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022-09-10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 学习语文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如何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依据课程标准掌握了解语文学习习惯的种类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 只须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 学习语文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里明确提出“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包括:

1. 要养成“听”的习惯。

其一, 边听边思考并注意领会说话者意图的习惯;其二, 不打断别人说话的习惯。这样才能够排除一切干扰, 专心致志地听别人谈话、讲话。听别人讲话时有礼貌, 尊重别人的言谈;注意察看说话者的表情、动作, 以便准确判断说话人的深意。边听边用脑思考和做记录, 能迅速抓要点, 听出弦外之音和不同意见分歧所在, 领会意图, 作出判断。养成这一习惯是很重要的, 如在课堂上, 认真听讲, 就要求学生认真听课, 让学生注意倾听。这里的“听”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课堂上, 精力要集中, 要认真倾听老师对知识解答的方法和技巧的点拨、指导。另一方面是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 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积极的发言是积极思维的结果, 要有想法就必须去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 就能促使学生多想, 从而达到锻炼思维的好效果。这样“听”的好习惯就会给学习带来很好的帮助。

2. 要养成“说”的习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说, 就是要训练学生大声发言, 大胆发言, 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训练学生书面语言, 且要语句完整;善于主动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说话实践中的习惯, 善于边思考边说话的习惯。在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 要做到说普通话, 声音宏亮, 吐字清晰, 语速适中, 合乎语法, 自然流畅, 明白易懂, 文采飞扬, 生动形象, 风趣幽默, 声情并茂, 感染听众, 给人以享受。还应注意场合与对象, 言语、表情、手势的运用恰到好处。我们可以就说开展一些比赛, 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得到进步。

3. 要养成“读”的习惯。

所谓读, 就是阅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多背些优秀的诗词、文章, 既能巩固自己之所学, 又能促进自己的语文修养提高, 多读了, 读熟了, 语感增强了, 自然就能“出口成章”。实践证明, 语文水平的高低, 与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很大关系。课外阅读是扩大知识范围、接受多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书林浩瀚, 上至古代, 下至现代, 既有现实生活的写照, 又有高于现实的幻想。应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 从各种书籍中去汲取无穷的智慧。

4. 要养成“写”的习惯。

俗话说,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里的“写”我想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读书时的写, 分门别类抄录字、词、句, 长期坚持, 不断积累, 语文水平定会逐步提高;二层是写作水平, 在勤奋练笔中练笔, 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这四种习惯是我们在学习中常用的。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 心中最急, 然而我们很多学生只是用口去读, 绝非用心去读, 所以掩倦茫然, 不知所云。实践证明, 运用多种感官读书是科学的读书方法。所以, 在学习语文时, 要把听、说、读、写有效结合在一起, 养成良好的习惯, 才能很好的地学习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能力。

二、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

在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新时期下的学习, 我们必须客观地, 用“扬弃”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能对传统的东西一概否定, 要继承好的, 发展适应新时期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 我们在新时期下, 语文学习的习惯具体内涵是哪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让语文回归生活, 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使用语文, 首先, 要有口头表达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敢说、愿说、会说的习惯。其次, 要有书面表达的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好自己敏锐而深邃的思想, 找出生活中的语文, 让其既受到了教育, 又能很好地学习语言, 体会语言的魅力。

2. 让学生自主学习。

打破以教为主, 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法, 将老师主导课堂, 变为老师引导课堂,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认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 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主动性,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我认为, 每个人都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在学校里学习, 有老师指导学习, 走上工作岗位后, 就要靠自学。所以, 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 而青少年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养成, 与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分不开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 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 熏陶学生, 让他们自己从内心深处乐意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的引导作用可以体现在创建积极的教学体制上, 如奖赏、竞争等激励体制, 形成比拼、竞争, 多开展相关活动, 如朗诵比赛、办班报、级报、校报、办杂志等。

3. 信息化教学。

在现代化条件下, 运用信息化条件教学。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学习空间, 而这种学习又以书面表达为主要手段。如发帖子、发E-mail、网上交流、写博客、远程教育等等。尽管网络语言有不完善的不规范的地方, 但这种自由的学习无疑会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我认为, 在要培养21世纪的人才, 必须更加突出网络化, 信息化的地位, 大力开发和利用课程教学资源。

上一篇:采取以群组管理为主的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模式的效果下一篇:加强公路专业学生环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