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障碍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人际交往的障碍范文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年度总结

《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

年度总结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因为人际关系较差,大都学生成绩处于下游。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另一类是自卑。表现为这些学生的自我认定和他人认定相差相远,没有很好的自我知觉。就是说他们与他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较远,以至于人际关系较差。 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中发生的问题,合理规避,正确处理。

一、鼓励学生参与到集体之中

当学生到一个新的班集体时,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关注学生,指导其参与集体之中,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与同龄人交往的能力,让学生在集体中得到锻炼,比如让更多的学生轮流做学生干部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向上、亲密的交往。

二、教给学生进行交际的必要技能

交往之初,最先映入脑中的自然是仪表。健康而美的仪表会先入为主,给人以良好的印象。所以要教育学生衣着整洁,修饰得体。交往就要交谈,人人喜欢温文尔雅,礼貌周全的人。所以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的礼貌用语,不妨将这些用语张贴于教室。教师首先要起好表率作用,循序渐进,使学生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礼貌语言的习惯。与人交谈时也有技巧可学。首先要有一颗与人为善之心,要有友好相处的愿望,很难想象有人愿意与自己深恶痛绝的人倾心而谈。在交谈中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心声,要用眼睛注视别人的表情,仔细把握说话人的一切语言和非言语动作。真心关注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关注。要用真诚的心关心人,帮助人,“他人有心,吾先度之”。这样才能获得真

诚的友谊。

三、启发学生解决交往中的矛盾

交往是两个人以上的事情,必然就会有意见分歧的时候,当学生中存在有矛盾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决,而要及时给以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学会共同协商解决问题,学会冷静分析,必要时让学生作一个角色换位。对于经常与他人有冲突的学生,要请心理辅导教师给予专业的训练。

四、广交朋友,但要谨慎择友

俗语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其辨别能力比较差,思想较易受人影响和左右。对于交友,往往凭的是感觉和一时的意气。他们对于人生未来充满了灿烂的描绘,但却不知有时择友不慎,会误入歧途。教师和家长,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朋友,要了解他最信赖和愿意倾诉朋友的思想品德、学识,不能不管不问,放之、任之。

五、给学生以开放自我的空间

虽然学生尚小,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但决不能对其交往横加干涉。因为中学年龄段,学生比较敏感,感情变的十分细腻,他们因为对世界的更多关注,而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以为自己的翅膀,可以在天空翱翔,渴望在天上飞,厌恶严格的管教和束缚,他们常常对于温暖的花房嗤之一鼻。所以我们要充分信任孩子,给他以尽可能多的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可以开放自我,要做他们的朋友而不是教官。要鼓励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的交往,决不能因噎废食,妨碍了他们正常的交往,

研究表明,人缘型的学生之所以受同学欢迎,是由于他们有受人喜欢的个性品质:

1.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对人一视同仁,富有同情心;

2.热心班级体的活动,对工作非常可靠和负责任;

3.待人真诚,乐于助人;

4.重视自己的独立性,且具有谦逊的品质;

5.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6.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

7.有动人的仪表。

可见,人缘不是刻意追求的来的,而是对一个人优良的个性品质的回报。 希望自己有好人缘的同学,不妨多从加强个人修养上面做文章。这是同学之间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下面是与老师该如何交往,毕竟学校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总是有老师的参与,与老师相处如何,对学习好坏、校园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就免不了和老师交往,对学生来说,怎么和老师交往呢?

1.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把几乎是所有的知识无私的,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如果他们希望的到什么回报的话,就是希望看到学生成材、成熟,在知识的高峰上越攀越远。学生要尊敬老师,见到老师礼貌地打声招呼。有句话说:师生如父子。上课认真听讲不破坏纪律,把老师留给的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有些同学作业写得马虎、潦草,单是让老师辨认字迹都要费很多功夫,给老师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经常这样,老师怎么会高兴,怎么会喜欢你呢?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如果你和别人说话,他爱理不理,你会喜欢这个人吗?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

2.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做学生时,经常说“这个老师不怎么

样”“那个老师水平太低”……等长大了以后才知道这种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就像作弊者从来都以为老师发现不了,其实,只要往讲台上一站,谁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师从他的年龄、学问、阅历上来说,在某门课上的水平肯定是高于学生的,所以,要向老师虚心求教。勤学好问不仅直接使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无形中就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其实,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课老师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学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会加深师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3.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想老师提意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零缺点的人存在。老师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观点不正确,或误解了某个同学,甚至有的老师“架子”比较大,或是太严厉,这都是有可能的。发现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婉转,时机要适当。如果老师冤枉了你,当面和老师顶撞起来,好吗?当然不好,这样不进不利于问题解决,还会恶化师生关系,暂时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气和时再说。不管怎么说,老师是长者,作为学生,都应置老师于长者的地位,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

4.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有的同学名知道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即使心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嘴上却死不认错,与老师闹得很僵。有的人则相反,受过一次批评后,就特别怕那个老师,担心他对自己有成见。这都是没有必要的。错了就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及时改正,老师一样会喜欢。老师不会因为哪个学生一次没完成作业,一次违反了纪律,就对学生下定论,说他是坏学生,就对他有成见。相信老师是会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与老师关系融洽既可以促进学习,又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会使你一生受益无穷。

除了与老师的关系,这个年龄的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是个很大的问题。在许多孩子和家长之间,存在“代沟”。什么是“代沟”呢?指的是年轻的子女和父母在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的距离,并由此导致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不理解,产生隔阂。

中学生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具体原因,从子女的角度说,有以下几个方面:⑴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反对父母的关系和照顾。身体的迅速成长使中学生获得了力量和勇气,但并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力量。父母认为你是孩子,还处于被保护阶段——他们根本没来得及接受你已经长大的事实;而你每天接受很多新鲜事物与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与父母已有的观点必然会碰撞出不和谐的音调来。⑵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女孩子。喜欢关上门,自己写日记,听流行歌曲,甚至干脆呆坐闲想,不再在父母怀里撒娇,心理上产生闭锁性,既渴望友谊,又拒绝和父母说心理话。这些变化也会让父母不安。他们密切关注孩子的动向,生怕发生“早恋”,常常悄悄溜进孩子的房间探究一下。⑶独生子女的不良习性到了青春期变的突出,如任性、自我中心等。本来就是在长辈的呵呵中长大,不愿受束缚。随着独立意识的萌发及增长,甚至连父母的正确批评都听不进去,代沟就产生了。

代沟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无可奈何的,其扩大会加深两代人的冲突,给家庭生活,甚至学校生活带来一些不和谐。作为年轻的一代,只要努力是可以把两代人的距离缩小到最小的程度,既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可以使家庭气氛保持温馨。试一试下面的建议:

1、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进入青年期的中学生对父母的崇拜、以来、依恋、顺从减弱,这比称为“离巢”现象。

孩子的骤然长大使父母一下子失落很多,心里也空落落的。所以我们要理解这种心情,对父母态度要温和,即使自己不能接受的观点也不要顶撞、闹气,可以装作虚心聆听的样子,即使不能采用,听一下有没什么不好,至少可以给父母一点安慰。其实,他们何尝不知道孩子长大了,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忍不住要说而已。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有礼貌,态度温和他们就知足了。两代人的成长背景决定了代沟永远不可能缩小到零,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手帕都不能洗,上学从来都要父母接送的,突然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经常玩到很晚才回来,怎么不让父母忧心忡忡?这不是父母不放心,是你的表现没法让他们放心。试着去关心父母,帮他们做做家务,谈谈家庭经济,你的理想,让爸妈觉得“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不会过多地干涉你的行动了。

3、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要忽略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不管怎么说,长辈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走过来的,他们也经历了“疾风骤雨”时期,以他们几十年的生活经历,看问题要成熟得多。我们在慢慢长大,应该学着独立,但独立和成熟都有个过程,不是突然的。坐下来,跟爸爸、妈妈谈谈你的烦恼、你的理想。相信父母也会很诚恳地与你交谈,从中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不要认为和父母谈心是“没长大”善于和父母沟通正是你 越来越成熟、独立的表现。在交流沟通中,说不定父母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接受一些年轻人认可的新生事物,那样,岂不是无形中缩小了代沟?

第二篇:《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研究》开题报告

宁江区实验中学王海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世界卫生组织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处于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一样重要。光有身体健康而没有心理健康,那不是真的健康。人的心理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如果不健康,存有障碍,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正常成长,而且还会导致犯罪,甚至酿成悲剧。

教育部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通知》等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首先从培养良好心理开始。学校理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空间和途径,让他们的心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无疑又是一个良好的途径。

邓小平说过,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由此可见大面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初中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群体,忽视他们,也就是放弃了教育的大多数,这违背了培养和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对《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研究》就应运而生。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意将对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找出教育的应对策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探索一条在初中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逆反心理乃至自杀、犯罪等,这一切迫切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些问题如不

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

我们想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到一条适合于我校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新路。本课题的实施,能初步了解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出现的原因及状况,教育者将运用心理学、教育学,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矫正其不当行为,强化其积极行为,为他们创造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是他们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学校教育,适应社会,使其人格健全发展。

三、课题的基本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青春期是一个危险的时期,只要稍稍不注意就会形成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也是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关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贯彻落实“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也是新课程核心理念的具体体现。而这种心理障碍对于中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显著的。所以我组决定研究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研究。

四、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

1、观察法:课题研究的前期运用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被研究对象,明确观察的重点,客观地了解被研究对象的现实水平,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找出其人际交往上的偏差。

2、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法,了解被研究对象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需要。为我们课题的具体操作提供线索。

3、个案法:良好的人际交往必须关注到每一个个体,越是典型的越具有说服力,所以运用个案法研究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4、行动研究法:由于我们的研究内容、对象的性质所决定我们必须谨慎、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课题遵循实践研究的原则,预计在整个过程中,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以行动为研究的线索,实现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共同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方法及时间。

(1) 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定课题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合理分工,明确责任,提出措施。通过调查、摸底,掌握我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分析我校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心理特征,形成心理分析等调查报告,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2) 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2年8月)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在所选的班级内展开有针对性的活动,小组定期研讨交流课题研究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3) 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9月)

展示、总结各阶段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研究的条件(包括经费、资料、设施、手段等):

本课题实验组成员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其学历平均为本科并在各种教研活动中多次获奖,师资素质及教育科研理论水平较高。学校在教育科研上肯于给与经费投入,并能够买课题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资料。课题负责人及成员拥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及多年的教学、管理班级经验,学校具备实验研究的条件。确保实验课题有序的开展及完成子课题的实验。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撰写教学论文、实验报告、制作教学光盘和教学案例分析

八、课题的组织领导与管理

为了提高研究的水平与质量,保证本课题能够顺利达到目标,经有关部门同意,本课题成立组织领导小组,具体内容如下:

课题负责人 :王海燕

实验教师:姜勇卜宁郭士娜崔艳友李雪褚桂茹戚光姜文静李冠华李世艳许广朋刘红影孙亚光华正阳魏立晶乔君霞赵颖郭毳

第三篇:论人际沟通的障碍的克服

一、人际沟通的概述

人际沟通简称沟通,“沟通”,从字面上理解,原始含义就指开沟以使两水相通, 现在“沟通”一词的意思已经泛指彼此的相通,而现代的人际沟通是指为了特定的目的,将信息及含义,经由各种管道或煤体,在人或群体间传递,并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总的来说,人际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其中,思想、情感也可以看作是信息的一种类型,因此,人际沟通也可以归结为信息的交流。人际沟通是一种历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传递信息的过程。比如群体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横向沟通,群体之间、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上级机关与下属机关以及组织内部领导与部属的纵向沟通等等,都属于人际沟通的范围。人际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增进了解的工具。人际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人们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用以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开端。人与人的沟通过程包括输出者、接受者、信息渠道等三个主要因素。信息的输出者就是信息的来源,他必须充分了解接受者的情况,以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以利于接受者的理解。但由于输出者及接受者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与不确定性,沟通渠道的选择难以同时满足双方的需要,并且信息的类型多种多样,所以人际沟通的障碍发生在沟通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遇到障碍是在所难免的。

二、人际沟通障碍的类型与原因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须与社会上的陌生人打交道,中间就存在人际关系中的沟通问题。在人际沟通中,少部分人能够自如应对各种陌生人,迅速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更多的人以怯懦或冷漠的态度对待陌生人,人际关系网就无法得到扩展及巩固,这就是人际沟通的障碍。从人际沟通的过程来看,沟通障碍来源于输出者、接受者及信息渠道的选择,其中包括地位障碍,组织结构障碍,沟通媒体障碍,个性障碍,社会心理障碍等。人际沟通模型分为行为模型、人际模型及交互模型,在行为模型中,信息的发布者(信息源)通过信息通道,把编码好的信息传递给信息接收者,接收者对这些信息进行解码。向他人表达一个口头信息的过程,就能阐明这种单线的行为模型的机制。在行为模型中,包含着行为模型中的信息源、信息、通道、接收者、干扰、解码以及编码等要素。

第四篇:【论文】如何克服人际沟通的障碍

如何克服人际沟通的障碍

【摘 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需要与人打交道,中间就存在人际关系中沟通的的问题,所以发生人际障碍的发生在所难免,如何要让沟通更有效率,就必须找出影响沟通的障碍,并加以解决。本文列举最常见的人际沟通障碍,包括个性障碍、地位障碍、文化障碍和过去经验的影响。了解形成障碍的成因,我们方能对症下药,首先我们要在沟通中主动倾听,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质,然后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积极反馈信息,以此来克服人际沟通中的障碍。

【关键字】:人际沟通 障碍 克服

一、 人际沟通的定义

人际沟通简称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所谓有效的沟通,是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的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接受。任何组织的目标实现都必须依赖于组织成员的相互协作, 而相互协作又必定以信息沟通为保障。对于管理者来说, 适时、正确、高效地运用好信息沟通可以激发下级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沟通在整个组织活动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人际沟通的障碍

(一)个性障碍

这主要指由于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造成的沟通障碍。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不同,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为沟通带来困难。个性的缺陷,也会对沟通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有的人性格内向,喜欢独来独往,不爱张扬;有的人有自卑的心理,不敢与别人交往。对于有自卑感的人存在着一定的恐惧感,他们也很想与别人进行交往但同时又怕别人不重视他、排斥他,所以就会压抑自己与别人进行沟通的欲望,对别人采取冷淡的态度。有自卑感的人不能自如的与别人交往,不能轻松的应付谈笑,在人多的场合下不愿意表现自己。

(二)地位障碍

社会地位不同的人通常具有不同的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从而造成心理的沟通障碍,不同阶级的成员,对同一信息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认识,政治差别、宗教差别、职业差别等、也都可成为沟通障碍。不同党派的成员对同一政治事件往往持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宗教或教派的信徒,其观点和信仰迥异;职业的不同常常造成沟通的鸿沟。比如组织中上下级之间发生地位障碍比较明显。向上沟通时,下级常常带有担心说错,怕承担责任,有焦虑等心理,致使沟通不常常是在宽松流畅的氛围中进行,形成沟通障碍;向下沟通的过程中,主动沟通的是上级,虽然会受到欢迎拥护,但毕竟有时会居高临下,造成下属的压迫感,也会形成沟通障碍。

(三)文化障碍

文化背景的不同对沟通带来的障碍是不言而喻的。包括语言的不通带来的困难,社会风俗、规范的差异引起的误解等等,这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比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内部沟通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共同的语言又常是民族的特征,语言就本身的机制来说,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不同国籍、不同地域语言各异,经常在沟通中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沟通的障碍。

(四)过去经验的影响

什么是经验?哲学上指感觉经验,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的认识。过去的经验不见得是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经验。过去的经验就常常使我们心里上产生依赖感,而不是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事务的发展和变化来进行沟通处理事情,从而造成沟通的障碍。有些经验还很顽固。如果一个人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人际沟通,他的问题可能是对谈论的主题了解太多,而不是太少。身为沟通者,我们难免会把以往所吸收的讯息累积为一种经验。当我们和他人沟通时,我们很多时候是以过去的经验过滤我们的讯息,于是我们很容易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加上我们自己的假设和偏见预先推测,结果反而得不到完整的讯息。

二、人际沟通障碍的克服

(一)擅于主动倾听

倾听是成功沟通的关键,它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你听到别人所说的话,真正的倾听意味着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并尽量理解它,要使积极倾听有效,你必须对说话者真正感兴趣。借助于倾听,你可以深入理解同事们所做的事情,他们的感受,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会有这样的感受:你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成员的希望、他们害怕的事情,以及所面临的困难。一旦别人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他们会说他们能接近你,跟你讲他们的有关事情,认为你尊重他们以及他们所说的话。主动倾听的最大好处在于听者会报答你,倾听你讲话,并且在你讲话时做出回应。你听的越多,收获也就越大,学的也会越多。

(二)培养良好品质

首先是“真诚”。我们要抱以真诚的心态来沟通。“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真诚的 心能使交往双方心心相印,真诚的人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其次是“信任”。信任是相互的。在人际沟通交往中,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诚,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信任他人必须真心实意;接着是“克制”。与人相处,难免发生摩擦冲突,克制是管理好自己在沟通中的情绪,以团结为金,以大局为重,但克制并不是无条件的,应有理、有利、有节;然后是“自信”。在人际交往中,自信的人总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而决非孤芳自赏、盲目清高。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与帮助,改正缺点,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摔打自己,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最后是“热情”。在人际交往中,热情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待人热情能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质。

(三)掌握说话技巧

一个人讲话漫无边际,可能是思路混乱的表现,也可能是委婉曲折地达到目的的手段。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那只不过是一种习惯。首先,讲话要有重点,使之达到简化语言的目的,使人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被吸引;其次,说话要有条理,说话层次清晰让人听后很清楚,并能更好知晓说话人所阐释的事件或观点;第三,善用比喻、类比、举例子等语言修辞方法,即使很复杂的问题,大思想孟子讲话就很喜欢用譬喻的方法,经常举例子给人家听,并且例子因为生动,真实可信,充分证明了自己观点,非常容易让人家触动,使听众一听就明白了。

(四)积极反馈信息

所谓反馈是指一种信息,客观地描述和分析自己的感受,向他人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帮助他们分析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反馈也有助于设定目标,改进工作。多数人急切地想了解他们的实际表现,比如一个学生可以从作业中得到反馈信息。从作业或考试的成绩、老师的批语,或者是与老师面对面的交谈中,都可以了解到自己学习的表现、与同学的比较以及与老师的期望之间的差距的信息,通过这些反馈,你得到相关的针对目前表现和未来努力方向的信息,这些信息教导你如何扬长避短,提高成绩。假如这些反馈是真实、公正的反馈,那么这些信息对于改进工作、帮助我们个人成长和工作完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约翰·伊万切维奇,《组织行为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克劳斯.多普勒,《变革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保罗·阿根狄,《企业沟通和威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李洁,如何克服在人际沟通中的障碍

http://wenku.baidu.com/view/8bc2eeda5022aaea998f0f7d.html,2012-05-27 [5]飞翔,论人际沟通障碍的克服, http:///home/diary_v1489746.html,2009-05-31 [6]理工论文, 人际沟通障碍的克服, http:///html/4/784.htm, 2009-12-15

第五篇:交往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交往障碍的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结合矫正过程,主要阐述了交往障碍发生的症状、原因,探索了运用精神分析、合理情绪、行为训练等矫正方法的实施,希望广大处于青年期的人能够很好的建立亲密感,正确看待自己,学会与人交往。

交往障碍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障碍,害怕社交场合,不敢出门,不敢与人交往,直接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这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与性格有关,也与自卑的心理有关。 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对青少年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重大意义。

案例分析

1. 来访者的一般情况

李波(化名),男,21岁,大专文化,目前无工作,未婚。

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意识清,仪表整齐,年貌相当,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准确,求治欲望强烈,有自知力。

2. 来访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来访者李波由于06年在广州某大学暗恋一女生,从未表白,内心压抑,在网络某论坛用真名把对此女生的爱及自己的感受发表出来,当时倍觉轻松,后来开始担心,怕别人看到他发的帖子,感觉同学们都因此在嘲笑他、讽刺他,认为他色、他贱。不能坚持学习,回家呆了半月,感心情有所好转,又去上学,害怕别人骂他的感觉加重,感觉所有人都在嘲笑他,情绪低落,焦虑、愤怒。毕业后,在某市打工,因有同学一块在那里工作,感觉同学会把他的“丑事”告诉其他人,觉同事都在讥笑他,不能坚持工作,后又换过几次工作,均不能坚持工作,症状泛化到害怕陌生人,感觉陌生人也在嘲笑他,讥讽他。内心痛苦、愤怒。

3. 咨询师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来访者1年前因感情问题,出现感觉有人说他坏话,担心所有人都看到自己的帖子,都会嘲笑他,感脑子乱,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愤怒,回家后稍有好转,回校后又加重。毕业后也不能坚持工作。夜眠差。2周前曾到省中医院求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做过四次心理咨询,并给予“利培酮2片/日”口服,症状未见缓解。今由父母陪同前来咨询。

4. 来访者背景资料

4.1 个人成长的自我描述

李波,兄弟二人,行一,小时候较听话,成绩优秀,父母并未怎样严加管束,母亲在家处于强势地位,比较权威,家中事务多由母亲说了算,父亲相对较弱势。与父亲关系一般,对母亲较依赖。大学前,生活一直很平静,未发生重大生活事件。上大学后,成绩平平,由优等生下落到普通学生的变化来访者无法接受,感觉自卑及愤怒。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交际,朋友很少,与异性基本没有交流。

4.2 一般现状的自我描述

近一年来,李波在山东、郑州等地工作过,每份工作都坚持不到2个月,最后一份工作是在某送水公司送水,感觉还可以,认为给人送水、送报纸之类的工作与同事接触少,与客户也不用交流,送到就好。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身体消瘦,无不良嗜好,偶有饮酒,社会交往不良。主动求治,求治欲望强烈,说“一定全力配合医生治疗,尽快治好”,自感非常痛苦,恳求医生帮助。目前人生目标就是治好自己的病,再大一些的目标就是以后好好工作,挣大钱报答父母,光耀门楣。

5. 咨询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5.1 对是否精神障碍的归类及诊断

来访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开始曾怀疑有幻听,以为是凭空听到有人说他坏话,后经详细询问,来访者声称并未听到,只是感觉周围人可能会说自己坏话。心理活动协调,人格相对稳定。未发现兴奋、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等怪异动作、行为,未发现幻听等精神病性症状。有自知力,自感痛苦,主动求治,对时间、地点、任务定向准确,因此排除精神障碍的可能。

5.2 心理问题的归类或诊断,诊断依据与鉴别

5.2.1 社会学分类层面

人际关系问题,该来访者属于严重的交往障碍。初看是恋爱问题,细看是更深层次的交往障碍,恋爱只是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一个方面而已。不敢与人交流,逃避与人交流的工作及场合。

5.2.2 心理学分类层面

认知问题,该来访者认知存在错误观念。认为喜欢一个人而不被喜欢是可耻的,见不得人的,认为爱一个人是色是贱的行为。

5.2.3医学分类层面

根据CCMD-3,不足以满足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5.3 严重程度

该来访者是由于恋爱不成以及在网上公开发表帖子等现实刺激为诱因引起的焦虑、恐怖等不良情绪,内心冲突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情绪长期不好,不良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学习、工作受到影响,经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症状持续时间超过半年,属于严重心理问题中的交往障碍。

6. 咨询师对心理问题的归因分析

6.1 生物层面

该来访者21岁,属于青年期。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青年初期形成的自我意识还很不稳定,因而对他人有关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按照艾里克森的理论,青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亲密感,包括朋友关系的友谊,恋爱和婚姻。另外,青年期开始参加工作,要学会职业适应。该来访者未能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也未很好的适应工作,亲密感建立不良。

6.2 心理层面

该来访者对异性的爱慕和好感的正常性心理严重化,因为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对此做了“罪恶”、“可耻”的错误认知。且来访者性格内向、凡事追求完美,对自己在大学的学习成绩表现不满意,对自己的恋爱也不满意,认为都不够完美。

6.3 社会层面

该来访者进入大学后,由原来的优等生变为普通学生的变化使其不能接受。且来访者家庭由三男一女组成,母亲在家又处于强势地位,对母亲比较依恋。生于农村家庭,比较传统封建,母亲对其恋爱观的不健康教育也很关键。

7. 咨询方案与知情同意

7.1 咨询目标(包括具体目标与最终目标)

咨询目标的制定依据咨询师对咨询问题的归类和诊断,并且咨询目标得到来访者与其家长的同意。咨询师认为,对来访者咨询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是消除焦虑、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正确看待自己的恋爱经历,正确理解自己使用的不良、消极防御机制,改善当前人际关系,训练其人际交往能力;终极目标与长期目标是: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家沟通方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

7.2理论依据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自我”以合理方式消除焦虑而未能得逞时,就必须改换以否认现实甚至歪曲事实的非理性方法表达这一目的,这种非理性方法就是“自我防御机制”。投射就是把自己内心存在的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态度和行为推诿到他人身上或归咎于别的原因。投射分内投射和外投射,内投射是指将外界或他人不好的方面投射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的不好,由此会产生自责、情绪低落、抑郁;外投射是指把自身不好不能接受的方面投射到外界或他人身上,认为是别人的不好,由此产生焦虑和愤怒。

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疗法中的一种,它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埃利斯在ABC理论模型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所以个体通过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可以消除相应的情绪困扰。 如同适应性行为一样,非适应行为也是习得的,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行为主义治疗方法在交往障碍中使用较为广泛,治疗的目的在于学会与人交流的技术。

7.3 应用的技术或疗法

引导来访者去领悟自己对周围人的感觉其实是自己对自我感觉的一种外投射,等其领悟后再详细解释精神分析的投射防御机制理论。让其明白防御机制一般情况下被使用得当,可免除内心痛苦以适应现实。但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不得当,虽然感觉不到冲突和挫折引起的内心焦虑,但这些冲突和压抑却能以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各种障碍。

合理情绪疗法,向来访者指出其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帮他搞清楚他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就变成这样了的,讲清楚不合理信念与他们的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向其介绍ABC理论。向来访者指出,他的情绪困扰之所以延续至今,是由于他自身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对于这一点,他自己应当负责任。通过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为主的治疗技术,帮助来访者认清其信念之不合理,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来访者产生某种认知层面的改变。最后从改变他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避免重做不合理信念的牺牲品。

行为疗法是指咨询师主要采用正强化鼓励来访者多与人交流,从学会平静的在人群中呆着到与人交朋友,逐步学会与人交流。行为疗法有利于巩固咨询效果。

7.4 拟实施的步骤或程序

第一阶段:(第

1、2次咨询)收集资料,评估与诊断,建立咨询关系;

第二阶段:(第

3、

4、5次咨询)识别不合理情绪与认识,引导来访者领悟“外投射”防御机制,行为训练;

第三阶段:(第6次咨询)巩固效果,结束咨询。

具体咨询过程简要说明如下:

第一次:2008年7月15日

目的: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基本情况,收集一般临床资料,确定主要问题,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摄入性会谈、鉴别性会谈

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倾听求助者的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3)详细询问有关“听到”陌生人在骂他的具体情况,与精神病性症状“幻听”相鉴别;

(4)咨询分析:告知其为心理问题,进一步说明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以躯体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其睡眠障碍就是躯体化表现之一,需要定期的心理治疗;

(5)布置咨询作业:讲解“孔子和鱼的故事”,要求认真思考咨询师的谈话。

第二次 2008年7月22日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了解个人成长史,了解其家庭教养方式,探询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摄入性会谈、治疗性会谈

过程:(1)倾听求助者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获取求助者的信任和理解;

(2)与来访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了解其成长过程,尤其是家庭教养方式。探询来访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3)初步问题分析,让其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4)就“孔子和鱼”的故事进行探讨,引导来访者明白外投射的防御机制。

(5)指出其思维方式、信念是不合理的。

(5)布置咨询作业:仔细思考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对自己如此评价,思考对自己看法的合理性,建议来访者下次咨询时自己前来,而不要父母陪同。

第三次 2008年7月29日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识别不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学会合理评价,提高自控力,学会放松技术。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行为训练

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认为咨询师说的有道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仍旧是母亲陪同前来咨询。

(2)向来访者讲述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介绍ABC理论。

(3)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帮助来访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来访者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

(4)放松训练。教会来访者简单的放松方法,肌肉放松法和深呼吸放松法。

(5)行为训练。与来访者一起走到大街上,当来访者感到紧张、焦虑时对其进行放松训练。

(6)布置咨询作业:每天都走出家门,在大街上或广场上呆一下,感到紧张焦虑时即做自我放松训练,下次来咨询一定要自己前来。

第四次 2008年8月5日

目的:学会合理评价,对焦虑、愤怒情绪的自我管理,继续与不合理信念相斗争,加强交往行为训练。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前来咨询途中的感觉,表示仍有些紧张,但不认为大家都在针对他议论他了。

(2)从改变来访者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入手,帮助来访者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避免重做不合理信念的牺牲品。

(3)与来访者一起出来,先示范买东西、问路等日常交际活动,然后让来访者模仿,紧张时即做放松训练。

(4)布置咨询作业:尽量从事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交际活动,如帮家里买日常用品等,继续放松训练。 第五次 2008年8月12日

目的:继续学习合理的思维方式,行为训练,人际交往基本原则、技巧讲解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现在可以心平气和的从事那些简单的问路、买东西等活动了,不再认为陌生人对自己有敌意,自信心增强。

(2)与来访者一起寻找自身的优点,重新看待自我形象。

(3)与人交往需要把握四项基本原则:尊重、互助、坦诚、宽容。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如善解人意,体贴关心,乐于助人,克制忍让,顾全大局,不卑不亢,礼貌待人以及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赞扬别人和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鼓励他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认真实践,持之以恒。

(4)布置咨询作业:去寻找一份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有意识的主动和同事交往。并向其解释由于初学人际关系方法,因此,会出现各种问题,最坏的结果就是交流失败,不要怕交往失败。这就象初学物理原理,由于掌握不熟练,做错题是在所难免的。只要不怕出错,认真分析错误,坚持多做练习一定能掌握原理。第六次 2008年8月19日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增强自信心,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来访者在一家电子公司找到了一份配送货的工作,以前从未对同事朋友敞开心扉,现在开始试着与周围的人做朋友,目前与同事相处良好,不再感到焦虑,但还未交到知心朋友;

(2)积极鼓励来访者在尝试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勇气。对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问题给予指导;

(3)结束咨询。

7.5 知情同意,说明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向来访者说明咨询目标和相关的理论依据,使来访者对咨询理论有简单了解,制定咨询时间是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寻求来访者对咨询方案的支持和理解,说明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权益和义务,最终咨询师与来访者在咨询方案上达成一致意见。

8. 咨询效果评价

8.1来访者的主观感受

不再回避人多的场合,对陌生人没有了敌意和愤怒。开始参加工作,能够与同事、老板和平相处。生活步入正轨。

8.2父母的评价

没有再给妈妈打电话说工作不好,又要辞职之类的烦恼,开始关心家人,很让父母省心了。

8.3咨询师的评价

来访者的精神面貌有很大改观,觉得自己现在活的很轻松,再也没有那些不必要的顾虑和烦恼,总体上,来访者的状况有很大进步,基本适应现在的生活。

9. 总结

9.1需改进的方面

因资历以及咨询时间限制问题,精神分析做的不够到位,仅简单拙劣的应用了一下防御机制。终极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也未很好的达到。

9.2需肯定的方面

采用了三种心理咨询方法,分别针对来访者的情绪、认知和行为问题,而且三种方法在实施步骤上又做到统一结合,形成一个治疗体系。总的来说,这个治疗方案是科学合理的。

9.3经验总结

该案例是我接诊的病人中第一个如此鲜明的运用外投射这种防御机制的人,一般导致心理问题的通常的内投射,内投射容易导致抑郁等心理问题,外投射则导致焦虑、愤怒。

10. 参考文献

[1]钱铭怡.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心理咨询师(三级). 民族出版社,2005.08

[3]心理咨询师(二级). 民族出版社,2005.08

[4]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民族出版社,2005.08

上一篇:生产部工作小结范文下一篇:如何拯救学困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