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2022-05-10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分析医学生就业现状,从社会、高等学校和医学生本身等提出医学生就业的措施。[关键词]医学生就业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类专业特殊性极强的群体,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医疗机构甚至整个社会对医学院校毕业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技能掌握的压力给医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一篇: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分析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进而着重从职业指导的角度探讨促进医学毕业生就业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医学生 就业 职业指导

随着我国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随之增多,医学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层次均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毕业生有业不就与基层医院人才难求的现象并存。就毕业生就业意向而言,毕业生普遍倾向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大医院工作,但二级及以上医院普遍提高了对应聘者的要求,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博士学历,使得医学毕业生特别是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生就业层次下降明显。

1 影响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1)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对医学毕业生就业的吸引力。在我国,农村“缺医少药”现象比较严重,基层医疗机构亟待充实医疗卫生技术人才,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间的差距直接影响医学生的就业选择。基层卫生机构的基础条件较差,卫生人员素质偏低,学习与培训的机会不多,在工资、奖金、职称晋升等方面与中心城市大医院差距显著。国家虽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但短期内仍不能吸引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就业。

(2)高校对医学人才需求前瞻性研究不足。近年来,由于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加之社会和家长对医生职业的期待较高,导致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院校对专业的发展方向、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及其变化趋势缺乏科学的、前瞻性的研究,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的确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加之受医学高等教育培养周期的制约和影响,使得学科专业的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等方面跟不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发展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3)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自身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由于历史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许多毕业生没有意识到强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在择业上倾向于到大城市、大医院工作。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发展比较健全,人员趋于饱和,用人标准不断提高。城市的中小卫生医疗机构、社区医院、农村乡镇医院对本科生、专科生需求量大,但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仅从主观意愿出发,脱离了社会现实。沈阳医学院岩磊等对该校大五本科生就业相关调查显示:66.3%的医学毕业生倾向于到大、中医院就业,有意面向农村基层医疗行业的毕业生仅占6.3%;新疆医科大学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有92%以上的学生希望能留在学校所在城市或周边经济发达的医疗服务机构。

此外,作为医学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是其实现救死扶伤为社会服务的最基本要求。目前,部分医学生对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缺乏全面的认识,忽略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輕操作,重专业轻品德的现象,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敬业和进取精神,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现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就业选择。

(4)高校对学生职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各医学院校普遍重视开展职业指导工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和办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来看,很多学校对医学生就业的特点和难点认识不足,缺乏高素质的职业指导人员和强有力的职业指导措施,职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①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各高校普遍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专门机构,院系层面一般由学生管理人员负责,从事指导的人员呈现低龄化、高学历化、学科背景复杂,工作时间短等特点,大多数指导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训练及足够的指导经验。

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尽管大部分学校都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但课程建设还不能做到全程化、不能做到覆盖全体学生。

③职业指导功能有待充分发挥。一些学校将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等同,注重对毕业班学生的职业指导,忽视了对低年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从指导的内容上看,多数强调求职择业的技能技巧,忽视了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形式上看,多数停留在举办讲座、现场招聘和提供信息方面,缺乏系统的、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加强职业指导,促进医学生就业的思考

2.1 转变观念,努力构建全员参与的职业指导新格局

当前医学生就业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我们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不断更新职业指导理念,努力构建全员参与的职业指导新格局。学校及院系从促进专业发展、学科进步和学校全面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学校、院系整体工作之中。要在全校及院系范围内加强宣传动员,利用多种形式,向广大教职工介绍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使每名教职工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己任,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真正把职业指导融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具体工作中,形成全员化、全程化、规范化职业指导的共识与氛围。

2.2 加强队伍建设,为做好职业指导提供组织保障

随着国家及高校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从总体而言,大多数学校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职业指导的组织机构有待完善。

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高素质职业指导队伍是做好职业指导的前提。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现有职业指导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职业指导的相关知识、熟悉国家的政策法规、充实相关学科知识,切实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理论基础、政策水平和指导技能,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职业指导师标准,持证上岗。同时要为职业指导人员搭建工作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进行理论研讨与实践探索,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的整体水平。

学校要加强人、财、物的投入,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设立职业指导中心,配备专人、划拨专项经费,统筹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服务和教育工作;院系层面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院系职业指导工作;各班级要配备职业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

2.3 加强前瞻性研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在宏观上加强了对医学人才的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各医学院校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办学方向,明确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加强对专业发展方向、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趋势的前瞻性研究,依据国家新时期卫生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市场发展需要,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及各专业招生规模。在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突出特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毕业生。

2.4 创新思路,探索全程化职业指导新模式

高校学生全程职业指导,就是要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职业指导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在入学初、求学中、择业前、择业后等不同阶段指导的内容与侧重点不同。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明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时,注重课程间的相互衔接,使学生掌握牢固的求职、就业与创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另一方面要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与社团活动相结合。

就医学生而言,新生的职业指导应当与其角色定位相结合,通过系统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发展前景、就业形势。我校将参观生命意义展室、参观人体科学展厅、聆听医学前辈专题讲座等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了解医学专业的职业特点,感受到医生这一职业的神圣与伟大。

非毕业班学生的职业指导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引导他们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学会自主学习,广泛摄取知识,加强社会实践,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我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通过医院导诊、献血车服务、医学知识宣传、义诊咨询、临终关怀义工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明确自身的努力方向。形式多樣的学生社团活动也为学生搭建了学习和锻炼的平台,为其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积累知识储备能力。

对于毕业班处于择业过程中的学生,要坚持群体指导与一对一的个体指导相结合,指导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升学形势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帮助学生从职业需要的角度对个人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引导学生以更加理性的态度选择职业,确立职业目标。同时要加强就业信息指导,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用人信息,通过就业网站、校讯通、学生公共邮箱、飞信等形式,加强信息发布,确保学生及时获知信息,参加各级各类招聘会。此外,通过指导学生个人形象设计、求职简历撰写、组织模拟面试等,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方法与技巧。

对于往届毕业生,学校要加强跟踪调查与服务,通过邮件、信函、召开往届毕业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与毕业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沟通,获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进而为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调整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伟.目前医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

[2] 岩磊,孙英梅.医学毕业生就业观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9,23(5).

[3] 王晓波,赵美.医学生就业路径初探[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6(1).

[4] 张毅芳.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5] 陈纯.浅析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09(32).

[6] 杨叶玲.对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9,153.

[7] 哈斯也提·艾力.新疆医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6.

[8] 叶涛,当前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和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1).

[9] 范泽瑛,王尔新.试论高校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和内容[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6).

作者:海洁

第二篇:医学毕业生就业的探析

[摘要]分析医学生就业现状,从社会、高等学校和医学生本身等提出医学生就业的措施。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

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类专业特殊性极强的群体,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医疗机构甚至整个社会对医学院校毕业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技能掌握的压力给医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医学生就业现状和及就业现状对在校医学生的影响

(一)毕业生数量大

随着1999年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在全国范围内连续扩大招生,由于医师被看成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稳定的一个职业,许多的家长鼓励孩子选择医学专业求学,近年来全国各高等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招生分数逐年提高,招生“高温不减”,导致医学毕业生数量庞大。

(二)社会需求有限

每年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数量增速有限,不能满足高等医学院毕业生快速增长的需要。同时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各大医院、医疗单位用人自主权增大,医院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面对竞争、生存和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引进非常谨慎,对人才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不只“门槛”增高,而且主要以急需的专业人才为主;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使一些医疗机构受区域卫生规划的影响,进行了医疗机构的撤与并,吸纳医学生就业的能力下降。虽然近几年来私立医院发展很快,但私立医院为降低成本,办出特色,形成品牌,偏好聘用大批离退休专家或向大医院租借名医,如株洲市博康医院85%的医技人员为离退休专家,只有少数护士为招聘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三)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出现结构性矛盾

1.医学专业供需结构矛盾

医学生毕业时,就业目标单一、范围狭窄。护理学、药学等专业虽然毕业生数量也很多,目前社会需求量相对较大,较好就业;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等专业虽然社会需求量不大,但由于毕业生人数少,医学毕业生供应量暂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预防医学专业随着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业的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逐渐增加,供需基本平衡。

2.学历层次供需矛盾

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由于学历层次高、胜任岗位快,利于用人单位内涵建设,各高等医科学校和各大医院都需要人才结构的调整,补充新鲜血液,因而就业相对较易;特别是来自工作单位的医学硕士和医学博士,由于已经具有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同时在原来的临床工作岗位上积累了相当的工作经验,在经过硕士或博士阶段的技能学习和学历提高以后,可以直接上岗工作,甚至可以成为科室技术骨干,因此受到医院的欢迎,也可以得到高薪聘用,而处于医疗人才“金字塔”最底层的本科毕业生由于人数众多,且需要经过一定周期的医学技能再培养才能胜任岗位工作,社会需求量有限,因而就业较为困难。

3.就业地域供需矛盾

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医疗人才已基本饱和,对医学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需求量小,但大多数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依然集中在这些地域。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农村基层、边远山区在职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是近几年来接收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岗位,在县及县以下乡镇医院,对大学生的需求旺盛,但由于工作、生活和业务更新条件相对较差,很多本科医学生不愿意去这些医院,因此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

4.就业领域供需矛盾

长期以来,公立大中型医院一直是医学毕业生就业的传统主要渠道。在2009年暑假社会实践的调查表明:80%的地市级以上医院近三年对医类专业毕业生需求数量不大,7%的医院表示基本不需求,仅有13%的医院需求数量较大。并且在选用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倾向上研究生的比例明显高出本科生。新兴的社区医疗、民营医院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而毕业生对此类单位的认同度却不高;此外,医药、医疗器械、医疗保险等衍生领域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旺盛,但目前高等医学专业还没有开设相关这方面的专业,因而就业希望与目前市场职位供给现状矛盾相当突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即将来临,这些老龄人口大多是空巢家庭,家庭保健医生的需求会大量增加,以满足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空巢家庭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需要,但高等医学院目前并没有开设家庭保健医生专业。

5.就业过程复杂

医学类大学生就业要求特殊、过程复杂,关卡重重。由于医学类毕业生将从事的是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特殊职业,因此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极其严格,毕业生就业过程繁杂,一般要经历笔试——面操作考试——面试——面卫生局统考——面体检等多项过程,许多有潜力的毕业生由于重重关卡的阻碍与工作岗位失之交臂。

在校就读的医学生受医学生就业困境的影响,产生如下困惑:读书有用吗?社会有公平吗?出现有些同学心灰意冷,学习没有积极性,得过且过,缺课、通霄上网、作业抄袭和考试舞弊等消极现象,有许多学生甚至不想学习,而是热衷于找对象,特别是女生,想通过找到已有工作的对象,毕业就结婚、生子,暂时不就业。积极的影响是也致使许多学生思考:除完成本专业课程学习外,我应该再学习什么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就业需要?促使许多同学自学多方面的知识,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多方面技能。

二、解决医学生就业压力对策

(一)政府和社会应从政策上给予关爱

国家宏观调控,加快就业制度和人事、户籍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宏观上加强对医学人才的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整,指导医学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所需的高质量医学毕业生;各级劳动就业部门、医药卫生部门和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关注毕业生就业时期的特殊心理现象及问题,通过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提供良好的就业(择业)环境和就业机会,规范就业市场,保障人才的公平竞争,维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更加开放的医学人才市场。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淡化户籍、部门、地域等因素对毕业生就业和流动的限制,拓宽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创业的渠道,对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县以下乡镇自主创业或就业实行激励机制,并给予合理的利益补偿,让医学毕业生得到物质利益和精神奖励的双重鼓励,促进医学人才到社会最需要的缺医少药的乡镇去,改变我国基层缺医少药、农村看病难的现实。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制止用人单位盲目的人才高消费现象,切实解决医学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高等学校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规范就业指导、加强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就业

当前各高等学校只根据报考人数的“冷”、“热”度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及国家人才需求开设专业。于长期以来社会对医学各专业认识有误区,学生和家长选择求学方向时有一定的功利性,所以选择临床专业的学生较多,很多学校盲目扩招临床医学专业,出现像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学、护理等专业需求多而毕业生少的现象。高等学校应调整专业结构,根据社会需,对市场需求的专业要适当地增加招生规模。不断深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革,更新知识内容,保证课堂质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实习训练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注意课程设置上的宽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与人的生命相关的保健康复、健康讲师、产品专员、医药媒体、咨询服务、药品推广、器械营销、新药研发、寿险等非临床相关行业在蓬勃发展,在医学教育的同时,开展上述相关知识培训,增加上述内容的选修课程,可扩大医学生就业途径。

高等医科学校应将每年的毕业生生源及专业情况及时向社会通报,建立就业需求网络,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学校可充分利用在全国各地的校友,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传递就业需求信息,架设就业桥梁;组织召开各种招聘会,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来挑选毕业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站,发布就业政策和毕业生信息,为毕业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上就业渠道。

高等医科学校应完善医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邀请心理学专家、学者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并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同时发挥学校广播、校园网络、校刊、校报的作用,积极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明确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使学生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就业市场的挑战与竞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高等医科学校可与医疗单位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系,即:医学本科生毕业后首先进入基地接受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不占用人计划编制,适当给予岗位津贴,通过人事代理解决档案户口问题,经过一至三年培训(根据岗位培训要求结合二次择业意向确定年限),其间可以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再参加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二次择业。

(三)医学生本身应克服择业心理压力,自身的就业期望值应社会需求一致

医学生择业心理是指医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医学生应克服如下就业方面的心理压力:实用主义功利思想、自负和自卑心理、依赖心理、侥幸和虚荣心理、从众心理、攀比和嫉妒心理、急躁和焦虑心理、挫折心理、恐惧逃避心理、幻想心理、偏执心理和情感淡漠,从而具备较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取向、自我认可度、调整就业期望值、拓宽就业思路、规范就业意识、降低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增强就业准备意识和就业观念影响力,改正诚信就业意识淡薄的就业特点。

对于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的医学毕业生而言,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大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要关注所在行业的宏观发展前景,选择适合自身条件并具有发展潜力的职业,“职业道路的拓展性”应成为毕业生考虑的首要条件,而不是“薪水高低”或其他的条件是否优越,到基层去,到能学以致用的地方去,使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求相一致。

参考文献:

[1]吉明明等,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探析,医学与社会,2005,4.

[2]51chuangye,2008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http://www.2008red.

com/member_pic_521/files/51chuangye/html/article_2240_1.shtml.

[3]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6-47.

作者简介:

陈菲莉,女,23岁,现在南方医科大学2005级临床八年制就读。

作者:陈菲莉

第三篇: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改革初探

摘 要:毕业实习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极为重要的一环,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不能安心实习。毕业实习过程难于监管或监管不力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针对这一情况,对毕业实习管理办法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文主要分析了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动物医学;毕业实习;管理;改革

Primary Reform of Veterinary Internship Management

Liu Ya et al.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230036,China)

Key words:Veterinary medicine;Internship;Management;Reform

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防疫以及检疫工作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使其胜任动物临床岗位工作[1]。毕业实习是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联系课堂与生产有效的途径,通过毕业实习,不仅可以达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的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行业与专业的再认识[2]。因此,抓好毕业实习管理,对于夯实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就适应专业岗位的合格兽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近10多年来,学生不安心参加毕业实习,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监管不力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导致实习效果不断下降。为此,笔者对毕业实习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制定了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

当前毕业实习效果不断下降,一方面是学生不安心实习,另一方面是实习指导教师无心也无力全程监管、指导毕业生的实习。

毕业生不能安心实习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压力。由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4年制)的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2学期,虽然此时有相当部分的同学已经与就业单位签约,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落实工作单位,因此会在实习期间四处参加各种招聘会的面试,或为备战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招考而参加各种辅导班;而那些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学生,用人单位往往要求学生必须到其单位顶岗实习,但这些单位大多又不能提供合乎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培養要求的实习条件,造成学生无法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约占总人数的40%左右)要准备研究生复试,尤其是部分调剂生为了增加录取机会,往往会参加多所学校的面试。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导致相当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不遵守学校的实习纪律和实习单位的工作纪律,出现经常擅离岗位或长期脱岗,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而且也影响了实习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给毕业生个人和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监管指导不到位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指挥棒,决定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上,而对于实习指导工作则抱着不出事故就行的心态。其次,学生多、教师少、实习点分散,造成实习指导教师没有精力对所有实习生进行有效的监管与指导。近些年来,随着宠物诊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动物医学专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每年都会有一批其他专业的学生调转到动物医学专业来,使得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较20年前增加了4倍以上,而动物医学系的教师队伍却没有相应地扩编,导致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指导实习生的压力也很大。同时,因动物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每个实习点安排的学生人数极其有限,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往往分散在2~3个,甚至更多的实习点,因而难以做到有效监管与指导。再次,多年来“重科研轻教学”的指导思想,使得近些年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几乎都没有接触过兽医临床,即使想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也是有心无力。

以上问题虽然是由于当前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造成的,但作为系一级管理者,管理不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前者,暂时无法改变;对于后者,通过制定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毕业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应该能取得一定成效。因此,我们拟订了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并发动全系教师充分讨论、反复修改,从而争取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支持;最后,由学院组织相关的管理者和教师代表讨论通过,并报教务处备案,从而取得学院和学校两级管理机构的支持。考虑到学生参加就业招聘会、研究生面试和备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在管理制度中,一方面,准许学生合理的请假时间(累计不超过14d),同时严格请假手续(要求实习生同时向指导教师和实习点负责人请假,并将请假条交实习指导小组备案);另一方面,加大了对无故脱岗现象的处罚力度,使之不敢无故脱岗。为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在管理制度中,一方面明确了对管理不到位的教师的惩戒措施,另一方面明确了对表现良好的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引导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对实习生管理的责任心。

2 改革实习管理办法

过去实习生和实习点较少时,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也不重,实习指导教师有精力也有责任心去监管和指导各自的实习生,因此,毕业实习就由各指导教师自行负责,教务处的教学实践科仅在实习期间对部分实习点抽查1次。但近年来,由于实习生多、实习点分散、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使得指导教师没有精力对每个实习生进行跟踪监管与指导,而教学实践科也无法对各实习点的实习情况进行有效督察。因此,如何有效监管、指导毕业实习生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成立专门实习领导小组,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管理,并明确实习领导小组的任务:(1)制订实习计划;(2)检查实习情况;(3)验收学生毕业论文;(4)讨论并决定对违反实习纪律的学生的处罚;(5)对实习指导教师的履职情况进行评议,讨论并决定对未尽职教师的处理措施;(6)对实习点进行认定。另一方面,考虑到指导教师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对每位实习生进行有效监管与指导,我们对毕业实习生采取了双导师制,即:每位实习生除了校内的实习指导教师外,由所在实习单位指派1名专业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指导毕业实习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与答辩准备;校外指导教师则主要负责对实习生进行技术指导和日常的考勤管理。毕业生实习成绩则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同时,建立了由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组成的微信群,要求各校外指导教师定期将本单位实习生的出勤情况和实习表现发到群里。这样一来,实习领导小组、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就可以通过微信群里及时沟通学生实习情况,促进了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学校与实习单位的联系。此外,在整个毕业实习期间,实习领导小组各成员分工合作,不定期对各实习点通过微信或QQ进行视频检查或通过电话检查至少3次,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对各实习点与实习指导教师履职情况进行考评的依据之一。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实习单位维持自己的工作秩序及对实习生的管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他们的积极配合;同时减轻了校内指导教师的工作负担,保证了指导教師对学生对实习情况的及时了解;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不敢,也不能无故脱岗,即使有极个别学生脱岗,校方也可以立即掌握情况,避免出现意外。

针对部分用人单位要求实习生到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现象,我们采取的管理办法是:先由学生提出申请,然后由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学院签订三方协议,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务必保障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并指定专人负责实习生的实习指导,为实习生提供完成毕业论文所需要的条件。这样一来,很多不能提供符合动物医学专业实习条件的用人单位在要求学生前去顶岗实习时就会三思而行了;同时,学生及其家长也因顾虑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不敢轻易到不符合条件的实习单位去了,从而保证了实习质量。

以上管理管理办法均写进了新制定的管理制度中,从而保证其得到有效的实施。该办法与制度经在2018届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过程中试行,与往年相比,显著降低了实习生无故脱岗情况及独自外出实习现象,提高了实习效果,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

3 结语

尽管本研究制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毕业实习的效果,但客观地讲,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距离行业和产业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实习生过多地集中在宠物医院,而普遍缺少农场实习经历,不能满足畜禽养殖行业对兽医人才的需求;(2)实习期过短(不足3个月),难以掌握基本诊疗方法。前者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缺少合适的养殖场作为实习基地,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养殖场多位于偏远乡村,环境条件相对较差,而且多为封闭式管理,实习生不愿意去。后者则主要是目前学制(4年制)所限。今后,随着国家对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施,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终将逐渐过渡到5年制,安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也不会例外。在5年制培养方案中,将可以抽出至少1年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毕业实习。这样一来,就可以一方面将毕业实习前移到非毕业季,从而避免就业与考研等对毕业实习的干扰[3];另一方面,则可以安排学生在宠物临床、畜禽养殖场及实验室等不同岗位进行轮岗实习[4],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计红,王春仁,杨焕民,等.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0):62-64.

[2]武军元,黄忠武,康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改革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05下):212-213.

[3]张永第,童德文.加强动物医学本科教育教学,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家畜生态学报,2014,35(11):88-93.

[4]武军元,井波,黄忠武.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的轮岗模式改革[J].中国动物检疫,2016,33(11):54-55.

(责编:张宏民)

作者:刘亚 周杰 孙伟 刘翠艳 蒋书东 孙裴

上一篇:皮肤医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实用医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