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医学科技论文

2022-04-18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妇女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6周~10周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的第一次接受人工流产术的门诊妇女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包括术前的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和术中的音乐辅助放松,对照组常规处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心理干预医学科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干预医学科技论文 篇1:

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价

【摘要】 目的 评价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清华同方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到数据库(VIP)、medline(OVID)、Pubmed、EMBASE、PML数据库(截止2009年3月)全面搜集有关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并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 handbook 5.0标准,数据分析采用Revman5.0。结果 有8篇文献纳入评价,合并效应量RR及95%可信区间为RR=1.40(1.19,1.65),P=0.12。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率。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干预;妊娠结局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运用于不孕不育症患者的一种常用的助孕技术,其技术难度高,治疗费用昂贵,胚胎植入后,临床妊娠成功率仅为30%-50%[26],因此,如何提高IVF-ET妊娠的成功率,增加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减少退出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孕不育患者是一个特殊的就医群体,家庭矛盾、对妊娠的迫切期望、IVF-ET高额的治疗费用及社会压力易造成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引起生殖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卵泡发育,成熟及不孕的治疗效果[27]。Bvivin等的研究认为心理干预能降低患者心理负面影响,减轻焦虑,抑郁心理,但不能确切证明心理干预能提高妊娠率,Emery等人的研究认为接受或经历过心理干预的患者与那些未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有更高的妊娠率,本研究旨在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心理干预能否提高IVF-ET妊娠成功率作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及护理决策提供依据。1 研究的方法

1.1 技术路线:资料和方法。

1.2 纳入标准

1.2.1 研究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RCT)。

1.2.2 研究对象 因不孕不育症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者。

1.2.3 干预措施 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心理干预措施:①有针对性心理咨询;②心理治疗:放松疗法、认知—行为治疗;③心理分析治疗;④催眠术。以上治疗措施具有其一即可。

1.3 排除标准

1.3.1 合并巧克力囊肿。

1.3.2 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

1.4 结局指标

1.4.1 主要指标 临床妊娠结局:评判标准: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妊娠,子宫腔内可见孕囊,胎心搏动。

1.4.2 次要指标 心理测量结果(抑郁状态、焦虑状态、精神压力、人际交往功能)。

1.5 检索策略 采用Cochrance系统评价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清华同方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到数据库(VIP)、medline(OVID)、Pubmed、EMBASE、PML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起止日期为各数据库最早起始日期直2009年3月止,文献的发表类型及语种不限。

1.5.1 英文检索策略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nurs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transfer.And pregnancy outcome/rate.

1.5.2 中文检索策略 心理干预/护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妊娠率。

1.5.3 根据所获资料的参考文献,手检及互联网补充检索相关文献。本系统评价的所有检索均不设语言限制。

1.6 文献评价方法

1.6.1 研究的选择和资料的提取 由两名观察者(陆、马)独立完成文献的选择和资料的提取,并采用盲法,即隐去那些对资料提取者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如期刊名、作者、作者单位、基金资助情况等,以减少选择偏倚。两名观察者首先独立阅读文章题目,再对相关文献再阅读摘要,如为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则阅读全文,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类评价,交叉核对保证数据收集的质量,如对资料评价意见不一致时,两人进行讨论或请第三方解决。

1.6.2 纳入文献偏倚的评估 对纳入研究偏倚的危险性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实施,按照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5.0,wu2007(Ⅱ)所描述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危险性,分随机分配法、隐蔽分组、盲法、结果数据完整性、选择性报告,其他潜在影响真实性因素六个方面,每个方面有“yes,”“unclear,”“no”之分、分别对应有发生低、中、高度偏倚风险的可能性(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见附录1)。基于以上六项标准将纳入研究分为三个质量等级:A级(低度偏倚):即以上六项评价指标均为:“yes”,表明存在相应偏倚的可能性很小。

B级(中度偏倚):六项评价指标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为“unclear”,表明存在相应偏倚的中度可能性。

C级(高度偏倚):六项评价指标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为“no”,表明存在相应偏倚的高度可能性。

1.7 数据分析

1.7.1 主要指标分析: 采用Revman5.0进行数据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小概率事件用Peto-OR及95%可信区间(CI)表示。如果有2个以上相似干预的研究,在临床同质、方法学同质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学同质性检验。对各个分组内研究采用卡方检验来判断是否存在异质性,并用I2来评价异质性大小,如果P≥0.1,且I2≤50%,认为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s Model)进行合并分析。如果异质性明显(p<0.10),进一步查找产生异质性的原因,使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如果仍不能找出原因,试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 Effects Model),或不做合并分析,只进行描述性分析。此外,我们使用漏斗图(funned plot analysis)分析发表性偏倚。2 结 果

2.1 纳入研究概述 按照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检索文献114余篇,初筛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5篇,其中英文文献10篇,中文文献15篇,阅读全文后再次筛选出8篇,排除其中17篇,排除的原因:研究中无所需测量指标的数据;非随机对照研究,非IVF-ET(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缺乏对心理干预措施有效的评估。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见附录2。

纳入的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前瞻性试验设计,研究对象基线具有可比性,研究中有明确的测量指标,心理干预措施有心理咨询、催眠术、放松疗法、认知行为治疗,并有相关妊娠结局的测量指标。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纳入的8篇文献,一篇来自荷兰,一篇来自瑞士,一篇来自以色列,一篇来自捷克,4篇来自中国,干预组平均年龄为32.7(27-36.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2.9(27-38.5)岁,其中4项研究为夫妇双方一同接受心理干预措施,另4项研究仅为女方接受心理干预措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发现,文献报道的质量均较差,虽均为随机对照试验,但只有6篇提及所采取的随机对照的方法,只有1篇提及盲法试验,对试验设计的方法学方面报道较少,影响对纳入研究质量的判断,按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5.0,评价分级,均属C级。

2.3 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纳入的8项研究均以妊娠结局(妊娠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其中有三项研究认为心理干预措施不能提高妊娠率[5,12,16],5项研究认为能提高妊娠率[2,4,19,22,21],分析结果显示:多个研究间同质性较好,异质性检验结果,p=0.12,I2=39%,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RR=1.40(95%CI:1.19,1.65),p<0.0001;提示: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率,比较随机效应模型:RR=1.37(95%CI:1.09,1.72),P=0.12,结果一致。本研究图漏斗图基本对称,说明发表偏倚较小,结果比较可信。

图1 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meta分析结果

图2 漏斗图分析

2.4 次要指标分析 纳入的8项研究中有5项研究[2,12,16,19,21]有对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进行心理评测,测评内容包括焦虑状态、抑郁状态,使用的量表有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90项症状清单(SCL-90),Beck抑郁量表。研究结果均显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而夫妇双方一同接受心理干预措施会更为有效。3 讨 论

3.1 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根据对纳入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率,与Emery等研究结果一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心理干预能确实改善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从而改善机体内分泌紊乱状态,改善卵泡发育、胚胎着床环境有关。

3.2 纳入研究的局限性 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虽为随机对照研究(RCT);但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设计不够严谨,质量评价均为C级,在对妊娠结局测量方面:均以临床妊娠率表示,未具体说明临床妊娠的评判标准,Wang su文献两组入组病例数差距较大,可能会夸大或减少试验因素效应。各研究所采用的心理干预措施不尽相同,因研究例数少,无法分组比较,难以对干预措施的优劣做进一步评价。尽管有以上不足之处,但仍对目前临床治疗及护理有意义,研究的结果提示我们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护理中,对患者运用恰当的心理干预措施,特别是夫妇双方一同接受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有效提高妊娠率。

今后的临床试验应实行公开透明的报告,尽可能的提供详尽的原始数据,并在设计上予以更高的要求(如采取随机的方法,分配隐藏,完全数据的报告及试验注册地方法)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将研究编辑的危险性降到最低,以便为临床提供更大的指导意义。4 结 论

就当前所获得的临床证据,本研究的资料综合分析显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率,尽管如此,仍有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种心理干预措施,对于采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不孕不育症患者更为有效?每一种干预措施的指征如何确定?哪些心理评测量表的使用更具有效性等,由于纳入本研究的文献质量不是很高,加之由于种种限制没有纳入未发表的数据,使之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今后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参考文献

[1] Domar AD,Clapp D.Slawsby E,Kessel B,Orav J,Freizinger M.The impa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om distress in infertile women.Health Psychol,2000a,19:568-575.

[2] Emery M,Joris V,Beran M-D,Darwiche J,Capel R,Guex P,Germond M.Prospective study of pre-IVF counselling:one-year follow-up.J Reprod Med Endocrinol,2006,1:77-78.

[3] Eugster A,Vingerhoets AJ.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a review.Soc Sci Med,1999,48:575-589.

[4] Levitas E,Parmet A,Lunenfeld E,Bentov Y,Burstein E,Friger M,Potashnik G.Impact of hypnosis during embryo transfer on the outcome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a case-control study.Fertil Steril,2006,85:1404-1408.

[5] Rezabek K,Vichova V,Pavelkova J,Zivny J.Hypnosis during embryo transfer does not ameliorate IVF results.In:

[6] Michaela Poehl,Psychotherapeutic Counseling and Pregnancy Rates in In Vitro Fertilization.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Vol.16.No,6.1999.302-305.

[7] Katja Hammerli,Hansjorg Znoj,and Jurgen Barth.The efficacy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infertile patients:a meta-analysis examining mental health and pregnancy rate.Human Rerproduction Update,Vol.15,No.3 pp,279-295:2009.

[8] P.R.Hong Kong.China Body-mind-spirit intervention for IVF Women.Short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Genetics,Vol.22,Nos.11/12,December,2005:419-425.

[9] M.Emery,M-D.Beran,J.Darwiche,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randomized,controlled study evaluating the acceptability and effects of routine per-IVF counselling.Human Reproduction,2003.Vol.18.No.12,2647-2653.

[10] Boivin J.A review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in infertility.Soc Sci Med,2003,57:2325-2341.

[11] Brandt K,Zech H.Results of a prognosis study of in ivtro fertilization after brief psychotherapy.Geburtshife Frauenheilkd,1992,52:297-300.

[12] Chan CHY,Ng EHY,Chan CLW,Ho PC,Chan THY.Effectiveness of psychosocial group intervention for reducing anxiety in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Fertil Steril,2006,85:339-346.

[13] Christie G,Morgan A Individual and group psychotherapy with infertile couples.Int J Group Psychother,2000,50:237-250.

[14] Connolly KJ,Edelmann RJ,Bartlett H,Cooke ID,Lenton E.An evaluation of counselling for couples undergoing treatment for in-vitrofertilization.Hum Reprod,1993,8:1332-1338.

[15] Cousineau TM,Corsini EA,Green TC,Barnard MT,Seibring A.A randomized-controlled study of an online infertility psychoeducational program.In:

[16] De Klerk C,Hunfeld JAM,Duivenvoorden HJ,den Outer MA,Fauser B.Effectiveness of a psychosocial counselling intervention for first-time IVF coupl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Hum Reprod,2005,20:1333-1338.

[17] 王丽,任春娥,等.心理护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探讨.Acta Acad Med Weifang Vol.26 No.4 2004:250-252.

[18] 许立红,吴桂华,等.心理护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Modern Nursing Aptil,2007:1094-1097.

[19] 牟善芳,孙振高,等,心理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心理状.态及结局影响.护理学杂志,2008,5(23):9-11.

[20] 菅福琴,张琪瑶,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心理护理研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10):101-102.

[21] 杨林芝,王冬梅,等.心理治疗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7):951.

[22] 王苏梅,郑琛琛,等.心理干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的应用.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10(27):24-25.

[23] 文进,李幼平,等.Meta分析中效应尺度指标的选择.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8):606-613.

[24] 郝桂敏,沈雪燕,等.IVF-ET治疗过程中心理应激状态与妊娠结局相关性研究.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5(24):295-297.

[25] 李小红,李尚为,等.心理干预对行体外受精病人的影响.生殖医学杂志2006,12(15):429-432.

[26] 庄广伦.现代辅助生育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4.

[27] 黄荷凤.现代辅助生育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383-387.

作者:陆丹 马晓萍 韩玲 翟丹梅

心理干预医学科技论文 篇2:

心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妇女焦虑情绪的影响

【摘 要】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妇女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6周~10周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的第一次接受人工流产术的门诊妇女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干预组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包括术前的健康教育、放松训练和术中的音乐辅助放松,对照组常规处理。手术前后测量两组心率,评估焦虑情绪(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疼痛程度,并对人工流产综合征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血压、心率和SAS评分无明显差别。干预后①干预组术中中重度疼痛发生率(18%)明显低于对照组(44%,χ2=7.9,P<0.01);干预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16%,χ2=4.0,P<0.05);②干预前、术前、术中、术后脉搏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术后1周SAS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7.3±5.6/43.3±4.9,t=-5.61, 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人工流产术妇女的焦虑程度,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减轻术中疼痛程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

【关键词】 人工流产;焦虑;心理干预;随机对照研究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of Women Undergoing Artificial Abortion

CHENG Jin-Lian, LIANG Zhi-Qun, HAN Shi-Fan,et al.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030001

【Key words】artificial abortion; anxiet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RCT

人工流产(人流)妇女由于怕术中疼痛难忍、怕刮穿子宫或损伤肠子、怕刮不干净引起大出血甚至重刮、怕术后感染影响性欲而导致夫妻关系不和或怕术后影响生育能力等[1],往往出现焦虑和恐惧心理。魏向群等[2]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68例人流妇女进行评价,以SAS总粗分≥40分为标准,约59.5%的妇女在人流术前有焦虑症状。罗金娣等[3]对术前0.5小时SAS总分为45.6和40.3的人流妇女进行分析,结果前者的人流时间比后者增加14.3%。卢莲芳[4]的研究发现,人流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的妇女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为8%,而未行心理护理的妇女为29%(χ2=14.3,P<0.01)。为降低人流术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缓解焦虑心理的不良作用,国内外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各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单一的术前心理护理、术中呼吸放松疗法和音乐放松方法等[5-7],方法的实施过程也不规范,造成研究结果不一致。本文对人流妇女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并评价其对人工流产术后各种不良反应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4年12月至2005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妊娠6~10周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症的第一次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妇女100例,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年龄20~47岁,平均30±6岁。孕天51±6天,孕次中第1次41例,第2次及以上59例。其中,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占27%,中学25%,小学46%,文盲2%;干部占26%,科技人员4%,工人34%,个体14%,农民2%,商人5%,学生6%,无业9%。两组间在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孕天及孕次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

调查对象剔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者;②听力或语言障碍者;③急性传染病、肺结核伴有高热、高血压、阴道炎、重度宫颈糜烂、盆腔炎等,或术前一次体温在37.5℃以上者;④严重贫血、全身衰竭者。

1.2 观察指标及方法

1.2.1 生理指标测量

采用上海医疗设备厂生产的台式血压计(型号XJIID,器号6513293),由一专职人员分别于术前、术中和术后即可测量血压和脉搏。

1.2.2 焦虑心理测量

由调查者向人工流产妇女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意义,以消除被测试对象的顾虑,于术前30min发放问卷,由受术者按统一指导语自己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术后一周通过电话随访,按统一指导语由专人代替再次填写SAS量表。

1.2.3术中疼痛程度和人工流产综合征判断

1.2.3.1 疼痛程度评价 干预者按世界卫生组织疼痛程度标准[6,8]进行观察。0级:无痛;Ⅰ级:轻度疼痛,操作时下腹及腰部轻痛,无呻吟,术毕轻度疼痛消失;Ⅱ级:中度疼痛,病人呻吟,痛苦面容,但能配合手术;Ⅲ级:重度疼痛,大声呼痛,面色苍白,出冷汗,术中不配合。

1.2.3.2 人工流产综合征诊断标准[9] 施行人工流产手术时,孕妇突然出现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头晕、胸闷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晕厥或抽搐。

1.3 心理干预方法 心理干预均由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完成。术前干预包括①介绍手术过程:孕妇入人流室前反复向其讲解人工流产术的基本过程及安全性,说明术中正常反应的表现及注意事项,直到其情绪稳定为止;②呼吸放松训练:让孕妇取坐位或卧位,一手置于胸部,一手置于腹部,逐渐放慢呼吸速率,嘱其深吸气,要能觉察到置于腹部的手抬高而胸部的手基本不动,停留片刻后自然呼气,呼吸时一边心中默念1、2、3……,一边感觉置于腹部之手自然回落,并感受到全身肌肉自然放松和给予适当宁静的感觉。反复指导训练3~5次,直至孕妇基本能操作自如,并能自觉应用于手术中为止。

术中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用鼓励性语言,关心体贴受术者,减轻孕妇紧张情绪,使其获得心理支持。②音乐疗法:孕妇入手术室开始及手术过程中,由干预者给受术者戴好耳机,以适宜的音量,播放3拍或4拍轻松缓慢的音乐;嘱其耐心细听,使全身放松,直至手术结束。

1.4统计方学 采用t检验、确切检验等。

2结果

2.1心理干预前后两组人工流产妇女SAS评分及比较

人工流产妇女心理干预前SAS总分(44.3±8.7)明显高于国内常模[7]总分(37.0±13.0)(P<0.001),以SAS标准总分>50分为标准,心理干预前人工流产妇女焦虑情绪发生率为23%。

表2显示干预前两组妇女的S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

2.2不同时段两组人工流产妇女脉博次数比较

表3显示两组各时段脉博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

2.3 两组人工流产妇女术中疼痛程度和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

表4显示两组的轻、中度疼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P=0.001),对照组的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对照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干预组(χ2=4.0,P=0.460)。

3讨论

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术作为负性生活事件,使接受人工流产术的孕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3]。本调查结果显示,人工流产妇女术前SA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本组人工流产妇女焦虑量表评分大于50的发生率为23%,说明人工流产妇女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倾向。魏向群[2]以SAS总粗分≥40为标准,结果168例人工流产妇女术前59.5%有焦虑症状。

本研究以前人的理论为依据,结合已有的心理干预经验采用了认知疗法、放松疗法、音乐疗法三者相结合的综合心理干预,分别在手术前、手术中进行全程干预,并注重了手术后的随访。术前通过由专职人员向人工流产妇女解释人工流产手术的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通过语言交流使其获得心理支持,纠正其错误认知,消除其顾虑,并予以呼吸放松训练,使孕妇学会通过全身肌肉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紧张程度。术中通过提供背景音乐的方法进行音乐干预。音乐是由一连串不同性质的谐振组合而产生的特殊振动,它使人体内固有的振动频率(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产生物理上的共振,而实际上二者已演化成一种生理共振。音乐声波的刺激可经听觉神经直接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的网状结构、下丘脑和大脑皮层,产生调节病人精神状态的引导作用,唤起病人愉快的思维联想和情感,暂时忘却置身的环境,使病人对外界感觉减弱,提高应激能力。采用音乐干预可使人工流产妇女全身放松,提高了疼痛阈值,有效地缓解了焦虑情绪,降低了人工流产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使人工流产手术顺利进行。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综合性心理干预的孕妇在人工流产过程中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为18%,未接受干预者为44%,提示综合性心理干预可能通过改变妇女对人工流产的认知,使其得到心理支持,减轻术中焦虑;通过深呼吸和听音乐达到周身放松,从而提高孕妇对疼痛的耐受性。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1,5-7,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的孕妇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未进行心理干预的人工流产妇女人的16%。说明通过心理干预,可缓解受术者的疼痛程度,降低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与已有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5,6,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对人工流产妇女术中脉搏影响不明显,与国内李小珍等[6]报道结果不同。是否与研究对象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孕次、焦虑状态,干预者的干预方法、语言表达,观察指标的测试方法、测试时间、仪器的精确度之间的差异等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综合性心理干预能达到减轻人流过程的疼痛程度、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缓解焦虑情绪的目的,其内在的机理尚待从生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仲君.早孕人工流产术心理护理结果分析.内江师专学报,1994,9(4):57-60.

2 魏向群,张鸿慧.人工流产前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5,16(2):84-86.

3 罗金娣,谭梅珍,劳慧仪.妇科人工流产术术前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现代护理,2006,12(13):1230-1231.

4 卢莲芳.心理护理对人工流产综合征的预防作用.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68-1169.

5 赵秀英.对人工流产患者实施放松疗法的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3,17(7B):837-838.

6 李小珍,马丽,李锦莲.音乐辅助治疗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疗效研究.中国校医,2004,18(3):255-227.

7 王玉英.157例未婚人工流产术者心理干预作用的观察.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6):519.

8 吴桂贤,许琼,熊云川,等.心理干预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中国医学工程,2005,13(3):310-311.

9 王淑贞.妇产科理论与实践.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89.

10 彭彩娥,王艳,李金萍.心理干预在初孕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南方护理杂志,1996,3(4):29-30.

11 王玉梅,王爱华.心理干预在初孕人工流产中初步应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74-175.

责任编辑:胜利

2006-06-26收稿,2007-03-10修回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程金莲 梁执群 韩世范 孙玉梅 赵 娜 燕国华

心理干预医学科技论文 篇3: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MTL、GAS水平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5.42%(P<0.05);试验组治疗后MTL、GAS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心理干预 胃食管反流病

Clinical Study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LAI Rongcha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0, 17(02): -130

[Key words] Proton pump inhibitor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First-author’s address: Qiaotou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Dongguan 523523,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02.033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食管腔因過度接触胃液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症和食道黏膜损伤。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反酸、胃灼热及反流性食管炎,且一般病程较长,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身心饱受折磨,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1-2]。临床上通常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它具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是治疗胃酸分泌异常类相关疾病的一线药物。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高治疗效果[3-4]。本研究旨在探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诊断标准参考《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中相关标准:泛酸、胃灼热、反流;经胃镜检查确诊。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1个月内未服用过胃动力药或影响消化道运动药物。排除标准:(1)溃疡、肠道梗阻、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2)肝、肾存在严重功能异常;(3)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艾司奥美拉唑(生产厂家: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0095,规格:20 mg×7粒)治疗,20 mg/次,2次/d,口服;多潘立酮(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10003,规格:10 mg×30片),10 mg/次,3次/d,口服。疗程均为4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心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2名、临床医师5名,对小组成员进行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知识培训与心理干预技能培训。(2)整理患者的病情等基本信息,对每例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同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通过下棋、听歌等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耐心倾听患者述说病情,并予以语言安慰。(4)多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并了解其需求,共同探讨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及应对措施。(5)引导患者之间相互交流,使其互相安慰与鼓励,并通过以往成功治愈案例鼓励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6)根据患者的偏好开展相应的健康知识宣教,减少因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而产生的焦虑、悲观等,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疼痛、胃灼热等症状消失,经检查食管糜烂、肿胀消失为显效;治疗后疼痛、胃灼热等症状显著改善,经检查食管糜烂、肿胀面积缩小在50%以上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MTL)、血清胃泌素(GAS)的水平变化。(3)使用生活质量简表(QOL)评价两组的生活质量,为了让患者更好地接受评定,依据针对性、适当性的原则,选取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其中包括整体健康功能(QL)、情感功能(EF)、角色功能(RF)、躯体功能(PF),得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3~67岁,平均(44.90±9.21)岁;病程4~10个月,平均(5.50±0.18)个月。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2~66岁,平均(44.91±9.23)岁;病程4~10个月,平均(5.52±0.19)个月。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92%,高于对照组的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09,P=0.027),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MTL、GAS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MTL、GA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MTL、GAS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QL、EF、RF、P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QL、EF、RF、P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酸反流导致食管黏膜发生炎症、溃疡、糜烂等病变,主要症状有反酸、胃灼热、胸骨后疼痛、灼热等,长期刺激容易并发食管局部溃疡或狭窄,导致恶变[5-8]。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规律,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人群以肥胖、吸烟饮酒和精神压力过大的成人为主。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脏敏感性增高、机体防御机能减弱和心理因素的影响[9]。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大多合并精神心理异常,以抑郁和焦虑情绪为主,精神心理障碍程度与胃食管反流病炎症严重程度呈正比,是影响胃动力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临床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10-13]。因此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是提高临床质量效果的重要途径。

胃食道反流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食管抗反流屏障、食管酸清除和食管黏膜防御功能异常等。目前临床上通常使用艾司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它属于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人体服用后,可迅速弥散进入胃壁细胞内,与H+-K+-ATP酶结合,同时使泵分子失活。当新的泵分子插入到细胞膜上后,胃酸分泌才可能重新开始。因此,该药具有较强的抑制胃酸的作用,同时可以显著降低胃蛋白酶的分泌。由于该药作用于胃酸分泌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无论是否存在刺激胃酸分泌的因素,该药均可以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药物。

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因素和胃肠道疾病的病情进展关系密切,原因在于人体的胃肠道功能主要由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胃肠道功能受心理情志因素的影响较大,当胃肠道发生病变时,多数患者极易出现悲观、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14-17]。且胃食道反流的病程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层面均倍受折磨,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并不能较好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8-19]。本研究中开展心理干预前组织专门的心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2名、临床医师5名,对小组成员进行胃食管反流相关知识培训以及心理干预技能培训,使心理干预更加规范化。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使心理干预更具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干预的效果;在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通过减少家属负面情绪而减轻患者的压力,并从侧面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情况;引导患者间相互安慰及鼓励,可增加治愈的信心;实施个性化知识宣教,对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轻悲观、抑郁情绪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胃肠功能显著改善,且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胃食管反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莫阔,王秀珍.护理干预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8):1169-1172.

[2]高亚楠,费素娟.精神心理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疾病共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5):3036-3040.

[3]李牧虹,冷一梅,郭子皓,等.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4h食管pH-阻抗监测及高分辨食管压力测定结果分析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0):2645-2647.

[4]黄艳.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精神心理状态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OL].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8):60-63.

[5]王伟伟,王亚雷,许建明,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其对治疗的影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6):856-859.

[6]张岚,樊艳华,关劼,等.功能性胃肠病与抑郁障碍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7):440-441.

[7]陈创杰,梁银华,郭志勇.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1):59-62.

[8] Kahrilas P J,Howden C W,Wernersson B,et al.Impact of persistent,frequent regurgit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in heartburn responders treated with acid suppression:a multinational primary care study[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13,37(10):1005-1010.

[9]陈颖,刘建生,陈胜良.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食管反流病患者胃粘膜组织学变化的影响[J].胃肠病学,2015,20(12):717-721.

[10]陈一萍,王彩花,李慧春,等.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伴焦虑抑郁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3,33(7):347-440.

[11]达礼,梁丽,陈宏纲,等.胃苏颗粒联合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9):33-35.

[12]孙振刚.胃食管反流病老年患者精神心理因素、自主神经功能与疾病症状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448-4449.

[13]屈亚威,王伟岸,张晓,等.精神心理因素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关系的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12):1445-1447.

[14]张国玲.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11):1009-1012.

[15]牛小平,余保平,王运东.心理因素对质子泵抑制剂维持治疗老年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4):279-282.

[16] Schey R,Dickman R,Parthasarathy S,et al.Sleep deprivation is hyperalgesic in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Gaftroenterology,2007,133(6):1787-1795.

[17]侯慧,榮亮.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对伴焦虑抑郁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7):755-758.

[18]李雁,揭淑英.抗焦虑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17):212-213.

[19]王亚洲,高会军,杨新民,等.抗焦虑抑郁药物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辅助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2):42-43.

(收稿日期:2019-10-31) (本文编辑:程旭然)

*基金项目:广东省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项目(2018507150361461)

①广东省东莞市桥头医院 广东 东莞 523523

通信作者:赖荣昌

作者:赖荣昌

上一篇:情色电影压抑管理论文下一篇:本土酒店品牌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