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娃娃尿尿想到的

2022-08-04

第一篇:从泥娃娃尿尿想到的

由乌塔想到的

由《乌塔》想到的

今天,我学了《乌塔》这篇课文,受益匪浅,感到很不可思议。一个只有14岁的小姑娘,自己一个人游历欧洲的瑞士、意大利等国,令我感到惊讶。她的事迹让我的内心波涛起伏,浮想联翩。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儿乌塔,自己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

现在的中国孩子,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护,什么事都不让做,而文中的乌塔却大不一样。

课文中讲到乌塔为计划这次旅游,整整花了3年的时间来准备,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还要给家里寄张明信片或打个电话报平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可我们呢?有的同学不仅自己不敢出远门,甚至连上学、放学都不愿自己走,更别说像乌塔那样游历欧洲了。乌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强,是因为她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时,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周末时又是否遵守了呢?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渐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课文中还提到乌塔的旅费全部都是自己在课余时间打工挣的,没有拿家里一分钱。可我们却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

钱,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没有攒钱,这实在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

乌塔曾经说过“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们写完作业后,能看一会儿电视,读一会儿课外书,就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同学都是把笔一挥,直接就出去玩了。而从来不会想到去亲身体验一番。光从一些课外读物和电视节目中了解世界,是比不过亲身体验完美的,而且亲身经历总比听说到的记忆要深刻,所以,只有亲自体会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我已经上四年级了,和乌塔比起来,实在是自惭形秽。平时,日常生活还需要爸爸妈妈打理,而乌塔,却独自一人游离各国;我总是跟爸爸妈妈要零钱买零食,而乌塔自己打工挣钱周游世界;我,自己一个人走在马路上会惊慌失措,而乌塔一个人游历各国,却镇定自若。

家长们,我明白你的良苦用心,更理解你的伟大的爱,可是我们有翅膀,请不要将它们折掉;我们会站立,请不要总是扶着我们走路;我们会飞翔,请让我们拥有自己的天空,让我们振翅高飞、独资翱翔

第二篇:读《乌塔》想到的

读《乌塔》有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乌塔》这篇课文,我很受感动,非常佩服乌塔。

《乌塔》这篇课文讲的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表现了她自立自强、生活经验丰富、胆大心细的好品质。

一个年仅只有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竟然独自一人游历欧洲,乌塔她自己洗衣服,自己挣生活费,如果换成是我,肯定会喊哭喊累,赖着不做。我们中国的小孩子因为科技发达,所以每个人都有着依赖思想,每天放学要么就是爸爸妈妈来接,要么就是自己搭车回家,而乌塔却一个人游历欧洲,可想而知她在自己国家都是独自一个人走着回家的。

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我想:要是我和乌塔生活在一起,我会以她做我的榜样,学习她那种独自生活的能力,克服自己的依赖思想。从现在开始,我要向乌塔学习,每天早起早睡,自己叠被子,自己梳头,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洗碗,另外还要帮助家人做事,比如说擦窗户、扫地、拖地。除了这些,我还要提出倡议:我们要自己做自己的事,还要帮助家人做事,我们要克服自己的依赖思想向乌塔学习!

难忘的成长故事

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会留下一个个成长的故事,而那个故事却让我记忆犹新,它告诉我一个不朽的真理。

记得一年级时,妈妈给我我报了个书法学习班。起初,只是为了将字练好看一些罢了;后来,老师说我有写书法的天分,要求我去参加书法考级。老师便挑选了一首《清明》,说考级就书写这个,还让我在家里不停地练习。可我练了没几天,就开始打退堂鼓了。于是,我开始用各式各样的理由,逃避练习书法。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细心的妈妈还是发现了我的用意,语重心长地教育我:“我明白,天天练习书法字的确十分枯燥。手会酸,脚一直站着也不轻松。但你想想,假如你考级成功,伙伴们会为你喝彩;老师会为你自豪;妈妈也以你为傲;你自己更会很有成就感。既然这样,何乐而不为呢?”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拿出书法用具,大笔一挥,又苦练了起来„„

一张张雪白的宣纸上出现了一个个汉字,一瓶瓶墨汁露出了瓶底。但我不怕苦,一笔一划认真临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书法5级被我考出来了。

此时,对于妈妈的那些话,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给王虹的一封信

亲爱的王虹同学:

你好!

你的信我已收到。很高兴你这么信任我,把你的苦恼告诉我。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为什么原来要好的同学疏远了你,是不是我们自身出了什么毛病呢?

爸爸妈妈不让你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是不是因为你平时太依赖大人,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以至于大人以为你还不能独自完成任何一件小事呢!

你的信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相似的经历:有一次,我的好同学过生日请我去,可我父母不让我去,他们认为我还是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不放心让我一人独自飞翔,所以我没去成。后来,同学们逐渐疏远了我,我想这一定是她们误解了我,以为我不屑参加她们的生日会。我向她们说明了情况,她们和我消除了隔阂,我们又重归于好,愉快地玩耍在一起。

你也用我的方法去试一试吧!不过要注意,一定要及时向同学们说明情况,做好沟通,她们一定会理解你的。另外,在家里,你除了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还要帮助家长做家务活,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做一个家长放心的孩子。愿你能成功。

祝你

身体健康!

知心姐姐

5月18日

第三篇:想到的好句子

没人逼你们读书,是你们自己要来的。

读了书不一定考试能及格,考试及格也不一定能毕得了业,毕业了也不一定能找的到工作,找到了工作也不一定能赚钱,赚了钱也不一定能娶个好老婆,娶了老婆,孩子也不一定是自己的。那还读个屁书啊?

有厌学的情绪,不要找我说,就像你一只老鼠跑到猫面前,我不喜欢躲着你了,或者你跑到KFC点餐台说我喜欢吃中餐。更不要扯读书无用论,在我这里就是读书的,无用你可以选择不读,少废话。我很怀疑你们是否希望我挽留你?那是不可能的,只会让我觉得你很白痴,不想读还留在这干嘛?

想到一句话,这是个现实残酷的世界。不是童话总是喜剧结尾,没有学历没有家世没有出类拔萃凭,你一腔热血就想闯出想要的一片天,你做梦去吧。这个社会没读书也发达的人也有,如果你觉得你就是其中一个那你就去吧,不送了!

我做的就是给你们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不让你们被欺负,努力想给你们用最好的,生活也最丰富的,但读书是靠你们自己。都18岁的人了,还要我拿着根扫把赶着你们读书吗。你们全没考上,对我也没损失,就像今年11级竞赛没获奖,我们会被扣工资吗,没有,我们会内疚吗,不会。你们全考上了,对我有什么好处,学校会加我工资吗,没有,我们会多活几年吗,不会。你们会记得我吗?那倒是会有几个会。

请假,只要你们家长的电话就行,很多同学会说老师你怎么多管闲事啊,好像我们请假你都不高兴的样子,我当然不高兴,说了2遍了吧,让你们家长打电话。下次再找我请假你干脆就不要请了,也不要再来了。不平衡了吧?不爽了吧,悲剧了吧?谁害的?你们懂得。

最后一个,私人话题,我们班级正处於磨合期,班级的是是非非很多,一会这个一会那个,甚至还有提到我的,我就说一句,你们女孩子勾心斗角正常,但不要把我扯进去,什么七号电池什么的,我很无辜啊,我就一旁观者啊,班主任什么的我根本没放心上,比你们重要的事多了去了,谁还有空理你们那些破事,有什么矛盾自己解决。

第四篇:由莫言获奖想到的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际及前后都会掀起舆论的风潮,而今年由于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舆论狂潮更是呈现出汹涌之势。的确,这是第一次由中国本土作家获得这一殊荣,期盼已久、患着严重的“诺贝尔奖情结”的国人,其欣喜之情自然不难理解。但观乎这一段时间的媒体、国人言论,依然更够感受到“莫言热”某种癫狂的气息。

据报道,莫言获

诺贝尔文学奖后,政府立即颁发巨额奖金,开发商奖励海景别墅,山东高密县修建莫言纪念馆和塑像,当地准备投入巨额资金弘扬红高粱文化,打造莫言文化体验区,莫言就读的小学更名为‘莫言小学’,莫言作品即将选入教材,网上、实体店里莫言作品“疯卖”、“缺货”……更有甚者,莫言获奖的纪念邮戳、纪念T恤一时走俏;淘宝还推出了不少T恤,T恤上印着莫言的头像,以及中英文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字样;更有“高密火烧”、烤鸡被标注“莫言故乡”,白酒广告打起了“莫言牌”……。各种围绕莫言的匪夷所思的现象此起彼伏,国家机制、民族自尊、地方自豪感、层出不穷的商业利益等等无不乘着莫言获奖之机联手演出了一场带着“文学”面具的喧嚣的嘉年华会。

在这个文学被不断边缘化、商业化、娱乐化的时代,莫言获诺奖,自然是一个极富能量的话题。在众多衍生的话题里,真正是文学性的少之又少。“文学”被淹没在汪洋恣肆的口水里,被包裹在形形色色的衣服内,被杂糅进各式各样的观念态度,被夹带着或明或暗的私货。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们的舆论却独独遮蔽了“文学”,或者说,文学被文学周边“鸠占鹊巢”,不可不谓之怪现状。当然,要追求“文学”的“纯粹”是不可能的,因为表述行为本身就是历史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文学”是实实在在的缠绕于虚虚实实的社会历史条件网络里,受到或显或隐的规范的限制。现代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市场、商业、经济、国家、民族等等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存在“纯粹的文学”,也不存在“纯粹的作家”。不妨说,“莫言热”的“非文学化”,乃是源于“文学”并非“文学”本身之事。由此说来,“莫言热”的“非文学化”倒是“正常”的。正如当地官员对莫言老父劝说道: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莫言成为了社会公共资源,你不同意(修缮旧居)不一定管用,成了点睛之笔。

如此,不妨换一个视角看待“莫言热”。恰恰是“莫言热”的“非文学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观察文学及文学的周边。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绝非自然之物,各种力量:经济的与政治的,个人的和集体的,民族的和国家的,……都围绕着“文学”,透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渗透进“文学”,从而塑造着“文学”。这次,由莫言获奖,各种力量簇拥着“文学”发出光怪陆离的声音和行为,只不过是一个“症候”而已。但说“文学”是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甚至经济的,还有一个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关键性难题。如果是主动的、居于“主位”的,那么这种“文学”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如果文学是被动的、被“笼罩”的,那么文学则成了一个卑怯、弱小、毫无主观能动性的婢女,只能落进现实这张紧紧织就的大网,堵塞想象和虚构世界的诸多可能性。很显然,这是一场“文学”自身有心参与却无力主导的“喜剧”,各种或明或暗的力量早已溢出了“文学”更够自主的范畴,它检验着、折射、测试着国民的文学观念,对文学的心理成熟度,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度。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对莫言、对文学“敲骨吸髓”、“赤裸裸”的“榨取”以及林林种种的看似豪言壮语的虚弱之辞。不过,遗憾之中又有欣慰,因为莫言自己还是清醒的。在多个不同的场合,我们看到了莫言不胜烦扰的疲倦和压力,听到了莫言的谦虚、谨慎以及对于光环和荣誉的警惕之心和忧心忡忡的表达。尤其是莫言的比较真实的肺腑之言:希望一切尽早平息,尽快进入创作状态。因为一个作家,最终是凭借作品说话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大声呼吁“把文学还给文学自身”,“把莫言还给莫言自己”吧。

第五篇:看到,听到,想到的美文

在人间,爱情也许会走失,但亲情永远记得回家的路。人之相貌,三十岁前,为父母所赐;三十岁后,为自身所修。相由心生。

大喜大悲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朋友。

曾国藩说: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受人恩,受则难忘。

不忘本,就是一直记着自己是从哪里来。

抓不住今天,就抓不住未来。这不是个空洞的道理,是严酷的生存法则。

成大事的,都是些肯下笨功夫、出死力气的聪明人。

人一辈子很长,所以需要有一件一辈子也做不完的事做着,这才活得踏实。

日子不能算计,过于算计,你会被日子算计进去。

有些人,假话说多了,自己便会信以为真,最后把自己活成一个谎言。

看不见自己的人,就不会顾及他人。

权力一旦膨胀,人便会丧心病狂。

人最离不开的是人,人最厌恶的还是人。

最知心的聚会,一般不会超过五个人。

最得意与最沮丧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忘了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改变的时候。

酒,就是梦。但人不能一直活在梦里。

许多事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但复杂的事情不一定都需要复杂的处理。

如果你过分的厌恶周一,那这一周就会像影子一样消逝。

有些伤,只有时间能治愈,那就交给时间吧。熬,是一个时间量词。

一个人如果想别人事的时间总是大于想自己的事,他的心态一定不会健康。

不见就不见,不想见何必见;不说就不说,没话说,何必说。

熙熙攘攘的人间,从来就没有真正安生过。

每个生命,都有他的一生,都有着人所不知的波澜与跌宕。

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

马尔克斯说:我写作是为了让朋友们更爱我。

作家是靠墨水,一笔一画地活着。

当太阳再次升起在瓦伦河上的时候,寂静的河面开始慢慢苏醒。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从泥娃娃尿尿想到的】相关文章:

从没想到想到的初二作文04-28

由广告想到的05-02

仲永想到的05-02

从乌塔想到的04-16

由梦想想到的作文04-07

由书想到的作文04-07

由圆想到的作文04-18

从乌塔想到的作文04-18

由金牌想到的散文04-19

由期末考试所想到的04-13

上一篇:成品库管员岗位职责下一篇: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