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指导的方法

2023-01-05

经观察发现,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觉得作文太难, 具有畏难情绪;阅读面窄, 阅读能力差, 导致写作能力不强;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很难写出新鲜, 新颖, 新巧, 新奇的作文;字、詞、句、段的基础薄弱, 搜肠刮肚也想不出几个词语;想象和联想非常贫乏, 作文就像一潭死水。

针对上述问题, 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1 指导多读多背诵, 培养语感, 激发语文兴趣

朗读与背诵沿用几千年, 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记忆与理解是辩证的, 理解帮助记忆, 记忆促进理解, 只有真正记住了字、词、句、段, 才能在写作实践中应用。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看, 学生在头脑里建立字词句段库, 再吸收一些经过优化筛选而产生的具有艺术气质的美妙的语言组合, 才能有效地感悟生活, 表达感情。大脑中空空如也, 即使有激动人心的生活场面在眼前也会感觉迟钝, 表达不出。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国学大师章太炎读过的书百分之九十五的可以背诵;鲁迅先生酷爱杜甫的诗, 凡杜甫的诗基本能背诵;文学大师矛盾能背《红楼梦》;巴金十多岁就能将《古文观止》背得滚瓜烂熟。他说, 他能写出那么多的小说与散文, 全靠那两百多篇文章垫底。有些学生注重诵读, 他们反映敏捷, 思路畅通, 作文水平提高快, 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普遍高于不记不背的同学, 事实证明, 读背出效果。

2 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积累字词句段, 就写不出好文章来。笔者实践中总结的方法主要有:

2.1 写日记积累

笔者要求所带班级的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 每天把所见所闻如实地记下来。并且做到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效果很好。

2.2 从教材、报纸、杂志中积累

语文教材中有精美的诗文,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发人深省的哲理, 还有大量的名言、警句、典故、数据、科学知识以及伟人事迹, 凡人小事等等, 甚至是数理化、生地史外政等科目中的知识, 都可以摘录下来, 为我所用。为此, 指导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 让学生通过此重要途径获取大量素材, 要求他们多读书, 读好书。尤其要多读古今中外名著, 开阔视野, 陶冶、吸取知识, 广泛地获取材料。

2.3 从同学优秀作文中积累

因为各人的生活阅历不同, 同学的作文各有特色, 在同学中互相积累, 能学到他人的写作方法。

2.4 从电视和网络上积累

看电视对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因为电视节目时效性很强, 里面的人物、事例具有典型性,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网络里很多有用的东西, 可下载大量的素材。网络中的文章, 虽然水平参差不齐, 但有些文章值得中学生学习。

2.5 从活动中积累

每个班级都有黑板报。利用黑板报一角, 每天让学生轮流书写一条名人名言, 利用讲课前几分钟进行各学习小组间的词语联珠竞赛, 利用自习课开展“语文游艺会”等寓教于乐的小型活动, 在游戏和竞赛中获得知识, 积累素材。

3 培养训练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学生读背量大, 积累了写作素材, 只是想要写好作文还不够, 还必须有大胆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写出来的作文才有新意, 有文采, 有独到之处。作文中的想像必须依托一定的传播媒介来推动大脑的思维活动。青少年时期是闪耀着诗彩光华的生命季节, 是飞驰奇丽幻想的黄金时代。培养训练学生的这种能力于写作至关重要。要正确培养这种能力, 教师就要精心创造条件, 把握想像作文的传媒, 激励和引导学生敢想像、爱想像、会想像。方法是:

3.1 指导生活体验, 引导想像

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生活积累、生命感悟越丰富的人, 就越能插上想像的翅膀。盲人自然无法想像“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的壮观, 聋者自然无法想像“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微妙。当我们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 大脑中就会展现出一幅苍凉的秋暮羁旅图。这是因为, 我们的头脑中储存着“古藤、老树、小桥、流水”等一系列意象。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引导他们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 积累生活, 尤其是要在生活细节上下工夫。笔者一贯要求所带班级的学生写日记。这既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记录, 更是他们对周围事物、对生活态度的真切表达。这将成为他们想像作文的鲜活素材。平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 营造独特的生活空间, 丰富学生的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音乐、舞蹈、美术、体育、书法、电脑等, 每一种兴趣小组活动都蕴含大量的形象化素材, 都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3.2 以情境激发想像

特定情境最易触发学生的想像。实践中, 恰当的情境可以唤醒学生心底的记忆, 拨动学生敏感的心弦, 激起学生创作的灵感。教师要善于创设表达情境, 激发学生内存的动机, 让学生如临其境, 触景生情, 有感而发。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和规划。一是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 情境不能太虚无缥缈, 以免学生如坠云雾之中, 半天不知所然。二是要注意突出个性和吸引力, 使情境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睛, 让学生产生共鸣, 进而激发起写作冲动。三是要注意恰到好处, 符合教学实际。在创设情境时, 教师可借助一些现代化的媒介。例如, 在训练学生根据自然界的声音来写想像作文时, 可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童话故事, 让学生说说故事里出现了哪几种响声, 再根据声音复述故事。

3.3 以交流互动促进想像

交流互动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体验活动。一方面, 师生构建起了有效的心灵沟通平台, 有利于教师适时组织、调控教学过程;另一方面, 学生可从不同角度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既拓宽视野, 又启迪思维, 有了情感和认知的碰撞, 学生的思维火花, 想像灵感也就更有可能一触即发。

4 教师要正确引导

学生作文时有了坚实的基础, 固然能写出较好的文章, 但决不能离开教师的正确指导。怎样指导呢?

4.1 端正写作思想

告诉学生, 作文就是说话, 就是把你想说的记下来下, 我手写我心。作文不过是写自己的生活, 会生活就会作文, 作文并不难, 树立正确的作文观。

4.2 少约束多灵动

指导作文可适当点拨, 以引导学生绕开可能出现的误区, 将该讲的讲清楚, 可讲可不讲的绝不讲,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思维。同时, 多肯定, 多鼓励, 培养信心, 教师从外部给学生以适度的正面刺激, 引导他们产生内驱力。将教师的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学生便会获得生动活泼。自主自觉的发展, 写出体现才情的文章, 鼓励张扬个性, 抒写真情。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 是因为作者抒发了真知灼见, 表达了独特的情感。指导时, 注重引导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鼓励敢说, 敢想, 敢写。

4.3 鼓励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培养求异创新的好方法。

4.4 勤写下水作文

要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自己得有一桶水。一个懒得动笔, 写作水平不高的教师是无法指导学生作文的。通过写下水作文, 体会写作的酸甜苦辣, 把自己的心得与学生交流, 将自己的习作与学生交换, 对学生来说是最有益的指导。

5 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的指导很重要, 但如果无创新能力, 那么学生作文永远是老生常谈, 毫无新意。因此, 作文教学中, 培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 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源泉和动力。作文教学中, 大力提倡突出个性, 开拓创新,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5.1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而和谐的创新氛围

众所周知, 开朗乐观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满生机的激流。教学中, 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自由、舒适的环境, 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自由驰骋, 迸发想像的火花, 激发起智慧的灵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 要鼓励突出个性, 抒写独特的感受。不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的作文, 把文章的个性放在重要地位。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及至语言习惯很自然地流露出来。这样才能写出具有特色的作文来。

5.2 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怀疑能激发创新思维。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疑劲, 诱导学生怀疑司空见惯的事, 不轻信、不盲从, 事事、处处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去怀疑, 再引导学生析疑、解疑, 让学生把这种心理过程真实、清楚地表达出来。如此, 在学生的眼里, 世间万物便有了灵性, 在他们的笔下, 花鸟虫鱼便都充满了感情。

5.3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发散思维就是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思考问题, 对同一问题, 同一事物求得不同设想或结论。让学生明白,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发展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 灵活多变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文无定法”, 贵在创新。平时注重多项思维训练, 鼓励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的翅膀, 启发学生多方位立意, 多方面选材, 写出独特新颖的文章。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新的语文实验教材, 新的语文教学理念, 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也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 促使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既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 又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语文素养, 贯穿于这一过程的作文教学, 更应走在课改的前列。然而, 教学实践中,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作文教学的质量差强人意。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指导

上一篇:分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下一篇:浅谈创建高效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