机械地在练习中兜圈子,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就会消失,渐渐不喜欢上体育课。

三、体育教师应是体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创新者

在体育新课程下,教师要在遵循教学科学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教学。传统的“一刀切”教法,容易造成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和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教学,让所有学生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

为了顺应现代化体育教学形势的迅速发展,体育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创

造性的总结、设计和实施相关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我在上课的时候对体育课准备部分进行研究和大胆的创新,如将过去由体育委员集合整队的程序改为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整合(音乐由学生推荐并不断更换)。学生边随着节奏哼着音乐迅速的向指定地点靠拢,这样一来,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大胆表现自我的意识以及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出来,集合变得不再枯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认为体育教师只有养成力图创新,锐意进取的性格,才能适应新课标的改革发展,探索出新颖的教学方式。

四、体育教师也应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者

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感、归属感,产生求知的乐趣,唤起并发展其体力和智力,强化道德修养。“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体育教师应该促使学生完善人格。

体育教师还应在培养学生优秀品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通

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修养,促进良好的个性品质发展,塑造其健康人格。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竞争意识不强,总有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赛胜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比如在练习广播操时让学生分成小组练习,然后进行评比、评优,或者直接通过各种球赛、接力赛等形式把学生的竞争心理充分调动起来。又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团队与团队之间互相竞争,使学生觉得个人“命运”与团队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团体荣誉,努力拼搏,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取胜。可以由教师组织或学生自愿组合成4-5人一组,成员相对固定,才能有凝聚力。且每组成员有能力差别,这样有利于互相帮教活动的开展。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

作为体育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改善师生关系,让我们和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也让我们的体育教学充满活力,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吴和莉:实行新课标后体育教师角色转换的特征和面临的挑战,浙江体育科学,2003年6月。

2、李艳翎:社会转型与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11月。

3、黄淑萍:论体育教师的业务素养,甘肃高师学报,2000年9月。

4、刘继让:21 世纪体育教师的角色定位,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年9月。

篇7:浅谈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农村中学

语文教学

西华县逍遥中学

2013年4月

浅谈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

西华县逍遥中学

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出与投入比率低。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串讲串问理解课文内容上,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

2、学生学习被动,课堂教学老师包办代替太多,学生自己读书时间少,自己琢磨的时间少,自己活动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是用教材,而是教教材,只在课本的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

3、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参与积极性差。教师唱主角,少数优生唱配角,多数学生当观众。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除限定在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进一步提出要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能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对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求知情境。情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形象感受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入角色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真正含义。

二、语文教学科学化

语文教育重双基、重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具有人文性、情趣性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烦琐、兴味索然的文字课、语法课,成了以题为本只重知识的技艺训练,或成政治道德的传声筒。老师是演员,学生是看客,许多具有人文之美、历史沧桑之美的文章本应以情动人、潜移默化于学生心灵,却被我们的老师千篇一律地肢解为结构划分、字义串讲、含义分析,面目全非。语文课没有了语言美、情调美、节奏美、音韵美、形象美的鉴赏与评价,有的只是选择与判断,有的只是拆散与组合,有的只是分析与比较。教师的理智分析解剖只是在“灌”观点,忽视了对人心灵智慧的开发,忽视了对人个性人格教育培养及独立精神的养成。

三、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

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实际水平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 “语音很准确,并且没有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四、认清作文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写作自信心

认清了目的,行动才有方向,活动才能够依本而行,才不会乱了手脚,弄清作文教学的目的、,我们才能够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序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既定的目标和命题下去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因此,作文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作文是写文章的教学活动,学生作文是在语文教师以学生为位,抒发其思想感情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师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知道了这些,我们就能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正确的进行教师自我定位,认清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能围绕这个题目进行素材的选取和构思。对于学生来说,作文的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作文题目的选择,作为教师应在学生选题过程中进行

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进一步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

五、运用多媒体指导综合性学习。语文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课文内容往往反映了社会生活,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文字表述成图片、动画、视听信息。化无声的字词组合为音像的流动,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型阅读环境,以提供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借助声、乐、画、文的多媒体方式对读者进行全方位的审美刺激,有助于综合性学习的开展。综合性学习是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利用电教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8:谈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 教师的观念, 特别是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自我角色的再定位, 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形式。在此,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共讨:

一、充分利用教材插图,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体会成功的喜悦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许多插图, 往往隐含着许多不令人注意的细节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内容, 选准切入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其背后隐藏的不为人注意的内容, 就能够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意识, 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自主学习, 从而促进他们学习方式的转变, 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以苏教版化学1为例:在课本第15页《物质分散系》一节中, 有“图1-10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这样的一幅插图。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其细节内容, 引导学生去探究插图中同样是水分子围绕在钠离子和氯离子周围的差异,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细节的不同, 自己去问“为什么”, 而不要试图去告诉他们“是什么”。其效果必然有很大的差异。

本人通过课堂实践证明:通过细致的观察, 大多数学生可以顺利地发现其中的细微之处并找出以下不同:

(1) 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大小 (半径) 不同;

(2) 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大小 (半径) 不同;

(3) 钠离子和氯离子周围的水分子数目不同;

(4) 环绕在钠离子和氯离子周围的水分子的排列方向相反 (钠离子周围的水分子氧原子向内, 氯离子周围的水分子氧原子向外) ;

……

学生在找出这些细节之后, 本身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如果教师再在此基础上能够引导他们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让他们用初中的化合价等知识去解释相关的细节不同原因。必然能够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当然, 作为新授课教学, 有些内容不适宜在本节课探讨, 可以作为学生课后知识的拓展或者留待后续的学习中来解决。如果是高三一轮复习中运用这些内容, 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升华, 也就不会出现“烫剩饭”的乏味之感。

二、挖掘实验中的细微差别, 强化探究意识, 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从化学学科特点分析, 化学实验是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如果能够立足教材, 挖掘教材中实验的细微差别, 让学生去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讨产生差别的原因。必然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探究性学习转变了学生“学”的方式, 必然就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到平等参与学生课题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 从而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下面, 仍以苏教版化学1为例:在课本第67页, 《铝及其合金》活动与探究内容中, 有铝分别与氢氧化钠、盐酸反应的实验。学生在演示或分组实验中均可以观察到铝与盐酸反应后的分散系是白色泡沫, 但是, 铝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分散系是灰色泡沫。从理论上分析, 产生的气体均为氢气, 形成的溶液都是无色的, 为什么两者的颜色不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自己去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一般说来, 在学生们的共同讨论下, 可能提出以下假设:

(1) 黑色物质是不是没有反应的杂质碳呢?如果是碳, 为什么氢氧化钠中没有黑色?

(2) 黑色物质会不会是没有反应的铝粉呢?如果是铝粉, 如何来验证?如果是铝粉, 为何与氢氧化钠反应中没有黑色?

……

最后,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铝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确有黑色物质出现, 但黑色物质既不是杂质也不是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而是铝与盐酸剧烈反应过程中, 掉落下的细小铝颗粒。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验证的过程, 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并从中分享到了成功的快乐, 从而激励了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走向成功的信心。

三、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实现自我评价, 制造学习的成功感

现代教学论认为, 紧张的情绪、无名的畏惧都将严重妨碍学生的进步, 抑制学生智力的发展。课堂上学生感觉到自由和轻松是开展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努力营造一个活跃、快乐、认真、有序的良好氛围, 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 创造互相交流与合作评价的机会。

篇9:谈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

一、教師应该是一个知识底蕴丰厚的文化人

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和交流意识很强,而这些欲望的实现需要丰富的内容作为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勤于思考,精心备课,不仅仅把英语当作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来看待,而应该从文化角度去思考,不断的充实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从情感,思想各方面理解这种语言。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英语专业修养,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去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与英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表现在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沟通和传递。

二、教师应该是一名乐观、热情的引导者

1.言语渗透。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教师如果是一名乐观向上,热爱英语的人,就会用心体会到这门语言的内涵,才有可能把对英语的热情传递给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声情并茂,引导学生体验情境、感知形象,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思路跌宕起伏。

2.行为影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以饱满的教学热情,坚韧不拔的教学意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影响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晓之以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要“导之以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学以致用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决心、信心和恒心,战胜学习上困难和挫折,走上成功之路。

三、教师应该是一个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者

教师要善于表达积极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和蔼的语言,多给学生动口的机会,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perfect!”、“Excellent!”;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well-done”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Do not be nervous”、“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Try it again.”、“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这类鼓励性的话,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在我所任课的一个班级中,有一名入学成绩一般、列班级中游水平的女生叫夏文。通常情况下,班级中的优、差等生是受老师关注最多的对象,而像她一样成绩平平的学生往往就受到忽视。但实际上每一位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教师不该人为地给他们“划等”、区别及不公正的对待。在上半学期的教学中,我也是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认为她是不大可能从一个英语差、厌学的学生变成成绩好、爱学习、积极听课的好学生的。当然,她在上半学期的表现也的确如我所料,没有什么改进。然而,在下学期一次课堂辩论赛中,我不经意的把一次发言机会给了她,结果她的表现出人意料。她不仅口语好,而且用词得当,言语表达时声情并貌,论证描绘滔滔不绝。在这次临时的口头辩论赛中我给她打了最高分,并借此在全班正式的、真诚的表扬和称赞了她,并建议她以后可以考虑报考语言及口才类的学校去深造,以发挥她的语言优势。从那天以后,她一改以前那种懒散、漫不经心的学习状态,上课认真听讲了,还主动举手发言,而在之后的测试及作业批改中都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我在课上再也不必为担心她影响课堂纪律而费神和烦恼了。而从她身上,我也深刻的反思了自己。通过找其他几个“差生”谈话教育,了解了他们的学习心态,端正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几个以前根本不听课的学生都在努力的学习英语,上课纪律也明显改善了。

2、课后结合作业检查,做出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而且还要对于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并留下鼓励的语言,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3、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如果教学中只是简单的重复,学生会生厌,只有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比如:小组讨论、二人操练、多人表演、小游戏、猜谜、唱歌等多种活动,还可以进行Free talk,Ask and Answer,Role Play等,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习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了。

四、教师应该是一名关心学生的有心人

情感教育重在教学中的全过程,但课堂上师生交流时间毕竟有限。个体的情感教育不易进行。因此,课外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通过与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的共同交流,常常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上一篇:洛必达法则及经典例题下一篇:不知不觉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