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

2022-09-11

1 教会学生自主的“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会学生自主的“学”, 我们通常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安排学生自读课文, 掌握教师板书在黑板上的知识内容;利用工具书, 自己弄懂课文的生字词;弄懂多音字的读音、意思以及组词;辩析形近字, 弄懂字意并组词。这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的有力手段,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教师不能全部包揽, 对学生要进行诱导, 让他们自主的“学”。因为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不仅要钻研教材, 还必须研究学生遇到这些问题时, 将会去怎样想?会遇到哪些困难?产生哪些错觉?进而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总之, 教师的教要受学生支配, 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 教师要按学生会探究的规律去教, 才会让学生学得主动, 学生才能自主的去“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组织学生学习生字, 纠正读音, 提示个别词的发音, 比如“胳膊”、“抱着”应读轻声。还要注意提醒学生生字字形结构, 比如“安徽”的“徽”字, 中间是“山”、“一”、“系”;“琴”字下面是“今”而不是“令”;“臂”“胳”“膊”“脖”都是“月”旁;“抢”“掐”“抱”都是“提手”旁, “抢”字的右边不是“仑”而是“仓”。对文字来说, 笔顺和笔画也是不能忽视的。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2 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

在上面我提到教师不能包揽整个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要为学生设置悬念, 要把在学生未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已知, 学习新知识, 巩固新知识, 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知识, 要用例子, 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比如, 毛泽东同志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其中有“歼灭”和“击溃”这两个词, 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这两个词语是否能颠倒位置?”教师只能提示, 不能直接说出结果。只能对学生说从词义方面去进行理解, 注意词义在文中的轻重, 就能说明道理了。再如, 毛泽东同志的《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中有一句:“上月, 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 经营整月, 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 始终未能达到目的。”其中“企图”一词在文中有什么好处?教师也不能直接讲出结果, 只能对学生进行提示, 解答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词的感情色彩问题, 词的感情色彩指的是词在文中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还是中性状态。只有弄懂了词的感情色彩, 就能了解“企图”一词在文中的好处了。这就是教师的引导, 这样的引导, 目的就是打开学生的思路, 把学生未知的知识转化炎已知的知识,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通常要遵循引导的法则, 要引导学生去学会观察、举例、画图、分解、温故、逆向、反面、比较、猜想等学习方法, 让学生达到探究的目的。

3 教会学生会思考是素质教育的成果

“会思考”就是会领悟字面上的问题, 也就是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领悟的关键是什么呢?就是调节好学生的心态, 如何调节学生的学习思维, 让学生的思路打开, 让学生思路开阔, 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 在这些问题中, 有正确的, 也有错误的, 就要通过比较评价, 择中集中。对错误的要正视、要引导、要以错为鉴, 指出正确的问题来。针对问题, 要善于调节学生, 调节过程, 使课堂有张有弛, 有进有退, 有快有慢, 相辅相成, 各有所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我调节:调节思考程序, 检验评价, 集中优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确立让学生领悟的课标, 也是一个关键。比如, 在毛泽东同志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有这样一段:“此种情况, 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另一方面, 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有很大关系。国民党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在打了,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 都很泄气。”这段文字在文中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对新闻写作, 它突出了怎样的语言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通常采取的手段是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段, 提示表达方式的内容, 表达方式通常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在指导语言特点的时候, 主体要结合新闻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然后在引入语言特点的话题。关于文段在课文中的作用, 就要接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了。在孙犁的《芦花荡》一文中, 有这样一段文字:“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 干瘦得像老了的鱼膺。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 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 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 除非是在白洋淀上。”这段文字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描写是语言表达方式中的一种, 在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通常用到的有: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提示到这里就让学生自己探索, 让他们自主的提出问题, 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到最后老师在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 再提出新的问题;这一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就是刻画人物形象, 但刻画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只有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 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之, 如何教会学生自主的“学”, 作为一名教师, 怎样真正做到引导学生的目的, 从而引导学生真正的去领悟所学的内容, 引发学生去思考, 打开学生的思路, 开拓学生的视野, 去探究学习的方法, 去探索文本, 提高自我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然。

摘要:目前, 语文的大纲上明确指出, 教育要以人为本, 人是万本之源, 怎样去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让学生很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教会他们怎样去“学”, 怎样去用。要让学生循序渐进, 要使学生善于挖掘自身知识和思维的潜力。学会理解课题, 学会对语言文字的研究。作为一名教师, 要刻苦专研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培养自身业务水平, 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探究学习, 是新时期教育理念的新要求, 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然。

关键词:培养,探究

上一篇:关于投入式液位计经济型技改方法探讨下一篇:分析天津市的产业结构对生产总值经济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