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的兴趣教学

2022-09-11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快乐和兴趣相结合的最佳教学情境教学, 使学生在课堂上“乐学”, 这正是我们所谓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道。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对于其它一些学科而言, 显得枯燥无味。然而, 数学本身蕴含着特殊的乐趣, 只不过平时我们没有去挖掘它而已。来自生活的情境生动有趣、美妙无穷, 必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可见, 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让学生置身于活动中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 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适应生活实际, 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

一、创造条件创设生活情景, 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学之则用”, 这是人的天性, 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要创造条件创设生活情景,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研究、探索,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了解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如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 让学生为自己家设计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罩;学习了“平行线”, 让学生在课间活动排队时进行运用……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帮助学生学会生活, 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二、讲究课堂艺术

一堂数学课能否达到教学的目的,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学教师的课堂艺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成长的特点, 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分钟。如果课堂上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光是教师的讲, 没有学生的思、练和师生互动方式, 学生就很容易疲劳, 就会开始“走神”。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答记者问”、辩论、探索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如投影机、电视机、多媒体等, 使学生的多个感观器官都受到适当的刺激, 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三、通过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学好数学首先就要有比较强的逻辑思维, 才能在数字、图像间找到“光明”的道路, 才能真正地进入数学的天地, 看清数字之间、图像之间、数字与图像间多种多样且又千变万化的联系, 同时又要有辩证思想, 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才能在论证与推理上做到游刃有余。学习数学就是在“是”与“非”之间抉择。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捷径, 就要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想, 唯有如此, 才能学好数学, 在数学的天地里遨游, 探索数学领域的神奇与奥秘。

2. 学生角色转变慢, 从小学到初中, 数学的难度是呈金字塔型上升的。从根本上来说, 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在接触到方程式与“点线面结合”的几何题时, 在思维上必须要有质的飞跃, 同时要学会用辩证思维解题。这对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 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感叹:数学难教, 数学难学。

要学好数学有时就必须学会按理论进行机械的思考, 当然这不是说学数学是呆板的;相反, 正是其指向的唯一性、终点的确定性, 使学习者在学数学的过程中, 必须有灵活性, 只有充分调动思维的灵活性才能真正学好数学。所以, 就学科性质来说, 数学在某种程度上的机械性, 要求学习者和教育者有更多的灵活性。

四、妙用比喻, 活化氛围

学生由于知识基础的欠缺、理解的偏颇和数学学科本身的单调枯燥, 很多学生对新学的知识一时难以弄懂和准确把握, 从而直接影响了解题的正确率和对后继内容的学习。为此,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通过妙用比喻, 变抽象为具体, 化呆板为生动, 呈乏味为有趣,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 适当、适度的形象比喻, 一定会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题速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充分调动知识储备, 合理发挥想象, 注意事物彼此之间的关联, 多用比喻, 从而想出好的教法。例如:我在上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内容时 (如下页右图) , 一个开口向下的图象, 左边图象好象我们走上坡路一样, Y随X增大而增大, 右边图象就好象是我们走下坡一样,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五、求同存异、标新立异

让学生在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引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脑对于它感兴趣的知识, 对于有积极感情色彩的信息是会大开“绿灯”的。而信息也正因被信息接受者的兴趣所强化, 它在大脑中就会形成一个兴奋的中心, 使它变得容易记并且记牢, 因此趣味数学课教材要精心选择形式新颖的内容。如数学故事、趣味数学题、古今中外数学名题、数学谜语、数学史料等, 不受教材、大纲的限制, 只要学生觉得这些题难而有趣、高而可攀。

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 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 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 体谅他们学习数学的难处, 尊重学生的思想, 善于激励他们。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 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 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 浓浓的爱意, 真诚的微笑, 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 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 补充与讨论, 倾听与沟通, 尊重与信任, 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 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 答不完整, 允许补充, 不明白的允许发问, 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 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同时, 教师还要赞赏每一位学生, 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对学生赞赏的同时, 要与学习评价进行整合, 把“评价”看成是师生互动的一部分, 使评价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促进师生和谐的杠杆。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 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 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 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但这种主导并不是“包办代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们提倡以学生动手操作代替教师的演示;以学生的合作交流代替教师的讲解;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代替现成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趣味性学习时, 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看”、多“表现”。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尽量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成功和愉快的体验, 这样一来, 我们的教学任务如果按照一般的课堂安排很多时候完不成教学任务, 这得要求我们在课前认真备课, 备好每一个环节, 备好教学内容, 备好学生, 合理安排时间和教学内容, 只要你一节课是为学生学而去上的, 你每一节课都是成功的。

上一篇:锅炉安全问题浅析下一篇:异位妊娠术中自体输血48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