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铁路违章违纪人员的心理因素及其对策

2024-05-21

探析铁路违章违纪人员的心理因素及其对策(通用4篇)

篇1:探析铁路违章违纪人员的心理因素及其对策

探析铁路违章违纪人员的心理因素及其

对策

查阅近几年我局发生的行车事故,有90%是由于为人的违章违纪造成的,由于少数人的失职,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受到巨大损失,更使运输生产一片混乱,所以说,违章违纪不除,安全无法保证。安全没有保证,局无宁日,段无宁日,这已杨为各级管理者的共识.这些事故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创作伤.这通道是我们干部、职工心甘情愿地付出这个代价吗?绝对不是!痛定思痛!我们必须冷静地对它进行分析。和其它事故一样,这也是由于人为的违章违纪造成。我们在对大量的违章违纪现象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后,对每一件违章违纪现象都 可以发现有其对应的心理因素。因此,认真分析这些心理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对我们进一步探索安全生产的规律性,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和相应的对策,无疑是大有好上。对此,谈点我的精浅看法。

一、违章违纪心理因素的主要表现

1、侥幸心理。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具有这种心理因素的职工,一般都懂规章,但认为规章太繁,束缚太多,在实际作业中,简单一点,马虎一点,差一点没有关系,不一定出事。在这各侥幸心理的支配下,作业时简化程序,马虎了事。尤其当领导不在场时,更加随心所欲,违章违纪。而一旦碰上突发情况,便慌了手脚,酿成事故。

2、习惯心理。具有这种心理因素的职工,对规章不怎么了解,或者说,、一知半解。特别是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德国办法缺乏了解。更注意警惕。把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民当作老问题来判断处理,习惯做法,不知不觉违章,出了事故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3、是、紧张忙乱心理。这些职工心理不稳定。有的属于本身素质问题。即:技术业务差、心理适应通车不或;有的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上岗,身在岗位,心想外。而一旦碰上突发带伤或非正常情况时,便忘了规章,乱了程序,晕头转向,导致差错,酿成事故。4、盲目蛮干心理。这些职工不认真学习规章制度,甚至把规章制度放在脑后,碰到问题不分主次,盲目求快,简化作业,意测行事,违章违纪,酿成事故。这种心理因素,对安全笑颜有着极大地危害。

5、逆反不平衡心理。具有这种心理因素的人,有的是个人利益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是扣了奖金,受了处分,造成心理失衡。故意违章违纪作为发泄私愤。有的对当今社会的某些腐败现象愤说不平,导致心理抗衡,精神疲软,工作没有责任心,违章违纪。还有的受社会某些风气的影响,横顺相比,认为自己工作辛苦,责任又大,赚钱不多,甚至还要扣奖金,受处分心理不平衡,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工作时马虎了事,违章违纪。这种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具有潜在的威胁性,不出事、闯大运、一出、闯大祸。

二、产生违章违纪心理因素的原因

产生违章违纪心理因素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通过对他们的种种表

现透视,我认为,诱发职工违章违纪心理因素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舆论导向偏激。这些年,“发财”、“谁先谁光荣”等发展“个人经济”的口号充斥报刊和影视。舆论导向的偏激,导致部分职工信仰丧失,理想淡化,思想漠然,精神“疲软”,没有主人翁责任感。什么,“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有图”、“抬头向钱看,低冰思香港”等等。在职工工的心灵深处蒙上了一道道黑色的伤痕,他们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是端掉的,软化思想。而自己又是“三无职工”(指无文凭、无关系、无靠山)没有国家意识,集体观念。安于现状,甘居落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再加上,他们对当今社会的某些腐败现象愤说不平,导致对领导的讲话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地心理伤害。使他们工作生活失意。无间制度对他们毫无效力,安全产生也无法得到保证。

2、管理上的软弱。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领导者,应该说管理要起决定性的因素。纵观全局以至全路。前几年,我们搞现代化管理,有点不根据实际情况。搞花架多了、华而不实。有些企业管理片面追求管理结果,如上等级,安全台阶,管理上水平,创建文明单位等等,没有真正从基础管理入手。有的为了摘取花环,找几根笔杆子,写花的、叫响的,戎结果是管理空洞无物,基础弱不禁风,群体素质不高。一旦出了问题,就不可收拾,乱了方阵。另一方面,干部、管理人员中的好人主义大有人在,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种花,少栽刺”的思想,对上面搞应付,对下面平平过,工作没有开拓精神。有的对违章违纪不必管,碰到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干部的责

任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相互推诿。一些工作一般号召多,具体落实少。等等,由于管理上的松驰或软弱,造成违章违纪屡禁不止,这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3、表率作用差。“职工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目前,身处一线的极少数党员干部素质不高,责任性不强,甚至极个别的形象还不如普通百姓。这在很程度上也影响了一部分职工的情绪,使职工产生“党员干部也如此”的失望感,工作中缺乏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周围也没有严格要求他的人,因此,就忘乎所以,随心所欲,违章违纪这股歪风象幽灵似地召之即来。

4、分配不合理。身处一线的职工,在运输生产中,即付出了沉重的体力,又担有很大的风险。他们理应得到相当的报酬。然而,现有的分配机制还是大锅饭的形式,对主要工作没有大的倾斜政策。有的甚至重罚不重奖,或者只罚不奖,影响职工的情绪,这种状如果不必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职工中的群体导向将会继续产生负面作用。工作责任性还将会继续下降。积极性不会高涨起来。一旦心理推动平衡,就会产生不满情绪。不但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违章违纪也难以得到控制。久而久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只是一句空话。5、少数职工素质低下。铁路具有半军事化性质。需要有一去严格的纪律,严明的作风,严肃的态度,精悍地队伍来进行运营管理。然而,在我们现有的队伍中,少数职工的素质实在令人惊心,有的昼夜打牌、喝酒猜拳,有的整天东溜西逛,无所用心,有的贪污、盗窃、赌博斗殴;有的无病呻吟,小病大养,还有的吸毒嫖娼;等等

这些现象的发生,固然跟学习教育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个人素质的低下,不能不说是个重要的原因。这些差劲素质的职工,又怎么搞好安全生产呢?

三、关于对策的思考

思考之一:要不断地坚持下面引导。尊重职工需要,开发蕴蓄的潜在力量。人是有思想、有理智、有感情、有自尊心的。精神上正当健康的心理需求一旦得到充实和满足。就会激发人们自身潜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上进心。实践告诉我们:思想理论工作者,企业的领导者只有不懈地向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爱岗敬业的教育,始终不地进行感情投资,才能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由于市场经济步入铁路。许多职工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尤其是青年了咬牙切齿,自我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价值,希望自己有参政议正,施展才华的机会。因此,企业的决策者一定要扩大管理的公开度。充分发动群众,把职工中蕴蓄的永不枯谒的智慧和力量,统统“吸收”集中起来,用于企业管理,让职工的心紧贴着企业。各项工作必定红火起来,安全生产也会健康向前发展。

思考之二:坚持从严务实的管理作风。作风是管理者的灵魂。管理者对过硬的来之不易作风的倡导和身体力行,对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环境和职工树立良好地精神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言道:“什么样将军带什么样的兵”。这说明,干部的作风,干部的形象,严格的来之不易,对职工形成正确的心理具有导向作用,因此。要把干部的作风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树立敢抓,善抓的管理作风。

敢抓,就是要把管理上的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要抓小防大,用刚性的来之不易来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并用严格的考核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善抓,就是要善于调配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处理问题,既不姑息迁就,也不随意“株连”处罚。加强基础工作的落实,重视对管理过程的控制,落实逐级负责制。

思考三:重视发挥管理者的非权利影响。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影响和非权利。权利影响,即通过行政命令影响职工行为,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她具有严肃性的权威性。但也有局限性。在这种纯粹的权利影响下,被管理者的意志往往是被动的服从,这种服从使命是机械的,或者带有情绪地执行命令。从心理上看,很可能失衡发展到扭曲,表现形式为发牢骚、讲怪话、钻空子,执行纪律打折扣等等。因此,一个好的管理者仅仅局限于权力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非权力影响。

管理者的非权力影响主要包括人格力量和工作形象两方面。人除了感觉以外,还有丰富的感性。如果这种感情能够正确的加以引导,就能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管理者的人格力量实质就是管理者的言和行。要强化人格力量,就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个是“严”与“爱”的关系,要以严字当头,从爱字入手,严爱结合,这样职工就容易理解。二是“虚”与“实”的关系,我们对人的问题需要做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向职工灌输好的、正确的思想,这是个软、虚的。但要与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三是“奖”与“罚”的关系。奖要奖得

及时,公正;罚跪要罚跪得合理合情。四是“大”与“小”的关系,即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处理得当,不但要重视宏观,把握整体。同时要掌握伟业内部局部矛盾的转化,及时化解,防微杜渐。

篇2:探析铁路违章违纪人员的心理因素及其对策

行车安全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大量的违章违纪现象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后,挖掘出违章违纪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其心理因素,并进一步探索安全生产的规律性,提出了预防措施和相应对策.

作 者:蒋玉国  作者单位:上海铁路局徐州车务段,江苏,徐州,222047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U2 关键词:行车安全   心理   对策  

★ 铁路司机行车安全范文

★ 一日三餐与安全行车

★ 行车安全保证书

★ 春运安全行车

★ 安全行车保证书

★ 安全行车对照检查

★ 公交安全行车心得体会

★ 春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 公司行车安全规章制度

篇3:探析铁路违章违纪人员的心理因素及其对策

(1) 逆反不平衡心理。

有的是个人利益没有得到满足, 造成心理失衡, 故意违章违纪发泄不满;有的对当今社会的某些不公的社会现象愤愤不平, 精神不振, 工作失去责任心, 导致违章违纪;有的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 心理不平衡, 工作时马马虎虎, 开始违章违纪。这种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具有潜在的威胁性。

(2) 侥幸心理。

这种心理的职工一般都懂规章, 但认为规章太繁, 束缚太多。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 作业时简化程序, 马虎了事。一旦发生突发情况, 便慌了手脚, 酿成事故。

(3) 盲目蛮干心理。

这些职工不认真学习规章制度, 甚至把规章制度放在脑后, 碰到问题不分主次, 盲目求快, 简化作业, 意测行事, 违章违纪, 酿成事故。这种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具有极大地危害性。

(4) 紧张忙乱心理。

这些职工心理不稳定。有的属于本身素质问题, 即:技术业务差、心理素质差;有的则带着问题上岗作业, 身在岗位, 心猿意马。一旦碰上非正常情况时, 便将规章抛诸脑后, 忘了程序, 晕头转向, 导致失误, 酿成事故。

(5) 习惯心理。

具有这种心理因素的职工, 对规章不怎么了解, 他们从师傅那里学到一些实践经验, 但对作业程序一知半解。特别是对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办法缺乏认识, 且不注重学习新知识。把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当作老问题来处理, 使用习惯做法, 不知不觉违章, 出了事故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2 违章违纪心理因素的原因分析

(1) 舆论上的误导。

部分职工信仰丧失, 理想淡化, 思想茫然, 精神“疲软”, 一切向钱看, 失去了主人翁责任感。加之社会的某些腐败现象的不断发生, 导致他们工作生活失意, 对领导的讲话产生抵触情绪, 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规章制度对他们毫无约束力, 安全生产当然也无法得到保证。

(2) 管理上的软弱。

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起主导作用。有的企业管理者片面追求管理结果, 没有真正从基层管理入手;有的管理者为了摘取花环, 片面地将管理理解为争先进、争牌子, 缺乏扎实的基础工作。同时, 在管理人员中存在着“好人主义”思想, 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 对上面搞应付, 对下面放松管理, 工作没有开拓精神。甚至对违章违纪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干部之间相互推诿, 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

(3) 表率作用差。

目前, 身处一线的极少数党员干部素质不高, 责任心不强, 甚至极个别的形象还不如普通职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一部分职工的情绪, 使职工在工作中对自己放松要求, 随心所欲, 违章违纪就成为必然。

(4) 分配上的失衡。

在运输生产环节, 一线的职工, 即付出了大量的体力, 又担负很大的风险, 理应得到相当的报酬。然而, 现有的分配机制还是大锅饭的形式, 对主要工种没有大的倾斜政策, 重罚不重奖, 严重影响职工的情绪。这样不但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 违章违纪也难以得到控制。

(5) 少数职工素质低下。

铁路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命脉, 需要有一支具有严格纪律、严明作风、严肃态度的队伍。虽然总体上看, 铁路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是可靠的, 但也有少数职工素质较低, 不适应铁路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3 加强行车安全的思考对策

(1) 坚持正面引导。

实践告诉我们, 只有坚持不懈地向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爱岗敬业的教育, 始终不逾地进行感情投资, 才能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由于市场经济大潮涌入铁路, 许多职工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大大增强。尤其是青年职工, 希望自己有参政议政, 施展才华的机会。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一定要扩大管理的公开度, 把职工蕴蓄的永不枯谒的智慧和潜力, “吸收”集中起来, 用于企业发展, 让职工的心紧贴着企业,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 坚持从严务实的管理作风。

管理者务实的管理作风, 对企业内部职工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 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要把干部的作风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课题, 树立敢抓, 善抓的管理作风。敢抓, 就是要把管理上的难点, 作为工作的重点, 要抓小防大, 用刚性的管理来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并用严格的考核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善抓, 就是要善于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地分析处理问题, 既不姑息迁就, 也不随意“株连”处罚。加强基础工作的落实, 重视对管理过程的控制, 落实逐级负责制。

(3) 重视发挥管理者的非权力影响。

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作用主要有权力影响和非权力影响。 权力影响, 即通过行政命令影响职工行为, 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 她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 但也有局限性。在这种纯粹的权利影响下, 被管理者的意志往往是被动的服从, 这种服从命令是机械的, 或者带有情绪地执行命令。从心理上看, 很可能失衡发展到扭曲。一个好的管理者仅仅局限于权力影响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重视非权力影响。管理者的非权力影响主要包括人格力量和工作形象两个方面。一方面, 要强化人格力量, 处理好 “严”与“爱”的关系、“虚”与“实”的关系、“奖”与“罚”的关系、“大”与“小”的关系, 掌握企业内部局部矛盾的转化, 及时化解, 防微杜渐。另一方面, 管理者要有良好的工作形象, 做到勤政廉洁, 光明磊落, 大度坦诚, 要经常深入群众, 联系群众, 依靠群众, 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

(4) 切实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首先要改善教育。教育本身是一种激励手段, 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 多内容的教育方法。要造成一种声势, 改善教育环境, 使之更形象, 更实际, 更实用。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 必须不失时机地将思想政治工作灌输到整个安全生产中去, 要结合当前的市场竞争给职工观念带来更新。教育工作要找准结合点, 有的放矢, 把握尺度, 做到“药到病除”, 使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次, 要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要善于根据各自不同的文化层次、业务水平、心理状态, 制定短期、中期或长期培训计划。强化技术业务管理, 提高职工队伍的群体素质。为堵绝违章违纪, 确保运输安全, 打下坚实地思想基础。

(5) 健全机制, 安全管理系统化, 大胆改革, 使各项管理工作更趋合理。

事实证明, 机制是安全生产中行之有效地科学管理方法。我们必须把奖罚机制, 竞争机制, 风险机制, 引进行车管理的各个工种和部门, 大胆改革工资级、劳务制度。在分配上加大倾斜力度, 真正拉开档次, 使一些人感到有危机感, 上岗靠竞争, 富余人员坚决从岗位上撤下来。培训合格、签订合同后再上岗。通过建立以安技部门为信息处理中心, 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 从而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 形成闭环管理。此系统解决了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安全信息缺乏, 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 反馈不及时, 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可以预见, 有效机制的实施, 必定给违章违纪者以震慑作用, 运输安全必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摘要:行车安全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对大量的违章违纪现象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后, 挖掘出违章违纪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分析其心理因素, 并进一步探索安全生产的规律性, 提出了预防措施和相应对策。

篇4:违章行为的心理腐蚀性及其对策

是什么原因致使这起触电事故的发生呢?为什么他们会对《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及多种规章制度视诺无睹?职工违章、管理不严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认为违章的心理腐蚀性更是深层次的原因。本文将通过对违章的心理腐蚀性进行分析并确立防治的对策。

一、违章行为的心理腐蚀性分析

违章的心理腐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人都有模仿的本能,或随众的心理,它不论是对好的还是对不好的都有一种学习或模仿的心理。在没有见过违章前,遵章守纪的意识占据了你的思想,这时你能判断什么是违章、什么是危险,自然能抵住自己违章的念头。见过违章后,看到违章者一次次都能侥幸地躲过监察和危险,这时虽然你没有违章,但在你的记忆中就有了违章的潜意识,你的思想就会潜移默化接受这种违章行为,受违章的腐蚀。

1、违章行为的诱惑力

违章行为是为了获得短期的便利,而进行投机取巧,或受利益的驱使、诱惑而对工作采取偷工减料、投机取巧、耍小聪明来完成原本比较繁锁但安全的工作,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因而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违章不等于事故,事故不等于人员伤亡,这就使违章者敢进行违章的思想根源。他们抱着侥幸和投机心理进行违章,违章一时得逞便认为违章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据资料统计,每300次“三违”中只有1人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也就是说,有293次“三违”不会发生事故,这就是违章行为的诱惑力。这对个别安全意识不强、意志薄弱者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也就加剧了个别人侥幸和投机心理。同事们见到违章者一次次违章都能侥幸地躲过监察和危险,能获得更多的方便或更多的利益,才铤而走险,致使“三违”现象屡禁不止。

2、违章的腐蚀性

违章行为或许能得到了一些零头小利,但它不仅腐蚀了自己,还会腐蚀他的同事或见到违章行为的人中安全意识不强及意志薄弱者。岂不知侥幸与不幸是一对孪生兄弟,侥幸与悔恨也只隔半步之遥。虽然你一、二次违章都能侥幸地躲过,但不是幸运,而是陷阱,它不仅削弱了你对违章危害的认识,认为违章并没以那么严重,而且把你遵章守纪的思想防线一点点瓦解、腐蚀掉。不错,今天你能侥幸得逞,明天能否那么幸运?违章是不等于事故,但大多数事故却是因为违章引起的。有的是因为看到了别人的违章操作,有了违章的意识,才造成这起事故。

违章行为不仅腐蚀那些安全意识不强的意志薄弱者,对那些安全意识强的也有腐蚀作用。虽然他们没有违章,但见到违章行为也许是碍于同事、老乡、朋友的情面,或是为了班组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对违章行为不加以制止,采取纵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任其发展,最终难以遏制,一点点的把广大工人的遵章守纪的思想防御阵线逐渐瓦解掉,还可能腐蚀了整个班组,不仅少数人违章得不到根治,还会发展为群体违章。

二、对策

有效遏制违章现象是当前安全工作的根本任务,主要的手段是用制度、利益来管理和约束,用培训教育来提高安全意识,建立起安全人人抓、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三违”管理制度。

人的行为是靠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来约束,“三违”遏制主要也应靠制度来约束。首先应建立健全“三违”管理的各项制度,主要有:三违管理处罚条例、三违联带责任制度、三违曝光制度、三违学习制度,反三违考核奖励制度等。第二,认真抓制度的落实,严格按要求考核,在对违章人员进行严惩的同时,对反“三违”人员进行奖励,提高他们的反“三违”积极性,只有提高了积极性,才能建立起人人管安全,处处有人管的良好氛围。

2、建立“三违”举报、检举制度,形成安全人人抓、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在加大反“三违”力度的同时,还应建立起“三违”的举报、检举制度。管理人员在工作面的时间毕竟有限,只有建立起班组队长管理,工人之间形成内部相互监督和外部监察的制约机制,才能确保井下“三违”现象的逐步减少。如对违章现象大家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那么既使有再多的安监员、技术员也无法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3、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上一篇:人心太假太虚伪的句子下一篇:公司员工体检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