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索

2022-09-10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应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情趣与探索,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转变。教师必须要从根本上动摇乃至于改革传统教学的弊病,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主,构建学生主动学习,师生合作互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发展的新教学。

一、课堂教学策略

中师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要进行改革与创新,需要教师能够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中师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生们对所学的问题进行提前预习,并根据课程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运用课堂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相比于传统的概念讲解更具有说服性,能够帮助同学们消化和掌握新知识。启发式教学是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有效方法,促使学生形成学习的主体意识。在中师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让学生的精神得到放松,不够固定框架和定向思维的干预。这样,有利于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解答数学习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干预,在学生解答完成后,教师也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的看法应该给予鼓励或赞扬,分析学生的思考方式,对于大胆假设和思考的学生都需要给予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结合生活实际事例,有效地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充分挖掘自身的创新潜力。同时,创设符合教学的情境,还可以给学生一种更真切的学习体验,因为在一种轻松真实的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到教师的讲课内容上,从而在课堂上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容易理解,在课后对教师讲解的原理更容易消化吸收。让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走进中师数学课堂,也是激发创新思维的好方法。教师营造一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氛围,从而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解题习惯。如中师教材里数列知识的学习,虽然说数列在教学内容中的非常重要,但是多数数学教师对数列的教学内容只停留在表面,很少有教师真正引领学生感受数列知识的博大精深,总结数列之间的内在规律,导致学生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很难注意到解题的灵活性,常常犯一些低级错误。在先进的现代网络技术下,课堂教学能够使传统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活”,以直观、有趣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立体几何的教学,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技术完全可以在中师数学课堂给学生呈现具体生动的立体形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维空间。从这个简单的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现代科学技术走进中师数学课堂,会让很多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

二、课堂提问策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时既要考虑课本上的重点、难点,又要顾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考虑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提问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学习遇到的困难、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所提问题应该面向班上全体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提出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刁钻,要结合班上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水平进行提问,并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假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怎样利用两个向量的坐标来求解数量积?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根据数学教学经验,对于求解数量积,这个知识点不但是难点,也是需要掌握的一个重点,而且教学课本上对这个知识点的推导也不是很好理解。讲解这一知识点时,要让学生先熟悉这个知识点,然后,找出困惑的地方,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当然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出便于同学理解的求解办法。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回答去生成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时,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教师不但要会问,更要会听,在学生的回答中寻找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备课时设计好重要知识点的相关问题,设计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很有可能生成的一些问题,并且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师生能否一起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又发现新的问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问题。数学知识虽然源于生活,但比较枯燥。这对于数学教师是一个挑战,教学时必须设计有趣味性的生活实际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情境式教学是指,为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动而具体的场景,让学生有很好的体验。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以提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一些场景。这样,能在枯燥的数学教学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三、合作学习策略

教师要因材施教,可以将学生的特长进行总结,把学生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强弱、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教师可以任命一位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小组组长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由小组长带着学生共同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对于数列的学习,有时候可以借助小组的力量进行难题的解答,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组。学生的主体地位指的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具有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中师数学教材时,我常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合作学习改变了那些得不到参与机会的学生只是“旁观、旁听”的被动状态,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时,我充分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权利,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组内设置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每个人都在小组内担任任务,承担角色,这就给每一个学生铺设了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路径。小组合作让学生有了彼此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摘要:提高中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高师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教师,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责任感、课堂教学能力及教学艺术。教师到底应该拥有怎样的教学理念,掌握哪些教学的策略,才能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获取更好的效果,成为每个教师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中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郭汝菊《科学咨询》2011(3):132-132

上一篇:高新技术装备质量监督要点下一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配合饲料中的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