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2022-09-1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优化课堂教学, 让45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学习主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有提高, 有进步。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做了如下探索。

一、精心设计教学, 提高课堂有效性

如何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 使教学真正走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道路,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 是所有一线教师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要面向全体学生, 精心打造课堂教学设计, 创设合情合理的情境,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设计数学课堂时, 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 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 面对数学概念、规律、实验, 教师和学生应如何共同探讨、平等对话, 即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上, 要把握好通俗易懂、切合实际、学生易接受三个原则, 从实际生活、相关学科、数学史、类比猜想等各方面中创设情境。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助于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 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例如, “函数单调性第一课时”教学情境引入:首先, 教师和学生一起举出生活中描写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规律的成语:蒸蒸日上、每况愈下、波澜起伏……再请学生根据上述成语分别给出一个函数并画出其大致图像;然后, 观察学生绘制的图像, 指出图像变化的趋势。其次, 在例题和习题的选取上, 也要注意三个标准, 第一要具有典型性、梯度性、新颖性;第二要针对目标, 难度不宜过大, 解法最好多种;第三是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目标明确、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然后, 教给学生思考的方向和线索, 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 并掌握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从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 在讲“二项式定理”后, 笔者讲解一道习题的展开式中各个分式项的系数之和是多少。在此过程中, 不断观察学生的思维状态, 同时顺着学生的思维, 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对二项式定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学生发现该题目并不是二项式而是三项式, 并不能直接套用二项式定理来求取结果。面对这种情况, 该如何处理呢?此时, 有的学生低着头, 挠耳抓腮;有的学生直盯着黑板;还有的学生一阵沉默。过一会, 大多数学生开始窃窃私语, 但是还是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看来还没有学生能够找出该题的解决方法。然后, 提问:可否将该公式转换为二项式呢?此时, 有几个学生举起手来, 相继给出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一位学生给出计算, 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都在积极思考着。

二、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只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传授给学生相关的数学知识, 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 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 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因素。设计课堂层次时, 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 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 充分熟悉教材, 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 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 要保证讲清重点, 解决难点, 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 找出关键, 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 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 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 并进一些深化练习, 进行比较、提高。这样, 课堂结构紧凑, 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在讲“集合”时, 教师要注意加强对集合、元素、子集、集合的特征等概念的学习, 加强学生对集合的基本运算 (交集、补集、并集) 的概念区分。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对集合内元素的互异性这一具体运用以及具体的教学例子的讲解, 帮助学生获得提升和发展。通过这样一种细化不同知识点的方式, 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对集合内各个概念的理解, 也将更好地提升整个教学的效率, 从而实现中师数学的有效教学。

三、巧设课堂提问, 提高课堂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的中心环节, 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 也是教师了解学情的信息反馈手段, 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等。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 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要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 通过师生平等交流, 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合作”, 让课堂精诚团结。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的方法有:

1.利用趣味游戏或者典故, 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生活中的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驱动学生积极思考, 产生探究的欲望, 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 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

2.利用认知冲突,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的认识冲突, 创设质疑情境, 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3.通过悬念巧设情境。通过在学生的认识冲突中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使学生产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 以激起不断探求的兴趣, 既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 又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事实上, 现阶段所使用的新教材在每一章的引言均有这样的设置。同时, 教材增加了不少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 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 为新课引人的设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以形助数, 数形结合设置情境。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方法, “以形助数”是数形结合的主要方面, 它借助图形的性质, 可以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 体会概念、公式、定理的几何意义。

5.从实际出发, 联系实际设置情境。新课标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来源于生活, 并对生活起指导作用。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生活和生产的实际而提出问题, 创设实际问题情境,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现实主义, 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数学问题, 如银行分期付款、商品打折、最优化等经济问题;市政建设与环保问题;时政新闻;计划决策问题;广告的可信度问题等等。面对实际情境, 教师给予指导, 根据所给条件,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 步步深入, 最终转换到不等式, 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节时, 对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因此, 我在此处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帮助学生完成这一推导过程。预设问题: (1) 能否依据椭圆图形的几何特征, 建立直角坐标系? (2) 能否依据椭圆的定义, 找到椭圆上的点满足的几何条件? (3) 怎样代数化? (4) 怎样消去方程中的根式? (5) 当学生推出 (a2-c2) x2+a2y2= (a2-c2) a2之后提出“怎样可以使方程变得简单整洁?” (6) 如果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 方程会有什么变化? (7) 椭圆的焦点在x轴或y轴时,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怎样记忆这两种椭圆的方程?预设的问题不一定全用上, 但我们要有各种问题的预案。只有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和对学生的合理预期, 课堂提问才会有备而来, 挥洒自如。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增强数学教学机智, 提高思维品质的优化率等方面, 阐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上一篇:基于B2B电子商务模式的商务经济效率分析下一篇:论区块链技术对商业活动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