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2024-04-17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精选9篇)

篇1: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照金中心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学校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

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1.在校心理健康普查及“学生心理档案”中筛选出来的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

2.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从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3.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

4.性格内向孤僻、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5.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7.已诊断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8.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二)组织机构

根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实施计划,成立“照金中心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孙新喜

副组长:丁志为 杨高营

李志强

心理咨询室:刘莎

领导小组要负责好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全面实施,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同时互相沟通和互相学习,合理的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可以促成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具体实施

以心理健康、心理危机知识的教育为立足点,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预防、预警”为重心,建构全方位、各个部门协调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1.教育与预防系统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点。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教育与预防工作理念:要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大力开展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大力开展危机应对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辨识和应对能力;成立学生心理社团,通过学生心理社团,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宣传与调查;校心理室、学校德育处及相关部门应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针对本校中小学生开展以下心理危机教育及预防工作:

(1)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团队建设。

该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德育处负责人、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等,负责我校学生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教及危机干预工作的总体策划和实施;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辅导提供政策、人员、物质、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同时,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我校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危机处理情况,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

相关教师继续参加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鼓励其他教师参加培训、以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认证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班级心理联络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普查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做到早了解、早预防、早控制、早化解;班主任逐步开展撰写“班级心理个案辅导”,积淀相关案例,逐渐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卡资料;对危机干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并跟踪个案,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档案。

(3)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心理室。

任用心理辅导老师接待心理困惑及心理危机学生,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校心理工作室的服务和工作;建立心理危机网络平台,方便学生随时获得帮助。

2.预警系统

建立学校三级预警系统:

一级预警系统以班级为单位,主要由心理联络员、班主任、学生家长组成,旨在及时发现和预防心理危机;

二级预警系统以各年级组、德育处负责人,把握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三级预警系统主要指心理老师,做好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学生心理咨询及危机处理,必要时并做好转介工作(医疗中心等)。

3.应急系统

(1)及时报告。

班级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班主任、心理老师,由班主任、心理老师根据危机严重程度考虑及时通知领导,并及时通知家长来校。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直接送至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等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情况下,对学生强制采取治疗措施或派人将学生遣送回家,并视情况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

(2)进行阻控。

对于可能造成危机扩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进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绝。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可能引发其他学生心理危机的刺激物,各系应协助有关部门及时阻断。

(3)实施治疗。

对经专家组确认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发现有自杀意念以及出现自伤自残等行为的学生,学校应立即通知学生家长来校,商议处理事宜。在将学生安全移交给家长之前,学院应对学生实行24小时特别监护。必要时可实施隔离,或送往安全环境监护,并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24小时监护。若出现心理障碍急性发作,应立即送往

(4)应急救助。

得知学生有自伤或伤害他人倾向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救助措施,紧急情况下应先拨打110、120等紧急电话求助。

(5)事故处理。

当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故发生后,教导处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后勤处负责保护现场,配合有关单位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配合各系及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护;校卫生室负责对当事人实施紧急救治,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校心理咨询室负责制订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4.监护和跟踪

(1)因自杀意念强烈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应有家长陪护。

学院要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学生心理状况的恶化。并对学校范围内能诱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情景等刺激源,领导小组应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高危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心理咨询室”要组织专家定期对其危机程度进行评估。

(2)对学生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心理咨询中心应对危机事件卷入人员进行心理康复干预。

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方法帮助学生及其相关人员,如辅导员、老师、家长等人正确处理经历、目睹或干预危机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尽快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尽量减少由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5.备案

事故处理结束后,校心理咨询室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认真梳理,尤其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以备今后参考。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接受治疗。学生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辅导员应与主治医生保持联系。

篇2: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文章通过对多校区大学诱发学生心理危机主要因素的分析,认为建构以预防性干预为主的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能够有效地全面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作 者:何放勋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63刊 名:黑龙江高教研究 PKU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年,卷(期):“”(10)分类号:G40-012关键词:多校区大学 心理危机 预防 干预

篇3: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分析

关键词: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小学阶段是培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的重要阶段。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出现频率不断增多, 心理学研究者针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也不断增加,如何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和指导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重点,针对这一现状,应当加大构建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工作力度。

一、关于小学生心理情况调查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对心理学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 专门开设的学校心理学教育课程的研究起步早,发展成熟,有一套完善的研究体系,它主要研究年龄在5~18岁之间的问题儿童和青少年,国际上也成立了专门的学校心理学联合会。教育部于1999年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随后于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又明确要求了各城市要在学生间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代社会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大,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尚未完全成熟,处于人生的启蒙时期,未必能有正确、科学、客观的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也就应运而生。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形式及原因

小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 这一阶段的群体需要社会的特殊关怀和保护,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据了解,我国当前约有五分之一的小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当重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工作。

小学生普遍存在不同形式的心理问题, 其具体表现形式一般是:逃学、厌学、偏执、偏激、自私、说谎、没耐力等,这是普遍体现于城市家庭学生的心理现象,这些学生成长环境较为优越,是各自家庭的中心,这就使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人际交往上表现得自私、自我,忽略他人感受;过度贪玩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逃学行为;对师长不尊敬,对待批评不能正确认识,往往表现出不接受的情绪、思想及行为方式偏激;对待学业缺乏耐心等。而一些农村家庭的学生由于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缺少和父母的交流,情感无法表达和宣泄,往往也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偏差,一般表现为:敏感、自闭、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胆小怯懦等。这些心理问题都会严重阻碍孩子的未来发展,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会为将来埋下更大的心理隐患。

三、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

心理危机干预主要是将评估、干预、教育、宣传相结合,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 使其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

1.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最为常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相互结合, 二者同属于精神领域教育内容,二者的教育目的、理论基础、内容及方法也有相同之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品德”,而心理教育是从更深层的本质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源头上树立起良好的人格和品行, 二者的巧妙结合既可以从表面的品行对学生加以规范,又可以从深层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在人格培养的最好时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者可以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许多的心理问题只单纯依靠心理健康教育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必须将二者相融合、相渗透,共同提高学生的身心教育效果。

2.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心理危机干预属于一种超前的干预机制, 通过预警系统对预警对象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在进行评估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危机,客观面对和处理心理危机情况,从根本上消除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一旦危机发生后,也能够通过前期制定出的应对方案予以及时解决,开展积极、主动的心理干预,确保学生能够养成健康、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素质。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档案, 即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变化特点进行定期调查,包括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和辅导等记录的统一档案保存这类资料的组合, 能够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程度的体系,作为每个学生的心理标识,便于校方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展开教育。

篇4: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分析

关键词: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小学阶段是培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的重要阶段。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出现频率不断增多,心理学研究者针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也不断增加,如何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和指导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重点,针对这一现状,应当加大构建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工作力度。

一、关于小学生心理情况调查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对心理学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专门开设的学校心理学教育课程的研究起步早,发展成熟,有一套完善的研究体系,它主要研究年龄在5~18岁之间的问题儿童和青少年,国际上也成立了专门的学校心理学联合会。教育部于1999年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随后于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又明确要求了各城市要在学生间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代社会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大,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尚未完全成熟,处于人生的启蒙时期,未必能有正确、科学、客观的方式来解决心理问题,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也就应运而生。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形式及原因

小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这一阶段的群体需要社会的特殊关怀和保护,学校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据了解,我国当前约有五分之一的小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当重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工作。

小学生普遍存在不同形式的心理问题,其具体表现形式一般是:逃学、厌学、偏执、偏激、自私、说谎、没耐力等,这是普遍体现于城市家庭学生的心理现象,这些学生成长环境较为优越,是各自家庭的中心,这就使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人际交往上表现得自私、自我,忽略他人感受;过度贪玩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逃学行为;对师长不尊敬,对待批评不能正确认识,往往表现出不接受的情绪、思想及行为方式偏激;对待学业缺乏耐心等。而一些农村家庭的学生由于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缺少和父母的交流,情感无法表达和宣泄,往往也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偏差,一般表现为:敏感、自闭、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胆小怯懦等。这些心理问题都会严重阻碍孩子的未来发展,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会为将来埋下更大的心理隐患。

三、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

心理危机干预主要是将评估、干预、教育、宣传相结合,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

1.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最为常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相互结合,二者同属于精神领域教育内容,二者的教育目的、理论基础、内容及方法也有相同之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品德”,而心理教育是从更深层的本质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源头上树立起良好的人格和品行,二者的巧妙结合既可以从表面的品行对学生加以规范,又可以从深层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在人格培养的最好时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者可以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许多的心理问题只单纯依靠心理健康教育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必须将二者相融合、相渗透,共同提高学生的身心教育效果。

2.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心理危机干预属于一种超前的干预机制,通过预警系统对预警对象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在进行评估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危机,客观面对和处理心理危机情况,从根本上消除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一旦危机发生后,也能够通过前期制定出的应对方案予以及时解决,开展积极、主动的心理干预,确保学生能够养成健康、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素质。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档案,即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变化特点进行定期调查,包括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和辅导等记录的统一档案保存,这类资料的组合,能够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程度的体系,作为每个学生的心理标识,便于校方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地展开教育。

当前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状况较为普遍,应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学校在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设立,有利于学生心理和性格的健康发展,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在阳光自信的状态下成长和发展,成就学生个人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对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李子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概念与意义[J].辽宁教育研究,2002.

篇5: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及预防干预机制的构建

文章分析了阻碍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危机现状,分析了造成这些心理健康危机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有效预防、调适和矫正贫困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机制,从而帮助贫困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作 者:童伟中 TONG Wei-zhong 作者单位:浙江科技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杭州,310023刊 名: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年,卷(期):23(4)分类号:B849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危机 预防干预

篇6:小学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这场战“疫与每个人都在战 场。为了防止疫情蔓延,湖北武汉团结一心,以巨大的勇气,作出“封城”之举, 全国人民减少出行,居家“报国”。但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在这场“疫 战”中,学生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引导,让学生掌握更 权威,更系统的安全防护知识,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与能力,减轻和舒缓心理压力, 同时感受到这场“疫战”背后的“爱国”“敬业”等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二、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三、活动目标

1、开展生命教育,倡导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2、筑牢心理防疫堤坝,提高学生心理免“疫”力;

3、弘扬正能量,崇尚英雄,让英雄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广大青少年 的偶像。

四、班会流程

(一)教师导入:情景引入,感同深受。

面对突的疫情给每一人上了一堂关于人生的大课,从开始的恐慌、焦虑、担 忧,到相信我们一定能赢,这场疫情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与感悟,关于生命、关 于敬畏、关于担当、关于信仰……那些“逆行者”奋不顾身,冲向疫情的最前线, 坚定而又执着,让我们每个人泪目,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坚强! 老师和你们每个人一样,在这堂抗击新冠肺炎的大课中都是学生,让我们来一起 学习和成长。

(二)科学认识疫情之下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

1、焦虑、多疑:新冠肺炎令人们的安全感急剧下降,一些人将身体的各种 不舒服与“新冠肺炎”联系起来,过分关注疫情的进展消息,反复查看相关内容, 加重了紧张、恐慌的情绪。

2、愤怒情绪:面对疫情的风险,愤怒情绪其实是自我防卫的自然反应。这 种群体情绪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温床,被有心煽动者利用,对无辜的人造成伤害。

3、低落抑郁:在自我隔离的过程中,很多人情绪低落,每天精神不振,很 难集中注意力,忍不住心痛、哭泣,甚至感到悲伤、绝望。

4、盲目乐观:面对新冠肺炎,一些人盲目乐观,认为事不关己、可以不做 防护。这种不切实际的乐观不仅会放松人们的警惕,而旦会增加自己和别人感染 的风险。

5、同学们讨论自己在寒假期间的一些心理变化。

6、班主任总结: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所有情绪都是正常的。无论是高兴、愉悦还是悲伤、难过都是有意义的。遇到突发事件,恐惧和焦虑可以帮助我们 及时发现和应对威胁,保护自己。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容易接纳自己所有的 情绪。

(三)正视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做自己的主人

1、面对疫情老师和同学们一样要承认并接纳焦虑情绪,坦然面对疫情。可 以这样告诉自己:新冠疫情下,我们出现焦虑情绪是人类的本能,它可以帮助我 们处于应激状态,从而有效应对危险、做好防护、解决问题。

2、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和放松来缓解负面情绪。

(1)转移注意。感到焦虑时减少看疫情相关新闻的时间。试试阅读、听音 乐、看笑话……能让你感到放松的事情。你会发现可做的事情太多,焦虑自然而 然就降低了。

(2)正常作息,生活规律。保持一份平常心,维持正常、规律、健康的生 活作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和稳定性,该吃的时候吃、该睡的时候睡、该工作的 时候工作、该完成的事情完成,做好这些事情,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保持正常 节奏,更会让我们平静下来,感受到心情的愉悦。

(3)适度运动,增强免疫。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免疫力,更是调控焦虑情绪 的最佳方式。

(4)拨打热线,寻求支持。如果你尝试了以上的方法,发现通过自助还是 很难帮助自己缓解焦虑,请记住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教师总结:有科学研究表明,心情稳定、愉悦的人免疫力更强。免疫力是对 抗病毒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我们要及时自我调适情绪,适度宣泄情绪,尽量保 持平静、乐观的心态。如果你还是感到焦虑不安,可以和家人、朋友说一说,你 还可以试着做做放松训练、深呼吸、听音乐、涂鸦、做手工、读书或者做运动等, 选择你自己觉得有效的方式来缓解情绪。

(四)弘扬正能量,学习和致敬逆行的英雄。

导入:下面我们一起来追星,追逐这个冬天最闪亮的星。播放《最美逆行者》 图片,配乐《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图片故事一:终南山! 班主任:我们希望自己如钟南山一般,为了抗击肺炎,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 工作者爱心人士一同会师湖北武汉,前路虽未知,但勇者无畏。他们用行动践 行对人民的承诺!耄耄之年,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临危受命,奔赴抗击病毒 的最前线,为打胜抗疫战服下定心丸。“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各地医疗人员 在请愿书上留下一个个指印,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逆着人流,驰援武汉。

图片故事二:金银潭医院!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是新型肺炎最初的“小汤山”,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 妻子也因身处前线而遭遇感染,他依然身先士卒,坚持奋战。当被问及自己的病 情时,他总显得豁达,不多言便迈着蹒跚的步子,继续坚守在病房,与同事们一 同与病毒作战。“我志愿投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

图片故事三:火神山医院 从1月4 口 24 口到202月2 口一座设计科学。设施完善的医 院拔地而起,它被命名为火神山,寄寓着人们衣橱里火神祝融驱赶瘟疫的期待。

这是一个令全世界震惊的基建速度。他的骨骼是由无数专家研究塑造的;他的血 肉是由无数朴实无华的普通工人不辞辛劳的连夜工作浇筑的。

班主任引导思考:结合以上故事,让学生谈谈感受和自己的理想规划。

五、课后拓展

1、写一份关于心理变化的日记。

2、写一篇自己认为有效的解压方法的作文并分享。

3、站在未来的自己的角度,给现在的自己一封信,自己将要成为什么样的 人,有什么专业的建议给自己。

六、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多难兴邦,年的开年,我们以一-场“战疫”开场。在这场战 役中,中华民族奋发起无惧风雨、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这些都是最宝贵的中国精神。让我们每一个人要在灾难中成 长,科学认知病毒,养成尊重科学、讲究卫生的态度和习惯。

篇7: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为了保障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有效预防和及时干预校园中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维护学校稳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学校成立“凤林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组 长:叶小华 副组长:周勤燕

成 员:何珍真 柴建芬 余慧 各位班主任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各班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为重大危机事件处理作出决策。

第二条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第三条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

第四条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

2、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问题者;

3、存在诸如学业严重受挫、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严重人际冲突或突遇严重挫折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如明显内向、与别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者;

6、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7、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

8、有明显的精神障碍或心理疾病者;

9、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产生危害者。

第五条 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讨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第六条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应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七条 对严重心理异常学生的干预措施: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周围同学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后,应及时反馈到学校心理咨询室。由学校心理咨询员及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进行评估和初步诊断,提出相关建议,并转介到专门的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断。

1、如果诊断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在学校正常学习者,所在班级应密切注意学生心态,指派学生骨干给予关心,及时向心理危机干

预小组汇报情况。心理咨询室根据班级报告或学生本人要求开展跟踪咨询,及时提供心理辅导。

2、如果诊断危机程度较高、不宜在学校继续学习者,由学校与家长协商解决休学事宜。

第八条 对有自杀意念学生的干预措施: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周围同学发现学生的自杀意念后,应及时向各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以下措施:

1、在心理危机工作小组的指导下,将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转移到安全地点,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进行监护。

2、由心理咨询室对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进行评估,如果在校内可以解决,由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如果情况严重,及时转介到专业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进行救助。

3、尽快通知有自杀意念学生的家长到校,家校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第九条 对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由学生处、德育处负责,首先给予控制,保护双方当事人的人身安全。由心理咨询室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评估。如诊断有伤害他人意念或行为者需要住院治疗或回家休息,及时通知家长并与家长协商解决。

第十条 对已实施自杀自伤行为学生的干预措施:

1、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应在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要立即将其送往医务室或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同时向学生处汇报情况。

2、学生处要及时向校领导和公安部门汇报,由公安部门负责保护、勘察和处理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和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刺激,并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对事件的调查。

3、立即通知实施自杀行为学生的家长到校。、对于自杀未遂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应与家长协商解决。如危机情况尚未解除,必须由家长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转介到专业心理治疗中心进行咨询和治疗,不得让其继续留在学校学习,以免影响其心理康复或发生其他意外。

5、对于已实施自杀行为学生周围的学生,包括同班同学、好朋友、目击者等,学校和班级应采取相应的安抚措施。心理咨询室可根据需要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避免更大范围的急性心理危机出现。

第十一条 对于因心理问题而休学的学生,在其复学以后应采取相应后期跟踪措施:

1、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除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外,还应出具有资质医院、咨询中心等开具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

2、学生复学后,学校和班级应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给予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同时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班主任每月至少与其谈心一次,并通过周围其他同学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

3、对于因有强烈的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学院还应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应安排班主任、学生骨干、该生好友等对其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生心理状况的恶化。

第十二条 在开展危机干预与危机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做好资料的收集与证据保留工作,包括与相关方面打交道的重要的电话录音、谈话录音、记录、书信、照片等。学生自杀事故发生后(含已遂和未遂),学生所在班级在事故处理后应将该生的详细材料(包括遗书、日记、信件复印件)提供给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备案。学生因心理问题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的,班级亦应将其详细资料报学校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备案。

第十三条 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应对工作中所涉及干预对象的各种信息严格保密。

第十四条 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工作,专、兼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经过系统培训,能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要重视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以不断提高他

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危机干预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全校各部门尤其是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工作人员,应服从指挥,统一行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因失职造成学生生命损失的,要对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

凤林小学

篇8: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在面临自然、社会或个人的重大事件时,大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知与体验,进而出现的情绪与行为的严重失衡状态。所谓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有心理危机的个体或群体采取的一种短程心理治疗,其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帮助他从心理上解除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缓解和消失,恢复心理平衡。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需要动员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各层次,协调学生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联合行动的工作体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高校教育的必要的工作体系。

宿舍在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是由宿舍在高校学生当前学习、生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随着学分制的推行与完善,班级制正逐步被打破,学生宿舍逐渐成为了学校的细胞。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思想的主要空间,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相比于其他场所,学生一天中差不多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宿舍度过,室友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最多的同学。大学生宿舍心理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以及其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的形成都起着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因学生心理危机导致的高校校园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大学生自杀自伤、暴力伤害事件等的发生,使得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高校的学校、院系一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作用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较为充分的重视,而对于宿舍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及其发挥,则研究相对较少,且在研究上还是实践上都相对不足,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被动、盲目,不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高校宿舍心理危机干预重要性

大学生宿舍心理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宿舍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关注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规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宿舍是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的前沿阵地。宿舍主要是生活场所,是学生最能容易表现真实自我的地方。宿舍同学几乎每天生活在一起,互相了解,最容易发现同学的异常情况,最容易得到同学心理危机的信息,如突然的个性、生活节律的改变;对生命表示厌弃的言行;遭遇重大挫折后的反常情绪和行为等,这些都是学生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信号。这些信号的获得是对高校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及时有效干预的必要条件。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重在预防。由于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能否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是关键之关键。在一个完整、系统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中,干预不仅仅是心理专业工作者的事,而且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及时介入与配合,宿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无可替代。朋辈心理辅导能第一时间发现、介入干预,如提供安全保护、陪伴、安慰、劝解、照顾、帮助解决问题等等。以往研究表明,出于学生的排他性,朋辈心理辅导更易被接受,并能第一时间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2、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在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中,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是核心。健康的人格培养,显然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大学生活情景是社会情景的模拟。宿舍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宿舍环境氛围、人际关系状况不可避免地要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对于遭遇心理危机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宿舍环境和人际关系是其恢复心理平衡的重要条件,优雅整洁的环境,室友的安慰、陪伴、理解、劝导、支持、帮助等等为心理危机学生提供了亲人般的情感支持和同辈朋友的理解接纳,这对于缓解学生心理危机、帮助学生恢复心理平衡作用极大。可见,宿舍文化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意义重大。

3、宿舍和谐心理环境的建构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宿舍环境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高校的学生宿舍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有意或者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因此,良好的大学生宿舍心理环境,已成为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的基础条件,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三、高校构建宿舍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1、推进制度建设,增强宿舍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保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从校、院、班和宿舍为基点,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分级分层报告制度。目前,许多高校在班级一级建立了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制度,但由于学生上课教室不固定,班级同学之间的联系受限制而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实际出发,宿舍应该成为学生心理信息管理的基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以与学生宿舍管理机构协调,尽可能地将同班、同院系同学安排在一起住宿。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将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等各个阶段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有效性,实现危机干预目的,是确保校园安全的基础。

2、改变朋辈心理危机干预的被动局面,积极培训、发展朋辈心理辅导的中坚力量。朋辈心理互助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学校心理健康的新形式,对促进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加强宣传培训,将不自觉的、无计划的心理咨询转变为自觉的、有计划的“朋辈心理互助”活动,通过学生辅导学生,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咨询关系,促使心理辅导得以顺利进行,还可以用同伴资源,发挥同伴正向影响力,完善自身人格。依托朋辈宿舍心理委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基于朋辈宿舍心理委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应当从严格筛选学员、培养学员宿舍朋辈心理委员的角色意识入手,加强培训,规范管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3、增强宿舍凝聚力,促进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大学生中相当数量是独生子女,同辈人际交往经验比较欠缺,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忽视了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力的影响。再加上我国大学宿舍多是群体居住,宿舍内空间狭小,缺乏个人活动空间和隐私保护,容易引起人际摩擦,所有这些因素就使得宿舍成为大学生人际冲突多发地带。学校应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把学生宿舍办成文明、卫生、优雅、舒适的大学生之家,让学生对宿舍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如:开展宿舍文化大赛、文娱体育比赛等,既让学生感到生活充实,又能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和团结协作意识,消除心理应激源,防微杜渐。

摘要:宿舍是高校学生大学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本文分析了宿舍在心理预警网络和工作机制中的作用,并探讨构建、健全宿舍心理干预工作机制,积极、有效预防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建构安全稳定校园环境。

篇9: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校人数的激增,大学生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呈愈演愈烈之势,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对自身的负效应很大,备受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认识心理危机产生的成因、表现及特征,探索建立高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培养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提升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减少不幸事件的发生,已成为高校的迫切要求。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

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的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有诸多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学后的迷惘和恍惚。很多学生在高中时是班上的尖子,老师整日里对他们赞不绝口,可是进入大学以后,在这个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组成的团体中,一下子被众多的人埋没了,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现实和想象中的不一样,因此一部分学生感觉大学生活没意思,表现出喜悦和兴奋后的迷惘和恍惚,成为引起突发性事件的潜在隐患。

2.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上大学后,由于教学方式的改变,自由分配时间增多,没有了中学时老师、家长的监督,外在压力陡然减轻,学习热情消失。一部分学生沉溺网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焦虑心理随之而生。一般到大学二年级,焦虑心理会进一步加重,学生极易做出极端的选择,导致厌学、出走、自杀等突发事件。

3.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与情感的不稳定。大部分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交往的圈子宽了,陡然近距离接触的人多了,再加上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甚至语言等的差别,一下子难以适应。在面对既是舍友、同学,又是自己学习、工作中的竞争对手这种现实关系时,束手无策,受挫后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

作为青春期的大学生,风华正茂,感情丰富,情感波动最为激烈,一旦感情出现挫折,一部分心理敏感、心理脆弱的学生往往会自怨自艾,很容易造成恶性事件的发生。

4.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在扩招与就业市场化的双重挤压下,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专业就业差距难以平衡,学生求职时间和求职成本增加,院校之间就业差距在拉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增高与就业薪酬普遍降低的矛盾突出。对理想前途的憧憬与毕业时面对的现实社会的强烈对比,使得心理相对脆弱的大学生出现对就业的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表现出自卑、封闭、孤傲等情绪。一旦这些情绪得不到很好的调控和释放,就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

5.家庭经济压力大。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农村等经济落后地区,进入大学后,家庭经济压力使部分学生心态失衡,一些学生由于接受不了这种贫富差距,出现高焦虑、压力大和抑郁等情绪障碍,学习困难多,心理波动大。如果贫困生不能缓解自身压力,极易诱发心理问题。

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通常表现为:自卑、悲观、绝望;逃学、离校出走;极度的抑郁、孤僻和焦虑,怕与人交往;对社会、对他人、对一切冷漠、消极、逆反或攻击;严重者会采取自杀等逃避手段。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

当大学生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问题时,他们不稳定的心理状态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进而产生心理危机。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如下特征:

1.突发性。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理想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的落差及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情感的不稳定以及诸如亲人去世等突发事件,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走向极端。由于大学生自身调节能力和寻求帮助意识的缺乏,这些危机在爆发之前通常是难以被他人察觉的,而随着危机状态的升级,危机就会突然爆发。

2.破坏性和危险性。由于大学生缺乏人生阅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面临突发事件或长时间的心理压力时,很可能无原则地放大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容易做出极端和偏激的行为,甚至引起生命危险,具有危险性和破坏性。

3.传播性。有些心理危机事件不仅给当事者带来危险,而且也会使学校的全体师生处于紧张状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危机事件会成为学校其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模仿的对象,使得危机事件再次出现,使学校陷入恐慌之中。

三、建立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及时运用各种医学手段、心理学方法及其他相关措施介入个体或群体所发生的心理危机之中,帮助处于危机境遇的个体或群体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实际上心理危机干预不仅包括在危机发生后的干预——治疗性和补救性干预,还包括危机发生前的预防性干预。

预防心理危机必须从个人、家庭、学校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和干预机制,尽量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有效防控突发事件。

1.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负责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通过宿舍心理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副书记这样一个干预网络体系,监控和预测各种不良情况,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将预测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消灭在事发之前,并能在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时在第一时间作出决策反应,并依据决策对整个危机处置进行统一的领导和指挥。

2.开设心理干预的相关课程、讲座,通过教学活动增加知识受众,普及心理干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对危机心理干预有兴趣和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成为危机后的第一心理干预工作者。

3.加强学生的自我调试能力与安全意识。通过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传递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试,使学生掌握面对危险的自我保护常识,形成互助心理干预的氛围。

4.增强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目前,在中国人普遍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的背景下,很多家长主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当孩子表现出心理障碍或有心理危机的苗头时,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和关注,也没有积极地配合学校进行干预。有些家长不愿承认孩子的心理问题,反而指责学校采取的措施,这不仅会拖延学生的治疗时间,还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因此应该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学生能健康地投入到学习中。

心理危机不仅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对其身心健康也会产生危害,而且也是学校内部的一大安全隐患。因此,学校应重视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的建设,以增强高校自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为营建和谐校园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叶铁桥,等.加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有效避免悲剧发生[J].中国青年报,2007,(5).

[2]程婧,段鑫星.大学生危机干预理论及对策探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6).

[3]徐静英.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J].中国成人教育,2006,(3).

[4]刘明.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J].天中学刊,2002,(4).

上一篇:《谁偷了松鼠的核桃》课件下一篇:钟晓夏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