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

2022-08-19

第一篇:老年认知障碍的护理

认知障碍症护理养老院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日特别报道:尊重疾病名称背后的每个人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对于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病后照

顾将会是其家属面对的极大挑战。CFP

上海80岁以上老人认知障碍症患病率达30%

优质护理可延缓病程,提高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9月21日“国际阿尔茨海默症日”特别报道

全文开始前,我们需要占用读者半分钟的时间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的理事罗伯特·杨告诉晨报记者,从医学上严谨地来说,阿尔茨海默症实际上是老年痴呆症的一种,也是最为常见、患者人数最多的痴呆症类型。

在国际上,为了避免因“痴呆”这个词而对该病患者造成歧视和偏见,“阿尔茨海默症”逐渐被笼统地用来替换“痴呆症”的名称。罗伯特·杨担心,这种混淆会对患者及时就诊造成干扰。虽然大部分的“痴呆症”都是不可逆转的,但也有个别非阿尔茨海默症的痴呆症状可以通过药物达到改善。

虽然目前在中国的医学分类名仍为“老年痴呆症”,但考虑到为长者忌讳,同时顾及叙述的准确性,本文将采用香港地区的“认知障碍症”来表示“老年痴呆症”。

我们通常知道的失忆问题,只是认知障碍症的初期症状之一,不少病人还会出现抑郁、幻觉等。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脑部功能会逐渐衰退,认知、思考、行为能力逐渐退化,直到机体完全丧失功能。在病程后期,一场肺部感染甚至就能夺走老人的生命。

北郊养老院内,老郑的密码

9月初的一个下午,上海北郊的一所养老院内。大院一侧的D号楼里,老郑(化名)正站在玻璃移门前望着外面。这一天晴空万里,D号楼前一片空地正好映出了淡蓝色的天光。老郑站了有5分钟,然后他的鼻尖凑近到玻璃门旁的密码盒上,慢慢输入了一组数字。

“哔哔哔„„”密码盒发出报错的提示音。

老郑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转头往走廊慢慢踱着步子走开了。过了四五分钟,他两只手背在后面,又慢悠悠回到玻璃门前,眼神依旧执着地望着外面的空地,然后再一次输入密码——“哔哔哔„„”

记者拍下了一张照片,画面里的老郑在黯淡的逆光位置,景深处是外面明亮的天蓝色。这一幅富有意象的图片,真实地发生在这间大厅的每一天。

这是上海一家接收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养老院,患病老人统一住在D号楼,考虑到安全因素,老人只有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出楼,其他时间这扇玻璃移门是设有门禁密码的。

“破解”密码成了老郑每天的“功课”,他也是一位认知障碍症老人,只要老郑乐意,每天他都会悄然在走廊上散步,然后去门口按密码,周而复始。护理人员说,有一次老郑还怂恿别的老人去偷看工作人员按密码,想要拉人和他一起出去。

“郑伯伯,侬好!”记者和他打招呼。

“嗯,侬好。”老郑认真地盯着记者看,笑了笑,看起来好像他明白,但你又会觉得他的眼神其实穿过了你。

在养老院接收的30名认知障碍症老人中,老郑算是程度较轻的。据了解,认知障碍症病程约经历8-10年,也有少数案例只有4-5年的时间,通常发病时间越早,病程越短。

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预测,到2030年,全球的患者人数将会比现在多近一倍。而对于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发达城市,专家认为这一天会更早到来。

根据法国研究者在2005年的统计,在法国、荷兰、瑞典以及美国,认知障碍症已经是65岁以上人口疾病中花费最高昂的,超过癌症、中风等顽疾。在美国,它已经成为所有疾病中,花费排名第三的疾病。

2010年,辉瑞制药宣布,该公司投入巨资研制的阿尔茨海默症候选药物“Dimebon”第三期临床试验失败,这一款药物的研制曾经被寄予厚望。事实上,目前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逆转或治愈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在内的大多数的认知障碍症。

我们的采访对象之一,英国斯特林大学教授安妮·勃洛克说,要认识认知障碍症本身,并不是通过这些来势汹汹的数据,“疾病对读者来说,只是一个名称,好像覆盖了几百万人,但实际上,这些数字背后,是每一个,每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个人。”

由于认知障碍症的病程平均长达8-10年,所以病后照顾将会是家属面对的极大挑战。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的数据,在中国,有90%的患病老人会由家庭照顾。

亲身经历:生活被完全打乱 家属也不知该怎么办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我的整个生活被它完全打乱了

于是,上海作家,10年前,她的父亲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当时只有65岁。

“事情来得很突然,一次爸爸骑自行车忽然就跌倒了,摔掉了门牙,然后去医院做检查,核磁共振扫描发现了萎缩的情况。”于是回忆。当时她并不知道,无故跌倒是认知障碍症的初期症状之一。善忘、表达困难、迷路、忘记关煤气、关门以及判断力下降都是初期的症状。

于是和姐姐曾回顾过之前父亲的状况,她们发现,此前父亲已经有了一些“老糊涂”的征兆,比如会冤枉家里人拿了自己的东西,还有很多健忘的情形。罗伯特·杨告诉记者,这些症状出现时,没有相关知识的家属往往不会想到去就诊,所以该病的确诊往往都是在真正发病的一两年之后。

及时就诊意味着患者可以尽早得到医生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尽管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从根本上逆转或治愈阿尔茨海默症,但罗伯特·杨表示,针对该病引起的不同症状,药物仍然可以起到一定延缓病程的作用。

由于父亲和继母住在一起,于是起初并没有为父亲的情况想太多,直到不久后老人连续两次走失,第二次失踪了整整三天。

“这件事让我开始意识到,这个病非常可怕,不仅患者本身。作为女儿,我整个的个人生活被它完全打乱了。”于是告诉记者,第二次走失回来之后,她的继母便将父亲送到了她的住所,此后便没有再出现。

姐妹俩商议了轮流照顾的方案,并为父亲请了保姆。

“和爸爸住的那段时间,我会想去陪他聊聊天,但无论你跟他说什么,他就笑笑,‘侬好,好啊好啊’。我忽然觉得我还有好多事情不知道,但再也没机会去问了,尽管他就在我的面前。”于是说。

接下来一个阶段,于是发现父亲开始会和镜子里的影子聊天,有时候半夜也会起来聊,这把她和保姆都吓坏了。

“我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我感觉他好像是和另一个人在聊天,有时候还会吵起来,到后来他甚至冲镜子发火,把镜子都打破了。我们只好把家里的镜子全部用毛巾包起来。”于是回忆。

病程进入中期,也称为“混乱期”,患者不仅会出现幻觉、妄想,还会失去时间概念、方向感,计划和判断能力进一步衰退,个人清洁等自理能力衰退,语言能力进一步衰退,母语以外语言的能力会消失。因为各种能力的衰退,老人也容易焦躁、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这些描述都是来自香港公益机构提供给社区的免费材料,而于是当时并没有机会接触到详细、准确的辅导资料,这其实也是中国大多数认知障碍症患者家属的现状。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病患家属、照顾者进行专业培训和心理疏导是认知障碍症老人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英国斯特林大学的安妮·勃洛克教授告诉记者,“照顾者的状态改善,也会让老人的状态改善,避免照顾者因为护理的繁重压力而产生坏情绪,甚至放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见父亲的病情日趋严重,于是和姐姐开始物色合适的养老院。但找养老院并不容易,姐妹俩找了将近2年多,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碰壁,几经周折才将父亲送进了上海当时唯一一家专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公立养老院。

“养老院收费是3000元一个月,他的退休工资刚好可以负担这笔费用。硬件也很好,外国进口的,就是挺难进的。”对于是来说,这段日子终于有了喘息。

作为家属,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的爸爸好不容易找到了养老院,上海的另一户家庭刚刚面对着认知障碍症。2年前,薛舒70岁的父亲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

起初,薛舒只是觉得老头有“退休病”,没想到状况越来越糟糕,开始出现无端怀疑,不仅会怀疑家里有人偷钱,甚至怀疑老伴生活不检点。

“崩溃,持续崩溃。”薛舒描述自己的感受。除了照顾爸爸,还要经常疏导母亲的情绪,“妈妈要照顾爸爸,但爸爸已不是过去的那个人了,有时还无端怀疑妈妈。”

这其实是所有病人家属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初期的病人,虽然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完全衰退,但思维、精神和行为出现的异常状况,往往是对照顾者们最大的挑战。

“我是找了养老院,就在父母家附近,我们去参观那天,爸爸本来蛮开心,还拍手,结果走进去看到其他状态萎靡的老人,爸爸忽然回头看我们,露出一个像孩子那样祈求般的笑容,妈妈看到他的表情,唉,还是把他领回家了。”薛舒说:“常人讲,得痴呆症的人自己不知道,不痛苦,家属很痛苦。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因为他的疾病,他每时每刻都会感觉面临全新的环境和不认识的人。”薛舒说,“爸爸会表现出非常非常恐惧,会喊‘快点送我回去呀!这里不是我的家呀!’我也不知道他指的家是哪里,作为家属,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又不认得你,好像我们都是坏人一样。”

现在薛舒父亲的照顾方式是老伴24小时不离身,每天有钟点工去帮忙做一些杂事。“妈妈请的是钟点工而不是24小时保姆,也是出于对经济的考虑,不愿加重孩子的负担。“有时为了让父亲能够安静一些,会给他吃一些镇静类的药物。”薛舒叹了口气,“人是安静了,但状态并不好。”

另一边,今年5月,于是的父亲在养老院里去世了。

“过年以后,反复几个月发烧,到4月底,吊盐水也无法退烧了。主要原因是他的痰咳不出来,连喝水都会呛着,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咳痰的动作,可他的大脑给不了这个动作了。我姐姐是医生,她说阿尔茨海默症老人最后的结局,大多如此。所有的大脑机能退化,一个个器官的控制力衰退,水和药都进不去,恶化得非常快。”于是说。在这个疾病的最后阶段,老人会陷入呆滞,表情冷漠,嗜睡,也无法步行,长期坐卧。

最后几个月,于是每隔一天都会去看他——“很难过,因为完全帮不上忙,我去看他,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走合适,因为他也不会理睬你。他没有表情,但我觉得,他并不高兴,整个人的状态都很呆滞。”

有一天傍晚,于是离开之前对父亲说,“爸爸,我们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我如果能祈祷,我就跟妈妈、跟菩萨讲,希望能让你少受一点罪,爸爸,太受罪了。”父亲仍是无动于衷,于是没有说出的后半句是,“这样的病,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好留恋的„„”

第二天傍晚,老人走了。

根据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数据,上海65岁以上老人中认知障碍症的患病率已经达到6%,而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4%的速度上升。2013年,上海的65岁以上人口已占到常住人口的10%,据此估算,目前上海已经有将近20万认知障碍症老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障碍症的患病风险会大幅度提高,根据上述数据,上海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已经达到30%。罗伯特·杨说,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患有认知障碍症人数最多的国家,患者预计有1000万人。但同时,这个疾病在政府以及公众中的认知度却远远不足。

认知障碍症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65岁以上人口花费最高昂的疾病。其负担主要来自漫长病程中的照顾与护理。另一方面,研究已证明,对认知障碍症老人,优质护理可起到延缓病程的作用。

护理模式探索:提高家属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A-A+2014年9月22日08:45新闻晨报评论

90%患者家庭照顾,提高家属疾病认知尤为重要

对认知障碍症老人而言,优质的护理可以起到延缓病程的作用。邻邦日本于2000年保险改革后,就开始尝试认知障碍症老人的社区照顾模式。但日本模式能移植到今天的上海吗?面对老龄化,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记者在采访中和于是讨论过一个问题,病人进入呆滞阶段后,家属是否会怀疑他还有意识和感受?因为有时候他们确实不会表达任何东西了。于是没有确切答案。记者也将这个问题带给了另一位认知障碍症老人的家属——洪立,她是一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的阿尔茨海默疾病专项公益机构的负责人,这家机构一直在推广“认知障碍症老人优质护理”的理念。

洪立给记者看了一段视频:这是美国的一家养老院,90岁的老太太格雷迪瘫坐在一把轮椅上,她已进入病程的最后时期,身体枯槁,面容呆滞。护理员纳奥米尝试着给老人唱歌,她认真地抚摸着老人满是皱纹的脸颊、耳朵和双手,轻轻地哼唱起一首关于爱的歌曲,老人起初没有回应,但过了一会儿她的手开始拍打纳奥米的手——那是这首歌的节奏,又过了一会儿,老人张开了嘴,竟喊出了一个个的音符„„

“这是一个奇迹,但并不是所有老人都会这样。不过我们看到,他们并不是呆了痴了傻了,他们只是生了病,其实还保有很多人的情感能力,就像孩子,他们不能表达,但他的感受依然还在。”洪立认为,针对中国目前90%患者在家庭照顾的现实,提高家属对这项疾病的认知是尤为重要的。

英国的专业照顾起步很早,8月底在上海,记者采访了英国斯特林大学认知障碍症服务发展中心设计部主任安妮·勃洛克博士,斯特林大学是一所以研究认知障碍症而闻名的高校,安妮·勃洛克博士在20多年前便将园林设计引入了认知障碍症护理,她的婆婆也是一名认知障碍症患者。

安妮·勃洛克博士介绍说,在苏格兰,有一些专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的机构,会为老人们准备一片花园,如果老人年轻时曾是农夫,则花园里会有他们年轻时下田干活时常见的植物。老人每天可以去浇浇水,松松土,这些“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十分熟悉的,同时他们还能晒到太阳,补充维生素D。这些“工作”不仅可以锻炼老人的身体,同时还能愉悦他们的心情。

“老人如果不忙,整天坐着、躺着,就会感觉枯燥、无聊,就会不高兴。但如果他们每天可以走一走,心情愉悦,那么他们的护工也会感觉不错,会觉得这份工作还可以继续做。”安妮·勃洛克博士说。

她解释说,这个案例告诉人们,优质的护理需要根据老人不同的早期生活环境来进行规划,所以第一件事就是需要了解他们过去的故事,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勃洛克博士强调,对于在家照顾的老人来说,家属们也应该设法去了解老人背后的故事。

优质护理当然也会产生相应的护理成本。采访中不少外国的专家都有这样的认识,无论发达与否,今天所有的老龄化国家都在面临着棘手的养老问题。

为了应对严峻的养老保障问题,德国于1995年通过了《护理保险法》。2000年,日本也紧随其后实施了《护理保险法》,并且将护理保险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强制40岁以上的公民必须参加。日本的养老产业也由此进入快速发展期,专门的认知障碍症照顾机构纷纷成立,模式是小规模,嵌入社区,因为日本的专家认为,认知障碍老人应尽量和熟悉的环境在一起,并且鼓励家人多和老人相处。通常这样的一家养老院只有10个以内的床位,除了全托老人外,白天还运营日托班。

这种更符合东方家庭价值观的模式被称为“小组之家”。在8月的上海养老展览会上,记者遇到了其中一家认知障碍照顾机构的中国项目组负责团队,他们正计划最早于今年年底在上海开设第一家“小组之家”。这家公司的中方工作人员赵衍捷告诉记者,未来越来越多的日本养老机构会来到中国,他们公司此番除了为自己探路外,也受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委托调研中国市场的情况。

护理员收入2500-3000元,都是50多岁

专业能力不足也是目前市场的现状。日本的老人护理员需要经过三年的培训才能拿执照,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目前国内的护理员几个星期就可以上岗,无证上岗的情况也不少。

本文开头提到的老郑居住的位于上海北郊的养老院便是中日合资的。这所养老院的办公室主任陈平(化名)告诉记者,日方之前曾经在北京中心城区开设过一间“小组之家”,共有10个老人居住,四五个护理人员。“完全像一个家,我们是和老人住在一起的。”陈平在那里作为护理员工作过几个月。不过这所照顾机构的费用不菲,床位是12000元起。“即便这样的价格,据我所知还没开始盈利,因为房租就要5万元一个月。”陈平介绍说,同样由于成本原因,上海这边最后选择了在郊区做较大规模的模式。

在上海这家养老院的介绍手册上,醒目位置突出了它在照顾认知障碍症老人方面的专长,不过陈平告诉记者,目前这里还做不到日本的服务质量。去年开院后,日本曾经派了一个培训教师到上海,但当时受培训的这批护理员如今大多已跳槽了。陈平坦率地说:“最缺的就是护理员,我们护理员的收入是2500-3000元,有的最高可以开4000元。所以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来做这个,我们这里的护理员都是50多岁的。”

陈平记得,日本教师当时教了“自然疗法”,“就是尽量让老人们参与活动,不要总是坐着或是躺着,这样晚上他们不吃镇定类的药物也能睡好。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市场上专业的人员少,或者就要追加投入,如果按照目前北京的模式,1万元一个月,多少家庭出得起呢?”

目前认知障碍症老人占这家养老院接收老人的一半,院长王华丽(化名)此前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做护士长,她对记者说:“吃力,真吃力。很多老人送进来时,都说好得不得了,自己都行的,进来一看,完全不是这样。照顾起来很困难,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

对认知障碍症市场做过详细调研的洪立表示,她认为目前为数不多的、有一定社会资源、专门接收认知障碍症患者的公立养老院并不能实际解决目前的老人照顾压力,民营机构的广泛进入并且成功运转,才具有更好的示范意义。

陈平告诉记者,就他而言,他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还是抱有期待的,今年他参加了长宁区和徐汇区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会议,他觉得政府对社区养老的看重,说不定会是“小组之家”模式发展的一个契机。

第二篇: 第二章 听觉障碍儿童的认知与教育

第一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感知活动的特点

(一) 感知活动受到局限

1、 听觉障碍影响了知觉的完整性

2、 缩小了感知的范围

3、 不能利用声音识别物体的某些特性

(二) 不能利用声音进行定向

(三) 听觉障碍使视觉发生明显的变化

1、 视觉反应时

2、 对物体的视觉认知

3、 视觉补偿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4、 视觉表象更清晰、更完整、更接近实物。

(四) 触觉、振动觉和言语动觉更具重要性

1、 触觉和振动觉部分地代偿听觉功能

2、 言语动觉对听觉障碍儿童学习口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 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特点

1、 自觉性差

2、 缺乏选择性

3、 整体性不强

(二) 听觉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1、 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 激发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3、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4、 尽可能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感知和观察活动

5、 应注意直观形象和语言的及时结合

6、 科学地运用“观察教学”,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第二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

(一) 引起注意的刺激源主要来自视觉对象

(二) 无意注意其主动作用,有意注意发展迟缓

(三) 注意的稳定性较差

(四) 注意的分配更加困难,较多地用注意的转换代替追的分配

(五) 注意难以随任务的变化而适时转移

(六) 有意后注意发展水平较低

二、注意规律在聋校教学中的运用

(一) 从师生双向活动的角度,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1、 唤起学生的期待心理迎接上课

2、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3、 优化教学环境

(二)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 教室环境要整洁、淡雅、物品放置有序

2、 教师着装要讲究,课上课下有别

3、 教学内容的难度要适应

4、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5、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化、形象化

(三) 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任务

2、 严格要求,形成良好的教学常规

3、 课堂组织要紧凑

4、 防止疲劳产生

(四) 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三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记忆

1、 从记忆所依赖的分析器来看,听觉障碍儿童的视觉记忆优于动觉记忆

2、 词语——逻辑记忆薄弱

(1) 对语音的感知困难

(2) 言语听觉与言语动觉的神经联系不复存在 (3) 与听觉张障碍儿童掌握语言的程度有关 (4) 与听觉障碍儿童对语言材料的理解程度有关 (5) 与强化的机会太少有关 (6) 与语言的个体保存方式有关

二、教育对策

(一) 打好口语基础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识记活动

(二) 充分利用无意识记

1、 教学内容要符合听觉障碍学生的实际需要

2、 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3、 创设情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 努力培养有意识记

1、 及时向他们提出识记的目的任务

2、 要提出较远的识记任务

3、 培养学生善于自觉地提出识记任务

(四) 把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有机结合起来

1、 及时复习

2、 边复习边回忆

3、 复习方式多样化

(五) 运用科学的复习方法防止过多过早的遗忘

第四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想象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想象

(一) 无意性较强,有意识相对薄弱

(二) 想象富于形象性、直观性、逻辑性、概括性相对肤浅

(三) 想象富于再创造,创造性成分不多

二、教育对策

(一) 发展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

(二) 丰富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

1、 运用直观教学,注重亲身体验

2、 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参观、游览、实验,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观察事物,进行实际操作,丰富活动经验。

3、 抓住时机,捕捉景象,丰富表象

(三) 讲究方法,引导学生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

1、 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

2、 巧设疑难,诱发想象

3、 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

(四)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

第五节 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与教育

一、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

(一) 听觉障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

(二) 听觉障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三) 听觉障碍儿童抽象思维的发展

1、 时间更长

2、 抽象思维发展的同时,仍表现出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3、 两种思维呈现出均势状态

(四) 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过程及思维形式

1、 分析与综合

2、 比较

3、 抽象与概括

4、 听觉障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二、教育对策

(一) 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放在教学的首位

(二) 提倡启发式教学,形成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气氛

(三) 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是发展听觉障碍儿童思维的关键

1、 抓好“词——概念”的教学

2、 合理运用各种语言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

3、 在发展学生外部言语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

(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发展思维的最终目的

第三篇:论老年人因心理障碍而犯罪的预防

吴文斌

(西南政法大学 应用法学院;重庆 401120)

[摘要]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大幅度延长,社会的老龄化已经日趋明显,老年人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例,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关注这一庞大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预防其因心理障碍而造成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尽管老年人年事已高,但其也是有行为能力的,而且这一人群因心理障碍而犯罪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并且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尊老爱幼这一美好传统,这给司法者,特别是法官判决,形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如何预防老年人犯罪比惩治老年人犯罪更加的迫在眉睫。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障碍;犯罪;预防

随着我国社会的各方面发展,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其中,犯罪现象是最引人注目的。但在现实当中,往往很多人都会忽略老年人犯罪这一现象,在大家的印象当中,老年人是不会有攻击性的,而且,在心理障碍方面,老年人表现得远不如青少年和中年人那么突出。因此,普遍老年人犯罪是具有不确定性和隐蔽性的。但是,近些年来,老年人犯罪的比率确实是在呈上升趋势。

2012年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中,首次规定老年人犯罪酌情从宽。意见规定,全国法院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要酌情从宽处罚。此次出台的意见是首次明确。2011年2月25日,我国刑法修正案

(八)正式公布,对于老年人犯罪刑罚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不难看出,老年人犯罪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速的今天,应对和解决老年人犯罪问题,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本文将围绕老年人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来分析如何预防老年人犯罪。

心理障碍是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非典型的行为反应,常常表现为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而出现。老年期心理障碍包括各种类型的神经症,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其普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怒、会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脾气等。

笔者在整理并分析了大量的老年人犯罪案例后,总结出来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自杀性暴力犯罪、性犯罪、财产性犯罪,其中

以财产性犯罪较为普遍。

一、自杀性暴力犯罪。

自杀性暴力犯罪行为人的心理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脆弱,二是变态,三是残忍。老年人进行自杀性暴力犯罪的主要心理特点是脆弱,通过对犯案老年人的调查,发现这些老年人普遍有抑郁症及其征兆或焦虑症及其征兆,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这些老年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社会或家庭的不公正待遇,使其心理扭曲,自杀倾向明显。并且,大部分犯案老年人的知识水平较低,有着“同归于尽”的落后观念,因此,老年人自杀性暴力犯罪主要集中在爆炸罪、投毒罪、纵火罪。例如,成都老人公交车纵火案。

这类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主要来源于家庭内部关系不和谐,存在着虐待老人等恶性不道德的现象,因此,预防这类老年人犯罪的中心在于家庭。作为子女,要做到认真倾听老年人的想法,要耐心的与其交流,要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要始终尊重老年人在家里的地位,要积极支持、配合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对于社会而言,首先,整个社会要不断的宣传尊老爱老,对孝敬老人的先进重点事例进行宣传表扬,实现社会影响;其次,要形成并完善基层走访机制,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定期了解辖区内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精神状况,对疑似情况的要及时排查,对已出现的要及时调解,对出现严重虐待老人的子女要认真教育劝阻,直至为老人寻求司法保护;第三,社区要多举办老年人及其家庭的主题活动,提供给老年人更多的健康的文娱活动;第四,社区要提供一定的职位给老年人担任,让其用己身经验为社区服务的同时,不至于完全赋闲在家;第五,社区医院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干预治疗室;最后,加大法制教育宣传,认真贯彻并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二、性犯罪。

普遍人们都认为,男性老年人年事已高,对性行为方面已经没有需求了,但往往是人们忽视他们的性需求,才给许多犯案老年人提供了社会条件。调查分析发现,部分老年人,特别是犯案老年人,在生活中仍然具有与青壮年同样的性欲望需求,当他们的性欲望不被社会认可时,其心理将逐渐出现异常变化,从而形成恋物癖、窥阴癖、摩擦癖、恋童癖等性心理障碍,严重者会失去自控力或丧失理智,从而极有可能走上性犯罪的道路。而且,由于老年人体力的原因,他们的侵害对象集中在少女和有精神障碍的妇女,其社会危害性较大,社会影响恶劣。

由于性在传统文化中属于伦理方面,作为子女是无法与其探讨性

问题的,因此,对此类犯罪的预防主要靠社会教育,特别是社会文化教育,而子女应起辅助作用,以期纠正其不正常的性欲望需求。首先,要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健康的社会活动,参加正规的协会组织,广交朋友,培养积极向上的个人生活乐趣;其次,社区、协会应多组织老年人出去旅游散心,以风景区和名胜古迹为主,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第三,社区多开展个人兴趣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讲座,使老年人更好的培养自身兴趣,如收藏字画、练习书法等陶冶情操类兴趣;第四,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大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教育宣传,分析犯罪对自己、家庭、社会的百害而无一利,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第五,子女对单身老年人再婚问题应予以理解和支持,尽可能的减少老年人精神上的空虚;第六,提倡老年人加强自身学习和修养。

三、财产性犯罪。

由于社会结构变革,以往的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现象已经比较少见。子女成年后往往搬出去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所以很多老人退休后经常一个人独居在家,很难有机会享受天伦之乐,因此更容易产生孤独感,这就是所谓的“空巢现象”。有的老人年轻时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花在子女身上,但由于子女不孝顺,不愿意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也不排除由于当前社会福利体系的不完善和城市中的“421”家庭模式(一对夫妇要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和自己子女的抚养义务),导致部分家庭的负担较重,无法很好的履行赡养义务,因此很多老人尽管年老体衰,最后还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因而更容易感到受挫,容易对将来失去信心。有些老年人经济状况并不差,但由于其法制观念淡薄,晚年生活无趣,会出现以盗窃、诈骗为乐趣、癖好,寻求刺激满足自己,使其生活有新鲜感的心理障碍。因此,老年人财产性犯罪主要有盗窃罪、诈骗罪、贩卖毒品罪、盗伐林木罪、组织卖淫罪。

预防大部分老年人财产性犯罪既简单又困难,简单之处在于金钱问题属于物质问题,只要能满足需求,问题即能解决,困难之处在于一些老年人的贪欲是日久年深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贪欲不断发展成为一种心理诟病,因此,如何控制其贪欲、缓解其贪念是十分棘手的。预防后一种老年人犯罪的情况相对容易,因为他们犯罪是由于生活中没有健康的符合自身需求的兴趣爱好而畸形发展了不良习惯造成的。

在家庭方面,首先,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使其生活无忧;其次,要时常关心老人,问候老人,

积极引导老年人发展健康的兴趣爱好;第三,鼓励老年人以消遣时光为目的地经营正规的小生意,关注老年人财产状况,预防其非法集资或诈骗。在社会方面,首先,要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社会福利措施,让老年人能满足必需的消费,能及时得到较好的花费不高的医疗服务,减轻其子女的负担,实现老有所养;其次,要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重点帮助无子女的贫困老年人,并组织义工或志愿者给予其人文关怀;第三,发展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成立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公益机构,教授利于大脑运动的健康棋类游戏,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第四,创造条件让老年人能参与合法的商业活动,完善立法保护老年人个人财产;第五,加大法制教育宣传,特别是经济法类知识的宣传。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具有大量优良传统的民族,而千百年来,尊老爱老这一优良传统从未被间断的传承下来,其强大的生命力一直告诫着我们不应忽略了老年人这个群体的发展状况,预防老年人因心理障碍而犯罪实际上是对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对于任何一个民族而言,老年人都是其民族的瑰宝,预防老年人因心理障碍而犯罪就是在保护这一珍贵的精神财富。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让我们共同为老年人构建一个健康的心理发展环境,让他们在黄昏之年享受一片美丽的夕阳红,为后代留下迎接破晓的希望。

参考文献:

[1]王建平.张宁.变态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39-454

[2]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0-183

[3]梅传强.犯罪心理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42-57.126-149.258-268

[4]赵金伟.老年人犯罪成因及预防对策[N/OL].江南时报,2008-01-03

[5]佚名.中老年人犯罪预防不容忽视[N/OL].闽东日报,2006-9-4

[6]杨东录.自杀性暴力犯罪防范对策研究[N].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

[7]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 Gerrig),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 Zimbardo).外国出版史[M].王垒/王甦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16-475

[8]吴多辰.构筑预防老年人犯罪的社会防线[J/OL].法学杂志,2003年第1期

[9]李立众.刑法一本通(第八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成[K].法律出版社,2011.6

[2012-06-03]

[2012-06-03]

第四篇: 【护理课堂】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

心理问题及护理 1.常见心理问题

(1)焦虑:痴呆患者易出现失落和不安全感,症状有坐立不安,不停地搓手,来回走动等。

(2)抑郁:表现为呆滞、退缩、食欲减退、心烦、睡眠障碍、疲倦等。 (3)激越:情感不稳定,常为小事发火,逃避、顽固、不合作,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4)欣快:常表现为满足感,易怀旧,自得其乐,话语增多,面部表情幼稚。 (5)淡漠: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

2.心理护理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社会心理性疾病。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对于早、中期患者,多与患者谈心、交流,鼓励家人陪护探视。对于焦虑患者,给患者足够的照顾,保证居室安静,安排有趣的活动,指导患者听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对于抑郁患者,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不强迫患者做不情愿的事情。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活动,如散步等。激越是指“不能用患者的特定需求或意识混乱来解释的某些不恰当的语言、声音和运动性行为”。为了较好地预防激越行为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一切应激原。

对老年痴呆患者不能用禁止、命令的语言,更不能在患者存在激越行为时将其制服或反锁在室内,这样会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使病情加重。表现欣快的患者,护理人员首先要尊重患者,劝导患者增加活动,如下棋、读报等。行为淡漠的患者,要增加病室照明度,多与患者交流,向患者多说一些关爱的语言,与患者建立信赖的关系,鼓励患者所做的事情。

用药安全及护理干预

老年痴呆患者,多合并其他疾病,用药多样,如果疏忽,会引起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至中毒等。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吃错药,或忘了已经服过药又过量服用,所以,所有口服药必须由护士按顿送服,不能放置在患者身边。必须看患者服药,帮助患者将药全部服下,以免患者遗忘或错服。同时给老年人准备一个摆药盒显得尤为重要。对伴有抑郁症、幻觉和自杀倾向的痴呆老人以及拒绝服药的患者,除要监督患者把药服下外,还要让患者张开嘴,检查是否已经将药物咽下,防止患者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将药物吐掉或取出;镇静催眠药在患者上床以后再服用。

安全隐患及护理干预 1.跌伤

老年性痴呆多伴有椎体外系统病变,表现为扭转痉挛、震颤麻痹,以及各种各样的共济失调,患者站立、行走都会出现困难,却愿亲自行动去完成一些力不从心的工作,结果每每跌伤,加之老人骨质疏松,极易骨折。所以病房内、浴池、厕所地面要干燥、无积水,同时铺上防滑垫是必要的。规劝老人勿做难以承担的劳作,上、下床及变换体位时动作宜缓,床边设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 2.走失

老年痴呆患者因记忆功能受损,尤其是中、重度痴呆患者,定向力出现障碍,应避免患者单独外出,同时指导家属学会注册使用黄手环,一旦患者迷路,容易被人发现送回。

3.自伤

近年,老年痴呆患者的自伤、自杀事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外两类:一是心理脆弱,丧失自理能力,不愿给家人增加负担,寻求一死了之;另一类是病态表现,由于脑组织退变萎缩,患者在抑郁、幻觉或妄想的支配下所发生的自我伤害。但不论哪一种,都需要护理人员及家人在耐心的心理护理的同时,进行全面照顾,严密观察,随时发现可疑动向,及时排除患者可能自伤、自杀的危险因素,比如保管好利器、药物等。

饮食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在给予原有疾病治疗饮食的同时,一日三餐应定量、定时,尽量保持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老年痴呆患者多数因缺乏食欲而少食甚至拒食,直接影响营养的摄入。对这些患者,要选择营养丰富、清淡可口的食品,荤素搭配,食物温度适中,无刺,无骨,易于消化。以半流质或软食为宜,食团大小要合适。对吞咽困难者应给以缓慢进食,不可催促,每次吞咽后嘱患者反复做几次空咽运动,确保食物全部咽下,以防噎食及呛咳。

睡眠障碍及护理 痴呆患者往往有睡眠障碍,认知障碍严重时,常白天休息,夜间吵闹。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入睡条件,周围环境要安静、舒适,入睡前用温水泡脚,不要进行刺激性谈话或观看刺激性电视节目等,不要给老人饮浓茶、咖啡、吸烟,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给予药物辅助入睡,夜间不要让患者单独居住,以免发生意外。每人应保证有6~8h的睡眠。对于昼夜颠倒的患者,如病情许可,白天要让其有适度的活动,尽量不让患者在白天睡觉,增加活动,保持兴奋,以使他们能在夜间休息,避免整天卧床。

日常生活护理

对于轻、中度的痴呆患者,除了给予适度的生活照顾外,应尽量指导其自理日常生活,安排并鼓励其参加一定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等,多陪患者聊天、帮助他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等。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护理人员要适时适地地给予患者必要的卫生指导,采取适当措施制止患者的不卫生行为,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建议患者添减衣服,经常为病房开窗换气。长期卧床的患者要为其定期翻身、拍背。对大小便失禁的痴呆患者,要及时协助处理大小便,保持皮肤、床铺的整洁、干燥,以减少发生感染和皮肤病及褥疮的危险。

康复训练

1.记忆和思维训练

应反复训练患者记住居住的环境、物品放置、周围的人和事。早期患者由于近记忆的下降,可以帮助患者准备一个备忘录,随时把有关的事情记下来,如电话号码、人名、地名、需办的事情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文化程度,教他们记一些数字,由简单到复杂反复进行训练;把一些事情编成顺口溜,让他们记忆背诵;利用玩扑克牌、玩智力拼图等进行锻炼,以帮助患者扩大思维和增强记忆。

2.自理能力训练

尽可能地维持一种固定的生活习惯,反复训练患者穿衣、行走、洗漱、进食、上厕所等,患者还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不要完全包办,以便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还没有丧失的自理能力。

3.语言训练

失语者应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要从简单到复杂,先单音节字如随照顾者说数字“

1、

2、3„„”,有进步后,说一些常用物品的名字“桌子、筷子、椅子„„”,然后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回答简单问题,根据患者表达能力,给予相应鼓励,多说多练非常必要。

4.肢体训练

徒手或借助器械进行各种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训练,训练时注意配合患者的节奏,不宜操之过急,逐渐增加活动量,长期卧床患者2次/d进行肢体被动锻炼,20 min/次,防止肌肉萎缩。

情感支持

1.鼓励、安慰、体贴患者,多与患者交流 与患者交流时,要采取心平气和的方式,并依靠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与患者建立有效的积极的交流,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对患者的提问和回答患者的问题尽可能简单明了,以免使患者迷惑。

2.患者生气和发怒时不与之争执 如果患者没有听明白或做错事,千万不能指责,也不要去纠正,而应采取鼓励和欣赏的态度积极地去护理AD患者,如果患者吵闹,应冷静坚定地予以劝阻,不要经常变换对待患者的方式,使患者无所适从。

第五篇: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1]

浅谈老年病人的安全因素及护理 梁洁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而应该具有安全护理的知识,防止病人可能产生的一切心理和生理困扰,有效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老年病人由于心理,生理方面的原因,易发生滑倒,跌倒,坠床,误吸,窒息,烫伤,压疮等意外,如何保证老人的住院安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是护理人员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老年人,安全,护理。 一 影响老年病人安全的相关因素

1.机械性损伤 ①出现活动不灵活;②由于病理改变,如脑血栓后遗症等;易发生跌倒,昏迷,癫痫,躁动病人易发生坠床意外;3)由于疾病突发,不能自控,引起摔伤,如一过性脑缺血(TIA),低血糖反应,阿-斯综合征等;4)最常见的是各种不安全的设备引起的跌倒,如,不平整的地面,稳定性差的家具,,物品不定点放置等都是影响老年人安全的危险因素. 2 物理性损伤,电疗,热水袋,也会引起皮肤灼伤或烫伤. 3 化学性损伤 最常见的是由药物引起的意外损伤.如:.药物剂量不正确,院外私带药物,医嘱的含糊,误解均是引起意外伤害的原因..老年人嗅觉降低,短程记忆力下降,易误吸,误服各种药物,引起不良反应. 4.社会不安全因素 医院由于人流量大,人员复杂,易发生财物丢失事件,给病人造成经济损失和心理不安全感. 5.心理损伤 由于医务人员语言或行为不慎给病人造成心理或生理损害.如个别医务人员对病人解释缺乏耐心,不注重语言的灵活性,或者语言缺乏科学性,不能准确地传递信息,造成病人对疾病的误解而产生情绪波动,加重病情.还有少数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导致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给病人带来心理和身体的痛苦.

二、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造成老年人安全问题的内在老化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正确评估影响老年人安全的危险因子,提出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病人的安全感. 1 加强看护,防止坠床,跌倒 加强护理管理,完善安全措施.老年病人入院后应进行全面评估,认真评估高危跌倒病人,查看皮肤情况,尤其是卧床病人,是否需要采取身体约束,并将安全护理纳入护理计划中.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关节活动不好,脑卒中病人容易发生坠床,要使用床档,尤其是晚上 ;智力障碍的防止病人走失

2 ,必要时使用保护具限制肢体活动,使用约束带时注意带子的松紧,随时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 3 ,护理人员为卧床病人翻身时注意避免拖拉拽,.部分病人因自尊心强,不愿意麻烦护理人员而事事亲力亲为,但往往适得其反.主管护士要加以指导,消除病人的顾虑,并给予病人帮助.对昏迷,癫痫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病人安全预见性护理. 为防止病人跌倒,病区地面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特别是浴室地板要有防滑措施,以保证安全.病房内应简化设施,床头桌上的东西应方便病人取用.陪视人离开病房后,降低病床高度或在床前放上椅子,以便病人安全下床.移动的设备应在车轮上装安全锁,使用前锁定,防止移动.走廊,病房应设有地灯,既不影响病人休息,又可保证夜间病人行走安全.在病人床头贴一醒目标志,挂

"防跌倒"牌,标识明显,全员皆知.同时加强宣教,使病人及其家属知晓,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4 .病人外出散步,检查应有人陪同.病人衣裤,鞋袜要合适,避免过长,过大影响行走或绊倒.肢体活动不便者,指导病人上下床时动作要缓慢,避免因自身平衡力减弱引起坠床

5.防止烧伤,烫伤 医院内易燃,易爆物品较多,病区除备用灭火器等防火措施外,还应加强烟火管理.如禁止抽烟,私自使用电器等.对于挥发性强的易燃药品,应加强储存保管工作.此外还应注意安全用氧.灯等,以免发生火灾.老年人由于感觉迟钝,皮肤对冷,热敏感性下降,在使用热水袋时应避免发生烫伤.热水袋的水温应限制在安全范围内,水温不得高于50℃,并在热水袋外加布套等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危重病人使用热水袋时,应床边交接班,并经常观察局部情况.使用热水袋,烤灯,频谱治疗仪过程中,要按规程操作,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6.注意给药安全 为避免给药错误,应严格执行用药原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认真做好药物核对工作,准时给药.护士还应经常更新药理知识,减少对医嘱的误解.详细了解病人有无过敏史.同时,.给药时要明确区分内服药和外用药,标记鲜明,发药时向病人讲解清楚,指导其用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夜间或睡眠中服药时,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以防呛咳..服用安眠药的病人,上床后再服用,以免因药物起效后上床不及引起跌倒.根据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避免因滴速过快导致急性循环负荷过重. 7.防呛,防噎,防窒息 老年病人,由于视力和记忆力不佳,容易看错或重复服用自备药品;由于神经反射活动减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易出现呛咳甚至窒息,死亡..故应为病人提供易吞咽和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营养.嘱病人进食时注意力集中,不要讲话,进食体位要合适

8.预防压疮 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功能衰退及疾病影响导致认知功能损害易发生压疮.低蛋白血症是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 .预防压疮是护理的难点,通过评估,护士针对护理问题制定计划并实施.气垫床等局部减压设备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另外还可进行红外线灯照射,受压部位按摩,定时翻身,保持床单干燥清洁,保持病人会阴部,肛周皮肤干燥.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不能起床者,指导病人在床上活动或进行被动运动,加强营养,改善全身状况.对病人家属,陪护及病人按程序进行相关教育,教会病人及家属掌握自理/自护技巧,强调卧床期间加强翻身和皮肤清洁护理等,对压疮的预防有明显的作用 提高工作责任心,及早发现压疮先兆,可减少由于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压疮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让病人尽可能早地运动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9防止交叉感染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差错事故发生.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应预防感染新的疾病,病人之间尽量避免互相走访,尤其是患呼吸道疾病或发热的老人

10加强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给病人带来心理伤害.善于与病人沟通,尊重病人的权利和人格,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技术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11 妥善保管住院病人的贵重物品 病人外出检查,手术或死亡时,应由二位护士当面点清病人的物品,专人保管,交还病人或家属.加强病房管理,要求午间和夜班护士加强责任心,对可疑人员要查问向病人宣教贵重物品不要放在病房内,同时严格探视制度,一旦失窃,保护现场,立即报案.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安全护理,尊重和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减少意外伤害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使病人顺利地渡过治疗期,为促进病人的康复创造条件.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英语短语下一篇:劳模先进事迹材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