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塔想到的作文

2024-04-18

从乌塔想到的作文(共17篇)

篇1:从乌塔想到的作文

《乌塔》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乌塔独自游历欧洲的故事。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她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非常佩服乌塔的勇气与胆量,更佩服乌塔的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

乌塔这个十四岁的小女孩让我想起了我的一次亲生经历,因为小时候我都是和妈妈一起睡觉,一年级的时候,妈妈提出我长大了,要自己一个人睡觉。那是我坚决反对,妈妈不可以这样对我,我又是哭又是闹,整天拉着妈妈,要她跟我一起睡觉,可妈妈的态度非常的坚决,非要我自己一个人睡觉。到了晚上,我冲到了妈妈的房间,吵着要跟妈妈一起睡觉。妈妈怎么会答应呢?还说我是胆小鬼,还没有小女孩胆子大,然后就把我塞进了我自己的房间里。我非常生气,要去妈妈房间找妈妈算账,可妈妈早就把门锁上回房睡觉了。我一个人在房间里放声大哭,觉得妈妈做的太过分了,可这又有什么用呢?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关了灯,躺了下来,我总觉得身边有无数双的眼睛看着自己,床底下仿佛有一只可怕的怪兽,我害怕得躲在被子里瑟瑟发抖,最终我害怕的不得了,就裹着被子去敲妈妈的门,对妈妈说:“我好害怕,我怕怪兽,我睡不着。”妈妈心软了,就答应了我,把我带回了我自己的房间,直到我睡着。

看看乌塔,她真的很了不起,才十四岁竟然就独自一人去游历欧洲了。乌塔为了这次旅行,从三年前就开始收集相关资料,旅费也是自己挣的,每到一处都不会忘记给家里寄一封明信片报平安,好不让家人担心。再想想我们中国的孩子,从小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小就是在温室里长大的。

所以,今后我们应向乌塔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

篇2:从乌塔想到的作文

乌塔11岁就为他旅行做好了准备,他阅读了很多国家的书籍。为了能早点挣够旅费,她每天出去打工,帮餐厅,市场发传单,假期还盗别人家里,陪小孩儿玩,自己挣钱。

乌塔14岁就拿自己去地球上的各个国家。她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在给家人打个电话或者寄张明信片,不让家里的人担心。

每天,我都在父母的催促声中干这个干那个,天气要变了,也不知道增减衣服,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依赖着父母。

篇3:从乌塔想到的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写文从字顺的作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对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看似简单, 要想做到却不容易, 它带给学生很大的写作“压力”。每次作文有每次特定的目的要求, 学生们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 面对着作文纸使劲咬笔杆半天都挤不出一个字。这就是作文中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 学生无话可说, 即使有话也不知如何表达, 不知用什么语言呈现出来。正所谓“一怕周树人, 二怕文言文, 三怕写作文”。要真正顺利地成就一篇作文, 确实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实际难题。

一次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 从文章内容来看, 学生没有出现跑题的现象, 但是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情况, 一届一届的学生写, 可谓前浪滚过后浪踏来。总的来看, 普遍出现以下情形:

1.作文空洞无物, 像记流水账, 读起来毫无兴致。

2.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虚构情节, 喊口号, 读起来生硬晦涩。

3.不注重亲身体验, 生搬硬套, 读起来苍白枯燥假情假意。

让学生的作文生动起来, 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此情况, 如何引导孩子写出文从字顺的作文, 感受自己有倾吐的快感?如何引导孩子们在作文中感受情感心通的妙趣?作为一个一线的教师, 我尝试在以下几点着手。

一、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了解生活, 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汲取丰富的创作素材。

通过观察, 学生会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 学生会感悟生活的奥妙无穷。我不断引导学生张开感觉之网, 在生活的海洋里捕捞作文的珍珠;引导他们有意识地抓取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地带———生活中的美妙瞬间。上面文题, 作为农村的孩子可写的还有很多, 比如“一句鼓励”、“一次挨打”、“一个问候”、“一次搀扶”甚至是“一碗热饭”、“一个眼神”, 都是日常所见身边的琐事, 都是亲情的表现。指点孩子做个有心人, 作文就不至于写得“千人一面”了。

封闭的教学管理, 只能让学生看到四角的天空;“安全是天”的号召, 使得学生无以感到世界的精彩;作业的沉重, 也使学生原本天真可爱的笑脸变得那么木然。我努力让孩子把在学校和家里的那些碰撞心灵的事记录下来并写下自己的一点感受想法, 哪怕是很小的事也可。每天必做, 我必查, 还在班里交流。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学会用心。

二、努力激发学生读书的渴望, 促使学生与书在感情上能触碰火花。

在封闭的文化生活中生活惯了的人, 其写作个性必然是封闭的, 也不算是真人, 更谈不上有创造力。毋庸置疑, 学生亲历的自然生活毕竟有限, 而且往往对于身边的事缺乏敏锐的眼光, 少有感触。当今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 在阅读上非但没有做到多元, 在量上也远远不够, 因此, 其作文显得内容单薄, 见识浅陋。同一文题, 如上面所写“我的亲人”, 全班同学的妈妈、爸爸都“差不多”, 不仅外貌一样, 而且所做的事情都一样, 这是由于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的营养不足。读书能扩大视野、扩充知识、深刻思想, 电视、报纸、杂志传递大量新信息, 这些为写作提供了许许多多生动新颖的材料。要让学生懂得, 自己不仅要有敏锐的目光, 而且要善于发现、善于积累。

所以, 在具体操作上, 我在自习课上, 或者安排专门的阅读课, 给他们充分的时间保障, 鼓励学生多读经典, 多读报纸、杂志类。我还每天关注媒体, 挑选、剪辑、朗读, 给学生提供资料。不只扩大他们的视野, 更让他们在不经意的阅读中真正的发现其中的乐趣, 而从此走进阅读的世界。或者安排演讲比赛、小小辩论赛, 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激发他们高涨的读书学习的激情。在活动里让大家充分交流, 谈感想, 谈收获, 写心得, 深化对经典的感悟和理解, 真正实现吸收利用。

三、借助课文引导学生在叙事的过程中把握细节。

细微之处才更见精神, 才窥见人物心理、性格特征、思想品质, 才使文章真实不至于空洞化。即使是送孩子去医院来表达母爱的事, 同样也可以写得生动感人。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一篇很好的范例, 朴实的语言、琐碎的事、平常的背影是那么实在的表现父爱子的深情。可以指导学生细化“母亲的手”、“母亲的脸”, 可以渲染“夜的黑暗”, 可以通过抒写“道路的泥泞”、“母亲的唠叨”等来表现。农村人的手、脸不像城里人的, 同样的农村人, 从事不同的职业, 手和脸也是不同的;农村的道路是怎样的, 与城里又不一样, 从泥泞中走出来的父爱、母爱, 似乎更真实、更感人。

以借助教材为例子学生能更好地致用:香菱被别人问及身世时, “只摇头”及“我不记得了”, 极其简单的动作和简短的回答透出她的心理状态。而鲁迅《故乡》中的闰土, “只是摇头”, 有苦却说不出, 他是说不出, 而香菱是不愿提起, 不想触及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很多平凡的题材, 之所以让人过目不忘, 甚至铭记于心, 就是这些细节给了读者内心深深的触动。所以, 教师要多指点学生去留意、去发现体现在人或者物身上的种种不同的细节, 最重要的能书写下来, 以增加自己文章的感染力、震撼力。

除细节之外, 捕捉事物的特征, 也是丰富文章的手段。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对百草园的描写, 就是一篇很好的写作典范。“石井栏”是“光滑”的, “黄蜂”是“肥胖的”, “叫天子”是轻捷的, “菜畦”是“整齐”的, “皂荚树”是“高大”的, “像人形的何首乌”, 等等。所有的景物、人物都是不同的, 它们一定有着独特的一面,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 仔细思考, 力求找到那个独特恰当的词语, 有了它们文章才充满生机活力。

四、要充实文章,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还需要指导学生在修辞上下足功夫。

比喻、拟人的生动形象性, 排比的增强气势性, 对比的强调突出, 反问、设问的引发思考强调作用……《音乐巨人贝多芬》作者在描述贝多芬的外貌时用了这样一句话:“火一样蓬勃的头发。”仅八个字就把他与其他的人分开了, 我们脑海里就留下了一个倔犟的, 有个性生命力的贝多芬形象了;《孔乙己》中孔乙己出场时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也是寥寥几笔, 一个活脱脱的旧社会迂腐、自欺欺人的形象就定格在了读者的心里。在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材料, 给学生一个生动翔实的范例, 慢慢指点学生走上写作的路子, 经历时间的磨炼, 因为语文是快不得的。

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当我们真正想做好一件事, 并且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再加上有效的方法, 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了。细心、耐心、责任心, 与学生一起慢慢地书写我心我见, 去成就自己的作文, 写出属于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这是别人无法复制的。人不求贪多, 能转变些许学生达于此, 也该是很大的幸福。作文不易, 让我们慢慢地成就“她”。

摘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写作教学要以教材文本为学习载体, 以分析、应用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为学习感悟载体, 倡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体悟人生生活。同时还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拟题,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篇4:由《乌塔》一课所想到的

那天,我要讲授的《乌塔》一课是略读课文。按照惯例,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提示预习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即,乌塔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强具体表现在哪里?上课时,我说谁愿意把你预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平时爱发言的七八个同学们交流起来,有的说,乌塔年龄和我们相仿,她热爱生活,胆识过人,勇于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真让人敬仰。也有人说我很羡慕乌塔,她有理解和支持她的开明的父母……”听了他们的议论,我忍不住加入了他们的交流中。我说乌塔的自主意识和对生活的热爱,也令我敬佩,至今我还不敢独自游欧洲呢!同学们,你们和乌塔相比怎样?为什么她能独自游欧洲,你们到现在书包还让爸爸背?到目前为止,你们独自最远到过哪里?独自做过哪些事?正是这几句不经意的话,全班学生打开了话匣子。张某同学说,我独自哪儿也没去过,上公园有爸爸妈妈领,上学有爷爷、奶奶接送,就是在楼下玩,他们也不放心。牛某同学说:“我独自做过最大的事,就是在楼下的小卖部里打酱油,我也想向乌塔那样,可我们没有那样的环境呀,爸爸妈妈不让呀!”何某同学说:“我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多次要求父母同意我独自上学、放学,可爸爸、妈妈就是不答应。他们说现在社会多乱呀,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多猖狂啊,你一个小孩怎么对付得了他们?”我说:“哪有那么多的犯罪分子?”他却说:“电视上、报纸上不是天天报道吗?万一遇上了怎么办?听父母这样说,我也不反对他们接送了。”姚某同学说:“乌塔之所以有那样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我认为是他们国家的大环境和教育共同发挥的作用。德国人普遍自信、执著,她们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而且亲朋好友也会全力以赴支持。而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国民素质也不高,小孩独自出门风险很大,要么受到不公正待遇,要么遇到坏人被拐卖,有哪个父母能放心地让孩子独自出远门呢?再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没给我们留太多的成长空间。每天上学既要完成学校作业,又要完成家长布置的练琴的作业。老师,我们哪有按自己体验和认识世界的机会呀。老师,我们能力不强,不能全怪我们,你们大人也得反省反省。”柴某同学说:“老师您的孩子十一、二岁时,让她独自出过远门吗?”她的一句话问得我瞠目结舌,一时语塞答不上来。“因为我的孩子上高中了也没让她动手洗过自己的衣服,她的独立能力一点也不强。正因为如此,我才强烈希望你们努力向乌塔学习,好好地锻炼自己。”“同学们,听你们刚才的讨论,我感觉你们认为乌塔这样的人在你们中间不可能产生,是吗?”“老师放心,我们会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他们七嘴八舌地又谈论起来……

这是一节有趣的课,这节课上他们思绪飞扬,话如泉涌,让我深感意外。为什么会如此呢?我苦思冥想认为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找准了课文与学生生活的交点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一是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分享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设计时,我紧紧围绕这一意图不断地寻找突破口。最后,我决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交流阅读感受上,从学生的交流中随机寻找突破口。正如我预料的那样,突破口被找到了,那就是:“乌塔为什么能那么自立自强独自游欧洲,你们却不能?”因此,而引发了学生心灵深处话语洪流的喷发。

二、做到了平等与学生对话,真诚与学生沟通

整个授课过程我始终面带微笑,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放下了老师的架子,蹲下来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打消了顾虑,畅所欲言。试想,当学生谈到他羡慕乌塔,因为乌塔有开明的父母,有自由的社会生长环境时,我反问他,你的父母难道不开明吗?你们生长的环境不好吗?他还能兴致勃勃地谈他的感受吗?一定不能。所以,他们童真流露,是因为我做到了平等、真诚地与他们对话沟通。

三、解开了束缚他们的绳索

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上,我给学生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氛围,让他们入情入境,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是有缺憾的观点,我也不武断地加以否定,而是进行巧妙的分析和引导,让他们自己发现不足,加以修正。

四、我选对了角色,当好了配角

平时上课,我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课堂的主角,而把学生当成了台下的观众。上课时只顾兴致勃勃地完成角色任务,滔滔不绝地自说自话,根本不顾学生的反应和感受,很难与全班学生产生共鸣。通过这一课我明白了,教师要当好配角,真正还课堂于学生,才是明智之举。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说,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改则殆。做教师的就得在不断思考中成长。

篇5:从《乌塔》想到的作文

再看看我们,整天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有时也会这样:早上赖床,非得等爸妈叫我起床;衣服总要妈妈帮忙拿;吃饭时妈妈叫我,我都还要赖着写作业……这些,就是我们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完全和乌塔有着天壤之别。

乌塔的勇气也是我们不能比的。记得有一次,我独自一人坐公交车去椒江参加“小兵夏令营”活动(其实爸妈开车一直跟在后面,但我浑然不知。)。在路上,我的心就怦怦直跳,脑袋里总是想着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公交车万一不去椒江呢?会不会有坏人……下了站,乘出租车是也总在想:司机会不会把我带到野外卖掉?最后下车时紧张得连钱都忘了付,还好司机把我叫了回去。

其实,不仅我们要学会独立生活,要勇敢,家长也要配合,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我猜,现在的很多家长,都舍不得孩子受苦受累受委屈,一丁点儿危险的事都不让干。就说我奶奶吧,连乘公交车都说危险。其实,认为我们现在还没能力,还做不到、做不好,关心我们也没错的。可是如果关心、保护得过头,反而会“害”了我们。打个比方:一颗种子,如果不去管它,它就会烂掉;如果把它放进花盆,并且每天浇大量的水并在阳光下暴晒,不被淹死也被晒死,就算它活下来了,也长不成大树成不了材。只有给它肥沃的土壤,浇适量的水,还有温和的阳光,它才能茁壮成长,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篇6:从乌塔想到作文

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女孩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乌塔也肯定在这次旅行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其实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让我去培养自己。比如:有一次,我要回奶奶家,我非常高兴。但一听到爸爸妈妈不去,让我自己坐车去,我立刻缩了回来。爸爸妈妈想让我去,只不过我怕管不好自己才不肯去。现在想起来真有些后悔,乌塔都敢自己出国旅游,更何况我还只是去奶奶家,如果我和乌塔比,我肯定生不过她。

说起来我的独立性也不是很好。又是冷的时候不知道加衣服;还有时不记得戴红领巾回学校,还得再买一条……再看看乌塔吧,为了这次旅行她准备了三年的时间,阅读了其他国家的书籍;为了挣旅费,乌塔又去帮别人发传单……如果我有这样的机会,家人一定不放心我一个人外出,谁让我是家里的宝贝呢!

篇7:从乌塔想到作文

14岁的乌塔,利用假期为别人做事,攒取旅费。同时,用三年时间做准备,设计好旅行路线和日程,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让我从心里佩服她,再想想自己,真是无地自容。

每到假期,爸爸妈妈也带我出去旅游,欣赏祖国的锦绣河山。可是每一次我都只顾开心地游玩,品尝各地的美味佳肴,从没有去想设计旅行路线,预订餐馆和车票,更不用说这些事由我独立去完成。我自然地认为爸爸妈妈应理所当然地做好这一切,而不是我的事情。

看到乌塔轻车熟路地完成这一切,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从小培养自己的独立性,磨练自己做事的能力,而不是永远在大人的庇护下,做着幸福的.“公主”和“皇帝”。因为只有从小经历风吹雨打,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和乌塔不是一个国家,但都是少年,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为什么她能敢作敢为,自信,独立。而我们只能做温室里的花朵呢?是因为我们的爸爸妈妈对我们保护太多了,我们的依赖性太强了。从小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缺少了主见,缺少了独立性。离开了大人,寸步难行。

篇8:从娃娃抓起想到的

“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符合客观的规律;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合乎体育生理的逻辑。但是, 如果凡事都要“从娃娃抓起”, 正如邓公说了一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后什么都是生产力一样, 就令人吃惊了———叫“娃娃”们到街上去抓错别字, 是因为“童言无忌”;让“娃娃”们去给成年人监考抓作弊, 或还因为他们的心灵“尚未受到污染”;但消防设施也要“娃娃”们去查, 安全生产也“从娃娃抓起”, “劝廉”的责任也要“娃娃”们来担, 直到某些地方, 连优生优育都提出了“从娃娃抓起”的口号, 人们不禁要问, 大人们干什么去了?“娃娃”们是不是太累了呢?

有人戏言, 当今是一个“从娃娃抓起”的时代, 你还真不能把它当做笑话。这不, 继“廉洁从娃娃抓起”、“孝顺从娃娃抓起”之后, 又有了“慈善从娃娃抓起”———

2011年11月8日, 中华慈善总会发布消息称要与教育部门合作, 制定慈善教育计划, 慈善将有望纳入到学生素质评估中。中华慈善总会还计划在四川、甘肃等省市近百所中小学捐赠111万余册《慈善读本》, 并向全国各地中小学推广。

慈善需要从娃娃抓起, 但不能以一种捆绑的方式来实现, 将其列入学生素质评估, 显然就是“捆绑”。再者, 慈善理念的认知与作为, 虽有联系, 却不完全同步, 有人对慈善理念认知很透彻, 可在利益的诱惑下, 慈善不作为、乱作为也是很有可能的。更何况慈善本身更要遵循自愿的原则, 这是底线, 不容撼动, 你可以呼吁, 但你不可以强迫。遗憾的是, 对这些孩子, 中华慈善总会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才有了和教育部门的合作, 才有了进入学生素质评估的设想, 也才有了全国各地中小学推广的痴心妄想。在恶劣的慈善环境下, 强行播种的慈善种子只可能开出伪善的花朵。

爱护环境, 珍惜资源, 安全防火, 全民健身, 计划生育, 尊师重教, 慈善公益, 统统从娃娃抓起。以上种种似乎都很正确, 但娃娃的巴掌才有多大?他们抓得起这么多沉重的东西吗?世界上的事, 到了“凡是”, 总会出毛病, “从娃娃抓起”也是如此。学校教育的价值坐标体系指向人的全面发展, 但一些人片面地认为教育似乎可以解决人的一切问题, 或者认为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在教育上寻根求源。由此, 必然导致两种怪现象时常发生:一是教育责任边界的模糊化和无限化, 学校无奈地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 有时甚至理所当然地成了一些机构的替罪羊;二是一些权力部门从自身工作需要出发, 开展一系列的“××进校园”活动, 这些活动与学校因有的课程体系无法融合, 反而干扰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人们将目光紧紧盯住教育, 过度夸大学校和老师的作用, 往往忽略另一个基本事实:人的社会化过程并不仅仅通过接受学校教育完成。

篇9:从乌塔想到的300字作文

乌塔11岁就为她的旅行做准备。她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能早点挣够旅费,她每天周末去帮餐厅、市场发传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陪小孩玩……她从不依赖父母,自己通过劳动挣取旅费。

乌塔14岁就独自一人去游欧洲,她在着这之前,已经游遍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她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向警察求助。并把自己照顾的十分好,不让家里人担心。

看看乌塔,再想想自己,我真是羞得无地自容。

每天,我都在父母的催促声中干这个,干那个:天气要变了,也不懂得增减衣物;我今年也是十一岁了,却从没想过要独自去干什么,更别说去做……总之,不管做什么事都依赖父母。

篇10:从《乌塔》想到的作文500字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乌塔一课。学完后,使启发非常大。

《乌塔》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十四岁小女孩乌塔住在汉堡,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游历欧洲。通过作者与乌塔的对话中,我体会到乌塔是一位既勇敢又有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强的孩子。当我读到“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是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打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厅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这段话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乌塔在这次旅行中,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有计划),每到一地就先查当地的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困难和危险及时请求帮助(有安全意识),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不草率)。说明她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仔细回想我们中国的孩子:自理能力有乌塔好吗?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不能一人出远门?为什么不能独立?中国孩子的独立能力不好,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是家长过分的溺爱而造成的。我们也想一个人出国旅行,可是你们的溺爱使我们感到窒息。中国孩子的.自理能力才会变得衰竭!乌塔小小年纪就敢一个人游历欧洲,真勇敢,如果是我绝对不敢,以后我一定加强自理能力,做事情有条有理,长大像乌塔一样游历欧洲。记得有一次,爸爸和一位好朋友约定好了去四川游玩,可是在头天晚上爸爸妈妈骗我说:“如果我们不去了你自己去怎么样。”把我吓得连忙说不要呀。但是自从学了《乌塔》这一课我感到很惭愧,她只不过比我大五岁,但是他都敢自己旅游,而我不敢,我一定要像乌塔学习。

篇11:从乌塔想到的作文200字

我从文中得知乌塔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她这次趁暑假游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她可真了不起。

想起我,从来都是家里娇生惯养的“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已和乌塔对比一下,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

我们中国的家长都不会让自已的孩子出远门,走远路。而且几乎每天上学都要送我们。放学还要来接我们。想到这儿,我想对家长说一句: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呢?

篇12:从“雪糕”的变化想到的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上小学,常常盼着帮家里买油盐酱醋,不是因为爱劳动,而是可以乘机从中捞点“油水”,偷偷攒上几分钱,在每天放学甚至课间十分钟,第一个冲向学校门口的小摊点,递上几个被手心的汗珠浸湿的钱币,心满意足地品尝着“偷来”的乐趣……那时候的自己把这种滋味看作是最奢侈的享受。

儿时,令我记忆犹新的是:烈日下,那些中老年妇女们用自行车推着木箱,最吸引我眼球的不是陈旧的掉了漆的箱子,而是箱子侧面显眼的“冰棍”两个大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一看到红红的两个大字,我的口水就在嘴里打转转。递上几分钱,中年妇女会很高兴地打开箱子,揭开盖在冰棍上的那层厚厚的小棉被,拿出我们当年怎么吃也吃不够的“冰棍”……那时只是听说有种用牛奶做的冰棍叫“雪糕”,长在农村的我除了吃冰疙瘩外从未见过雪糕。直到6岁跟奶奶去北京,叔叔花1角2分钱为我“解馋”,才有幸吃到真正意义上的雪糕。那种得来不易的短暂幸福滋味让我一直回味至今。那淡淡的牛奶味,甘甜而香醇的口感残存在童年的回忆中,犹如一首美丽的诗,装饰着我色彩斑斓的梦。

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冷饮行业的革命,各种口味的雪糕让人眼花缭乱。雪糕穿上了“华丽”的外衣,生产技术从手工到工业化,产品从单一到多样化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步转变,此时的雪糕价格大致在五六角左右,对于人们来说,吃雪糕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到了夏季,人们会批发一箱雪糕放在冰箱里随时解暑。“想吃就吃”也成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用得最“爽”的词语。而恰在1995年,我毕业分配到了县标准计量管理所(现太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从此开始了对食品行业更深层次的了解与研究。时值假冒伪劣产品滋生、泛滥时期,我常跟随执法人员到冷饮厂进行执法检查、执行标准登记备案、食品标签认可,对雪糕的了解也更深入了:由于国外冷饮新技术、新设备、新原料的引进,国内冷饮业迅猛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如混合型、组合型冷冻饮品新秀已成为冷饮市场的主角。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雪糕”按产品分类原则(配料、工艺、成品特点)分为6类,即冰淇淋、雪泥、雪糕、冰棍、甜味冰、食用冰等。随着口味的增多,人们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人们不仅要吃,而且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营养。于是,饮食的质量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到了21世纪,人们从“想吃就吃”发展到“精挑细选”,质量和消费安全成了百姓关注的核心。也正是在这个年代,食品行业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变革:2002年,国家实行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制作工艺、产品标准等方面作出了严格规定,要求实施生产许可、强制检验、加贴标志3项制度后,产品方可上市销售,冷冻饮品也位列其中。这些制度的实施,无疑给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而“雪糕”在这个世纪也变成以质量为中心,以“QS”标识作为其安全的重要标志。就连我家的小宝贝在选购雪糕、冰淇淋的时候,都会查看QS标志、生产日期等等。这让我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食品安全在下一代幼小心灵中的期待。

篇13:从乌塔想到的作文600字

在前几天,学校发来一封家长信,信上主要是说寒假游学的事,回到家后,我再三请求妈妈同意我去,可妈妈却说:“你一个人不安全,如果你要去,也必须我和你一起走,万一你出了点事,这可怎么办?”我心里想:“哼,我都十岁了,是大孩子了,难道你还能跟着我一辈子吗?”真扫兴!妈妈偷看了一眼,她说:“你是我的女儿,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很难过,很扫兴,但我还是为你着想啊!算了,我和你说啊,在国外,如果成年了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己找工作,打工自己赚钱,自己租房自己住;另一种是借住在父母家,打你必须工作赚钱付给父母房租,你看你,都这么大了,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理,这就是我不让你去的原因。”

一直以来我都很想对父母说:“爱孩子,就应该让他们独立自主,而不能只是一味的溺爱,包办所有的一切,这样只会害了我们。”我们都被父母囚禁在狭小的空间里,没有一片自己的天空,只能通过电视、网络、书本里的东西来感知世界,在我们眼里,天下无强盗,可是在父母的眼里坏人太多了,他们觉得所有的人除了自己都是坏人,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便强迫孩子生活在自己画好的保护圈或蜜罐温床中,而作为孩子,我们也只好被动接受。

篇14:从乌塔想到的小学生作文

学完这篇课文,我的心里很不平静。难道大人所说的爱,就是给我们孩子无穷的宠爱和保障吗?我看未必,我们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可相反的是我们渴望自由,想像乌塔那样自己独立,并且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事情。

每次我想帮妈妈干点什么,可是总被妈妈婉言拒绝,在妈妈看来我是金子,我是玉,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只需要负责学习,真是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啊!

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暑假时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个夏令营,因为这夏令营的五天全靠自己,连洗衣服也是如此,我就因为找不到袜子,脚直接穿在鞋里难受了一天。

篇15:从乌塔想到的小学生作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在罗马认识了一个年级只有14岁的金发小女孩,小女孩竟独自游历了欧洲。读完后,我便陷入了深思……

乌塔,她多么的独立呀,她虽然才14岁,但竟然一个人游历了欧洲,并且她旅游钱都是自己分发广告单而挣得;而且,乌塔还很孝顺,她去旅游,不要家长的一分钱,她还始终忘不了她的妈妈和爸爸,每到一地她就寄一张名信片或打一个电话报平安,不让妈妈和爸爸担心;乌塔还很细心,她为了每到一个地方能熟悉那儿的环境,乌塔用了三年的时间阅读关于这些国家的书,做了充足的准备,她还设计了路线图和日程,方便不耽误时间。

再想想我,我比乌塔差很多,乌塔能够独立环游欧洲,我连自己去学校都不行,更不用说是欧洲了,而且我也不能自己挣钱,只能用爸爸妈妈的,我也不会为了去哪一个地方而阅读书,这些都是爸爸妈妈做的。

篇16:从莫言母亲育子想到的……

一、言传身教树榜样

有人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总之, 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 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是当下, 一些家长舍得花大钱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 却极少教育孩子如何学会同情、关心和帮助别人, 忽视了良好情感的培养。我们能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只要读好书就行了, 其他人的事情不要你去管!”“管好自己, 别人的事情少管!”甚至还有些家长在孩子面前毫无禁忌地大谈自己在生活中自私的行径。父母如此的教子方法必然会导致孩子陷入孤立无援的人生境地, 更不懂得关心别人, 渐渐地成了自私、任性、冷漠的“小皇帝”“小公主”!

让我们来看看莫言在演讲中提及儿时中秋节的一件事: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 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 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 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 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 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 你们吃饺子, 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 一人一小碗, 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 你要就要, 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 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 倒进了老人碗里。

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树, 必须以善良为根, 正直为干, 丰富的情感为蓬勃的枝丫, 这样才能结出美丽善良的果实。莫言母亲用善良的情感给了幼小的莫言良好行为养成的肥沃土壤。莫言的母亲没有文化, 更没有接触过“多元智能”“潜能开发”这些时髦的词儿, 但她身体力行, 向幼年的莫言传递了扶弱济贫这些朴素的价值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长远生活准备。做家长的要言传身教, 和孩子一起去学会关心、帮助、尊敬别人。让孩子懂得好吃的与人分享, 好玩的大家一起玩, 别人病了去关心, 别人痛苦给予安慰体贴, 别人休息不去打扰, 别人收拾干净的房间不去弄乱等。让我们记住托尔斯泰的这句话:“全部教育, 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这对完善孩子的人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陪着孩子共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 学生的智力发展, 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他反复向老师和家长们叮咛:“请记住,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 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 他就越需要多阅读。”

在莫言的发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母亲不识字, 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 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 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 讨厌懒惰的孩子, 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 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仔细聆听莫言母亲的故事, 不禁再次被这位伟大的母亲深深地折服。这位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虽然没有文化, 但是她却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读书。或许她不一定知道读书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但是她一定知道不读书肯定没有出路。而我们新时代的家长一定懂得这个道理:一个孩子如果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是给自己的终生学习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父母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者,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我们要相信, 当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 他一定会大度;当孩子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 他就会自信;当孩子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 他就会正义;当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 他就会信任他人;当孩子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 他就会自爱;当孩子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 他就会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爱。让我们将那些朴素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 让教育回归最本真的源头, 让我们的孩子美好、善良、勇敢地成长!

篇17:从《乌塔》想到的四年级作文

在实际生活中,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能力。

现在我们可以依赖爸爸妈妈,但我们终有一天要离开父母,只身一人到竞争激烈的社会上闯荡。如果我们缺乏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我们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为社会作贡献了。

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外国的育儿方式。父母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为孩子的前途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我们小学生,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那么依赖父母。路,要自己走。

上一篇:发领导的国庆节领导祝福语下一篇:护长任职后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