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2022-09-10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 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1 运用电教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 是获得知识的开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 对事物的内部联系, 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认识, 还是处在直接兴趣阶段。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 才能积极主动地意识, 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 就会变苦学为乐学。电教手段教学直观形象, 生动活泼,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演示力, 它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具有化静为动, 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使教学内容更形象, 更生动。

如教学第二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 运用覆盖抽拉片, 先出示3 3根小棒, 很明显看出3不够减7, 接着移动下上面的活动片, 将1捆小棒覆盖, 同时用于牵动一张抽拉片, 将这捆小棒折开为1 0根小棒, 这样将其与原数中的3根和并为1 3根, 再拉动活动的抽拉片, 从1 3根中去掉7根, 剩下2捆6根, 即33-7=26, 通过使用电教覆盖、抽拉片, 使图中的小棒变静为动, 学生在动态表表象中想象, 在有限的空间里形成联想, 加深记忆, 配有鲜明的色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投影, 展现了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 减法的全过程, 既调动了积极性, 又突破了难点。

2 增加课堂容量, 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 无论是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 还是老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都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 增加了课堂的密度, 增大课堂容量不是增多练习数量, 而是思维训练的高精度、高效率,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积极开动思维。

比如习题课教学, 应注重基础, 由易到难, 力求变化, 老师重点强化变化过程的分析, 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数学情境的再现, 激发学生兴趣, 在老师有意识的情境设置中主动探索研究, 提高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让学生最后总结确定此类问题的思维方法, 参与数学思维训练, 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通过电教手段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 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与法则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感知、探究、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主动发现新规律。例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有黄花6朵, 红花9朵, 红花比黄花多几朵?”时, 采用复合片, 先出示6朵黄花, 9朵红花, 再覆盖活动片, 将红花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覆盖住,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 使学生清晰可辨红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和黄花同样多”, 另一部分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进而概括出计算方法:要求“红花比黄花多几?”, 就要从9朵红花中去掉与黄花同样的红花朵数, 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 用减法计算, 即9-6=3 (朵) 。这样通过直观演示,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出来, 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又强化了形象思维, 揭示了数学的本质特征,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增强自主能力, 创设个性化数学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求异感的学习情境, 启发学生多层次, 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 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在巩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出示练习题“有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 宽6厘米, 高5厘米, 把它平均分成两个长方体, 分成的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 () 平方厘米, 也可能是 () 平方厘米, 还可能是 () 平方厘米。”练习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分。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强, 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生讨论后, 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出示一个长方体, 按学生的方法在电脑上演示, 分别沿着长、宽、高将这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了两个长方体, 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不同的方法,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 撷取活动素材, 使“数学”生活化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亲自操作感知, 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在动脑中形成鲜明的知觉表象, 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启迪心智,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探究精神, 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一堂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猜一猜, 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调动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获取新知, 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 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 没有感性认识, 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 (正方形) 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学生在笑声中最直接的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 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这样就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以操作为主线,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整个学习过程,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理解数学的意义。

6 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落实教学目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输出信息, 学生接受信息, 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 其接受信息的积极性发挥得如何, 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传递信息的载体是语音信号, 其实学生对此较容易产生疲劳感, 而且语音信号稍终即逝, 不能反复感知, 而且学生也不可能全体保时保量地传递信息。并且有具体的光、色、形的信号, 并通过调控, 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反复感知。如我们可以借助投影片反映作业情况, 及时点评;通过录音、录像使学生及时审视自己的操作情况, 就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实现问题当堂解决。

总之, 现代教育手段在激发学生兴趣、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减轻学习难度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注意增加课堂容量,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创设自主个性化课堂, 有利于数学生活化, 高效率地进行教学反馈, 能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效果

上一篇:高校篮球教学中的体能训练问题探讨下一篇:汽车零售行业税收筹划及财务风险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