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2024-05-02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精选8篇)

篇1: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事故,为了避免事情愈演愈烈,预先制定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写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1

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侵害人们的心灵,造成不良后果。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而青春期的躁动和感性使他们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同时四川汶川大地震对他们的心理伤害,使产生心理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诉求。为此,特制定南轩中学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面临的可能心理困境,促进南轩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更好发展。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处理突发心理危机事件,避免造成的更大的伤害;解决心理危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群体或个体危机消除,恢复常态。

二、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校警、司机、心理社团成员等。

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的躯体病患及伤害。

5、校警维持秩序。

6、司机保证交通。

7、心理社团成员辅助开展工作。

8、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1、心理危机发生后,班主任与心理社团成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领导。

2、主管领导通知心理老师、校医、校警、司机等相关人员到达现常

3、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

五、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导致不良后果。

2、危机就意味风险,所有成员不能因干预无效而自责、内疚,要意识到干预的有限性。

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2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我校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不安的学生;

7.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程度更严重,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

四、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

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校保安人员等。

五、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辅导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5.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六、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1.心理危机发生后,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领导。

2.主管领导通知心理辅导老师等相关人员到达现常

3.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

七、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导致不良后果。

2.危机就意味风险,所有成员不能因干预无效而自责、内疚,要意识到干预的有限性。

篇2: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健康课及怡心小报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组织指挥体系

1、领导机构(校处理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2、心理危机干预救援小组

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校保安人员、司机、全体教师等。

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的躯体病患及伤害。

5.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6.司机保证交通。

7.学校其他教师辅助开展工作。

8.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五、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重大心理危机事件(Ⅰ级)

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精神病人处于急性发作期;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

2、较大心理危机事件(Ⅱ级)

(1)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一般心理危机事件(Ⅲ级)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导致的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3)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4)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六、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

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

1、各班班委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并填写《班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上交心理咨询中心。

2、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录入制度

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将全校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信息录入其中,实行动态管理。

七、危机报告制度

1、发现有Ⅱ级或Ⅲ级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应迅速以电话的形式上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与咨询中心报告。

2、Ⅰ级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发生心理危机事故的相关班级应立即向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机构及心理咨询咨询中心报告。

八、应急响应机制

发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时,心理危机领导机构、德育处、保卫科等相关处室应按照分级响应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1、Ⅰ级响应

(1)Ⅰ级响应标准

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或者精神病处于急性发作期,并且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时,启动心理危机应急预案的I级响应。

(2)I级响应行动

①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领导机构、相关处室在接到重大心理危机事件(I级)发生报告时,立即启动本方案。

②迅速组织心理危机鉴定与干预评估组对心理危机当事人的现状以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处置意见和建议,供决策参考;组织和协调心理危机求援小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展开应急救援行动。

③对发生重大心理危机事件的目击者、同寝室同学、同班同学,组织心理危机鉴定与干预评估组进行创伤后应激干预。

2、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标准。

发生较大心理危机事故(Ⅱ级)或一般心理危机事故(Ⅲ级)时,启动应急预案的Ⅱ级响应。

(2)Ⅱ级响应行动。

①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机构在重大心理危机事件或较大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报告后,立即启动本方案。

②心理危机鉴定与干预评估组对心理危机当事人的现状立即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处置意见和建议。

③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校接受心理咨询或到精神卫生医院心理科等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为主,可辅以药物治疗。对症状表现较重者必须在精神卫生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者,必须立即将其送至专业精神医院治疗。

3、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心理危机事件应急响应终止,由校危机干预应急领导小组决定。

重大和一般心理危机事件由心理危机鉴定与干预评估组在分析和论证后作出决定。

九、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导致不良后果。

篇3: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原因探析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一个持续性的、伴随人一生的过程。社会化涉及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 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等是个体社会化的载体。父母与子女构成的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是家庭教育中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家庭教育是“面对面”的交往群体, 家庭给予个体的非正式教育比正式教育对少年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 在个体社会化中有着特殊的价值和作用。亲子互动方式、内容不同, 导致不同的家庭教育效果。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作为基础性教育, 家庭教育一旦出现失误和偏差, 在教育对象身上便会留下不可抹去的烙印。家庭教养方式正确与否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且基础性原因。

人们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最早起源于对精神病和神经症患者致病起因的探讨。在临床实践中,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 父母教养方式不仅与非正常心理存在着高度相关, 而且对正常人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1) 钱铭怡等相关研究发现, 积极的养育方式以及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行为与子女的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相关, 而自我效能和自尊水平不仅与抑郁有关, 且与个体心理健康的诸多方面广泛存在相关关系, 这一结果提示, 自我效能和自尊可能是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中介因素。 (2)

笔者所带的一名学生在新生心理普中被查出为严重心理危机。普查资料显示, 母亲积极教养方式、消极教养方式指数分别为33.32、83.36, 父亲积极教养方式、消极教养方式分别为42.18、90.28。该生心理问题严重时, 辅导员通过电话沟通、当面沟通等方式反馈学生情况, 并商量处理方法。通过对谈话资料分析以及观察所得:该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普查数据一致, 父母的消极教养方式远高于积极教养方式。辅导员、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谈话, 学生与家长保持明显的距离感, 躲避父母眼光很少与父母正视。当谈到该生入学前的学习和心理状况时, 其父亲表示并不问其学习状况, 只是告诉他考不上大学就没什么本事, 必须要好好学习, 对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描述笼统而模糊。研究表明, 父亲惩罚严厉会构成对反社会人格偏离的影响。一方面, 从遗传角度出发, 父亲所具有的惩罚严厉的教育方式往往也是他们自身性格的一种体现, 而这种性格可能有其生物基础, 能进一步遗传给下一代。另一方面, 父亲对子女的惩罚严厉会让子女对父亲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 情绪变得不稳定、暴躁, 而且往往用父亲对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他人, 把对父亲的对产情绪移植到他人身人, 甚至扩大到整个社会。 (3)

心理咨询师复诊时认为该生应中止学习, 立即接受治疗, 父母并非以婉转可以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告知具体情况, 而是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 让其根据自己的病情决定是继续读书还是中断学业接受治疗, 这一举措使得该生在亲子关系中完全被孤立, 双方成对立面, 此时家长并未考虑到其心理状况以及心理压力。钱铭怡、肖广兰 (1998) 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发现, 自我效能和自尊可能是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中介因素。当父母对子女给予更多关心、温暖与理解时, 有助于子女形成较高水平的自尊及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 而这有助于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境, 减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躯体化倾向、神经症性及精神病性反应等。反之, 负性的养育方式则不利于个体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4)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父母对子女最大的期望, 父母对子女的抚育既有生理层面, 也有社会层面, 但若不了解子女心理, 不注意与子女心理层面的沟通, 而是一味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子女身上, 将子女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容易引起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冲突既有外显的, 又有内隐的, 而最不良的影响是子女可能丧失自我。

二、应对措施探究

家庭教育的失误和偏差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很难弥补或剔除, 当学生中出现心理危机学生时, 作为高校辅导员应本着“关爱为主, 挽救学生”的原则处理此类问题。具体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

1. 收集信息, 与社会支持力量建立联系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教育者, 对于心理危机学生, 辅导员应快速、详尽的收集该学生的信息。入学前特殊的学习、生活与家庭教育状况, 是造成该类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因素, 所以全面了解其入学前的状况至关重要。主要途径有:查看学生学籍档案;与学生家长沟通, 及时反馈信息双方配合, 但向学生本人保密;从其他学生中侧面了解等等方式, 以了解该生过往的生活以及教育经历。如果有学生心理普查的相关资料, 辅导员应详细查看该生心理普查中各项数据, 与心理咨询师联系, 以做到精确掌握学生心理基本情况。掌握该类学生基本信息, 以保证之后的谈话有的放矢。

2. 接触与交流

辅导员是校园中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 同吃、同住、同学习。现在高校辅导员年轻化, 这个群体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较小, 辅导员是学生们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的求助对象。基于此, 高校辅导员能起到随时发现、及时识别问题、初步干预问题、全程保障康复的桥梁作用。这一阶段, 应该主动回应心理危机学生提出的要求, 以非指示性的、热情且易接受、有效帮助的方式进行接触和交流。特别是第一次以尊重、热情的方式来进行接触, 做到理解、真诚、接纳和尊重, 这将有益于建立一种积极有效的帮助关系, 以促使学生从心理上逐渐接受辅导员, 保证之后的心理干预能顺利展开。

3. 控制与稳定

课堂、学生宿舍是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 每个辅导员带的学生众多, 且不可能随时随地关注心理危机学生的心理状况, 这就要求辅导员安排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及其舍友关注学生动向。此项工作应注意:⑴以合适、恰当的理由告知他们关注该生的理由, 不应将全部实情告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⑵这种关注不能让心理危机学生知道, 以免对其造成心理压力。

4. 对需求提供支持帮助

通过前期关注与沟通, 如果心理危机学生对辅导员明确表示信任, 且主动向辅导员寻求帮助, 此时辅导员应通过加强即时的和延续性的安全保障, 提供生理和情绪上的安慰与帮助。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 确保及时、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学生思想状况与心理动向。

5. 与其他援助服务建立联系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咨询师培训虽已展开, 但毕竟非专业人员, 不能做到全面、准确的心理救助。这就要求我们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保持沟通。一方面, 辅导员应全面反馈该生信息给心理咨询师;另一方面, 寻求帮助, 关注心理咨询师建议的关注点。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每一位学生身上寄托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与未来, 辅导员可以说是肩负重任。高校辅导员在做好日常性工作的同时, 应该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心理咨询技术的培训, 真正能够做到随时发现、及时识别问题、初步干预问题、全程保障康复, 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注释

1彭文涛.父母教养方式研究概述[J].阴山学刊, 2008 (1) .

2钱铭怡, 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 1998 (21) .

3曲晓艳, 甘怡群, 沈秀琼.青少年人格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13 (3) .

篇4: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关键词: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预防;疏导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

1、什么是心理危机。1964年,心理危机干预的鼻祖G.Caplan首次提出心理危机的概念,即当一个人面临困境时,而他先前的处理危机的方式和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1] 其后,美国心理学家Kristi Kanel于2003年对心理危机的实质和发展过程做了更为合理和清晰的解释,他提出心理危机包括3个基本部分,即发生危机事件:危机个体感受到危机事件并因此痛苦;以前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对目前问题的解决无效,引起危机个体意识、行为和情感方面的功能失调

2、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二、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立的意义

危机往往是突发的,出乎人们的预期,如果不能得到很快的控制和及时缓解,危机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3]危机干预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是为了降低急性、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减少危机或创伤情境带来的直接严重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实践中复原或康复[4]。近年来,高中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部分学生在遭遇危机事件后,导致自身的生活、学习状态受到极大影响,出现厌学、肢体自残、离家出走等行为,或出现暴力攻击他人,更有甚者,选择以轻生自杀的方式来摆脱痛苦的糾缠。如果这些冲突性行为只是在学校管理、社会安全或社会法律的层面上得到阻止和解决,而没能在心理层面上予以疏导和帮助,则可能转换成潜在的压力和焦虑,进而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直接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对在校高中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成为各所学校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三、如何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对于一个拥有几千名学生的高中校园来说,通过哪些方式可以在尽可能早的时间里起到预警的作用呢?简单来说,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并不能仅仅依靠专业心理老师的识别,而应该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控制在起始状态,及时疏导,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学习。个人认为,学生的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通过专业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测量系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工作,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鉴别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必要的情况下给予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对情况严重者及时跟家长沟通,转介到高一级的专业咨询机构或医院就医。

2、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概念。很多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与了解,并且不少学生对心理咨询充满误解与敌意,因此导致在自身出现心理适应性方面问题或遭遇重大危机事件的时候,不懂得寻求专业的咨询与帮助。

3、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作用。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很大的一个好处是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引导个体在团体内的人际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心理教师可以针对高中生中普遍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惑和障碍,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学生,开展一系列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体验、学习、探索、成长,以达到及时疏导心理障碍的目的。

4、发挥班主任“预警员”作用。充分发挥班主任对班级和学生长时间接触的优势,将班主任成功塑造成“预警员”的角色。很多时候,对待在心理测评中表现异常的学生或是察觉到自己心理适应性方面有问题而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学校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可以提供较为专业的帮助,但对于在测评中没有察觉到异常或是不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心理老师很难主动察觉到学生的异常行为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而班主任每天有大量时间跟本班同学接触,加上对自己学生的行为举动比较了解,因此一旦学生出现异常,班主任能在比较短时间内有所察觉。所以,由班主任来充当“预警员”的角色,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5、利用来自学生的力量。充分利用学生自身资源,通过自由报名或者班级同学、老师的推荐,对这些选拔出来的同学进行专业的心理沟通技巧、心理障碍识别等方面的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让这些同学具备基本的心理问题和障碍识别知识,同时掌握一些专业的沟通倾听技巧,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充分发挥与本班同学朝夕相处以及学生相互之间更容易信任的优势,对有轻微心理适应性问题的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对需要专业帮助的同学及时报告专业的辅导老师,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及时上报,以达到对心理危机事件最佳预防效果。

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中,预防和应急作为两个主要方面,两者作用的时间不同,处理的方式不同,前者重在“防”,后者重在“治”,两者都很重要,但如果作为一个学校来说,能将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发现并疏导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那对于一个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Gilliland B E,James R K.危机干预策略[M].肖水源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67

[2] Kristi Kanel. A guide to crisis intervention[M]. Pacific Grove,USA: Brooks/Cole Public,2003: 4-12

[3] 史占彪,张建新.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 (4) : 393-399

[4] 伍新春,林崇德,臧伟伟,付芳.试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25.

篇5: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工作,增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降低危机事件对学生及其家庭、学校、社会的伤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干预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加强能力。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存在诸如失恋、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

6、长期有睡眠障碍者;

7、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8、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

9、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10、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1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话语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及职责

(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心理咨询中心和各专业教学部、各班级组成心理危机干预三级工作网络体系,建立心理危机监测信息交流机制,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和干预工作。

(二)以学生科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学生工作者为重要力量,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对象的日常思想教育和监管工作。学生工作者应了解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发现学生有异常心理或行为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并及时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联系。

(三)以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兼职人员为核心力量,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专业人员在心理辅导或咨询过程中,发现处于危机状态或需要立即干预的学生,应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专业人员应给予评估和会诊,及时采取心理治疗或转介等措施。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环节

(一)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周围同学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后,应及时反馈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由学校心理咨询员及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进行评估和初步诊断。

如果诊断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在学校正常学习者,所在班级应密切注意学生心态,指派学生骨干给予关心,及时向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汇报情况。心理咨询中心根据班级报告或学生本人要求开展跟踪咨询,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如果诊断危机程度较高、不宜在学校继续学习者,由学校与家长协商解决休学事宜。

(二)对有自杀意念学生的干预措施: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周围同学发现学生的自杀意念后,应及时向各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以下措施:

1、在心理危机工作小组的指导下,将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转移到安全地点,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监护。

2、由心理咨询中心对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进行评估,如果在校内可以解决,由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如果情况严重,及时转介到专业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进行救助。

3、尽快通知有自杀意念学生的家长到校,家校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4、善后系统。危机过去之后,干预工作仍然需要。协助经历危机的学生及其相关人员,如同学、家长、班主任以及危机干预人员正确总结和处理危机遗留的心理问题。重大危机发生后,心理咨询中心和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一起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形成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危机的当事人,发生的时间,详细地点,事件经过,危机原因,性质初步判断和已采取的措施,需要有关部门的协助和处理的有关事宜等。

(三)对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由学生科、保卫科负责,首先给予控制,保护双方当事人的人身安全。由心理咨询中心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评估。如诊断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者需要住院治疗或回家休息,及时通知家长并与家长协商解决。

(四)对已实施自杀自伤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1、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应在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要立即将其送往医务室或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同时向学生科汇报情况。

2、学生科要及时向校领导和公安部门汇报,由公安部门负责保护、勘察和处理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和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刺激,并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对事件的调查。

3、立即通知实施自杀行为学生的家长到校。

4、对于自杀未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应与家长协商解决。如危机情况尚未解除,必须由家长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转介到专业心理治疗中心进行咨询和治疗,不得让其继续留在学校学习,以免影响其心理康复或发生其他意外。

5、对于已实施自杀行为学生周围的学生,包括同班同学、舍友、好朋友、目击者等,学校和班级应采取相应的安抚措施。心理咨询中心可根据需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避免更大范围的急性心理危机出现。

(五)对于因心理问题而休学的学生,在其复学以后应采取相应后期跟踪措施:

1、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除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外,还应出具有资质医院、咨询中心等开具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

2、学生复学后,学校和班级应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给予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同时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班主任每月至少与其谈心一次,并通过周围其他同学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

3、对于因有强烈的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学院还应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应安排班主任、学生骨干、该生室友等对其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生心理状况的恶化。

(六)在开展危机干预与危机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做好资料的收集与证据保留工作,包括与相关方面打交道的重要的电话录音、谈话录音、记录、书信、照片等。学生自杀事故发生后(含已遂和未遂),学生所在班级在事故处理后应将该生的详细材料(包括遗书、日记、信件复印件)提供给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备案。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班级亦应将其详细资料报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备案。

(七)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应对工作中所涉及干预对象的各种信息严格保密。

(八)全校各部门尤其是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工作人员,应服从指挥,统一行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因失职造成学生生命损失的,要对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具体来说,在下列情况下,要追究个人责任:

1、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需要某些人员协助而不服从协调指挥、造成严重后果的;

2、参与危机干预事故处理的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接到学生心理危机事故报案后,拖延时间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或在现场不配合、不服从统一指挥而延误救助时机的;

3、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成员对学生心理危机不闻不问,或知情不报,或不及时上报,或执行学校危机干预方案不力的。

心理危机问题处理案例

案例举例:疑似精神病或精神病倾向的学生

事件经过:

2008年10月13日下午,某专业男生陈某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主动来访。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得知该生思维古怪、思维奔逸。在经过两次个体咨询后,咨询员通过与家长联系,得知该生有过初中两年的轻度精神病史,这两年家里为此花费了大量物力财力,父母知情,但讳莫如深,只对孩子说他异于常人,无害,偶尔服用药物。来访者自述原以为自己已经走出了(想法很多,不能停止)那段日子,但新环境,新班级同学对他的言行举止有很多质疑,最近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回到了从前的状态,甚至更糟糕。因最近想事情太多,头痛得厉害,已去以前的去的医院门诊,但对医生开的头痛药有异议,没敢服用。

事件处理:

1、首先,咨询老师建议该生在咨询中心预约定期咨询,通过咨询可以给予她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帮助;其次,建议该生暂不服用有异议的药物,尽快到专业心理门诊挂号咨询,就诊情况再与咨询中心老师沟通,该生表示非常乐意接受该建议。

2、随即,老师与该生沟通有关“保密性原则”的重要问题:对疑似精神病或精神病倾向的学生,本着对本人身心健康负责的原则,咨询中心会向校学生科、班主任汇报此个案,而且校方会与其父母联系并沟通该生情况。请该生能够理解这一做法,并询问其意见。该生表示理解和同意。

3、待学生离开后,咨询中心立即向学生科领导反映此个案,并与该生的班主任沟通该生情况,请班主任引起高度重视并立刻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该生“身边不离人”,如身边同学发现有任何异常情况立即向班主任汇报。同时,请立即与家长取得联系,并请家长速到学校共同解决此事。

4、该生第二次咨询后第三天由父母带回到医院就诊,医生初步诊断为轻度精神病,但暂没开药,请该生自行调整一周后复诊,再依复诊情况确定处理方案,暂未建议休学治疗。

篇6: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和预案

篇一

1、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成员由德育分管、少先队、教导处、班主任、心理兼职老师等担任。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2、各年级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各班班主任应积极协助学校负责人抓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3、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4、学校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通过主办主题鲜明的特色班会,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心理辅导室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与班主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

6、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

7、学校发现有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以电话的形式上报,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心理辅导办公室报告。

8、对于名单进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的学生或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其危机程度由心理危机评估小组确定。

篇三

为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减少或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伤害事件,及时、有效、稳妥地处置校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理危机事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预案。

一、校园心理危机

校园心理危机是指在学校校园生活范围内,由于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所引起的校园成员心理严重失衡状态。

二、工作原则

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组织健全,职责明确;预防为先,教育普及;预警及时,重点突出;干预到位,专业科学;支持系统,家校结合。

三、领导工作小组:

成立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xx

xx

成员:各年级组组长,各班主任。

四、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工作体系

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个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分工负责,才能取得实效。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如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

(一)一级预警和干预

工作职责:把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融入学校处置突发性事件工作体系中,全面指导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实施,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凝成合力,使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对于突发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处理、负责审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定期听取下级的汇报、决定向有关医疗机构转介学生。

(二)二级预警和干预

主要职责:指导与部署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危机救助工作。排摸和掌握有关信息,及时向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报告较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并根据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领导小组的意见,开展心理评估和干预等工作。

二级预警和干预工作小组要建立以班主任为主体的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及心理状况。在发现或得知学生有异常心理或行为表现时,要尽快安排专(兼)职心理老师了解相关情况,采取必要的看护措施和妥善的援助措施,以缓解和消除学生心理问题,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对较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要在第一时间报告,以启动本预案。

(三)三级预警和干预

心理老师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中的心理委员定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常识性培训。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情况下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通报、干预、转介。各班级设心理委员1名,主要职责是在班集体中进行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及时掌握和报告学生异常心理信息。

五、心理危机事件分级和危机报告

根据心理危机事件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将心理危机事件分为重大事件、较大事件和一般事件三级。

(一)重大心理危机事件

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精神病人处于急性发作期,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

(二)较大心理危机事件

1.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三)一般心理危机事件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导致的心理或行为异常。

3.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

4.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四)危机报告

1.发现有较大或一般心理危机事件,相关二级预警和干预工作小组及时以电话的形式上报校心理辅导室,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学校心理咨询室报告。

2.当有重大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各相关人员应立即向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机构报告。

六、危机干预措施

(一)对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须报告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或到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会诊。

2.经评估认为该学生可以在学校边学习边治疗的,学校须指定专人密切注意该生情况,加强管理,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必要时请精神卫生专家会诊治疗,家长并要签订协议书。

3.经评估认为该学生回家休养并配合药物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学校必须派专人监护,确保其人身安全后,通知学生家长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

4.经评估认为该学生住院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学校必须及时通知该生家长将其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二)对有自杀倾向的学生的干预措施

一旦发现或知晓某生有自杀意念,即该生近期有实施自杀的想法和念头,学校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将该生转移到安全环境,并成立监护小组对该生实行24小时全程监护,确保该生人身安全,同时通知家长到校。

2.报告心理咨询室,对该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或请专家会诊,并提供书面意见。

3.经评估认为该生住院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学校应立即通知家长将该生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

4.经评估认为该生回家休养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学校应立即通知家长将该生带回家休养治疗。

(三)对实施自杀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刚实施自杀行为的学生,要立即送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实施紧急救治。

2.及时保护、勘查、处理现场,防止事态扩散和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刺激,并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对事件调查取证。

3.对于自杀未遂的学生,经相关部门或专家评估,如住院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通知其家长将该生送至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治疗;如回家休息治疗有利于其心理康复的,在其病情稳定后由家长将其带回家休养治疗。

4.正确应对新闻媒体,学校应有专门对外发布信息的人员(一般是办公室主任),防止不恰当报道引发负面影响。

5.学校应及时对本校师生通报情况,在同专(兼)职心理老师商讨或专家的指导下组织老师对相关人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

(四)对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1.对于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的学生,由相关部门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双方当事人安全。

2.学校须报告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或请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会诊。学校根据评估意见进行后续处理。

(五)危机干预后期措施

1.学生因心理问题住院治疗或休学再申请复学时,应向学校提供相关治疗的病历证明,经心理咨询室、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领导小组评估确已康复后,必要的情况下并签订协议后,可办理复学手续。

2.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后复学时,学校咨询室和班主任应对其定期进行心理访谈,了解其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3.对于有自杀未遂史的复学学生(有自杀未遂史的人属于自杀高危人群),心理老师进行定期心理访谈及风险评估,密切监护,及时了解其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并同家长签订协议,确保该生人身安全。

七、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注意事项

(一)在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工作时,应坚持保密原则,不得随意透露学生的相关信息,并尽可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实施干预。

(二)对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制力不完全的学生,不得在学生宿舍里实行监护,避免监护不当造成危害,以确保该生安全。

(三)在与家长联系过程中,应注意方式方法,做好记录,并妥善保存。

篇7:危机公关应急预案

一、社联工作重大失误: 活动规则出现重大漏洞

1)危机公关小组获悉后,在5分钟内通知相关的活动负责人

2)活动策划组在30分钟内重新审查活动规则,并作出是否更改活动规则的最终决定。同时,危机公关小组在审查期间执行解释和安抚工作,并且做好更改活动规则的准备。

a.若策划组决定更改活动规则。危机公关小组在30分钟内通过社联微博与人人网发布更改规则的信息。并电话通知活动参与者进行道歉。另通知各部门部长,由部长级发飞信告知部门干事并统一口径。

b.若策划组决定不更改活动规则。危机公关小组在15分钟内以电话形式安抚活动参赛者并告知主办方制定该规则的出发点与考虑因素,尽量平息事件。

3)若事态恶化,引起参赛者与群众的强烈不满,危机公关小组在2小时内在制定公告以说明事情经过和活动规则制定的原因并视情况进行道歉。同时通知秘书处打印纸质公告粘贴于校区宣传栏。

附:其他工作失误参考上述办法进行处理

二、社团对社联强烈不满

社团对日常活动评分或月度评分强烈不满意

1)危机公关小组在获悉后30分钟内,通过交促部获取该社团的评分资料。2)危机公关小组在1小时内召开紧急会议重新审查社团评分资料。

a.若评分无误。危机公关小组在30分钟内以电话形式告知社团,并仔细告知本次评分的每一项分数来源。

b.若评分有误。危机公关小组在30分钟内以电话形式告知社团评分的更改,并进行道歉。

3)若事态恶化,引起该社团及其他社团的强烈不满,危机公关小组

a.在1小时内找到相关社团的指导老师进行沟通,并争取老师的帮助。b.在2小时内在制定公告以说明事情经过并视情况进行道歉。同时通知秘书处打印纸质公告粘贴于校区宣传栏。

社团严重违反社联章程

1)交促部确定对社团的惩罚措施后,在30分钟内征得社联指导老师和理事会同意,并通知危机公关小组。危机公关小组在30分钟内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并做好应对预案。会议结束后,电话通知社联指导老师、理事会及各部门部长级,并由部长级发飞信给部门干事,社联全体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2)由该社团跟进干事、危机公关小组部长级成立专案小组。联系违反章程的社团社长及社团指导老师,告知该社团将要接受到的惩罚。并视情况约社团社长及社团指导老师见面,进行处理办法的解释,和惩罚措施的磋商(如事件有减轻惩罚的余地,有可能改变惩罚措施,需要事先征得理事会和社联指导老师的同意)。a.社长同意处理办法,危机公关小组在1天内草拟好双方公告,以电子版形式发给社团社长及社团指导老师过目,确认无误后约社团社长及社团指导老师签署公告文件。

b.社长不同意处理办法。危机公关小组在1天之内草拟单方面的公告声明,并取得社团指导老师与社联指导老师的签字。

3)危机公关小组在通知秘书处打印纸质公告粘贴于校区宣传栏。4。若事态恶化危机公关小组在30分钟内

a.从交促部取得该社团所有会员的联系方式。并在1天之内联系社团负责人,并希望他们能尊重社联的规章制度。视情况,在征得会员同意后可约会员见面,让他们在联名公告上签名表示同意。收集完所有会员信息后,危机公关小组复印联名公告并通知秘书处粘贴于校区宣传栏。

b.通过社联微博与人人网发布信息说明事情经过并澄清处理办法。

附:若在事件中,社联内部人员发布不利于社联的错误信息,危机公关小组获悉后30分钟内,联系该名人员。让他迅速删除言论。若被截图保留证据,让该名人员以个人名义发布信息进行道歉。

暨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珠海分会危机公关应急处理小组

篇8: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近年来, 由于大学生受到各种社会生活事件的影响而导致心理危机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因此全国各地高校均非常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工作。笔者所在院自2005年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来, 成功干预了多起大学生心理危机案件, 现将一起典型危机干预案件的方案作为范例分析如下。

一、心理危机干预背景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晚, 笔者所在院旅游系08级房地产策划专业081班学生黄某、梁某、阮某 (因特殊原因隐去学生的真实姓名) 等十余人, 因为一位好友庆祝生日而聚集在学校门口附近的夜宵烧烤摊用餐, 不经意间与外面社会闲杂人员发生口角冲突, 在对方的挑衅和侵犯之下继而升级为群体斗殴, 最终演变成刑事案件。笔者所在院有一名学生被对方所持的刀器刺中腿根大动脉, 后来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终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不治身亡;另有重伤和轻伤各一人。此事发生后, 震惊了全学院师生, 笔者所在院积极采取措施, 严控事态扩大和妥善处理事件各种相关事务。由于此事件已经对全院师生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冲击, 形成了较大的负性、不良、消极等层面的情绪感染。特别是当晚在场亲历了事件经过的所有学生, 心理上受到的伤害, 更值得我们高度而密切的关注。

二、心理危机干预目的

通过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的各项心理干预活动, 采取“促进相互间交流, 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学会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等有效的措施, 使在此事件中产生了心理危机感的同学们均能从此事件中尽快地走出来。即:消除学生心理上的恐慌, 平复恐惧心理;从本质上清除已经形成的坏情绪和坏记忆, 培养正性的、乐观的情绪和情感;让学生更加了解生命的可贵和不可复制性 (或重复性) , 从而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和感恩生命。

三、心理危机干预对象的确定

在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中, 首要前提就是对干预对象的精确划分 (分级) , 这对干预所要采取的措施、方法和手段, 以及干预的最后效果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一) 干预对象级别划分

第一级:危机事件中的“受伤者”、“参与者”和目睹血案发生的“旁观者”;

第二级:危机事件发生后的“施救者”、“处理事件者”、“陪护伤员者”, 以及后来闻讯赶到现场而目睹了惨状的“感染者”。

第三级:“同舍者”、“同班者”、“老乡者”;第四级:旅游系所有专业的在校学生;第五级:全院在校学生。

(二) 确定干预对象

1.通过全面而细致了解事件的始末, 明确事件中学生行为的性质, 把握危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最终评估事件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危机程度。

2.掌握所有“现场当事人” (即第一、二级对象) 的名单和情况, 随时随地都能保持联系 (以方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活动) 。

3.经过面谈和经验评估, 把握第三级干预对象的范畴与学生名单, 并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

四、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与步骤

心理危机对象级别不同, 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步骤也会有所区别。应根据“从紧到缓”、“从重到轻”的原则, 从第一级开始, 逐级进行安抚、疏导、引导和强化等干预工作。同时, 根据干预对象人数的多寡, 逐步开展形式适当、内容恰当、方法得当的干预活动。

(一) “一级对象” (个别干预)

1.个别面谈与心理会诊;

2.鼓励倾诉, 给予同感,

3.阻断外来一切不良信息, 疏导情绪宣泄, 消除坏记忆;

4.引导正面情绪情感的建立, 重构心理体系;

5.共同探讨人生问题, 重建价值体系;

6.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二) “二级对象” (个别干预或群体干预)

1.心灵辅助, 集体排解 (倾诉、发泄、相互安抚等) ;

2.疏导情绪情感, 消除不良情绪情感;

3.肯定他们行为的公正性和道德感;

4.正面引导他们认识事件的性质 (社会性、突发性、主客观性等) ;

5.通过游戏活动, 增强人与人的亲密感, 树立信心。

(三) “三级对象” (个别干预或群体干预)

1.彼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大家共同发表对此事件的观点;

3.通过游戏活动消除负面不良的情绪;

4.澄清已经被混淆 (或模糊) 的价值观念;

5.强化正面认识, 树立信心。

(四) “四、五级对象” (群体干预)

1.由各系、年级辅导员负责召集, 由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统一进行;

2.以讲座为主 (或座谈) 的形式, 以“如何应对心理危机”为主题内容, 以游戏活动、行为训练等为载体;

3.有针对性地制作应对心理危机策略的宣传单和板报等,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与提高自身化解心理危机的能力;

4.开展心理健康素质拓展培训班, 以帮助更多的学生获得抗压能力的提升。

五、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施与保障

1.由学院党委、学工处、团委统一领导, 在旅游系的协助下开展工作;

2.由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室负责落实具体工作;

3.主要实施人:阮书云、丁玉莲、姚紫燕;

4.学院各部门、所有教师、辅导员都必须无条件的协助和配合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5.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另外制订) , 应根据事件的发展和学生群体的具体心理态势来灵活调整。

六、具体干预活动范例 (系列干预活动中的一次, 主要对象:第二、第三级)

(一) 时间:80—100分钟

(二) 地点:教学主楼二楼1202教室

(三) 主持老师:阮书云辅助老师:丁玉莲

(四) 对象:房地产策划081班全体学生 (意外死亡学生所在班集体, 属于对象范畴)

(五) 目的与意义:释放苦闷情绪, 消除顾虑, 放下过去, 清除坏记忆;敞开胸怀, 展望未来, 快乐成长!

(六) 具体实施流程:

第一部分:信任接力

1.摆手放松

2.相互按摩肩膀

3.相互握手道谢

4.老师与每一位同学握手问好

5.由个别同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体会

[我们是一个集体, 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我是爱你们的!]

第二部分:倾诉交流 (老师引导, 学生倾诉, 相互交流意见)

1.这几天我的内心感受到的压抑是什么?

2.这几天我是怎样度过的?

3.我最担心的 (或最恐惧的、最害怕的、最关注的等) 是什么?

4.对这件事情, 我的看法是……

5.我经常出现某种情况, 是正常的吗?又该怎么办才好?

[老师应对学生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解答与析疑, 给予足够的关注与尊重]

第三部分:情感“割 (分) 离” (老师引导:放下恩怨是非, 分离彼此。)

1.对“黄成材”同学的未了之事 (或愿、或话) 进行交待和完成;

2.其他想对他说的心里话或者告别话;

[把这些纸条集中放到一个盒子里, 统一烧掉]

3.把自己内心的恐惧、害怕、担心、痛苦、悲伤等逐一写下来;

4.把自己内心最想抛弃的东西写下来;

[把这些纸条集中放到一个盒子里, 也统一烧掉]

5.放松游戏:转呼拉圈 (每个人都必须转5圈以上)

第四部分:重拾信心

1.每个人都给自己至少一句鼓励或者祝福语, 把它写下来, 存放在自己未来的日子里;

2.倾听歌曲——“生命的意义”。

第五部分:奔赴未来

1.游戏:找朋友, 送祝福!

[每人都准备好几张写上自己最真挚的祝福纸条, 自由排队找朋友, 然后互赠一条祝福。只要手上还有祝福纸条, 就继续找朋友送祝福。直到送完为止。]

2.同唱一首歌 (《向快乐出发》) , 握手拥抱, 奔赴未来。

3.指导老师寄语:

生命是宝贵的, 是无可替代的, 我们尊重它, 爱护它, 珍惜它, 才是正确的生命观。也只有这样, 我们的生命才会阳光明媚!

经过这次活动, 我们都应该懂得, 生命给予我们的考验和苦难有时是不可预知的, 但我们应时刻准备着用一颗坚强而快乐的心来承载!这才是对生命的正确态度。尤其是在这种态度下, 我们的人生才会显示出其真正的意义, 那就是我们生活的每一部分每一时刻都充实而有价值。

活着是一种权利, 喜欢活着和好好活着便是一种责任, 健康而快乐地活着, 更是一种境界, 也是对生命最高的诠释!所以, 我们都要学会尊重和爱惜自己的生命, 为自己的大脑注入积极的元素, 投入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快乐地面对生活, 积极地规划人生, 我们的人生就会在这样点滴的行动中展现青春活力, 绽放着属于我们的美丽!未来, 阳光依然灿烂!

七、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分析

“10.16”事件发生后, 学院领导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科学应对;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全面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 并通过所开展的一系列 (共计7场) 心理危机干预活动, 前后历时两个星期, 使接受心理干预的学生均能够调整认知, 积极释放负面情绪, 及时修复心理创伤, 危机心理逐步消除, 生命意识不断增强, 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 校园秩序井然, 学生学习与生活状态稳定, 师生精神面貌清新。由此可见, 此事件后笔者所在院所采取的一系列心理危机干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另外, 笔者所在院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制订了心理危机后干预机制, 完善学校各种心理支持系统, 组织心理咨询老师定期以预约咨询或随访咨询的形式, 对一、二、三级干预对象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并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和关注, 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状态得到恢复, 并促进可持续成长。

在学校发生的任何一种危机事件, 对其中的当事人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都是一项系统工程, 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 而且也影响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 高职院校要积极面对心理危机事件,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案, 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帮助学生化危机为机遇, 从而提高心理素质水平。

摘要:心理危机干预是借用有效的心理辅导手段, 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心理困惑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和安全度过心理危机期的活动。笔者所在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针对不久前发生的学生意外“伤亡事件”, 迅速作出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进行系列的干预活动, 最终成功地为在此次事件中的学生化解了心理危机。

关键词:心理危机,危机干预,干预措施,干预范例

参考文献

[1]林静.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EB/O L].Z佐罗网, http://all.zcom.com/mag2/yixueqikan/yiyuanguanliyuyufangyixueweishengxue/225/20074/31290806/.

上一篇:简一创自然之美下一篇:含有人生哲理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