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

2022-04-28

摘要:文章通过对“问题学生”教育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类,从成因及教育策略两个方面总结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最后概述了对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关键词:研究综述;问题学生;教育“问题学生”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并不鲜见,研究“问题学生”对于转变他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理论界对这方面的关注也很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心理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心理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 篇1:

高职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研究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关于企业顶岗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顶岗实习模式创新、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执行组织创新、职业发展指导教育改革等创新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 顶岗实习 问题 对策 管理创新

顶岗实习,是指高职学生修完所有课程之后到企业相关岗位进行实训的实习形式。实习学生除有学生身份外,还兼有企业学徒的身份,他们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基于这一特点,顶岗实习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不是个别地方和个别院校,而是全国性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背后存在着较大的隐患,是大家共同担忧的。

一、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身份转换不顺畅,不能以职业人的心态和意识对待实习岗位。学生心理还停留在学生阶段,面对新的环境思想准备不足,不能及时自我调整和适应新角色。这主要和职业发展指导中的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的教育和培养有关。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养成。主要是价值观没有达到知行合一的程度。岗位意识较差,责任心不强,没有敬业精神,缺乏团队协作,缺乏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缺少互相尊重、关心和帮助的意识和热情,缺乏以诚待人、友善和睦的处世态度和方法。

3.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太强,期望值得过高,频繁更换实习单位,给实习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4.心理素质差,受不了挫折。信心不足,自卑心理强烈或怀有不正确的就业观念,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积极应对和克服,相反是埋怨、逃避或者闹事。

5.组织纪律性不强,致使管理上有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学生随意离开实习企业。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存在管理真空,学校管不到,企业管不了。

(二)学校方面

1.忽视了高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的需要,忽视了学生价值追求多元化、实用化、功利化倾向的客观情况,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2.忽视了高职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方面所存在的困惑和冲突,导致学生教育和管理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

3.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建设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点:顶岗实习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机构及人员的责、权、利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人员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校内和校外管理相脱节,即校内一套管理机制无法延伸到企业。

4.实习指导老师严重不足,顶岗实习管理方式以“巡回式指导”方式的比较多,而采取“全程式指导”的比较少,管理不到位。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少,教学任务重,严重阻碍教师参与顶岗实习管理;二是能够深入企业并与企业一起管理学习的“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三是顶岗实习学生分布较散。

5.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以促进产学紧密结合,以及实践教学及职业发展指导体系更好地实施,不利于顶岗实习目标的实现。高职教育需要企业的合作和支持,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校企合作只靠双方的需求互补。但高职院校之于企业优势太少,因此,顶岗实习很难完满地完成实习目标。

二、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策略

(一)顶岗实习模式创新

提高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合作深入程度,不同专业充分挖掘并发挥自身优势,参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或社会相关工程或科研项目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工程或项目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解决实习指导老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以及实习学生分布过散致使顶岗实习难以管理和实习目标难以实现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我们成功采取了集中和分散结合的灵活的顶岗实习运行和管理模式。比较成功的模式有:

1.校办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学校以制度规定校办企业无条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按照校办企业的管理办法,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办企业沙塘林场、柳州永翔木业有限公司、林业组培厂、林业贸易公司、艺景园林工程公司等,既是生产企业,又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

2.订单办学合作企业安排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实行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湛江信威工艺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的“信威班”就是其中代表。

3.项目合作开发式顶岗实习。这是一种2年在校内学习、1年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并实施设计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该模式的实施以家具专业班顶岗实习为代表。学生被派到桂林森林美、佳美、金鹰、越秀家具厂和柳州南荣、志光家具厂等企业领受新产品设计任务,然后在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指导下完成专题设计,设计方案获企业审批后,在带班师傅的指导下生产加工自己的设计产品,由企业投放市场,根据产品销售情况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4.外包工程式顶岗位实习。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系直接服务社会或行业企业,通过对外承担生产项目(工程),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机会。园林工程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基础上,组织和推荐教师服务社会,以每年承担不少于20项的校外企业生产项目,创造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实习机会。生态工程系服务广西林业,先后承包了全区32个县市森林资源调查等项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顶岗实习机会。

5.课题引领式顶岗实习。这种顶岗实习,往往由企业委托、教师立项研究,利用研究过程的实验活动,以及出成果后的技术推广等,安排学生参与顶岗实习。

(二)职业发展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按照“一线两翼”、“三位一体”的策略开展职业发展指导教育教学改革 ,即以技能为主线,以知识、素质培养为两翼,兼顾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思政课程和第二课堂素质养成体系三位一体,把职业发展指导融合到高职三年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结合高职三年的教学和管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核心价值观、就业观念、纪律法律、社会公德、团队协作精神等的教育、培养,彻底改变以往重视技能忽视素质以及价值观就业观教育的错误观念和做法。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为教育目标,有计划、前瞻性、针对性地从根本上解决顶岗实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管理制度创新

1.打破顶岗实习管理机构的常规格局,下放管理权限,发挥专业系优势,以制度赋予专业系在顶岗实习方面责权利三者统一的管理权限。以往顶岗实习管理机构主要由就业处、教务处和专业系构成,就业处和教务处作为职能部门大包大揽,专业系不能发挥懂专业、知行业和企业联系紧密以及在教学上管理上直接领导学生的优势。机构和管理制度改革后,在顶岗实习管理方面责权利三者统一的专业系,科学分析管理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及人员配制,制订切合实际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关键人员的主导作用,特别是辅导员这一最深入、最贴近学生并全程参与学生管理的角色的作用。

2.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突出几个方面的导向作用:一是把与企业合作情况作为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和人员(特别是专业系)工作绩效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促进校企合作双方共赢;二是转变观念,把管理为主转化为服务为主,管理和服务双管齐下,建立健全一系列相关制度保证跟踪服务全程实施;三是规定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一个月;四是规定校办企业对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方面的义务以及政策优惠;五是实习评价直接和学生毕业、升本、评优评先等挂钩。

3.抓大放小,下放权力,鼓励专业系根据专业特点和学院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探索并建立满足复杂多样的顶岗实习形式的管理需要的管理机制。在顶岗实习新的管理制度引导下,各专业系在规定权限内,对本院“实践教学体系”、校办企业顶岗实习以及校企合作形式等进行长期的探索、研究和总结,探索灵活多样的顶岗实习的管理、服务和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的顶岗实习形式,制订相应的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方便校企合作的可操作性很强的管理办法、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满足了复杂多样的顶岗实习形式的管理需要。

4.评价机制创新。探索一套融实习指导和学生思想、纪律、安全教育和管理为一体的适合在企业中实施的顶岗实习管理和评价机制。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综合实训以及在校办企业中的顶岗位实习等,都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和评价标准。但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在校期间实施的综合实训或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和评价标准,不适合在企业顶岗实习中使用。原因有三:一是在企业中,这些过于复杂的考核内容,企业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和过多的精力配合完成。二是企业能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工作相对是单纯的,技能也是单一的,不可能像在学校实训期间那样对学生进行多项技能的考核。三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机构人员严重不足以及顶岗实习学生过于分散,不可能沿用校内实施的评价标准对每一个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必须根据实际对评价机制进行适应性改革,探索新的适应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机制,即进入企业后的顶岗实习,主要从职业素养、适应能力、工作态、出勤考核、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应变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也就是说重在对职业素养的考核,而职业技能的考核退居其次。这套机制主要有几个重要部分:《顶岗实习学生信息表》《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单位申请表》《顶岗实习学生表现月考核表》《顶岗实习学生总结鉴定表》。涵盖了从申请、汇报到考核鉴定等实施管理中的几个重要而关键的节点,使顶岗实习管理具体可行,操作性强,很好地实现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跟踪管理和服务。

虽然这样的适应性改革不尽如人意,但在高职教育发展有待进一步改革,企业为高职教育服务的义务没有通过国家立法规定之前,也不失为较好的解决办法。另外,高职学生通过两年多的技能学习和训练之后,到企业真实环境中感受适应企业职场,培养职业素质也是其重要的教育和培养目标。

(四)管理组织创新

1.顶岗实习执行组织的创新。任何制度和措施,如果没有执行组织和执行人都形同虚设,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制度也一样。经过探索研究和多年实践,我们创立了一些由学生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的“执行组织”,很好地配合学校相关机构的工作。这些“执行组织”有:一是网上班委;二是在实习单位建立的学生实习管理小组;三是网上团支部、党小组。

网上班委是顶岗实习管理机构的得力助手。班委成员还是在校时的人员结构,这支力量,人员精干,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管理能力也得到长期的锻炼,在同学们中威信也高,是存在于同学们之间的向心力、凝聚力。网上班委,把学生自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延伸到实习单位,把学校和专业系实习管理、服务各项任务和要求传达、布置到每一位同学,解决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实习单位组建的实习管理小组,是比网上班委更基层的组织形式,它负有传达班委具体工作任务,管理、监督和考核评价本组成员的职责。

多年来,由于有了网上班委和实习管理小组的配合,学校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顺利延伸到实习企业,延伸到实习学生当中,解决了以往顶岗实习管理中的脱节问题,消除了各种隐患,也使顶岗实习考核评价落到实处,使事关学生利益的、非常关注并存有疑义的升学(升本)、评奖、评优、评先等问题顺利得到解决。依据考核结果评定,依据客观,心服口服。

2.党团组织发挥作用,学生自治和自我教育和管理延伸到企业实习。网上团支部、党小组,借助网络创新开展党团活动,组织学生就人生理想、职业目标、价值观念、社会热点、实际问题和困难等,开展专题学习、主题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促使学生把思政教育结合实际,自我教育,自觉践行。开展学习先进、援助后进(尤指双困学生和问题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和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网上班委、实习管理小组、网上团支部和党小组的建立及其工作的开展,促使顶岗实习学生高度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延伸了学校顶岗实习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和教育到位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培才,刘瑞军.公共关系[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齐健,李秀伟,王钢城.活动建构—— 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5]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10SZ018)

【作者简介】覃柳虹(1967- ),女,广西上林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专职辅导员,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指导教育与研究。

(责编 卢 雯)

作者:覃柳虹

学生心理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 篇2:

问题学生教育研究综述

摘 要:文章通过对“问题学生”教育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类,从成因及教育策略两个方面总结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最后概述了对这一方面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研究综述;问题学生;教育

“问题学生”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并不鲜见,研究“问题学生”对于转变他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理论界对这方面的关注也很多。笔者以“问题学生”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共搜索到相关文献3093篇。特别是2008年以后,相关研究更是成倍增长。

这些研究资料内容繁杂,有的从“问题学生”概念的界定入手,有的研究“问题学生”的特点;有的泛泛而谈,有的侧重研究某个年龄段的“问题学生”,有的只针对在某个学科学习上出现问题的学生。但是,总体上来说,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探寻或总结教育策略的文章最多。

一、“问题学生”成因分析

1、内外因理论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研究者多从内外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的趋势也从单一因素转为多因素的综合研究。

(1)“外在诱因”

有些学者认为,“问题学生”不是天生的,他们的形成,与其生活的外在环境息息相关。不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不良社会风气,都与“问题”的出现有关,都属于“外在诱因”。如陈双喜等人写的论文《“问题学生”的家庭成因及对策》,通过调查得出“问题学生”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有密切的联系。霍丽娟的硕士学位论文《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道德教育研究》 提出“学校考核目标单一,重智力轻德育”、“教师在德育课程教学上重形式轻内容”以及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都是“问题学生”的形成因素。李燕青在硕士学位论文《问题学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中分析了社会对“问题学生”的影响,包括市场经济对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低级庸俗的音像、图书、电子游戏等的毒害,交友不慎以及社会歪风邪气的影响,还有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学生意志脆弱等。

(2)“内在心理因素”

鉴于“学生仍是发展中的学生”,对“问题学生”内因的分析与外因相比,所占份额较少。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因为这种分析较为深刻,有利于探讨“问题学生”的内心,使问题得到本源性解决。研究者主要从学生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两方面进行分析:有神经系统发育不够成熟的生理因素,也有学习动机不强和意志品质薄弱的心理因素;青春期学生问题的成因则与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动荡有关。例如徐美英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指导》一文中,就从压力过大、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问题学生”的成因。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问题学生”其实是我们“制造出来的”,是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下人为的建构。他们否定“问题学生”的概念,认为“问题学生”实质上是一元价值观借助本质主义命名形成。如胡宜安认为“‘问题学生’根源于学生发展多样性和差异性与教育一元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他从人本主义学说的理论出发,认为“问题学生”作为个体的存在是合法而合理的,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内在的生活、学习、交往、思考和习惯等息息相关,不能简单粗暴地予以转化和消除。他主张清除“问题学生”的提法,以“教育发展末端者”代替,要以学生价值为本,承认发展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合法性。如李慎柱在《“问题学生”的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中阐释“‘问题学生’实际上是一种主观建构的过程性的存在,是人为‘标定’出来的定义化、概念化”。

二、“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对策探索

研究“问题学生”成因,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找到转化的策略。在教育对策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改变不良社会风气达到目的

支持外在诱因理论的学者,多数从其中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着手研究转化策略。例如唐中伦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提倡持续发展的教育取向,他在《倾斜的家教与“问题学生”》一文中提出,家庭可从潜移默化教育、爱而有度教育、言而有信教育、自立自强教育、动力定型教育、挫折教育、管理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

薛剑刚则认为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思想和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转变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他在《“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一文中提出:教师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真正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调控自己的情绪,改变学生的欲望不要太过强烈;降低对学生的期望值等。

由于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目前还没有一篇专门论述从社会方面寻找对策转化“问题学生”的文章。研究者们只是概括性地谈到要加强社区建设,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疏散问题学生之间的联系。

2、通过心理辅导和引导达到教育目的

(1)针对学习困难寻找对策

这一类的文章很多,例如徐美英《教学过程中对“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指导》一文中指出“班主任应及时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2)针对自卑心理寻找对策

这一研究领域凌生的研究比较深入。他提出的对策包括:帮助问题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帮助问题学生建立一个现实的期望;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问题学生投入到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去,对生活抱开放、积极的态度等。

(3)针对心理障碍寻找对策

骆仁巍认为为了使问题学生在各种群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问题学生交往的主动性;教师需要把教育与矫正方法有机结合;爱和关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问题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上的缺陷。

(4)针对问题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寻找对策

例如肖晓玛从重视问题行为学生心理辅导和对问题行为的治疗两方面寻找对策。

3、从个案分析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是实现“问题学生”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我们又可以从案例中总结经验,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借鉴。例如张琳《问题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外力作用法》一文对王柏雯进行个案分析,找出了她天真任性、课堂纪律不强、爱钻牛角尖、逢考必败的原因,并通过障碍法和改善外因法进行辅导和矫治,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相关学科渗透,相关理论借鉴,也已成为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对策。例如范晋通过对班主任育人与医生治病进行比较,发现二者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而借鉴医生治病的方法教育“问题学生”。

三、对“问题学生”研究的不足之处

在“问题学生”研究方面,成果丰硕,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注重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的同时,忽视了对实证方面的研究,尤其体现在国内的研究中。事实证明,诸多的教育策略和矫正方法对“问题学生”现状的改善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2)这些研究成果还是以经验总结居多,有的只针对某一个具体人物,缺乏推广的意义;有的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执行措施。因而,到目前为止,关于“问题学生”教育研究成果得到推广的还很少,国内尚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国外对“问题学生”教育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得到传播和应用的也不多。

参考文献:

[1] 陈双喜,徐红伟,彭风雷.“问题学生”的家庭成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10).

[2] 霍丽娟.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3] 李燕青.“问题学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以上饶县中学的调查及教育实践为例[D].江西师范大学,2005

[4] 徐美英.教学过程中对“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指导[J].科学教育,2006,(12).

[5] 李慎柱.“问题学生”的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6).

[6] 唐中伦.倾斜的家教与“问题学生”[J].当代青年研究,2000,(06).

[7] 薛剑刚.“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1).

[8] 凌 生.发觉潜力,摆脱阴影———初中“问题学生”自卑心理的分析与教育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05,(5).

[9] 张 琳.问题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外力作用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作者:庄财川

学生心理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 篇3:

有效提问 成就精彩

摘要:教师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达成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堂提问必不可少。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关键在于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和运用合理有效的提问策略。本文通过案例对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实施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探索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问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古人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才能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思考常来源于问题的启发。而问题的有效性是启发的关键。通常说来,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来适当的加工、组织,才能建构出核心、有效的问题。有效的问题能将教师、学生、课程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此外,灵活、机动的课堂提问策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问题成为师生互动的纽带、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运用有效的问题和策略能击活学生的思维,使之在被问之后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考、主动提问和学习。

在中学英语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提问已倍加重视,这体现出了一些教育理念的转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提问目的不明确,问题形式单一,问题层次不强,以及教师问得多、学生问得少和时机的把握不佳等,影响了教学效果,降低了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涵义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关键在于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和运用合理有效的提问策略,有效的问题是有效课堂提问的前提条件,有效的提问策略是实现提问价值的最佳途径,缺少这两者中任意一者,就无法表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有效的问题

1.有效问题的特征

通常说来,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来适当的加工、组织,才能建构出核心、有效的问题。有效的问题通常具备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1)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服务于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的问题,而不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提问。

(2)有一定的认知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

(3)各个问题要有层次、有组织、有梯度,能够激发学生讨论。

2.有效问题的类型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话语策略中,“质疑”应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应该根据课的类型和学生程度来选择问题类型,调整自己的言语行为,权衡各类问题的比例和调整质疑的方式,引起尽可能多学生的思维。通常说来,有效的问题按所引发的回答分为四大类:

(1)开放性疑问(Open-ended Question)

这种方式的质疑并无一个确定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发学生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主题进行自我发挥。如:Jimmy thinks money is everything. What do you think?

(2)特殊疑问(Wh-question)

这一类的质疑主要由what, when, why, where, how等诸如此类的特殊疑问词开头,征询定向的答案。如:What’s the capital of Zhejiang ?

(3)一般疑问句(Yes/No Question)

此类质疑引发的只有两个回答——“Yes”或“No”。如:Is Hangzhou the capital city of Zhejiang ?

(4)反意问句(Tag Question)

这一质疑征询的是受教师影响极大的信息。如:Beijing is the capital city of China, isn’t it?质疑中,重点应放在“特殊疑问”和“开放式疑问”,恰当使用“一般问句”和“反意问句”。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提问要讲究策略,不讲策略的提问往往是无效的。要真正实现有效提问,就要采用有效的提问策略。有效的提问策略通常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师生主动参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给予学生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

(3)留出足够的思考、侯答时间。

(4)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反馈。

三、有效提问策略探究

从提问入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击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实教学目标,这对实现有效的教学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复习、巩固、运用所学知识。

(一)建构有效的问题

课堂上师生之间语言交流最主要的表现方法是“提问-回答”,其可分为师问生答,生问师答和生问生答三种互动形式。不管哪种形式,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都必须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评价反馈。为了切实提高“提问”教学的有效性,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

1.有效的问题须有正确的目标引领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提问”教学的目标,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一]

課题:What are you doing?

活动材料:在Flash动画中播放两只小鸟的问答,依次询问小狗、小鸭、小猫等动物分别在做什么。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长2分30秒)

教师提问:What are the two birds doing?

学生回答:They are talking.

这个活动选用的材料集声音、图象、动画于一体,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但是运用得不太恰当。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听的技能,但是视频材料却呈现了画面和动作,学生不需要听,只要通过看就可以知晓问题的答案了,材料没有真正起到训练听力的目的。其次,材料里包含的细节材料很多,学生从头到尾观看了2分30秒的动画,却只回答了一个征询定向答案的问题。问题情境的利用率太低。如果把这段材料用于语言模仿和操练,效果会更好。

2.有效的问题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原动力,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有效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有效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

(1)通过有效的问题,设置悬念,诱发兴趣

布鲁纳说过,人在进行工作时作出选择的探索活动得以激起的主要条件,在于具有最适度的不确定性。而好奇心是对不确定性或模棱两可情况的一种反应。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它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对大脑皮层有强烈而持续的刺激作用,使学生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所以悬念式问题的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活跃思维、丰富想象、加强记忆。有利于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发展智力。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悬念,是引起学生理性尝试的一种良好方法。

[案例二]

T: I am your new teacher today.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me? Please guess what I did yesterday evening?接着给学生呈现played、worked、watched、 studied、visited、 stayed、went、 had、did、read等单词。

由于是借班上课的新教师,学生非常好奇,加上教师给出了key words 加以提示,学生纷纷猜测:I think you stayed at home yesterday evening/I think you visited your grandparents yesterday evening/I think you watched TV yesterday evening/I think you went shopping yesterday evening.有名学生说:I think you went out for dinner with your boyfriend.这一猜测引来全班一片愉快的笑声。然后教师说: Some of you are right. I stayed at home and read a book.

接著教师又问:what did my friend Lucy do yesterday?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guess. 呈现给学生一幅被盖住一半的图片。所有学生都很好奇,作出了种种猜测,纷纷举手要求回答。教师叫两组学生展示了对话。

第一组:

S1: What did Lucy do yesterday?

S2: I think she danced yesterday. She is dancing in the picture.

第二组:

S3: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did Miss Su’s friend Lucy do yesterday? Can you guess?

S4: I’m not sure. But I think Lucy took photos yesterday.

深受悬念困扰和吸引,学生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猜测。教师及时进行了表扬:Great job! But your answers are not exactly right.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find out what Lucy did yesterday.教师呈现了完整图片,学生看图后开心地笑了,一起看着图片说:Oh, she played the piano yesterday.之后以很浓的学习兴趣转入正题。

(2)通过有效的问题,启发思维,提升兴趣

兴趣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同样需要依赖于兴趣。而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又能进一步提升兴趣。教师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合理运用信息差创设启发性问题,用以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善于提一些学生在课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而又与课文关系十分密切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

[案例三]

T: Listen to the music. How is it?

S: It is beautiful /great/ nice.

T: Can we say that the music looks great ?

S: No, we can not.

T: Why not ?

S: Because we can only listen to music, we can’t look at music.

T: We can’t say that the music looks great, then what is the correct way ?

S: It sounds great.

到这一步,通过开放性、定向性等有效问题类型逐层深入的启发引导,教师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出”It sounds great”。但是教师并没有就此终止,而是进一步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运用刚刚被启发出的语言点。

T: It is Zhang Lei’s birthday today. But he is very unhappy. because he got 60 in the English test. Can you tell me how to make him happy?

S1: Let’s have a birthday party for him .

T: Sounds great!I am going to help him with his English in my free time this weekend.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idea ?

S: Sounds great!

(3)通过有效的问题,回归生活,拓展兴趣

语言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英语课堂提问不能脱离生活和运用。有效的提问中的真实语境应以行为目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生活作为教学资源,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在真实的活动、任务中运用语言。在上述案例三中,当教师引出了“It sounds great”之后并没有就此终止,而是进一步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运用刚刚被启发出的语言点,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持续的巩固和运用。

3.有效的问题须有梯度层次

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问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过难,又容易让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因此,要让学生有效地获得学科知识和提高认知能力,只能循序渐进,不能跳跃。

[案例四]

T: 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S: I like dogs.

T: Do you have one?

S: Yes!

T: What’s its name?

S: Its name is Lieshou.

T: What does it look like?

S: It’s black and and white. It has two big eyes and a short tail.

T: Why do you like it?

S: Because it’s very cute and ...

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对已有经验进行深层次的回忆和思考,让其他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获得了思考的机会,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运用有效的提问策略

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项艺术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当你走近时,它马上会飞走;当你抓住它并把它关起来时,以后就别想再听优美的歌喉。”因此,教师提问时,要十分注重提问策略,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1.要突出“提问”教学的主体性

(1)平等交流,“被问”不是“被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是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关系氛围,充分尊重学生。学生始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提问—回答活动中也不例外,始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第一的位置,要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亲切和善意,切不可让学生因为被“提问”而感觉被“提审”。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性。关注细节,给予每个学生均等回答问题的机会。用真切自然的话语对他们成功的表现予以由衷的赞美和鼓励。对于他们欠佳的回答,也要积极的肯定其中的闪光点。采用转换、委婉提醒的方式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切不可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

[案例五]

T: (A guessing game)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kind of animal I like best?

S1: (一个女生立刻举手发言) I guess you like kangaroos best.

T: (没有让女生坐下) I don’t think you’re right. My favorite animal is giraffe. I like giraffes best. Do you think she is right?

Ss:(女生仍然站立著,教师指着她,引导其他学生一起说)We don’t think you’re right.

T: I don’t like kangaroos best. I like giraffes best. So I don’t think she is right.

教师注重预设的教学情境,全然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使得该女生站了好几分钟,并反复强调“我们认为你是不正确的”。当时教师后面坐着很多听课教师,站着的那几分钟对于该女生来说是很难熬的。

(2)让学生问,问题的提出比解决更重要

爱因斯坦曾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习过程中主要的事情应该由学生来做,包括提问。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用苏格拉第的话来说:“教师是助产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成了向教师提问的问题。学生提问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结果。学生提问的过程是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

[案例六]主题:travel

T:(向学生展示自己可爱的孩子的图片)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my son, right? Would you like to know him more? You can ask any questions you want to know.(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被激活,争着发言)

S1 What’s your son’s full name? What’s his favorite toy?

T: His name is Li Qiang, He loves toy cars best.

S2:Do you love cars too ? Why?

T: Yes, because I like travelling by car very much.

S3:Mr. Li , can you take me together when you travel next time.

T: Why not ? If possible. What should we take if we travel by car one day ?

S3: (欢笑)We should take money, food. and a camera.

通过展示真实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然后给予平等的提问机会,并围绕学生的疑问,真实的回答,通过巧妙的反问将课堂由开放引向预设,逐步落实教学目标。在上述模拟真实的语境中,教师问与学生问产生的后果也不一样,如果教师一直提问,给学生产生的感觉是提问就是教师的事情,问题都在教师那里了,我们只是负责回答问题而已。如此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懒惰思维,不肯动脑筋思考问题,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能力,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说不上创新能力了。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要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赋予学生提问的权利,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大胆设问,或教师回答,或学生回答,师生通过互换角色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真正使英语成为交流性语言。

2.提问表述要清晰,候答时间要足够

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时候,提问表述应该严密、详细和清楚, 为学生思考指出明确的焦点和方向,避免模棱两可。清晰的提问会提高准确回答问题的可能性。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9导入时,如提问“What are the important inventions in China?学生会感到茫然,因为中国的重要发明有很多,因此,可以把上述问题改为“What are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in the ancient China?”这样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就很明确,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同时在提问后,教师应给予足够的侯答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

3.耐心倾听和思考,反馈方法要得当

(1)对于表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①表扬要自然,真实。学习好的学生答对简单的问题时,教师无需给予太多的表扬,以免他们怀疑反馈的真实性。对于学困生,则应多表扬,以增加其自信,并以此鼓励其多参加课堂活动。

②引用。在反馈时,教师若能引用某个学生的答案,则比直接表扬效果更好。如:Just as Mary said, this is an attributive clause.这种方式会使答案被教师引用的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学习。

(2)对于纠错应关注以下两方面

①在语言操练阶段,语言的准确性比较关键,宜及时纠错,以免学生留下错误印象。在语言运用阶段,应确保语言的流畅性,宜在学生回答之后纠错。

②经过多次启发之后仍无法回答的学生,不妨用“Take it easy.” “Try again, I’m sure you can do it better .” “Don’t be nervous.”“Think it over.” “Work harder, you’ll be able to next time.”等委婉的话语进行反馈。在课堂的随后环节中,教师让该学生回答其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并及时地给予表扬,使之享受成功的喜悦,避免该学生因上次回答受挫而丧失再次回答问题的信心。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英语教学的追求,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学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活跃状态,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力;能开拓学生思维,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艰辛与快乐,并思考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而使身心得到发展。可以说,追求课堂提问的生动活泼、有效已成了教学改革大背景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郑皓.《做课堂中的“善问者》《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3期

2. 杨春英.《初中英语课堂提问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文教资料》.2006年2月号中旬刊

3. 张厚玲.《课堂提问的误区种种》《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6年第5期

4.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

5. 章波勇.《英语课堂教师反馈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9期

作者:余美姣

上一篇: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论文下一篇:小学趣味性教学英语语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