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事故中违章心理和心理干预对策

2022-09-12

油田作业事故对人员的伤亡、环境污染都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损, 影响企业形象。所以, 对于油田公司来说安全是整个油田公司长期发展和保持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前提条件。同时, 从国内外针对油田安全的研究成果来看数不尽数, 其中涵盖了设备、培训、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并针对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从现场员工的精神、体质、工作压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由此可见, 安全在油田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本论文就针对油田作业现场事故发生的心理原因和心理干预对策进行了研究, 以期能够达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一、油田作业现场事故发生的心理原因

在生产过程中, 一切因素都可能会引发事故的产生。从综合性角度和一般角度针对在《历史油田安全事故》所收集到的50起事故, 从人的心理角度进行分析, 总结出以下几点。主要的原因涵盖了人的不安全心理, 管理的缺失,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物体的不安全状态。其中, 人的不安全心理又包括过于麻痹、疲劳、个性因素、侥幸心理、生活压力、注意力不集中、不服从领导。管理的缺陷包含了基层队管理不善, 配合不当。从所收集的50项安全事故当中发现在这些原因当中, 人的不安全心理因素占据首位。从以上内容了解到, 只有不断的提升作业人员的心理安全, 从而保障行为安全, 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分析员工安全心理问题

任何人的安全心理都不是得天独厚的, 它是经过时间的打磨和不断的学习形成的。通过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心理学的教学, 潜意识的在员工心里建立安全心理模式, 形成固定的安全心理的定向趋势, 达到改变干预对象不安全心理状态的最终目的。随机从某个单位选取100员工进行心理干预训练。心理学表明对易于引发安全事故的人员的心理干预方法主要分成三种, 其中涵盖了员工安全心理个性资源、员工安全心理行为训练、心理团体辅导和讲座。这三种训练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变员工的潜能, 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 改变员工的知识结构, 是相互作用的三种干预策略。从员工安全心理个性咨询角度进行论述。

首先, 在油田工作的一线员工, 工作环境较为艰苦, 劳动强度较大, 很多工人长期居住在企业的公寓里, 几个月, 甚至一年才能回一次家。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工作上的烦恼都会影响到工作的状态, 导致员工产生焦虑、抑郁、暴躁的心理因素, 引发安全隐患问题。所以说在对员工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 要适当的引导员工进行心理负面情绪的发泄, 引导员工学会通过正确的方式发泄负面情绪, 增强员工抗挫折以及抗压力的能力。以良好的心态、正面精神状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提高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 调整员工的认知结构。很多存在安全隐患意识的员工并不是因为情绪上的不满和生活上的压力, 是因为员工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安全事故。比如说, 在出现某一起安全事故的时候, 很多员工会将其原因归结到安全负责人的工作疏忽, 很多人会认为这是自己运气不好的问题。从心理角度来说, 第一种归因方式是内归因, 就是在发生某项事故的过程中, 首先会从自身的角度进行分析, 第二种思维方式属于外归因, 也就是说在发生某项事故的过程中, 它会将其因素和外在的某些因素联系到一起, 被称为侥幸心理。在对员工安全心理个性咨询的过程中, 一定要改变员工的侥幸心理, 最终达到让员工形成正确的归因思维方式, 从科学的角度反思事故发生的因素。

最后, 塑造员工的个性。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 所具有的气质和性格是完全不同的, 所导致的安全行为也是不同的。但是因为性格和气质是伴随着遗传因素而产生的因素, 除非是员工本身经历巨大的改变, 否则这两种因素是很难改变的。因此, 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员工能够了解自身的性格, 取长补短, 发挥出个性优势, 改变因为性格所带来的不安全行为。

三、分析员工安全心理行为训练

通过挑战一些极限的训练课目, 提高被训练人的潜能, 提高被训练人的意志力。其行为训练的内容涵盖了规则遵守、团队建设、责任心的培养等, 让被训练人能够在一定的情景模式下体验心理变化, 针对被训练人的这种变化进行调试, 使被训练人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认知模式和应对模式, 形成最基本的心理素质。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隐患, 进行专门性的训练, 纠正其在日常工作当中所出现的误区, 增强工人的责任心。

从员工安全心理全体辅导讲座进行分析。它主要是针对团体进行讲座, 促使个体在交往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观察、学习、认识、探讨、接纳自我, 调整和改善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激发个性化的潜能, 增强一定的适应能力。在整个辅导过程中, 团体性的辅导更加重视的是知识和经验的传授, 其中涵盖非常丰富的信息量。开展的主体辅导和讲座涵盖了员工心理素质的提升、员工心理分析、心理正确引导、处理好人际关系、团结合作、养成良好的心态等等。

四、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员工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价, 主要从自我评价, 教练或者咨询师评价, 基层队干部评价, 危险隐患减少的客观评价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从自我评价进行论述。将参与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心理测验的得分进行比较, 得出差异性, 得到量化的训练效果评价。从100名参加干预心理培训的结果来看, 能帮助员工了解自身个性不足, 能够发挥主动性避免事故、安全心理分数提升。

员工安全心理行为训练所选择的内容是行为训练中的重点项目, 在情景模式当中, 能激发工人产生最大的程度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分享参与者在整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 唤醒员工的责任意识, 增加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将安全意识带入到整个日常工作当中。

基层队干部是员工的直接领导者, 它对日常生产过程中员工的心理和行为都有一定的掌握, 所以说基层队干部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因为每个人对所关注的事情的重点都是不同的, 所以说不同的干部对员工的评价也不尽相同。所以, 要求基层队干部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是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的。对心理疏导过程中所存在的30分员工进行了分析, 其数据评价结果如表1。

以上内容所采取的评价方法是, 完全符合10分, 符合8分, 符合与不符合共存是5分, 完全不符合是2分。满分为100分, 从以上表格的分数说明干预效果得到了基层干部的认可。

从教练和咨询师评价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整个干预过程当中, 教练以及咨询者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记录和观察员工的典型行为和变化细节。在干预结束之后, 教练或者是咨询师负责对整个参与干预的员工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对随机选取的100名易引发事故的员工, 进行安全心理行为训练和个体咨询时, 所发生的心理安全因素的改变, 进行记录和调查, 从整个上认为干预效果非常明显

从干危险隐患减少的客观评价进行论述。干预效果的评价涵盖了安全心理、危险隐患的减少。它从自身危险隐患数量减少的对比, 从普遍减少的大背景下和其他作业工人进行危险隐患数量的比较。

结语

本文着重从油田现场事故, 员工发生的心理原因和心理干预, 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性的实施了干预对策, 从评价结果来看, 效果显著。有效的提升了员工的心理安全意识, 提高了员工对安全性的认识。所以说, 在对油田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 应将员工的心理安全隐患融入其中, 从整体上把握油田的施工管理问题。

摘要:油田作业是一项高危险的作业模式, 安全事故的产生和地质、地域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和人的心理行为有着一定的关联。本论文着重针对油田事故和现场人员违章的心理原因进行研究, 通过长庆油田作业现场的有效事故进行分析, 认为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因素是造成油田事故的关键。从以上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员工不安全心理因素对事故发生的影响, 并提出了员工不安全心理的应对策略, 认为只有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心理保障, 才能够有效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本论文着重针对员工安全心理因素的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安全事故,油田,心理因素,策略

参考文献

[1] 栗继祖.安全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 张艳姿, 赵文涛.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量表的初步开发[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07) .

[3] 栗继祖.安全心理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2.

[4] 范玉平, 栗继祖, 刘心雅.油田作业员工安全心理特征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11) .

上一篇: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下一篇:如何找到“一考定终身”的评价制度与课程改革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