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梦想想到的作文

2024-04-07

由梦想想到的作文(精选18篇)

篇1:由梦想想到的作文

由漫画想到的作文

这是一幅有趣的漫画:一个孩子夏令营回来见到家人,第一句话竟然是:“妈,我学会了洗衣服、洗碗、剥鸡蛋,还学会了自己睡觉!”

看了这幅漫画,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悲伤,父母如此的溺爱孩子,孩子连睡觉都不会,这不是很可笑吗?

含在口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飞了,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爱的写照。现在孩子都是学习,不是学数学,就是学英语,其它事情都是大人包了,甚至孩子有时候心血来潮想帮大人做事,大人也会骂他:“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学习去!”孩子没有自己动手的.能力,就什么都依赖父母,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点儿风吹雨淋。

据说,有些孩子因为老是依赖父母,出国之后没有父母照顾,竟得了出国恐惧症!这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呢?

还有的学生竟然在军训时死亡,就是因为父母让他只顾学习,不自己劳动,过度学习导致体力下降,所以才会因为参加军训而过度劳动而死,这是多么可悲呀!

我想说的是:如果学生只会学习,不能劳动,一切都由父母来做,这种小皇帝、小公主越变越多,我们的国家以后怎么办,这个世界怎么办?爸爸妈妈们,爱有许多种方式,要学会正确地“爱”孩子啊!

篇2:由梦想想到的作文

“与你同材,是一幅对比漫画,描绘的是两辆运货车运送影视节目进入电视台,一辆是小如斗车的电视剧丰,一辆是可及半天高的广告车。广告车巨大无比,抢胎极多,从高大集装箱不难想象广告有多么巨大。而“第三者插足”显然描绘了又一幅镜头,两位拳手正在角逐之中突然一只巨脚打断了比赛的赛程,原来是一只“广告脚”。虽说两幅漫画不免夸张,但现实生活中却也不乏例子。

这两幅漫画无疑都是突出了电视中广告多得泛滋,但“第三者擂足”主要是从“插”字入手,分析广告打断节目,而“与你同行”显然是一种感观角度衬托出广告节目的童多。

如果广告过多过滥则不免令现众兴趣索然反倒容易降低收视率。众所周知,收视率是电视台的本钱,广告费高低便是与收视率高低密不可分的。盲目的使广告童过大,也容易产生恶性循环。但是也不能没有广告,毕竟电视台日常营悄与电视剧的买入娜得幸广告来维持,这便得有一个“度”。使得广告不怪不火,使得观众能够接受,电视台也不至于赔本。还有播播广告也得讲究合理性,如果拍得不是时候或擂得太长,也会引起不满情绪的滋生,使得广告费收入的下降。这里面就讲究“艺4"。既不调胃口,也不至于现众产生不高兴的情绪。再剧便足要讲求广告的观赏性与娱乐性,让广告拍得不乏味,反倒生动吸引人。其实广告要是写实,也并不是让人不能容忍的,例如立郊漆的广告,带着和请的音乐节奏与走入千家万户的立郑漆,反倒突出一种美感,使得观众精神也一振。

篇3:由梦想想到的作文

回想起前年江苏的高考作文题“好奇心”, 不少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低幼化倾向, 通篇在概念上做文章, 结果是胡扯一气, 缺乏实际内容。还有不少学生写人民子弟兵因为好奇心才参加四川5.12地震抗震救灾, 这更是风马牛不相及。更有甚者, 不顾所给材料的限制和要求, 竟然大谈特谈人生、社会是不需要好奇心的。就去年的“品味时尚”来说, 这种现象依然很严重, 好多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和体会, 看似语言华美, 实则思想空洞, 满纸荒唐之言, 当然难以激起阅卷老师的共鸣了。

那么, 这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鉴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学生作文水平过低的现状不能避而远之, 不能是每次考试后发点感慨, 或者是有点想法而没有什么实际行动。要树立大语文观, 不能死抓课堂,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不能因为高考的压力就让学生“与世隔绝”, 直至“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要想让学生写出好文章, 必须先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和体味生活, 大千世界, 千姿百态, 社会人生, 万象纷纭。决不是凭空想象或随便看看就能写出好文章的, 对事物观察、体味、比较、分析、判断, 进而深入思考, 既要观其形貌, 更要究其本质, 并强化记忆, 熟记于心, 如此, 写作时方可文思如泉涌。当然, 这需要全社会为之努力。但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首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并为改变这种现状而积极付诸行动。

2.彻底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一改传统的满堂灌,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注重过程的体验, 而非纯知识的传授。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课文仅仅是例子而已, 要通过举例, 使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也就是说, 学课文不是目的, 只是手段而已。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学点写作的路数。同时, 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 强调课外阅读重要性的同时, 还要有具体的指导, 包括读什么书、怎么读等等。

3.要多动笔, 把平时所学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如何写好作文, 古人有比较精辟的论述, 欧阳修有言:“文章欲佳, 无他术, 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自工。”熟方能生巧, 不反复练习, 何言掌握要领。要想写好作文, 仅仅靠课堂上练那么几篇显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当然, 首先要帮助学生消除“害怕”心理。时下中学生当中不是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吗:“一怕写作文, 二怕周树人。”学生怕写, 主要是因为平时动笔太少了。作为语文教师, 要想办法去引导乐写, 必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写作的机会。当然形式可以多样化, 比如说课前演讲、征文比赛、辩论赛、黑板报等等。

4.增加课堂训练的机会, 改变传统的批改模式。每周必须写一篇大作文, 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说到这, 可能有教师要反对了:“那怎么行, 没有时间改呀。”这话固然不错, 但我们完全可以换个思路。

其实未必写一篇就改一篇。实际上, 也确实不能再用改作业是否仔细来衡量教师的责任心, 尤其是作文。试想, 如果我们对每一次的每一篇作文都精批细改的话, 等到我们辛辛苦苦地把全班作文改完再做下一篇时, 学生可能已经把它忘得差不多了, 又何来热情呢?我个人认为, 作文批改的形式可多样化。教师可以批改其中比较典型的一部分, 并进行精批细改, 找到个性和共性的东西。更可以发动学生相互批改。如此, 既解放了自己, 又节省了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 效果非常好。

篇4:由作文教学所想到的

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用心感受生活”。因为情感只能从生活中来,离开生活就无所谓情感,所以要获得真感情,根本的经验就是实感生活。因为真情只能从实感中产生,无生活实感,就不可能有真情。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也一样,写作不能离开生活,没有生活,也就没有写作。

我们要教育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也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和感染力了。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走向创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体验生活的滋味,去抒发自己的感情。

除感知生活之外,还要深入地思考生活,使生活理性化、情感化。如果对生活知之不深,感之不切,那么作文时,要么写不出来,要么胡编乱造。同样的,如果对生活感受不深,那么文章也无法感动人,要么冷漠对之,要么拼命造假,非说成是,无说成有,假说成真。

二、开设情景作文课,在活动中激发情感

面对实情实景,师生共同在创设的特定范围内有组织、有目的、有对象地写作,容易酿造氛围,调动情绪,激发兴趣,触发情感。如站在风中,或雨中,或雪中,或月下,或花间,或霞光里,写一景致;如凭窗远眺,写远山或是远水,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写作境界,何愁写不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如开展写作活动课、报告、讲座、交流、讨论、辩论、竞赛、实验、展览等,变单一为多样,变静写为动写,变死写为活写。这样何愁学生的思维不活、感情不丰、文章不好呢?如果要寻求写作境界的话,那么让学生在情景中触发情绪,在活动中激发情感,在一种亢奋中抒情作文,才是写作的最佳境界。

三、勤写深思,在写作中升华情感

人们说,在生活中,一见钟情的人很多,然而靠一见钟情的婚姻却不多。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要知道,人的情感往往不是一次就能“传真”的,这事理用在作文活动中很有借鉴意义。若要作文,仅靠浅尝辄止得来的情感体验不可能感动作者自己,更不可能感动读者大家。反过来说,要深层的思考,要深刻的认识,要升华了的情感。写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写作,可以促使你深思再深思,认识再认识,体察再体察,感知再感知,将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将浅层次低层次的情绪上升为深层次高层次的情感。

写作应当是一种心灵的释放而绝不是外来压力下的一种任务,一种负担。要引发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真实地表现出来,思想感情发自肺腑,就会给人以感染,就会引发共鸣。因此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是非常重要的。

篇5:由什么想到的作文

那我们怎样才能看透人心,真正的结交一些与我们真心相待的人呢?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经过无数次掉进他人伪装的陷阱之中,我终于总结出了锻造一双慧眼的三个制胜法则。

法则一:留心细节,细节之处见真知,细节之处透人心。伪装者尽管伪装的能力再好,她也是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她总会在某个小细节上出错。因此,当我们把抓到这个破绽,我们必能看透此人。

法则二:近身攻势,亲密了解。当你们相处的时间越发的增多,你会发现你对她的了解也会越发的增多。面对你全方位的观察,她的伪装能力再强,也会有下降的时候,就会漏出平时不为人知的一面。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与此多相处的机会,以致越发的认识其“真面目”。

法则三:主动共事交流。在交流或共事之间,两者必定会因为一些分歧而表达各自的看法。要知道,当一个人情绪开始失控时,她往往是最真实的。此时的我们就要留心观察,看她的行动,看她表达的方式。通过这来推断她的真实性格,她的真正内心是否与你想象一般。

通过以上这三个法则,我们不难判断一个人的真性情。若如我们心中所想,诚然是最好的。然而,如果与我们心中所想相反那么要怎么办呢?是马上不理睬,进而尴尬地闹翻吗?不,我们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面对此类情况时,我们不妨给“失望值”不是很大的人一个机会。我们应该与其摊开心扉,大家开门见山的说明白。我相信,如果她还是想继续与你交好朋友的话,她一定会逐渐改变自己,使你们的感情更好,使她自己也变成一个对朋友真心实意的“有心人”!

篇6:由故事想到的作文

在一个暴风雨之后的早晨,一位老人沿着海边走,他发现昨夜巨浪把许多小鱼抛到了离海水有几米远的.沙滩上,足有上千条。他叹息一声继续朝前走。

在老人走了很远返身往回走时,只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弯腰在捡那些鱼,把鱼一把一把地往海水里扔。老人很感动地问,这么多鱼,你能扔完吗?男孩手不停地大把大把地扔鱼,也许没听见。这时,老人一边说话,也弯下腰去把鱼往海里扔。老人问那个男孩,救这些鱼和不救它们,谁也不知道,谁也不在乎。男孩很机灵地说:“小鱼在乎,小鱼知道我们救了它们的命。”老人一下子怔住了,他望着眼前这个男孩,又高兴又激动地重复着:“小鱼知道,小鱼在乎。”

是啊,对生命的尊重来自基本平等的关怀。每一条生命都是值得去关怀的。

之所以,如今的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缺乏自信,做坑蒙拐骗的事,那是因为那些之称为善良,高尚之辈没有用平等的胸怀去对待他们,令他们丧失自信,于是便“破罐子破摔”,继续做自己不道德的事。

其实,世上的每一个人并无美丑善恶,高低贵贱之分,正是故事中男孩用平等的胸怀去对待小鱼的生命,让我们明白,世界无论是人是物,都是值得去关怀的。

如果,现在人们像小男孩一样用平等的眼光与心态去对待世上一切人与物,那么怎么会出现强盗与“小偷”一类的词语呢?

现实中,人类目前为止还不能实现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的根本原因是不能用平等的胸怀去看待所发生的一切,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促使发生一系列的小争闹,甚至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相存。

要想真正地解决这一矛盾,最重要的是改变每一个人眼中的看法,从根本上去思考问题的所在,用平等的眼光与胸怀去对待,这样自然就和谐了。

篇7:由小草想到的作文

小草,在山坡上,在山缝里,在小溪边,在大树下……即处都可以见到小草的身影,无不表现出小草的生命力顽强。

春天来时,春寒料峭,风沙肆虐,然而它大胆的向人们报春的信息。

秋冬来时,你深深的把身体献给大地母亲壮烈的离去,不怕野火烧,不怕白雪盖,难怪别人赞颂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小草的奉献是难以说清,它1立方米小草,可以释放50多升的氧气,还可以防风固沙,防护水土流失。

由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小草想到了清洁工、张海迪……当春节的`、团圆的笑声、推杯换盏声聚集在一起时,我们的清洁工早已穿着大黄外甲,嘴里吹着热气,一手拿扫帚,一手拿撮子,弓着90度的腰尽心尽力地清扫着。

当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时,你可以坐在车里、家里,吹着空调,喝着饮料,听着音乐,看着电视,他们却汗流浃背,背上渗了个大地图,戴着太阳帽,冒着40度的酷暑,一边捡着瓜皮,一边拾着饮料瓶,默默的工作在马路上,小区里,他们拿着最低的工资,也许还要被别人贬低,但他们仍是默默无闻,从不计较。

篇8:由梦想想到的作文

这位老太太住在笔者家附近, 已经七八十岁了, 她很会说话, 听她说话, 简直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她没有上过学, 当然不会懂得什么语法、修辞、逻辑了, 但她说起话来, 起承转合, 流畅自然, 夸张比喻, 俯拾皆是。如果把她说的话记录下来, 几乎不需要作什么修改, 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倘若你跟她说:您老人家给写篇文章吧。她一定会大摇其头, 因为她不识字, 即使她识字, 她也不会把说话跟写文章联系起来, 说话是人人都会的, 写文章可是文化人的事情, 我一个乡下老太太哪来什么能耐写文章呢!

我们很多学生, 甚至包括我们一些语文教师也像这位老太太一样, 把说话和作文看成截然不相等的两码事。这实在是对作文本质的一种误解。新课程理念正本清源, 明确提出, 作文就是写话, 就是用自己的话写自己要说的意思。这对那些视作文为畏途的学生该是多么巨大的鼓舞呀。作文原来并不神秘, 作文原来并不繁难。试想, 除了聋哑人, 谁不会说话呢?再讷于言的人遇到知己, 碰到合适的话题, 也能口若悬坷。既然人人都会说话, 就应该人人会写作文, 因为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为了让学生更切实地认识到作文和说话的关系, 笔者曾经布置学生从身边找一个会说话的人, 并注意把他说的话记录下来, 然后进行交流。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普遍感受到群众语言的丰富与生动, 对作文的兴趣也有所增加。受此鼓舞, 笔者又把部分作文课改为说话课。在说话课上, 同学围绕一个话题, 思维灵动, 畅所欲言, 气氛热烈。虽然没有作要求, 但每次说话课后总有一些同学主动交来作文让我过目批改。

因此, 笔者认为, 要改变学生作文难的状况, 必须用事实向学生证明:作文的的确确就是用笔说话。

二、

仍以老太太为例。这位老太太为什么这么会说呢?她活了一大把年纪, 听得多了, 见得多了, 对很多事情都及易产生兴趣, 而且又肯动脑筋, 喜欢分析, 喜欢评判, 她有想法, 当然就有得说, 而且能说得好了。乡下还有一些老太太, 经历的风雨不见得比她少, 但说起话来就没有她这么中听, 怎么了?她们整天就知道埋头种地, 忙于家务, 除了家务农活, 其他事情一概不关心, 一概不感兴趣, 孤陋寡闻, 见短识浅。“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因为没有思想, 精神苍白, 她们说的话自然也就平淡无奇, 单调乏味了。但是如果谈到怎么养猪如何种地来, 她们就会精神亢奋, 头头是道, 因为这些她们天天接触而且颇有心得。这说明, 会不会说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关注生活, 是否思考生活。同样, 要写好作文, 也需要扎根生活, 从生活中吮吸丰富的营养。

我们的学生写起作文来怎么能不头疼呢?他们被束缚在教室里, 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他们被分数牵着鼻子走, 哪有什么精力去深刻地思考人生, 他们难免要肤浅、狭隘。他们除了解题实在没有更多的话要说。我们的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引导学生追求做人的真谛, 涵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地发展, 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社会的人。

三、

有了生活的积淀, 有了源头活水, 写作文就一定水到渠成了吗?还不一定。因为渠道还可能堵塞。中国人历来把写文章看做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不是有一句话叫做“文章千古事”吗?本来应当是传情达意张扬个性的文章却逐渐退化为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矫情媚世的工具。这样的余毒很难说不会被我们的语文教师、我们的社会有意或无意地灌输给学生。只要看他们下笔踌躇, 神态凝重, 就颇让人有“代圣人立言”的沉重感。他们本来就没有多少话可说, 在这有限的话中他们还得反复筛选斟酌, 他们一方面要迎合成人的口味, 消极的、偏激的不能说, 一方面要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灵, 幼稚的、隐私的又不能说, 他们不愿也不敢袒露自己的胸怀, 生怕遭到嘲讽, 受到打击。他们在动笔之先就已经顾虑重重, 他们戴着沉重的锁链, 又怎能跳出自由的舞蹈呢?

我们得佩服那位老太太, 她说话自然是很有技巧的, 但她同时也是大胆泼辣的, 没有什么条条框框能束缚她, 她的灵魂是开放的, 她向人们展示着独特的、真实的自我。她之所以能博得那么多人的敬重, 我觉得更重要的在于她的真诚和真实。我们要让学生能真正像说话一样作文, 还要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 真正地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 让学生能释放自己的心灵。

近几年, 话题作文成了中考语文的新宠。话题作文的名称已经清清楚楚地显示了作文与说话的关系, 它揭掉了蒙在作文头上的神秘的面纱, 让学生感受到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作文不再遥远神秘。传统的命题作文常以不可侵犯的威严的面目矗立在学生面前, 令人望而生畏。而话题作文则往往以娓娓的话语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引人一定的情境, 努力以平和亲切的姿态和学生交流, 为学生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总之, 话题作文回归了作文的本质, 尊重了学生个体的生命, 为学生作文降低了门槛, 降低门槛其实并非是降低作文的要求, 而是在催生、呼唤更多的展示学生人格魅力、表现学生人性精髓的优秀作文。

我相信, 只要我们努力, 学生不再怕作文会成为现实。

摘要:大凡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 一到作文课, 很多学生就无精打采, 甚至会夸张地唉声叹气, 为了完成任务, 他们不是东拼西凑地做文抄公, 就是搜肠刮肚地挤牙膏, 其痛苦之状着实让人同情, 发人深省。作文对学生怎么就这样难呢?笔者从乡下一位“会说话”的老太太身上得到了一些启发。

篇9:由学生作文抄袭想到的

【摘要】在学生作文过程中,常会出现学生抄袭作文的现象,对于这些犯错误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合理引导学生,促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潜能。

【关键词】学生 作文 教育教学 健康发展

在教学中好多事情常常让我想到: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关键时刻给个梯子,让孩子从尴尬、恐惧中下来,其语文感悟能力和语文素养反而会提高!

孟霏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孩子,作文写得特别棒。一次,我布置了一个关于亲情的作文题,这孩子写了一篇《我的“笨”妈妈》,文章构思精巧,立意新颖,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满满三页,非常真实生动。我想都没想,就给了她一个鲜红的“优”字。并且,在作文讲评时当作范文来介绍。没想到在孩子们练习写作时,另外一个孩子把一本作文书塞到我的手里。原来,那“优秀”作文是抄来的。我犯错误了,但更让我吃惊的是,平常一个这么认真优秀的学生为什么会去抄袭作文呢?我该如何来处理这件事情呢?这可是个自尊心特强的女孩子呀。沉思一会后,我把手中的作文书悄悄地放在那女孩子的桌上,那女孩子看到作文书后,脸一下就红了,我什么话也没说,又悄悄地把作文书拿走了。

课后,女孩子偷偷地给我递了一张纸条,记得上面有这样一句话:“……老师,真的非常非常感谢你,没有当场让我难堪,我会永远记住这件事,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看到孩子递来的纸条,我很庆幸自己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只是用书做了一个“梯子”,让孩子主动地改正了错误。事实上,有时简单的批评甚至训斥远远比不上搭个梯子的效果好。我也回了一张纸条告诉她:“抄袭人家写的好的文章,虽然美,却没有生命力;自己用心思索写成的文章,它像鲜花一样,带着朝露,娇美无比,充满活力。”在接下来的几次作文中,孟霏都是自己用心写的,且作文水平逐步提高。

几天以后,她写了一篇作文,其中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我听到同学指出这篇作文是抄袭的以后,我的头脑“轰”地一下,我立即陷入极度的后悔之中。我的脸“腾”一下子烧了起来,火辣辣地难受。我想,这下全完了,我把人丢尽了。当时的我,恨不能从地上找个缝儿钻进去。后来,老师并没有批评我。我的天哪!老师救了我一命,替我挽回了面子。当时,我不知该怎么感谢老师。我将永远记住这次教训。这篇“感受”写得很生动,表达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我在她的作文评语中这样写道:“孟霏,老师因为你的说到做到而开心,谢谢你!你的作文展示的都是你自己的东西,老师喜欢!”在课堂上,每次看着她,从她的神情中我总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对我的信任和默契。

当发现学生的作文是“抄袭”时,我努力避免出现类似以下的三种做法:

(1)很生气地批评学生,甚至当众批评,然后处罚他让他重写等等,以求杀鸡骇猴。

(2)很随意打个“不及格”,写上一句措辞严厉的评语“你的作文是抄袭,这就像偷别人的东西一样!”作为标签,以示警戒。

(3)单独地对学生进行摆事实讲道理,通过苦口婆心地讲解,让学生明辨是非,改过自新。

(1)和(2)行为下的学生或许也能告别“抄袭”,但它是以强制和打击下的伤害为代价的,学生的情绪(心理)是羞愧的、压抑的、焦虑的,即便学生有所改变,也容易是消极的,其结果,不但使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而且还会和教师形成对抗,有些甚至会产生“以暴制暴”与“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有时候,教师的这种处理方式表面上是“压住”了学生,实际上往往是把“矛盾”给激化了。

(3)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但又常常陷入说教的形式,成了教师的一厢情愿。感觉教师是用心良苦用情深入,可学生所谓的“受到教育“却是被动的、受灌输的。因为学生对教师所讲的那些“道理”是缺乏实际的体验的,是肤浅的,不深刻的。所以,学生的“抄袭”等行为很容易又会出现反复,久而久之,有些教师难免就会给这些学生戴上了“屡教不改”的帽子。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孩子呢?把“教育”融会乃至隐匿在学生的体验之中,让她真切地感受到“抄袭作文”这一不良行为给自身带来的难堪和自我价值的贬低,从而让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变成了自主自觉的自我教育。虽然从表面上看不出我直接的、正面的对学生的批评和教导,但是经我有意安排而形成的事情本身的自然发展状态,却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实地受到心灵的“震动”,而这种“震动”既能顾及学生的自尊,又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由“内”而“外”,由“思”到“行”。从事情的结果可看出,学生的情绪是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至始至终是融洽的,不存在冲突性的矛盾。因此,更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

爱学生,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而是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林重德教授也曾经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陶行知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与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满天下”“爱生如子”的崇高思想境界是分不开的。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用自己高尚的品质感染学生,自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如何倾注对孩子的爱,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行为思想理解、尊重。热爱是转变学生的关键,理解是添给学生的原油,尊重是点燃学生自信心的火种。一个好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带路人,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文化知识有些也许很快便会忘记,有些也许在社会上根本就用不上。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引导,将永远使学生牢记在心,终生受用——这就是教育的真谛。

篇10:由漫画想到的作文

看了这幅漫画,我们笑罢之余,更感到的是可悲。到底“虫”在木头里呢?还是在这个人的脑袋里?我们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得知,森林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破坏森林,对树木滥砍滥伐,使可再生的森林资源越来越少,这样长此以往,必将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灾难。这样的生态灾难难道还少吗?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土地沙漠化难道不是我们随意毁坏森林资源的后果吗?难道这个脑袋里有“虫”的人真是不懂珍爱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吗?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像这个脑袋里有“虫”,不爱惜自然资源,不懂得保护环境的现象难道还少吗?随意地去开采矿物资产,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乱扔垃圾毁坏水资源等等,这都是破坏环境、毁坏自然资源的明显表现。不要忘记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人类将在劫难逃,因为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只有地球。

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我们要善待地球上的每一种自然资源,要像善待兄弟、善待自己一样善待它们,保护他们,珍爱它们,这样才能给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使人类长期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篇11:由什么想到的作文

人没有树好。树不用应对大大小小的测验。那是自然。但最使我羡慕的,确实树的恒久。树能长寿,但童年的记忆却时常不能保存下来。

童年就像一张古老的照片,那些本是犹新的记忆已经开始褪色。似乎有老家门前的那块光秃秃的大石头。我小时是常玩的。将稚嫩的双脚安放在石头上,摸着那面布满了皱纹的墙壁,或是一下子从上面蹦下来,都是有趣的。稍大一点了,开始用钝躇的铅笔在上面写上某某的坏话,兴奋地指给对方看,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是怀念童年的。

现在的生活是多么不如人意啊。没有了以前的稚气,换来的只是一沓通往学校的公交车票。繁重的学习压力开始一堆一堆的压在我们身上;作业像一条永远不会干涸的大河,源源不断的涌向我们。在班上,时不时就要搞什么投票、竞选,这些,需要很好的人际关系,而搞好他们又何等容易?好不容易遇到盼望已久的假期了,老师又转了一堆社会实践记录单,说是要充实假期……这就是远离童年后的生活。

我不意间又联想到了树。人比树好。树木之间没有距离。生物需要追逐。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一句话:“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在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虽然是身处一个新的环境(初中),这是一篇竞争激烈的森林。树木当然可以袖手旁观地看动物们互相追逐,但转眼间,就被奔驰的族群抛于脑后了。

篇12:由《乌塔》想到的作文

读了这片文章,我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10几岁的孩子不能独立?难道“安全”就是对孩子所有的爱?我的答案是中国的孩子好比是一群小鸟,渴望着自由飞翔,可家长们总怕我们有这样那样的危险,于是就把我们“囚禁”在“鸟笼”之中,就像中国老话说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就像是我,我现在的衣服全都是妈妈在收拾,每次在我写作业的时候都能看见妈妈忙碌的身影,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换洗被褥都是妈妈一个人来完成的。

记得上次我看见过一则新闻,说有一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因为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自己的衣服、被子就连书包也不会整理,就这样甚至被学校退了学。

我曾经听说过这样的名言:“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也听过:“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

篇13:由城市细节想到的

从这个城市细节我不禁想到,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而教学细节就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

教学细节不是处理局部的教学问题,而是整体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细节不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而是解决如何教得更有效益的策略性问题;教学细节不是如何提高教学的技能技巧问题,而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细节不仅包含了教学法的走向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理应为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有所建树。

日常教学中每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都蕴藏着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现的大空间。教师应该在这些细节上多加研究、精心挖掘。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为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若能谨慎地、智慧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就会不断地给课堂生成智慧,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

篇14:由“诗庄词媚”想到中学生作文

如果要问读者朋友更喜欢哪一个欧阳修,我想那肯定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保不准还有不少人人前人后会表现出两种大相径庭的态度来)。事实上,也只有这两方面相加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欧阳修——既是具有雄才大略忧国忧民的政治奇才,又是一腔柔肠蜜意情感细腻的多情男子。其实,人往往都是这样一个复合体,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倘若人世间的男儿女子仅剩下“庄”或“媚”中的一面,这人生又将是何等滋味!

同样,当我们畅游于文学的海洋时,尽管各人的喜好各异,但大概没有人会从一而终固守一种口味。成天到晚“先天下之忧而忧”、“苟利国家生死以”终有索然寡味的时候。有时你也需要调节调节,读点柳永,读点李煜,读点温庭筠,用一种舒缓而柔曼的旋律去轻抚你也许已有些张弛失度的神经。就像当年曾经一度流行的那句广告语——“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所言,这世间哪一位不需要一种心灵的抚慰?文学的功用其实也就在这里。

本人栖身教育界,对文学殿堂只能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闲暇时偶尔读上一点诗文小说,权当一种精神上的艳遇,也可算作是一种自我装潢——免得在粗糙的生活中落下黄山谷所谓的“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毛病。平素虽说与文学聚首的时候不多,但因为职业的原因和文字相会的机会还是满多的——作为语文老师每日里总要接触到大量的学生作文。可在读遍这些至多可以称作“文学坯子”的学生作文后发现,原来这些年纪轻轻的后生们竟然已深得“诗庄词媚”之三味,将“应制”与“言情”拿捏得极有分寸!

谁都明白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没有培养作家的义务,甚至连要求学生做到“抒写性灵”、“我手写我心”都会是一种奢侈的行为。训练写作最根本、最直接的目的便是为了日后的“应试”。虽说“应试”不完全等同于昔日的“应制”,但在应付老师、考官的“法眼”、弘扬“主旋律”这方面似乎又如出一辙。因此,只要打开学子们的作文簿、考试卷,一个个强者、哲人、好公仆、好教师、无私奉献的仁人、舍己为人的志士形象便会扑面而来,如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他们的应试之作中,展示出的差不多都是花团锦簇莺歌燕舞歌舞升平一派盛世胜景。他们会自觉地回避敏感话题,避开阴暗面,多栽花少(甚至不)栽刺,和着《好日子》、《走进新时代》的旋律吟唱起一曲曲优美的颂歌。偏偏这些文章里又几乎找不到一点欧阳修当年的铮铮风骨一腔正气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有的只是矫揉造作和虚情假意。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悲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学生性灵的一种有意无意的扭曲。更为可悲的是,这种状况偏偏又不是身为中学教师的我和我的同行们所能左右得了的。我们常常自嘲这是“戴着手铐脚镣跳舞”,可到底是谁给师生们强加上了这样一副手铐脚镣?

我所能做的,便是在“言志”的作文簿之外又让学生自备了一本用以“言情”的“周记簿”,好让他们在作文之余每周也能写上一点可以自由表达真情实感的东西(当然我不知道一旦成了需要上交的“作业”,这周记簿上所表达的是否仍是他们真正想要表达的),方式不拘嬉笑怒骂,内容何妨爱恨情仇,凡有所感皆可人文。结果,我算是探到了一片精神的富矿——在这里我发现了多少孩子的灵气,我了解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我看到了他们更为丰富而真实的一面,我理解了他们许多为成人所难于接受的言行……而这大多又是语文教学、写作教学之外的收获。一本周记,让我看清了我原先难以看透的孩子们的三维人生。

篇15:由什么想到的中考作文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风景依然如旧!

由于白杨树越长越高,根基越来越大,对周围房子的视线和房顶的安全有很大影响,引起了邻里间们的不满,因此,我们几家人忍痛将杨树拦腰锯断。那天放学回家,看到放在地上的白杨树和攀附在树上的牵牛花,我伤心地哭了。许多喜欢牵牛花的人也感到十分可惜。很多人希望牵牛花能够独立存活下来,那样该有多好呀!这样可以享受雨露的滋润,长生不息,而它却偏偏要依附于树上,以至横遭砍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牵牛花的生命曾因依附于大树而 熠熠生辉,又因为依附于大树而遭杀身之祸,这是牵牛花的幸运与不幸。在它依附大树高枕无忧攀援而上,步步高升时,它的郁郁葱葱受到世人的赞赏,而就在人们理所当然的砍伐中,牵牛花却无可奈何地赔上了自己的生命,这又怎能不让世人为之惋惜?

趋炎附势,追慕虚荣是牵牛花悲剧的根源。只有深深地扎根,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生存价值。人是万物之灵长,应该懂得如何珍爱,自立自强,永远是生命之本。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使生命之树长青。依附他人,寄人篱下,即便一时博得荣华富贵,也不能永享天年,富贵终身,一旦失去靠山,便会一损俱损。

篇16:由拔河比赛想到的作文

为了丰富晨训内容和锻炼员工体魄,自7月初起,公司利用晨训的时间组织了全公司性质的拔河比赛。得到消息后,钣喷中队全面备战。

7月7日晨训时间我中队与燃气生产中队进行比赛,在这次比赛中我中队取得胜利。在这初赛的胜利后,拔河人员及车间人员包括我都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随之而来的便是骄傲,目空一切,感觉拔河比赛第一名势在必得,不把其他中队放在眼里。俗话说;骄兵必败,一点不假。在随之而来的复赛中,被管理中队战胜。在复赛比赛完毕后,可想而知我们的心情,用一落千丈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大家有的都开始沮丧。我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只是一次游戏比赛,但这关系到一个车间、一个中队“士气”,故此与团队商讨后,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力量上的较量,还关系到一个团队凝聚力、必胜信念及拔河技巧的运用。我们开始整顿队形,讲究方法,鼓舞士气,经过我们的一致努力,最终赢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通过这次拔河比赛,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团队的团结、以及团队的凝聚力是多么重要。也让我想到了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说的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战场无敌。”

篇17:由课外作业想到的作文

假如我爱上写作业,一大早我就来到学校,拿出数学的《课课通》开始狂写,当然不是昨天该写而没写的啦,我是超前写的,老师还没布置呢。有人经过我的座位总会发出一声惊叫的“天啊!你没发烧吧!”没办法,没人理解我啊DD兴趣使然也!哈哈!

假如我爱上写作业,上什么课我就急忙写什么课有关的作业。上语文课,我就写语文课的作业;上数学课,我就写数学的作业;上英语课,我就写英语课的作业;上……我猜想老师也不会太生气吧?难得他有个爱写作业的学生,怎忍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呢?!

假如我爱上写作业,每天放学我不写完作业就决不回家。

篇18:由“太空授课”想到的

当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通过加水将薄薄的水膜变成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时, 她俨然已化身为一名超级魔法师, 带领全体师生走进神奇而美妙的太空, 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太空的魅力, 并留给他们无限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与地面师生的“天地对话”更是增加了学生们的现场参与感, 也让更多人见识到现代远程互动课堂的魅力。

毋庸置疑, “太空授课”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科技知识, 探究未知宇宙的热情, 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学梦。在其成功的背后, 航天科技的发达和数据传输技术的稳定、快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据了解, 此次“太空授课”通过天链数据“中转站”传送双向实时授课画面, 并实现天地之间的视频提问和回答。这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有效性是多么有力的诠释。

“太空授课”的成功也值得我们反思: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搞了这么多年, 为何效果并不显著?为何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和工具而为教师的教学“锦上添花”, 更有时被认为是“画蛇添足”, 甚至是“帮倒忙”?

关键在于我们之前过于迷信信息技术的多媒体表达功能, 囿于传统教育模式, 只着力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 最终往往把“人灌”变成了“机灌”。如果我们的教学理念不从信息技术支持的下“教”向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转变, 如果我们只见技术不见人, 尤其是长期忽视教学的主角——学生, 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生产力, 其变革教与学生产关系的作用将永远得不到发挥,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也将永远只限于辅助教学的手段或工具。

正如山东省淄博市电化教育馆馆长李光良在文中所言:教育信息化, 根本不在于设备和资源量的多少, 也不在于速度和效率, 而在于对传统教育发展瓶颈突破的程度。这需要我们敢于在教育的难点问题上发挥信息技术“先进生产力”的变革作用, 所以我们策划了这期选题《破解教育难题的战略选择 (3) ——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提质“减负”》, 从引入信息技术的全新视角, 尝试破解长期困扰中国教育的“减负”难题。

当然,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 已经有许多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这一点, 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实践。这从本期“新思维”、“教与学”和“2013′征文选登”等栏目的文章中已有鲜明的体现, 我们将继续关注和鼓励这些宝贵的理念与实践, 引领教与学模式的变革。5月底在北京大学成功召开的GCCCE2013大会, 积极倡导“知行合一融会创新”的理念, 这一理念与本刊的一贯宗旨是一致的。本期, 我们选登了两篇GCCCE大会优秀获奖论文, 展现学术领域对于计算机教育应用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上一篇:吾家表弟作文下一篇:水浒传中考名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