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障碍的表现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认知障碍的表现范文

幼儿早期语言障碍的表现

正常的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能经过简单的词汇来表达本人的意思,与爸爸妈妈及与其接近的人等进行沟通交流了。而患有言语障碍的小儿,由于不能凭借言语来进行表达、交流,则不能进入托儿所、幼儿园等团体的幼托机构成易被过错地当作智力落后的小儿。语言行动极为杂乱,有语言障碍的小儿被家长注重时,往往比较晚了,矫治需求花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早期发现言语障碍对小儿的健康成长及医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长如果发现小儿在幼儿期存在下列情况,应及早带小儿去医院咨询:

1、年龄已大于1岁,还只能发元音。

2、超过1岁半,小儿发音还不正确,在大多数话中有音节区分不清的。

3、超过2岁半还不会讲话。

4、超过3岁,说话还不能连成句子。

5、超阶级过5岁,还把难发音换成易发音,还有不少造句错误,语言还不流利,语言的节奏、速度和抑扬都表现得异常。

6、患儿说话吃力,感到为难,并能自我意到。

第二篇: 第二章 听觉障碍儿童的认知与教育

第一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的特点

(一) 感知活动受到局限

1、 听觉障碍影响了知觉的完整性

2、 缩小了感知的范围

3、 不能利用声音识别物体的某些特性

(二) 不能利用声音进行定向

(三) 听觉障碍使视觉发生明显的变化

1、 视觉反应时

2、 对物体的视觉认知

3、 视觉补偿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4、 视觉表象更清晰、更完整、更接近实物。

(四) 触觉、振动觉和言语动觉更具重要性

1、 触觉和振动觉部分地代偿听觉功能

2、 言语动觉对听觉障碍儿童学习口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 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特点

1、 自觉性差

2、 缺乏选择性

3、 整体性不强

(二) 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1、 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 激发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3、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4、 尽可能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感知和观察活动

5、 应注意直观形象和语言的及时结合

6、 科学地运用“观察教学”,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第二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

(一) 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来自视觉对象

(二) 无意注意其主动作用,有意注意发展迟缓

(三) 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四) 注意的分配更加困难,较多地用注意的转换代替追的分配

(五) 注意难以随任务的变化而适时转移

(六) 有意后注意发展水平较低

二、注意规律在聋校教学中的运用

(一) 从师生双向活动的角度,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1、 唤起学生的期待心理迎接上课

2、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3、 优化教学环境

(二)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教室环境要整洁、淡雅、物品放置有序

2、 教师着装要讲究,课上课下有别

3、 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应

4、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5、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化、形象化

(三) 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任务

2、 严格要求,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

3、 课堂组织要紧凑

4、 防止疲劳产生

(四) 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三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

1、 从记忆所依赖的分析器来看,听觉障碍儿童的视觉记忆优于动觉记忆

2、 词语——逻辑记忆薄弱

(1) 对语音的感知困难

(2) 言语听觉与言语动觉的神经联系不复存在 (3) 与听觉张障碍儿童掌握语言的程度有关 (4) 与听觉障碍儿童对语言材料的理解程度有关 (5) 与强化的机会太少有关 (6) 与语言的个体保存方式有关

二、教育对策

(一) 打好口语基础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识记活动

(二) 充分利用无意识记

1、 教学内容要符合听觉障碍学生的实际需要

2、 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3、 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 努力培养有意识记

1、 及时向他们提出识记的目的任务

2、 要提出较远的识记任务

3、 培养学生善于自觉地提出识记任务

(四) 把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有机结合起来

1、 及时复习

2、 边复习边回忆

3、 复习方式多样化

(五) 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防止过多过早的遗忘

第四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想象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想象

(一) 无意性较强,有意识相对薄弱

(二) 想象富于形象性、直观性、逻辑性、概括性相对肤浅

(三) 想象富于再创造,创造性成分不多

二、教育对策

(一) 发展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

(二) 丰富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

1、 运用直观教学,注重亲身体验

2、 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参观、游览、实验,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观察事物,进行实际操作,丰富活动经验。

3、 抓住时机,捕捉景象,丰富表象

(三) 讲究方法,引导学生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

1、 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

2、 巧设疑难,诱发想象

3、 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四)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

第五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

(一) 听觉障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

(二) 听觉障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三) 听觉障碍儿童抽象思维的发展

1、 时间更长

2、 抽象思维发展的同时,仍表现出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3、 两种思维呈现出均势状态

(四) 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过程及思维形式

1、 分析与综合

2、 比较

3、 抽象与概括

4、 听觉障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二、教育对策

(一) 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放在教学的首位

(二) 提倡启发式教学,形成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气氛

(三)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是发展听觉障碍儿童思维的关键

1、 抓好“词——概念”的教学

2、 合理运用各种语言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

3、 在发展学生外部言语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

(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展思维的最终目的

第三篇:谈英语听力障碍的表现及消除策略

听是学习英语的最重要途径。随着英语新教材的启用,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已经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但笔者认为,现在初中英语的听力教学还处于起始阶段,目前学生英语学习中最感困难的仍是听力理解。因此,我们应认真分析听力理解障碍的表现及原因,并要研究矫正的策略。

一、听力理解障碍的表现及成因

1、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1)语音障碍。有些学生一开始就没有掌握每个单词的准确发音,长此以往,特别是对发音相近的词,不能正确辨别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素,如 sheep——ship,house——horse。(2)语速障碍。有些英语教师讲课语速比较慢、学生形成了习惯,遇到正常的语速的听力材料就不能适应。如再遇到一些连读,弱读、重读、失爆、重音转移等语音语调的变化,更是无所适从。(3)英语语音差异。英美英语除了在词汇上的差异外,在读音上也不尽相同,有些读音差别还相当大。而我国英语教学过去基本上采用英国英语教学体系。随着对外开放,美音教材增多并有流行的趋势,有些学生因不熟悉英美语音的差异,就产生了听力障碍。(4)词汇障碍。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大小,掌握的熟练程度,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的现象,都给学生听力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

2、母语干扰的障碍。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情景,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多了个中间环节,这种心译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

3、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把英语作为来学习外语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美历史的语言文学知识,还需了解和熟悉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不少中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力理解便产生一定困难。

4、心理因素的障碍。

听力理解的过程是较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原来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大打折扣。另外,外部环境对学生也有影响,环境的变化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样的听力内容,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授课和在语音室里听录音的心理准备和活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而多数学生又不善于高速心理变化,从而造成听力理解上的因难。学生在听音时的情感因素和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学生听音目的明确并有强烈的听音个体,其效果就好。反之,会产生心理抵触和厌恶情绪。

二、听力理解障碍的矫正策略

1、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一是要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要使初中生人人打好语音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要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应有意传授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续以及语调等知识,加强学生的朗读技巧。朗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掌握英语的朗读技巧;三要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任何一门语音的学习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和积累。词汇的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读音规则进行记忆。

2、要培养学生的听力技巧与良好的听课习惯。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的训练,这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有

效措施。所谓听力技巧,包括语音技巧和听力技巧。语音技巧包括连读、弱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而理解技巧是指对所听内容的检索、预测、取舍等技巧。教师要教会学生听音前注意操练、捕捉信息,即要快速地浏览习题,捕捉一切可以从题面上得到的信息,听的时候要边听边记,强化记忆,记录时要有重点,有技巧,如数词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地点、人名用代号,长词用缩句,长句抓住主要成份。听句子回答问题时要把题干和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听对话和短文时,要抓住主旨大意,切忌因一两个词而忽视全文。

3、要寓听力理解训练于日常教学中。

训练学生听力要与日常教学结合在一起。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是听力训练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有效的听力训练方法;二是在课时安排,可充分利用课前或复习时间,让学生听一些材料;三是在内容选择,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听力材料,不要轻易放弃。在内容的呈现上,应遵循听、说、读、写教学顺序,做到先听后说,先说后读,先读后写;或者把教材中的内容改成听力材料。

4、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听力的提高十分重要。目前,初中生的心理控制能力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他们又有心理状态可塑性强的特点。从听力训练的初始阶级就应注重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育。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在课堂上要创设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总之,学生听力障碍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要消除这些障碍需要我们多角度有针对性的进行,但只要对症下药,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篇:教师不良认知的典型表现和调整方法

教师不良认知的表现:所谓不良认知是指由认知错误所产生的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观念。教师常见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在对自我,挫折,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观念和评价上。影响其生活和工作,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具体表现在:1)对自我的不良认知。2)对挫折的不良认知。挫折一般包括挫折情境和挫折感受。挫折情境是阻碍人满足需要,实现目标的人或事物。教师对不良认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应发生”,二是“非常害怕”,三是“我无能”。认为自己“无能”,是个“庸才”,在遭受挫折和失败后,变得自卑起来,甚至自暴自弃,自负,自我接纳困难及自我角色偏离。

以上不良认知表现,应采取以下调适方法:1 1) 采取正确的对待自卑的态度,建立积极、合理的自我评价观念。 2) 认清自我、悦纳自我。

3) 教师要修正理想中的我,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也就是降低自己不合理的期望水平,努力使理想自我的内容符合现实自我所能作出努力的程度。同时还要改变思维方式中某些不合理的信念,这实际是一种任职改变的过程。

4) 补偿与升华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补偿其缺陷和不足的需要,是这些个人奋斗的主要因素,甚至是他们获取成功的决定因素,教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也因通过补偿,提高自己的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从而事业有成。

5) 人际交往也是消除自卑心理的有效途径,有自卑感的人往往缺乏人际交往,缺乏人际交流,缺乏社会支持。同时,人际交往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对于自负的则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适:

1、多交往,广泛交际,在交往中交流感情,在交往中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

2、放下架子,与他人平等相处。认识到自己紧紧只是个教书的人,是众多劳动者中的一类人,一个分子。社会大了,人多了,比咋们有本事的人多得是。

3、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将来,辉煌的过去标志着过去是个英雄,并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将来。

第五篇:有关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及表现

分析出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八种类型及其主要表现

一、缺乏同理心

二、不能正向选择和关注

三、缺乏尊重和温情

四、缺乏具体性

五、逃避即刻性 六.充满对立性

七.缺乏一致性、真实性与可靠性 八.宾格被控

1、闭锁心理

此类心理表现为从不轻易向人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独来独往,更不愿意向教师说出心里话。即使努力改善其情境,仍然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活动经常受阻,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孤僻,沉默寡言,人际关系一般较差,也无知己。闭锁心理表现为对外界评价过于敏感,回避失败的意识较强,封闭内心世界,压抑情绪体验,孤独感强,行为表现为胆怯、退缩。如有的学生上课不敢发言,偶尔被教师叫起来便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另外,在升学竞争压力下同学之间互相戒备,学习情况彼此保密。闭锁心理阻断了学生和他人的交流,从而妨碍了学生智力和潜能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变态人格。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表现为在学习上缺乏自信,遇到困难时感到无能为力,对成功不抱希望,伴随有沮丧、悲观、不安等消极情绪体验,自卑心理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表现较明显。这类学生自身成绩不太好,或者说能力不强,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怕与老师、同学说话,即使说话时也很勉强,显得局促不安,要么抓耳挠腮,要么满脸通红,要么手足无措。以至于遇事不能果断决定,对是非、正误不能及时抉择,常常犹豫再三也不能下定决心、采取行动。当然,这在一部分各方面都不错的学生身上同样也存在。

3、依赖心理

这类学生表现为依赖性强,习惯于求助他人,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甚至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一旦离开教师的辅助或别人的帮助,便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消极情绪。在家里,由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自愿当孩子的家庭“助教”,许多应该由孩子独立完成的内容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了,多年“保姆式”的教育使孩子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心理,结果出现了教育的负效应。

4、懒散心理

这类学生精神松懈,行动散漫。有的课堂上无精打采,或歪头,或趴在桌子上,不动脑筋,作业拖拉;有的学习缺乏热情和主动精神,推一推,动一动,应付差事;有的千方百计摆脱纪律的约束,借种种理由逃避集体活动,对老师撒谎,编造不完成作业的理由;有的在老师面前积极勤快,老师一走,他便自由散漫,外勤内懒。

5、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表现为对教学要求怀有对立和排斥情绪,以抵抗外界压力来满足自尊,导致抗拒的行为倾向。如有的学生受到教师的批评,便产生“你越让我学我越不学”的抵触情绪。学生学习上产生的逆反心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教学态度、教育方法的不适当,思想方法的片面则是主要原因。如果教师没有相应的教育对策,会无意之中强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上课时对于老师的教育就会明听暗顶,对知识毫无兴趣,似听非听,从而降低教学质量。

6、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表现为对成绩或学习能力高于自己的同学产生不满、憎恨情绪,极力排除他人的优越之外,以贬低和诽谤的手段寻求心理上的快慰。如有的学生在考试前将同学的复习材料藏起来。嫉妒心理不仅有损他人,而且也给自身带来烦恼和痛苦。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心理。患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把强于自己的人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是自己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因而对别人总是千方百计地鄙视、诽谤、诋毁,自己不但没有进取的愿望和行为,而且对别人取得的成功总不舒服,导致自己始终处于压抑状态。

7、焦虑心理

这类学生焦躁不安,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或做事。有的容易被情绪左右,情绪差时,厌恶学习;有的下课时与大家嘻嘻哈哈,上课时便焦躁不安;有的做作业马马虎虎,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有的平时学习基础比较差,一到考试,便手忙脚乱,考试成绩不佳。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主要表现为为一点小事都会过度着急、坐立不安,有时还会有心慌、头痛、气促、出汗、呕吐等症状,常会发生在敏感、内向、紧张、多疑的儿童身上。如不及时疏导,会产生做恶梦等睡眠障碍,尤以考试期间表现明显,以致于平时成绩很好,但考试成绩却很糟。

8、厌学心理

厌学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他们对数学、外语有畏难情绪,不愿意动脑筋,注意力极易分散,微小的外部动因就会使他们出现明显的分心状态,常常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习复习无恒心、心不在焉。他们有的记得快、忘得也快,有的记得慢、忘得快;想象模糊,缺乏现实性和可靠性。由于心智活动差,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不少知识脱落,即使当时学懂的知识也不能巩固,更不能形成技能、技巧,学而不会,这是厌学学生的突出特点。从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动力系统看,厌学学生在学习目的上有随意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他们兴趣分散,志向不定,缺乏长远动机,在学习上没有自制力和顽强性。由于学而不会,不愿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呈现恶性循环。由于成绩差,他们的自尊心很少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开始表现为惭愧、内疚,继而发展为不在乎自己,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寻找别的途径来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不守纪律,爱出风头,与老师对着干,混学、闹学,直至弃学。

以上八类“学习心理障碍”是常见的,当然还有自安、从众、自傲、文饰、自私等非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就上述常见的表现,也是这一类学生的心理或行为特征,而不是某一个学生的全部行为;就其数量而言,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因此被列为个案的对象全校仅12人,平均每班2人左右。至于其他一些学生中的“学习心理障碍”多半则处于“朦胧期”、“苗头期”或“偶发期”,对他们应强化面上的教育,但不列为个案研究的对象。

(二)分析小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1、生理因素

又称生物学基础,主要是指遗传、体质、 生理等对心理障碍产生与发展起作用的因素。近期研究发现,当人脑右半球受到损伤人就表现出情绪高涨、多话、兴奋多于抑制;相反,如果大脑左半球受到伤害,就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自责自罪等不正常心理现象。现代科学技术证明,心理异常,心理障碍表现有许多与人的生物因素有关。

2、环境因素。

影响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障碍的客观因素(又称环境因素)是极其复杂而又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①社会环境。小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有限,其社会性正处于形成阶段。目前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媒体宣传、周围一些人群低级庸俗的生活方式的感染,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人生观极易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目前存在的依赖、懒散、自控能力差、焦虑、厌学等心理障碍来看,其原因与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有直接关系。

②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起着巨大的作用。从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孩子,父母的教育方法、态度普遍存在较严重的问题。此外,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对小学生具有直接唆使或间接暗示的影响。家庭正常结构的破坏(离婚、丧偶等),小学生得不到父爱或母爱,容易产生焦虑症和抑郁症;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娇惯,容易造成他们的懒惰、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等;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或打骂,容易形成他们焦虑、逆反或说谎等心理障碍,甚至患恐惧症。

学生的心理异常有时是由于父母的心理病态引起的。人们发现,父母情绪低沉、抑郁,往往会造成孩子终生情绪抑郁;父母胆小怕事,忧虑重重或对子女不切实际的要求,易造成学生焦虑、害怕现实、精神负担过重或癔病。

例如,被测试五年级学生王鹏斌,其爸爸在外面跑长途,妈妈患病在床,生活缺少照顾。他和五岁的小弟弟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再加上他自己平时比较懒散,家庭作业有时就不愿意做,也没有人督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自私,孤僻、不合群。

③学校教育。学校的校风、班风、教学内容、课外教育活动等,特别是老师本人的性格和作风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在青少年心目中总是“理想”、“可爱”的人物,他们不仅会听从他的教导,甚至会处处模仿他的举止和风格。如果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对学生要求失度,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学生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接受正面的教育,必然造成心理上的许多矛盾冲突,引起许多不良的情绪体验,如:怀疑、失望、悲伤、恐惧、愤怒甚至绝望等,这些状况持续下去,就必然导致心理异常的出现。

3、主体因素

意志力薄弱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由于自身对客观事物是非分辨能力有限,有时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行动中因无法控制自己而使预定目标的实现受到干扰和阻碍,于是就产生了相反的行为结果,使他们感到失望、悲观,心理受到挫伤。

情感的反常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客观环境的各种因素,只有通过反常的情绪体验,才能损伤人的心理。因此,冲突和失败等情绪体验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体因素。冲突是动机被阻止或需要之间相互排斥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例如,小学生渴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赞许、表扬,但因自控力差,经常犯错误,又实现不了这个强烈的愿望,于是产生了失望、悲伤、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心理。如:被测试的四年级学生张阳阳,是一个相对比较聪明的学生,他是插班到这个班级的,新的环境,新的同学和老师,使他对一切外围的因素比较感兴趣,而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思想总开“小差”,作业潦草。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还经常在班里惹是生非。班内实行的是积分制,每月的考评他总是最后,也因此叫过几次家长,但收效不大。

失败是指小学生在正确动机指导下的愿望、理想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失望心理。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失败,失败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安慰或鼓励,不能很好地自我调控,就有可能陷入颓丧与自卑中。经常处于强烈的失望中,常常是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三)小学生常见(八类)“学习心理障碍”疏导的基本对策

1.疏导闭锁心理的基本对策

(1).给孩子以真爱

老师是孩子除父母之外接触最多的人。师生关系也是最常见的人际关系之一,通过与老师的交往,学生希望在老师那里得到父母般的温暖和朋友般的关爱,使精神更加愉快,生活更加充实,希望从老师这本无字的书中,学习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从而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教师应多与孩子亲近,让他感到一种亲近感,从而放松戒备心。课下和他一起做游戏,谈家常;上课多关注他,多鼓励他,多提问他;多与他有一些肢体上的接触,可以拥抱他,抚摸他,亲吻他,使他真正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这样他就会打开心结,愿意和你接触,有什么心里话愿意找老师说。

(2)融入班级体

教师不仅多和他接触,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和他一起玩,帮助他尽快适应、关心和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与大家建立真诚的友谊。温暖的班集体是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健康成长愉快生活的好园地。

(3)敢于表达

告诉他自己有什么想法要大胆地说出来,只有说出来你的想法才能实现,不要让周围的人猜你的心思。告诉学生每当烦恼、苦闷时,要坦诚地向老师倾吐,求得理解和帮助;遇到表扬或批评要自警和自省;遇到诱惑要自控,要使自己保持开朗和愉快。

2.疏导自卑心理的基本对策

(1)正确地评价自己

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智力和智商与其他同学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并不比别人笨,而主要是缺乏毅力,缺乏自信,缺乏一种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愿学习、肯钻研,不耻下问,发愤图强,一定能够取得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成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让自卑学生意识到: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既能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能如实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能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处而看不到自己的过人之处,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

(2)目标激励,在行动中获得自信。

学生走出自卑的误区,并不能说明他已获得了持久的自信。自信的获得必须依托于可以让人自豪的“资本”上。因此,老师不仅是医治心理疾病的良医,更应成为身心健康成长的导师。根据特定学生的不同情况,确定下一步前进的目标,做到“跳一跳,够得着”,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让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在目标的激励下,树立自信心。

(3)激励学生参与,在集体活动中增强自信

学生有了自卑心理,往往对集体活动没有信心,不敢表现。其实某方面的不足并非代表什么都不行。帮助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中找到可以值得骄傲的闪光点,有助于他在同学中提高地位,得到别人的认同,从而以点带面,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疏导依赖心理的基本对策

(1)养成好习惯

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纠正平时养成的依赖习惯。如独立整理学习用品、独立做作业,自己检查作业对错,自己订正错题,自己预习、复习等,决不依赖别人。老师、家长或同学可以用多种方式督促一段时间,也可采用“星级评分”或“契约”的方法配合“监控”或“自控”。

(2)独立做事

在学校中,有意让这部分学生担任一些班级工作,使他们有机会去面对问题,能够独立地拿主意,想办法,增强自己独立的信心。在家里,要求他们自己能干的事要自己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都推给爸爸妈妈。从培养独立生活做起,并积极迁移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学会自己尝试、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榜样激励

鼓励这部分孩子多与独立性较强的同学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解决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向他们学习自立、自律、自强的精神。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他们的独立意识,改掉依赖这一不良性格。

4.疏导懒散心理的基本对策

(1)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懒散行为的改正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纠正懒散行为的时候,要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起到勤劳的表率作用。其次,要从小事做起,还要加以不断地督促,逐步让孩子体会到勤奋好习惯带来的乐趣。

(2)调动积极性,促进改变

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新鲜感和积极性,从侧面促使他们改变懒散行为。例如,教师可以让他们早到学校参加锻炼,既增强了体质,也促使改掉了赖床不起的坏习惯。

(3)自定近期目标,加强榜样示范性

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应该让他们自己制定近期具体的小目标,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并努力做到。一个人不是与身俱来的懒散,主要是没有目标和制度要求。对于自己制定的可行目标,他们执行起来可能更带劲,从而达到良好的自我教育效果。除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之外,还要引导他们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作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使他们之间形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当他们有了强烈的自我约束感,才能够积极接受同伴、老师、家长的监督与帮助。

(4)有效激励

适当的激励也是解决懒散的一个法宝。我们不能苛求他们一步到位,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要看到希望和优点,要善于发现学生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给予各种方式的表扬和激励,让他们不断体会到自豪感和成功的乐趣,也可以让他们给自己记录,放入“个人成长记录袋”,以使不断巩固自己的优点。

5. 疏导逆反心理的基本对策

(1)真诚相处

俗语云:与人相交贵在交心。首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人就是这样,你尊重他,他尊重你;你理解他,他理解你。当学生触犯纪律时,切勿操之过急,大声呵斥,要讲究教育的时机和场合。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收到成效。当老师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应该敢于承认、敢于向学生道歉,从而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

(2)采取人性化的教育策略

老师与家长要努力与学生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要与他们交朋友,以诚相待;要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自尊心,采取人性化的教育策略,强化真情的教育和引导,切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

(3)允许学生反复出现错误

对学生中不属于原则性问题的东西应该让他有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因为学生成长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6.疏导嫉妒心理的基本对策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

嫉妒会使好友翻脸,伤害感情。由于嫉妒心理,会使人变得冷漠、孤僻、阴沉。因此,我们有必要帮助学生认清嫉妒的危害,最大程度的避开嫉妒带来的伤害。鉴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嫉妒而残害孙膑终遭灭亡的庞涓,嫉妒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气死的周瑜等,使学生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列举能控制其嫉妒之心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话,如“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别人的进步,正确看待荣誉,正确估计自己的优缺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可组织学生摘录嫉妒有害的名人格言,如“嫉妒是亡身的毒蛇”,“嫉妒是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情绪”等,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消化这些格言,净化心里意识,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

(2)营造健康的集体氛围

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消除嫉妒心理,防止嫉妒心理产生;良好的心理气团应是和谐、宽松、融洽、自由、合作的。这种健康、乐观、轻松的心理氛围,会让学生产生愉快、轻松的感受,对未来充满信心。良好的班集体心理氛围,有利于消除嫉妒心理,防止嫉妒心理产生。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学生需要的活动主题,使学生有话可说;教师还要努力营造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话愿意说,有话敢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有话愿说的前提条件,温馨、安全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有话愿说的物质基础,教师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并能积极地给予鼓励性评价,表达同情心,是学生有话愿说的关键。心理活动课,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应是和谐、宽松、融洽、合作的。这种健康、乐观、轻松的心理氛围,会让学生产生愉快、轻松的感受,对未来充满信心。

(3)充实学生精神世界

学生的可塑性强,尚未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和习惯,为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充实和满足,应培养发展学生正当健康的爱好及兴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以抑制、消除学生嫉妒心理的产生。学校、班级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习、文化、体育、娱乐、参观、社交、访问等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心理适应力,培养乐观、开朗、豁达的心理品质,抑制嫉妒心理的滋生。

(4)建立公平、友好的竞争机制

竞争在集体学习、生活中难免,它也是医治嫉妒病的特效药。公平、友好的竞争,依靠能力与智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歌唱的水平、考试分数的增加等都离不开勤学苦练。我们通过公平、友好的竞争,比谁学习刻苦,比谁技能技巧高,比谁学习成绩优异,让全体学生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7.疏导焦虑心理的基本对策

(1)提高认识,促进同学间的平等交往

认识是情感交流的基础,而平等交往是增强自信、缓解紧张感的前提,由于过度焦虑的学生往往都表现为缺乏自信,爱克制自我等,所以首先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的不足之处,促进同学之间的平等交往,通过适时的引导,让其学会与人交往、学会放松自我,能明辨是非曲直、能根据需要做出必要取舍。这样对过度焦虑各种表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与消除,进而也就帮助学生告别了焦虑。

(2)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俗话说“环境改造人”,这充分说明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不同的环境下,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个不同的评价。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有意识的对其进行焦虑协调训练,引导学生通过与别人比较,根据别人对自己活动成果的评价,认识自己,不断对自己的情感做出客观的评价,使他们能理智防止和延缓自己不适当的情感,养成自我监督自己情感的习惯,提高调节和控制情感的能力。不断巩固已经培养起来的信心,使他们逐步成为学习的强者。通过自我正确评价,在心理压力过大烦躁不安时,学会表达和宣泄,这样间接地就释放和缓解了过度的焦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树立榜样,宣扬英雄,用他们良好的感情感染他们,丰富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在班集体中坚持不懈的开展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教育活动。

(3)善于观察、对症下药,分而治之

过度焦虑的产生原因不同,每个学生自身情况的异同,都使矫正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产生过度焦虑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分而治之。对于哪些平时情绪较稳定的学生,如果突然出现过度焦虑的某种表现,要及时查清病因,对他们要特别的关注爱护,适时调整措施。像由于学习成绩差,遭到老师和同学严重歧视的原因造成的,要立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向学生讲清道理,平时做到多鼓励、少批评,改变他的境遇,调整他的心态,从而消除其心理负担。而对于长期存在过度焦虑表现的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应制定一份有针对性的改造训练计划,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主,客观判断方面的能力。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对好的方面应及时的给予鼓励,在加倍的关爱下,帮助他们找回成功的感觉,激发他们克服焦虑的勇气,使其在充分展现自身潜能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意义,通过长时期的帮助,来逐步改造。

8.疏导厌学心理的基本对策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学习目的教育是学校的一项主要的经常性工作。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旨在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祖国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形成长远的间接性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兴趣之芽萌生于人生观和理想的沃土之中,并长成志趣的参 天大树。

(2)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3)减轻学业负担

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只能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校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理论要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频度,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欢干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

七、心理辅导的谈话技术有哪些?自己应如何提高?

孙子兵法 有云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攻城次之 作为经常与学生打交道 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 也需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李子勋提出了两个观点 第一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在与孩子关系不良的时候 千万不要过分教育 这样只会激发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 第二 教育方式重于教育内容 孩子抗拒的往往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

因此 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 在面临学生心理巨变的情况下 如果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学习并运用一些心理辅导技术 改变以前一味的死板的说教教育方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定能在做学生工作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心理辅导中 倾听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这个倾听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倾听需要讲究技巧和艺术 大家看听 的繁体字是聽,这就告诉我们听不但要用耳朵 用眼睛 还需要用一颗炽热的心 所以真正有效的倾听 不单是用耳朵和眼睛 最为重要的是 还必须用心去听 用心去感受说话者的内心以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作为教师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生活中 与学生交流时 不但要认真听懂学生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倾听技术意思 还要看懂学生的肢体言语,而且还要听出学生在交谈中省略或者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 一种比较正确有效的倾听状态应该是这样的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 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 用眼睛看着学生 细心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学生在谈论时使用的词语 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谈论别人时的态度 陈述一个事件时所带的感情色彩 尤其是要关注学生在说话过程中语调 语气 语速的变化 比如一下子变得犹犹豫豫 欲言又止的地方等共情 也叫同感 同理心 是心理辅导中的核心技术 何谓共情呢 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体会对方的感受 并且把这种感受传达给对方 让对方感受到你是理解 关注和接纳他的进而建立起彼此良好的信任关系激发对方进一步向你倾诉的欲望在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中 教师应该学会积极地运用共情技术真正地体会和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感受 找到造成学生烦恼和困惑的真正原因 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接受并加以改变 如果教师能做到共情 那么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教师共情技术接纳和理解 也愿意敞开心扉 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促进自己的改变。因此 教师要运用好共情技术就要求在与学生说话的时候 抛开教师的身份 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 换位思考 多去体验他的感受和情绪 从而让自己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真正让自己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心理辅导中 具体化技术是指辅导教师协助来访者清楚 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 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时所采用的技术 教师充分地运具体化技术用这一技术 能够更好地找出学生的症结所在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比如学生对老师说 老师我最近好郁闷啊 您能告诉我该怎么调节自己吗 教师这时候不能马上就回答 如何来调节他的郁闷情绪 而是需要询问 究竟是什么事件导致了学生的郁闷心理产生 是因为丢了钱 或者考试考差了 或者与别人闹了矛盾等 只有找到具体的诱因 才能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消除学生的郁闷情绪其实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 不少学生都有类似的毛病 对任何事情喜欢以偏概全 从个别事件就推论到一般 比如 一位同学偶尔失信于他 他便觉得所有的同学都不讲诚信 这个社会都不诚信于是便选择自我封闭 不与人交往 陷入孤独痛苦之中 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具体化技术去澄清 让学生发现 原来自己的消极情绪是因为某一件具体的小事 是自己过分概括化的思维所引起的从而改变自己的不合理认知 重新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状态学会运用心理辅导技术 构建师生心灵对话的平台 教师会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心理辅导技术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系统 以上只是介绍了一小部分 学习一些常用的辅导技术 在与学生进行谈话时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这些心理辅导技术来进行交流 让学生觉得被尊重 被理解 被关注 从而走进学生的内心 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状态 真正实现交流目的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如何简单学英语范文下一篇:三八妇女节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