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水墨画有效教学方法

2024-04-29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水墨画有效教学方法(通用10篇)

篇1: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水墨画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水墨画有效教学方法

【摘要】 【关键词】

在讲求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促进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和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水墨画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其笔墨情趣和谐优美、变幻无穷,意境深远,我们应该把水墨画教学视为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而以往的水墨画教学往往是只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发展实际,不符合美术教育的特点。学生面对反复而枯燥的技法训练,固定化的思维模式,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逐渐冷却,对水墨画的热爱便无从谈起,更无所谓传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精华。因此,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在我的水墨画教学中,我努力地去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放松、愉快的氛围下认识、理解、传承、发扬民族文化,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完善他们的人格。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做了几点尝试。

(一)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学生想象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入初中后,随着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正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良好时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1)线条游戏

瑞士画家克利说,画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拉根毛笔线去散步,在浓、淡、干、湿、焦、曲直、粗细的变化中,一定可以更为丰富多彩,奇幻莫测。线条是有情感的,而在音乐的氛围中线条仿佛富有了生命。我在设计水墨画线条练习中,给学生玩“听音乐画节奏”的游戏。通过柔和的乐曲《琵琶语》让学生表现细腻流畅的线条;通过节奏激昂的音乐《飞天乐舞》让学生表现挺拔有力的线条,在游戏过程中,还有同学自发地加入了点和面,使得画面节奏感更强更富于变化。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在乐曲中有千百幅画面在听者心中呈现,用水墨线条去表现音乐的节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对点、线、面三种造型元素的灵活运用,更促进了水墨画的表现能力。

(2)墨色游戏

一张墨色浓厚的水墨画,但可达到黑而发亮,神采闪烁;一张调子淡逸的水墨画,也可达到淡而见神,韵味醇厚。学生天生喜欢色彩,这是最容易调动他们积极性的练习。可面对焦、浓、重、淡、清,尤

其是浓破淡、淡破浓的方法,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区分、如何具体运用。为此,我设置了简单的墨色游戏。我先用浓墨随意点出五个点,然后用水滴在墨点上,利用水的张力,墨自然地流淌,出现了很多变化奇异的肌理,等半干时用浓墨在点的中间加上几笔,一朵花就跃然纸上。对这种效果,学生都惊叹不已,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轻松解决了淡破浓的原理,有的同学举一反三,用浓破淡画了漂亮的花卉。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学习兴趣浓厚,对自己的作品欣赏不已。通过这样的自主尝试练习,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了国画的用墨技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二)挖掘广西民族文化,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创造力。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奇特的地形地貌,幽静的环境,优美的山水促使了漓江画派的形成,造就了阳太阳、黄独峰、黄格胜等一批个性鲜明的画家,画家以广西秀美山水为主要表现对象,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体,成为当代中国最活跃的绘画流派之一。作为广西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在美术课程学习中引导学生参与广西民族文化传承和交流,了解广西民族地区漓江派系水墨画的特点,弘扬本民族地区的优秀美术文化。

篇2: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水墨画有效教学方法

席黎黎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体会:

一、新课程环境教学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均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新课标的一个要求。因此,在教师的观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但与此同时,又容易走向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生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学生发表的意见,一味地被肯定、被赞扬,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显得十分浓厚,而教师的适时点拨却变得小心翼翼,课上该点拨时不敢点拨,好像一加引导,就不叫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了。教师缺少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我认为新课标教学,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教改作用,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做到师生互动。

二、新教材实验探究性增强,体现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本特征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模式。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新课标教材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而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这就给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实际上,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发挥它们的功效。由于初中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改进验证性实验,强化探索、研究性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经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从观察中得以思考与分析,达到探究的目的。

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环保教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讲到涉及环保的相关知识时,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使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在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实践,发扬化学有益的精神,造福于社会。

四、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如英国农村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国一些科学家开发利用人体能;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教给学生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验证市场买回的酒精是否渗有水;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篇3: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水墨画有效教学方法

一、摒弃传统观念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道尊严”是我国传统的道德要求, 老师传道授业、高高在上, 容不得学生丁点的质疑与不恭, 学生求学问道、附耳恭听, 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与不懈。教与学被硬生生地割裂在“师道尊严”的两边, 难免使人对它们的有效性产生怀疑。如果把“教”比喻成“水”, 把“学”比喻成“渠”, 那融洽的师生感情、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水到渠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也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 使之个性得到释放, 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会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事半功倍。而教师惟我独尊, 甚至是恨铁不成钢地对学生求全责备, 就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事倍功半。

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话题, 我仅就课堂导入为例, 简单谈谈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情境对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 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 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首要环节。听来的和看来的结论往往停留在人的认知表面, 并不牢固, 只有自己动手得出的结论, 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和真正属于自己的, 因此把学生引领进数学知识的天地, 让他们专注其中, 就得从动手操作开始。例如在“平行四边形性质”一节中, 可设计活动情境如下: (让学生进行以下操作) (1) 任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2) 观察并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和对角又怎样的数量关系; (3) 用量角器和直尺验证上述猜想 (4) 再任意作一个平行四边形, 是否还有上面的结论?通过以上活动, 学生自已能总结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结论, 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来证明了。这样, 学生从自己动手开始, 关注自己实践结论的正确性和延续性, 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堂课的学习中来。

三、把课堂交给学生,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中, 教师既是教与学的组织者与引领者, 也是合作者与服务者, 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在引领学生学习,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 相互质疑。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 教师在教学互动中, 要充分实现师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在“分式方程解法”的教学中, 我编写了导学案, 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预习。课堂上我按以下步骤进行: (1)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学案中的不同部分, 其他小组进行适当的补充和点拨。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加分。 (2) 教师做简单的评价和总结 (3) 出示一些能力提升题各小组合作探究。此环节为抢答部分加分较重, 同学们的讨论异常激烈, 争先恐后的回答。教师做最后总结 (4) 达标测评。在教学中, 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 没有太多的示范和言语,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深层的感悟, 自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 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 老师应当转变角色, 把课堂交给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体验成功。

四、趁热打铁, 巩固提升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课堂有效性的有力保障。教学质量需要通过课堂练习来检验和巩固, 课堂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突出层次性和开放性, 做到趁热打铁巩固提升。此外, 教师还应根据本堂课的实际效果对课堂练习进行适当地调整。高质量的课堂练习是一堂精彩数学课的完美结束, 更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可靠保障。

篇4: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传统英语教学注重讲解与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同时更加重视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使得英语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语言的范畴,而上升到情感与思维的培养层面,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问题分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的原因,目前最新的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要多层次、复杂地呈现,这对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高,虽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缺乏教学有效性。具体表现如下:

1.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许多教师只追求教学气氛而忽视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打断学生思路,从而出现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教学现象,影响了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发挥。

2.把“自主”学习当成放任自流

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的教师便放任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因缺乏明确、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和学习任务而没有相应的学习反馈,学习效率无从谈起。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就应当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实施行之有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措施。

1.及时与学生沟通

沟通是教师走进学生内心最好的方式。良好的沟通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优、缺点,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树立信心,提高要求。恰当的期望值会使学生信心倍增。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普通的教与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模式。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说、多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英语课堂不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学习过程,更是一个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提高英语素养,影响学生学习态度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学科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密切。具备扎实的英语素养,庞大的词汇储备与出众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英语教师会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从而加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起到促进教育的作用。

3.营造轻松愉快的英语课堂氛围

对于学习压力比较大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挖掘一些文章中的情感素材,插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的英语学习气氛,营造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师应当多激励,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享受学习乐趣。

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上的状况,适时引导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英语学习的习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优化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要面对的问题。课堂活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是维系课堂教学活动的纽带,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只有开展大量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使英语课堂交际化,才能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5.增加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与组织是一项创造性劳动,是教师最主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它需要教师不懈努力,它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体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活动形式,同一教学内容也可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活动,而不同的课堂活动又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时,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通过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用已知的经验和知识认识解决新的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是新课程改革对有效课堂教学的呼唤。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误把“满堂问”等同于启发式教学,或是误把完成众多的任务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活动进行预设,但不能完全依赖预设,否则就会造成只有预设的投入而没有生成的精彩。只有预设而缺少生成的课堂活动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性的课堂活动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活动内容和方式应尽量真实。

(2)如何开展课堂活动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出一些新颖、有趣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活动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成为发展学生智力、情感的纽带,成为学生增进了解、显露能力、展示精神风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

“教育即生活”,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应保持着生活的素材、样态,弥漫着生活的气息,彰显着生活的色彩,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一个简约的、生活化的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同时,适当增加一些课堂活动是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活动教学应具备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服从教学目的和任务,不能只顾追求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载体,设计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同时,教师还要灵活运用各种活动策略,做到形式新、内容活、意义真、效果实,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实现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最佳组合,达到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

英语是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是我国外语课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语种。学习英语,既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的课程以及活动来逐步掌握英语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更是让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遥.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12-45.

[2]张颖.“一环四节”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78-98.

[3]周玲.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培养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123-154.

[4]沈冬梅.“问题探究”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08):178-196.

篇5: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不管是中考高考都离不开文章的阅读和欣赏,而且众所周知,阅读与写作不分家,《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中学阅读教学是能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此作一分析:

一、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分析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停留在对一些名家名篇等重点篇目和一些重点语段的“丁是丁”、“卯是卯”的条块分析上;基本是从作家及作品到背景到写作方法、分段、归纳大意.然后是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理解,初中三年的时间,学的课文有160余篇,然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见提高,不南让人在失望之际又有所沉思。常有这样的现象,考试时考课内语段的『蒯读分数全拿.而课外语段的阅读不是空白便是许多的红“XX”。这就暴露出传统的阅读教学的许多弊端。它们主要表现在:

第一:师主动,生被动,教师的主观愿望、主观要求决定一切教学活动。

第二:死记不必活思。教师只是在肢解文章,提出阅读的重点。要求学生去抄写、记住要考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检查这些重点的落实。学生只有快背、对答如流的份,根本没有思、反思的机会。

第三:严肃沉重而无一丝生趣。把学生当作机械物,被强迫灌进去教学的内容。尤其为了中考,语文的阅读课可是“心无旁鹜”的、“忠心耿耿”的,多在为应试做准备。只想立竿见影,追求短时的效应。尤其是严重忽视了课外的阅读指导,见之避之,认为课外阅读能否做起来纯粹是学生的事与教师教学无关。这种情形下的学生知识面狭窄,思想沉重.思维呆滞.词汇贫乏,文化底蕴全无。新课程新教材所选材料更注重时代性和生活性.有50%多的时新文字。面对这新对象的阅读教学,势必要改革,让学生从“死学”转到“活学”,从“学懂”到“懂学、会学”,从“学会答”转到“会问”,从“被迫学”转到“主动学”.本着的宗旨应是“学生是活的主体”、“学生是有个性的主体”。

二、新课标下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搞好语文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3.1 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

教学大纲对阅读的界定是:“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理解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两相比较不难看出,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的新理念突出表现在“对话”上。

3.2提升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关注阅读教学的三个纬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标准的价值追求。传统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阅读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是本位,而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都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阅读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改革阅读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知识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

3.3 加强阅读宣传

选择阅读内容阅读内容的选择对于塑造人格也有着同样的效应。要让学生读高品味的书,做高品位的人。书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书使人受益,如橄榄,越咀越有味:中品书使人无害,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下品书使人无益,如白粉,只要染上,危害越来越严重。不仅要学生学会分辨书的品味,还要知道于我有用的书才选择。面对信息社会中铺天盖地的资料,我们不能成为信息的奴隶。只有学会筛选信息,才会成为信息的主人,否则。会像大海捞针。一场空。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还要有意识的调控,虽然内容都有意义,但由于性别的差异。

3.4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课标》指出: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源自美学,它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 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促使学生提升‘阅渎期待。品质。

(1)丰富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积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和优美的语言。文化积淀越丰富,语言积累越丰富.越能在。阅读期待 中向往吸收文化的乐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乐趣。

(2)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有几个层次,呈螺旋式提高。低层次的是能理解字面意思;较高层次的是能领会字里行间隐含着的意思。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层次的是能从审美层次上阅读欣赏。获得审美的愉悦。

3.5指导阅读方法.加快积累进度

阅读方法得当。阅读的效果才明显。可从以下方面指导。

强化朗读。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叶老说: 至于文字语言的训I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御文字。朗读最突出的特点是直觉性,一般不需要理性思维作中介.就能敏锐识别语言的内涵与情味、正误与优劣。

(2)浏览与精读细研、快读与慢读。齐头并进。浩瀚的知识海洋展现于我们眼前,若想每一本书都不放过,步步为营,就会葬身于汪洋大海;若对每一本书只想跑马观花,也可能一无所获。

篇6:浅谈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教学

生物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但由于其所处的学科位置不同,因而老师对该学科就另眼相对了,在实践不列入中卷总分范畴,在高中又是一门高考科目,因而只有高中才受到学生的重视,而初中生就只有七年级和八年级学习,九年级又没有开设生物学科了。经过我的调查,有68%的学生不喜欢学习生物。如何让学生在新课标下快乐学生生物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试探一下。

过去的教学经验和总结告诉我们,不论做些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同样不另外,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就会觉得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兴趣多数是建在第一节课堂教学上,这工上,如果老师和蔼可亲,谈吐自然,亲和,学生就会有兴趣,正谓亲其师,倍其道,爱屋及乌之故罢了。同时,小学生刚入初中,他们第一次接触生物学科,我们老师就要持一个平等,善良的心,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与他们在学习中取得一定的进步时,我们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落伍时,我们要及时找到原因对其进行扶贫,让落伍者及时赶上。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都教师也要改变一些教学观念,多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让他们理解生物学科是充满乐趣的学科。在我们农村中学中,教学设备相对要落伍一些,加上家长又不太重视孩子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家长沟通交流,又要设法将抽象的知识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知识,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就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基础。

当着,培养学生的生物能力?我想道德还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边看书一边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读书对照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个性和特点,生理和心理都日益成熟,思维每斤,因此教学中不能只是为完成教学而教学,应该把握一定的的教学深度。关于教学深度这一问题,我想道首先要强化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和环保意识。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体现了人类在不断的改造世界和使用世界,特别是科学技术在改造中的重大作用,能让学生充满对生物知识的向往和憧憬,生物学家用生物知识解决了一些以来解决的一些问题,又研究出一些生物界中本身没有的东西,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一

定的压力,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将生物知识用环保中,让其成为现代化意识和环保意识的践行者。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有科学探究的能力。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知识的构建特点是建在实验之上的,对生物知识的探究重要强调实验。过去应试教育的教法是学生记笔记背笔记,将知识强行输给学生,课堂只是输送知识的途径,这样的学生只有接受功能,而没有创造性。这是重结论而轻过程,重生学会而轻学会,重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增长,而轻视知识的构建和方法的掌。问题的解决而轻问题的发出,成为创新型的人才,我想是不可聚拢。因此要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实验贯穿生物教学的始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我在教学中采用分组探究实验,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而进行探究,首先我教学“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内容,让学生去寻找鉴定方法和设计检测的。操作过程,从而为“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作出铺垫。通过对实验的探究,让学生自己用语音表达问题,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答案,这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生物素质。

篇7: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水墨画有效教学方法

一、重视在实践中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所以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自己动手实践、校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例如,在〈〈地图〉〉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绘制校园平面示意图,让学生将实物转化成符号。从中得知,什么是比例尺,地图上有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同时掌握绘制地理草图的技能,也能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了亲切感,有助于形成生活中主动观注和使用地图的习惯。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记录地理现象。如,让学生记录正午太阳照射的物体的影子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通过记录水表每天家庭用水量,让学生既会读出水表的读数又能使学生尽量想出节水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这样在各种活动中,师生有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改变了师生的关系。

二、重视从生活实际中学习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到“中国的气候特征”,“季风”这个概念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蓟县冬、夏季的风向情况,我问:“我们这个地区冬季吹什么风?”学生回答:“西北风。”我接着问:“我们这个地区夏季吹什么风?”学生回答:“东南风。”接着,我补充讲解:像我们这个地区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就是季风。同样,在讲授“我国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冬季由于气候干燥,我们的手、嘴唇等特别容易裂口子”。在讲授交通运输中“枢纽”这个概念时,我就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蓟县汽车站的情况。此汽车站联系着我们蓟县与天津市、北京市和河北省的公路运输。我们蓟县的汽车站就可以称上是蓟县公路运输的一个“枢纽”。这样通过举例说明,学生就可以把这些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重点及关键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注重在探索中学习

20世纪50年代,从提高教育质量,改进科学教育入手,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所谓科学知识,不是灌输作为结果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参与形成知识的过程。” “思维过程是可教的,且思维过程的学习比结果的学习更为重要。”他提倡的就是培养探究性思维学习方法。新课标同样提倡教师要使用探究式教学。教师要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动脑筋、敢质疑、亲自动手、大胆探究,充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为了培养和开发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在学习《地球仪》这一节时,先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制地球仪,说出—地轴、两极、赤道等概念。从而使学生既明白了这些地理名词,又使学生有了一个地球这个球体的空间概念。然后,在讲经纬网时,教师提出问题:一艘海上遇难船只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所在的位置?并在自制的地球仪上标出假想遇难船只的位置,让学生边观察边议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问题。然后叫几名学生报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又问学生当你去电影院看电影怎样找座位。教师由此引出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的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再自制的地球仪上标出南、北纬23.5°,南、北纬66.5°,0°经线,180°经线并在此地球仪上画出北京的位置。从而明白遇难船只怎样让别人知道其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了。又如讲“地方时”时,提问“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央电视台播放刘翔的110米栏的决赛,是在凌晨1点多钟,难道刘翔是在半夜进行比赛吗?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即带着问题去学,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时时处处有地理知识。再比如讲“水资源”一节时提问“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讨论学习,有关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及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的特点。从而明白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

四、注重合作学习

新的地理学习方式提倡除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外还有合作学习,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利于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更具生动,富有亲切感。例如:在学习《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记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歌诀。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游戏学习,教师把已准备好的具有国家名字的卡片发给学生,然后教师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找到与卡片上的国家吻合的顺序站好,看哪一组用的时间最短。又如在学习〈〈收听天气预报〉〉这一节时,天气符号不好记忆。讲完后给学生十分钟记忆,然后按学习小组让学生做为天气预报播音员。把课本上的天气预报图从头到尾每个小组播报一遍,看哪一个组声音洪亮、准确、流畅。如有播报不准确的,有停顿的就坐下,后面的同组同学继续播报。最后看那一组报的最好,用的人数最少。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再比如学习〈〈设计旅游方案〉〉这节时,让学习小组自己设计旅游方案,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优势,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来完成本组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但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拓展完善,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五、重视地图的运用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图象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如何利用地图对学生进行图象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师面临的新任务。首先,应该运用书中插图,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比如,在讲比例尺时,书中给出的三幅比例尺大小不同的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得出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要注意运用插图。其次,还要积极运用板图,它既简便实用,灵活性大;又可化繁为简,突出重点;还能动态显示,形象具体。比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这一节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中国轮廓图,让学生说出主要走向的山脉后。教师在黑板轮廓图上画出这些山脉的简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地图填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的丘陵的名称,并且填完每种地形区后让学生讨论说出它们的区别。这样师生共同完成,边讲边画。既简单、容易、效果好,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再比如,在讲,〈〈水资源〉〉这一节时,将水资源的形成过程中,边讲边画,把死图变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其他感官的统一协调,在观察中获取知识。

篇8: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水墨画有效教学方法

一、紧扣学生主体特性, 创设适宜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情感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深不深,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活动成效的高低。由于初中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 内在学习情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容易产生消极懈怠心理。这就要求,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善于利用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特性, 遵循学生发展心理规律, 结合教学目标“三维性”特征要求, 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效衔接, 设置出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情境, 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情感, 使学生在感受问题情境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时, 教师为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在认真研析教学内容基础上, 抓住学生对现实生活实例充满兴趣的特点, 将生活中的“住房问题”现象与该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结合, 在新知导入环节, 设计出了“为了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我市计划用未来两年的时间, 将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由现在的人均约为15m2提高到21.6m2, 若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相同, 求未来两年我市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平均年增长率?”生活性问题情境, 从而使学生对新知不再陌生, 产生浓厚的学习情感, 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打下情感基石。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强化学生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问题解答要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实施者、组织者, 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总导演”。教育学认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自身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 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所需的数学知识”。这就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既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开展问题解答的有效方法。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每个教学环节, 留取足够的教学空间, 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解答和思考, 并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 逐步领会并掌握进行相关类型知识的解答方法, 为独立自主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能力基础。

问题:如图, 点P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 连结CP并延长, 交AD于E, 交BA的延长线点F.问: (1) 图中△APD与哪个三角形全等?并说明理由; (2) 求证:△APE∽△FPA。 (3) 猜想:线段PC、PE、PF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上述问题是教师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 结合学生实际, 对现有问题进行“再次创新”基础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案例。教师在该问题教学中, 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的方式, 给学生留下充足的问题解答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适当时机进行点拨和指导, 指出解题的不足之处和努力地方向, 最后教师总结, 向学生指出该类型问题的关键在抓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从而为学生更好的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三、搭建有效教学平台, 延伸课堂教学阵地, 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是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但长期以来, 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往往产生狭义的教学观点, 将课堂教学仅仅看作表面意义上的“课堂”, 而未能将“课堂”的内涵进行有效的丰富和扩展, 致使教师的教学空间和创新的举措得不到有效的延伸和创新。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教学理念也随着不断地更新, 克服传统教学模式, 建立新型课堂教学, 已成为当务之需。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可以将课堂教学的内涵进行有效地丰富, 设计出能够将课堂与课外进行有效衔接的载体, 使学生在训练实践中得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总之, 教学活动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只有抓住教学活动要素, 遵循教学要求, 创新教学方式, 调动各方积极因素, 才能实现教学活动效能的提升。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改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学生、教师、课堂等要素, 对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活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纲要》

[2]苏丽花.《实施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析》

篇9: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水墨画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情境;自主;探究;能力;有效

近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呈现出了许多新变化: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问题创设,注重激发学生情感;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课堂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许多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互动”当作“师问生答”,课堂教学从“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把“自主探究”变成“放任自流”,小组学习、探究学习有名无实,课堂鼓励和夸奖无效滥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仍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研究教学策略,以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生命价值不断得以升华。真正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我就结合教学实践在此作些初步探讨。

一、精彩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是第一个环节,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是否精彩,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设置思维冲突,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如幽默有趣、生动传神、耐人寻味的漫画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思想品德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好素材。“情景再现,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故事大比拼”、“播放乐曲”、“精彩视频”、“行为体验”“、看图说话”、辩论等也同样是可以运用的好方法。教师如果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习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乐学”奠定了基础。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

二、自主合作探究———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要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然后再是怎么学习。因此我们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导学重、难点,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还要加强直观操作,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较熟悉、较喜欢、较好奇的方面着手,吸引学生自觉参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教学环境,不断将时政材料、热点问题、社会关注问题引进课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设计活动,设置问题,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置疑;展开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真正地通过实践中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三、贴近生活,诙谐幽默——让思想品德课亲切起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往往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所以结合课本知识,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是引发学生兴趣,是学习思品课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

同时,教师幽默的语言也可以做到让课堂“活”起来。一个优秀教师的语言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地吸住着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是禁锢人、束缚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美德”的容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首先必须立足现实,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在此基础上教师创设氛围,通过调查、访谈、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他们内心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积极主动地以自己为认知对象,以自己的生活、以身边的环境为课堂,去正视人生、体验人生、探索人生,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思品课堂才能算得上是有效、高效的课堂。

四、与学生沟通交流——讲课时随机应变

教师的角色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应体现教师的创新精神“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平时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学生才会在课上课下支持老师的工作,才会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一个整天绷着脸的老师是不会得到学生的喜欢和支持的。我和学生交流的方式就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同时,任何事情都在变化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也一样。创新精神即教师要有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并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应用在教学中,与时俱进,便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五、多媒体教学——体验多彩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求知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出来,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又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了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所以,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进行教学,把课堂知识学习与生活情景联系起来,改变过去呆板僵、单调老套的说教形式,克服思想品德课内容多,教学时间少的困难,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合理应用多媒体资源,让它为学生服务,而不可完全依赖,使课堂成为毫无意义的“视频播放”。

篇10: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建阳中学 王万英

[关键词]: 课标要求

实验教学

科学素养

改革对策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德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一、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加强了实验教学,把以前很多的演示实验改为“活动探究”,并增添了许多家庭小实验,其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要求学生能结合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自主设计实验或有关的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和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但长期以来,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 发展 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三、加强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素养 第一.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第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 科学 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第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 教育 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

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四、实验教学改革的想法

针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弊端,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应努力渗透新课标理念。在现有的初中化学课程体系中,从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抓起。

第一、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试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象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①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②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③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④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绘出改进图。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设计装置,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连接仪器,老师最后归纳总结。又如:学到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材中指出: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制取,为什么不用镁、铝、铁、铜等金属及浓盐酸、浓硫酸做原料呢?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然后由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并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组的结论。教材中还有许多实验可改为探索性实验,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碱、盐的性质实验等等。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变封闭式实验为开放式实验

人类对化学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阶段性,对某些问题不可能有完善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不能把某些问题讲得太绝对,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所收集到的氧气是红色的,显然,这不是氧气的本色,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改进装置呢?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试管口部要塞一团棉花;也有的说:可塞上一团海绵、纱布、餐巾纸、玻璃丝等等,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又如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让学生得出生成物是烟还是雾的结论十分困难,教师硬说是白色的烟,学生难于接受,不如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到底是烟还是雾。引入开放性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索、追求,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这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第三、改进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造就了大批缺乏创新意识的学生,也使教师惰于创造。因此,我在教学中从自我做起,潜心挖掘教材,对教材中实验存在的缺憾大胆改进。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白磷属于剧毒品,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因此,我这样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时还清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通过实验改进,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活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四、使用电教设备提升实验效果

要想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多样化的使用电教设备。借助幻灯投影,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如:镁、铝、锌、铁分别与酸反应速度的比较等等,投影出的现象明显,效果非常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电化教学设备,可把一些在教室做不了的实验和不适合做的实验,如:从微观角度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和有毒的、有危险的或装置过于复杂的实验,制成教学软件,在课堂上反映,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联:盐城市建湖县建阳中学

上一篇:公司出纳岗位职责范本下一篇: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课题研究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