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教学设计范文

2022-06-08

第一篇:叮铃铃教学设计范文

《叮铃铃》教学设计

南昌铁路二小 方传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湖南苗族民歌的风格,学会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叮铃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尊重民歌、热爱民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充满感情地演唱苗族民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演唱﹟5与下滑音。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串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颠倒游戏) 1.颠倒游戏(感受渐强渐弱)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方老师的音乐课堂,现在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名字叫颠倒游戏。先听听老师拍的声音力度上有什么变化(鼓掌)。 生:越来越响

师:对,在音乐中声音的力度越来越响叫渐强,声音越来越弱就叫渐弱。现在同学们跟老师也来一起拍一拍渐强。(很好)

师:游戏开始了,同学们做一个和老师相反颠倒的力度。(老师渐强大家就渐弱,老师渐弱学生渐强) 师生:一起 师:很好。除了拍手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表现渐强和渐弱呢?(举手) 学生:跺脚

师:那请你坐着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渐强吧! 生:渐强

师:在坐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颠倒他的力度变化,我们一起来做个渐弱。 师生:用跺脚做渐弱

师:老师做渐强学生做渐弱,老师做渐弱学生做渐强。(渐强和渐弱) 师:那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来表现力度变化呢? 生:拍凳子

老师:同学们听他的是渐强还是渐弱? 生:渐强

师:那我们用渐弱回应他。 2.认识渐强和渐弱

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我们除了可以用拍手、跺脚等方法表示渐强渐弱,我们还可以用我们漂亮的声音来表现。你们听老师唱,是渐强还是渐弱。 生:渐强

师:对了,你们真聪明。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渐强记号。(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把渐强和渐弱一起来演绎一下吧!

小结:同学做的真好。原来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可以让我们的声音变得更加生动又有魅力。

二、聆听歌曲

1、过渡语: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来听一个声音。请你们闭上眼睛。 生:闭眼。

师:用你们的耳朵仔细听。(摇动铃)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生:串铃 铃铛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串铃,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它的演奏方式,看看老师怎么演奏它(一拍一音,一拍多音) 2.初听歌曲,用串铃伴奏。

师:同学们拍的真好。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一首好听的歌曲。边听边拍动你们手中的串铃。(播放音乐,结束后把串铃放好。)

师:真棒!把串铃放回原处。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叮铃铃》

3、复听歌曲,了解演唱形式。

师: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的耳朵,老师请同学们看着歌谱,仔细的听听这首歌,听完以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用了哪种演唱形式是合唱还是独唱?(播放音乐) 生:合唱

师:对了,其实我们通过歌谱也能发现这是一首合唱歌曲。在歌谱的这个大括号里有几行旋律? 生:两行

师:今天我们要学唱的就是它的第一声部(强调)。

4、再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师:接下来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这首合唱歌曲,但是这次主要听高声部旋律。另外再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播放音乐) 生:牧童赶羊群,描写的是赶羊群的情景。

6、创编节奏型 师:对。牧童在赶羊的时候,羊儿身上的铃铛就会叮铃铃的响。(师做)

师:现在老师就是赶羊的牧童,你们就是一群可爱的小羊。牧童吆喝声响起,你们就要马上回应牧童摇起你们自己的节奏。拿出你们的串铃。(师做生模仿) 师:有哪位同学认为自己的节奏摇的最好?请举手 生:(师板书1,分组合作做) 师:还有吗?

生: (板书

2、3,分组合作做) 师:老师觉得这条节奏特别适合在高高的山坡上伴着牧童的歌声!我们一起吆喝,把羊儿的铃声加进来。

师:同学们你们非常棒,这样的巧妙结合,使我们的音乐更加生动好听了。老师为了表扬同学们创作,老师给同学们创作取了个名字叫创意小屋。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把你们的创意都带到小屋里来让它变得更加漂亮和充实。 7.学习升记号、下滑音记号、顿音。(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叮铃铃》这首歌曲是来自我国湖南湘西苗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湘西苗族民歌是苗族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的男女老少都喜爱唱歌。他们的歌曲非常有特色,会出现很多的特色音。这首歌曲也同样用了很多有特色的音乐记号。你们找找看都有哪些?

生:升记号 顿音记号 下滑音记号、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的又快有准确。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音乐记号吧!

6、学习升记号、下滑音记号。学生找出什么就用课件展示出来。

(1)课件展示升记号,教师范唱学生一起唱(分出区别之后,请同学演唱)。 (2)课件展示下滑音,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再出示另一种下滑音记号。(单独让学生演唱以便发现问题。) 师:《叮铃铃》这首歌曲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茵茵的山坡上,牧童赶着羊群欢乐的个歌唱。听到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也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唱一唱啦!现在同学们听听老师唱一唱好不好?

三、学唱歌曲(全曲逐句带唱) 1.逐句模唱

师:同学们跟着老师用“铃”这个字来跟唱旋律。 师生:一起 2.轻声演唱

师:现在加入歌词跟着老师轻声的演唱。(有问题停下来纠正)

师:这里是有升记号你们要把5音唱高一点。同学们这里有顿音记号,告诉我们羊儿来了,清脆的。 3.跟唱歌词

4.单唱(渐强记号部分)

师:刚刚听完同学们演唱,老师觉得羊儿真的慢慢走到了我们的跟前,因为他们身上的铃儿声是? 生:渐强

师:原来渐强可以表现羊儿慢慢向牧童走进,大家唱。 5.演唱第一段

师:第二段结尾最后一声铃儿声有什么要求?要稍慢,意思是比前面的速度要慢一点。老师唱前一句,同学接唱最后这一句铃声1起 6.演唱第二段

师:现在我们把第二段歌词完整的演唱一遍。 7.完整演唱 师:歌曲描写牧童在山坡上赶着羊群,美丽的景色和铃声结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们把歌曲唱的欢快跳跃,面带微笑的表情!我们来完整的演唱。出发了 8.加入串铃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还记的我们刚刚创编的节奏吗?当我们唱到这一句时请加入创编的节奏。先请女同学拿起你们的串铃,来表现第一条创编的节奏。唱第二段时换男同学演唱并表现第二条节奏。准备好了吗?

让它给我们的歌声增添绚丽的色彩吧!(老师和学生一起用串铃演唱)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声部,下节课我们再学习第二声部。希望以后大家能去美丽湘西看一看!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到此结束,让我们乘着快乐的歌声下课吧!

第二篇:叮铃铃

《叮铃铃》是一首色彩浓郁的湖南民歌,作品中有大量的拟声词“叮铃铃”出现,故而取名“叮铃铃”。歌曲中力度记号、速度记号、重音记号和变化音的出现,以及二声部的加入,使这首短小的作品,变得更有表现力。

下面我就刘老师的《叮铃铃》,写出我的观摩报告: 1.注重歌唱基础——音准与声音的练习。

刘老师美丽大方、基本功扎实,看得出,她对音乐教学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特别是她对学生的音准训练与培养,让我颇感敬佩。

(1)课前进行音阶的练习,同时在唱准的基础上用“呜”来模唱,注重学生音准与声音的统一。

(2)模唱小三和弦,随机分声部,在基础的教学练习中,推动学生合唱能力与倾听能力的提升。

2.音乐基础的延伸—鼓励学生音乐的再创造。

基础的延伸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支点。刘老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用6.1.3三个音,进行旋律的自由创作,学生自信勇敢的创作出节奏丰富、旋律流畅的乐段。 3.教学目标的设定与教学过程的实施。

刘教师紧紧围绕新课标,以学生的水平为基础,以教材规定的学生学习任务为依托,制定出本课的三维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贯穿着音乐游戏、聆听法、对比法、视听法、视唱法等多种有效方法,从突破二声部入手,让学生掌握歌曲的重点。在课堂中,刘老师特别注重学生音准的训练与培养,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借鉴和学习的。

观课学习对我本人来说是一次收获也是一次成长,下面,我想就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表达一下自己对刘老师这节课的建议与感想: 1.聆听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本节课中,老师注重培养了学生的音准,但是缺乏对歌曲“美”的演唱,“美”从何来?本人认为,先学会听“美”而后才能唱“美”。

这首色彩浓郁的湖南小调,轻巧动听、扣人心弦、琅琅上口,可以让学生多听多感受,特别是变化音升5,可以通过聆听来唱准。特别是孩子在会唱谱子之后,老师一边弹琴,一边单句教唱,破坏了音乐学习的完整性。老师说的多、学生唱的多,忽视了聆听,势必让自己和学生都感到枯燥乏累。 2.情感体验是音乐学习的第一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音乐教学的第一目标。在课堂中,老师过多的去注重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大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自身对歌曲的情感体验,从而也没有较为完美的唱出歌曲中牧童活泼欢快的情感特点。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不可或缺的。

3.将歌唱声音的训练贯穿于平时教学。

歌唱声音的训练、歌唱习惯的养成,这些功夫一定要下在平时。本节课,孩子们唱的很准,但是声音的调整欠缺。五年级学生,特别是男孩,有的已经开始变声了,《叮铃铃》歌曲音高偏高,部分学生唱起来困难。在课堂中,一定要让学生轻声高位置去唱,或者针对学生的能力,适当降调去唱。

第三篇:叮铃铃

“叮铃铃!”放学了,小足球队员们蜂涌地冲出教室,来到宽阔的操场。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足球赛马上开始了!

他们分成两队,把书包放在两边,当球门。红队开球了,足球在球场上不停地蹦来蹦去。这时,红队7号队员狠狠地将球往球门方向踢去,一个优美的弧线在半空中划出,皮球直往球门方向飞来,红方队员欢呼起来。可白队的球员却紧张得不得了,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马上就要跳出来似的。

这时,白队1号守门员正在看着球朝他飞来,直冲球门。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守门员猛地跳起来,抓住了球,搂在怀里。但身体却倾斜了,滚在了地上,膝盖也磕破了,擦破了一层皮,沙土与血混在了一起,紫红紫红的。只见守门员皱起了眉头,豆大的汗水从额角滴下来,嘴里不停地呻吟着,发出“丝丝”声音,还痛苦地吸着冷气。队员们见他痛疼无比的情景,连忙帮他缠上绷带,叫他不要上场了。可他却想:“不行!我得坚持下去,男子汉大丈夫,这点痛算什么?继续!”于是,他又扶住膝盖,走到球门前,又去守门了。可他身后的替补队员却不高兴了,一直嘟着嘴,挺着肚皮,好像不满地说:“真是的!我什么时候才能上呀!”

球赛在激烈地进行着,旁边的观众也兴致勃勃地看着,时不时地呐喊助威。拉拉队员脚下的狗对球赛可不感兴趣,在那儿闭目养神呢!旁边有一位又高又大的叔叔一直笑眯眯地,聚精会神地看着,可能在回忆着自己童年的趣事吧!

第四篇:叮铃铃教案

《叮铃铃》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叮铃铃》,能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感受歌曲的意境。培养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

(三)知识与技能:分组合作表现二声部,能用比较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二声部教学

教学难点:

1、二声部声音的和谐、统一。

2、装饰音及力度记号的歌唱处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趣味练声

1、情景导入

创设情境,以画面引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在山坡上放羊的快乐小牧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体会并用声音表现牧童放羊的铃声

教师引导:听,这是什么声音?

(1)体会和表现轻快的铃声。

(用轻快的声音跟琴练唱) (2)表现牧羊人的吆喝声。

(用连贯的气息演唱,优美的声音体会来表现牧羊人的吆喝声) 学生活动:

A、聆听牧童放羊的铃声和牧羊人的吆喝声。 B、模仿铃声、吆喝声。 C、快乐的练唱。 (3)铃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的情景中练习合唱(用基本和谐的声音表现铃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

三、欢乐牧童,快乐歌唱

(一)快乐的小牧童

1、聆听教师范唱。

学生活动:(1)聆听并感受音乐欢乐的情绪,想象牧童放羊的情景。

(2)交流初听的感受。

2、聆听录音范唱分析歌曲的结构。

(二)牧童的歌

A、在愉快的情景中,学习歌曲的齐唱部分 学生活动:(1)跟琴自学第一部分。

(2)体会歌曲的风格。 教师引导:(1)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

(2)引导学生唱准#5这个变化音和装饰音。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

(3)跟琴完整的演唱齐唱部分。 B、学唱合唱部分(本课的重难点部分)

1、低声部的教学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热闹的场面。 学生活动:(1)聆听教师范唱低声部

(2)学生跟琴轻声学唱低声部

(3)在演唱中体会力度的变化

(4)在演唱中解决教学难点。老师弹两个声部,学生轻轻加进来,能不能站稳自己的声部。(学生跟琴合)

2、高声部的教学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学习高声部的旋律。

学生活动:学生跟琴轻声学唱高声部旋律并唱歌词。

3、双声部合成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学会了高声部和低声部,现在我们把两个声部合在一起。注意:在合的时候,一定要互相聆听对方的声音。 (借助二声部的旋律线条图谱,帮助学生更形象的找准自己的音高) 学生活动:(1)双声部合成。

(2)在合唱中解决难点。

(3)在合唱歌曲的演唱中体会力度的变化

4、完整的演唱第一段

注意歌曲中的表情记号,有表情的演唱。

(四)第二段教学

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

一、二段的结尾部分,相同吗? 学生活动:

1、学唱二段结尾部分。

2、跟琴自学第二段。

(五)完整演唱歌曲。

1、学生结合歌曲内容和表情记号体会、归纳出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六、小结。

在你们快乐的歌声中,老师看到了一群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小牧童。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快乐,有一个金色的童年。

第五篇:电话叮铃铃小班剪纸活动教案素材

(一)目标:

1.尝试绕着圆学剪螺旋线,能运用已有剪纸经验,进行剪贴电话和电话线。

2.在剪贴电话叮铃铃过程中体验剪螺旋线的乐趣。

(二)重难点:本次活动重难点在于左右手如何协调地配合好剪出长长的螺旋线,而且能尽量注意到不把螺旋线剪断。

(三)准备:彩纸、剪刀、白纸、浆糊、PPT。

(四)过程:

1.电话本领大。

——师:电话有什么用处?

——你见过的电话是什么样子的?

——师放PPT,引导幼儿观察电话机上的电话线。我们家里用的电话叫固定电话,每只固定电话的电话听筒上都有一条弯弯绕绕的电话线,这根电话线可以拉长可以缩短,线是一圈一圈的,我们叫它螺旋线。

2.剪贴小电话

——带幼儿观察图片:这个电话机上缺了什么?(电话线)没有电话线能打电话吗?怎么办?我们用小剪刀来剪一条电话线吧。

——师出示一个用彩纸剪好的圆,让幼儿观察形状,问:这是什么形状?等会它会变魔术,会变成一圈一圈的电话线。

——示范剪螺旋线,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操作:剪刀绕着圆跑啊跑,小手拿着圆转啊转,转了一圈又一圈,变成什么来?

——展示螺旋线,师:刚才的圆变成了什么?你看这螺旋线像什么?

——师:光有了电话线就能打电话了吗?瞧,这个电话机手柄上还缺了什么?(听筒和话筒)那我们来把听筒和话筒也添上去吧。电话听筒用我们以前对折剪爬山坡的技能剪出两个圆,贴到电话手柄的两头就可以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在剪螺旋线时要注意不能剪断,尽量让这条电话线变得长长的。

——幼儿操作中如有困难的可请家长帮一下。

3.电话叮铃铃

——将幼儿剪贴的电话展示出来,比比谁做的电话线长,谁做的短,为什么同样大的圆会剪出长短的线呢?(让幼儿知道螺旋线的长短和剪的圈数有关,剪的圈数越多剪出的螺旋线越长)

——电话做好了,你最想打给谁电话?会和他说些什么话?

上一篇:党建资料目录表范文下一篇:贷款买车怎么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