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疗效观察

2023-03-06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内科的常见病, 且逐年增多。由于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和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部分病例可发生心力衰竭, 严重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1]。因此早期治疗极为重要。我院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甘桔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3月至2009年5月间收治的60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36例发病前2~3周有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史, 49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气短、胸闷、心前区不适、心悸及心脏杂音等非特异性症状, 5例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随机分为2组:中西药组30例, 男11例, 女19例, 年龄16~40岁, 平均年龄29.1岁;西药组30例, 男13例, 女17例, 年龄15~42岁。平均年龄27.8岁。2组年龄、性别、病程、诱因、病情等无显著性差异。

1.2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1) 按照1999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拟订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2]。 (2) 发病前1~3周内有感染病史。 (3) 临床症状有心悸、气短、胸闷或胸痛、乏力、自汗等现。 (4) 心肌酶谱、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等理化检查异常改变。 (5) 排除其它心脏病史及因素的影响。

1.3 治疗方法

中西药组:中药: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各30g, 莪术、蚤休、丹参、牛蒡子、麦冬、柏子仁、苦参各15g, 竹叶、薄荷、桔梗、川芎、红花、蒲黄各10g, 甘草6g。水煎服, 日1剂分2次服。西药:α-干扰素150uimqd, Vc针5.0, 加入5%G-S250m L中, ivgtt qd, 每月连用15d, 共用3个月。辅酶Q10, 片, 20mgtidpo。维生素E丸, 0.2tidpo。肌苷片, 0.2tidpo。均连服3个月。西药组不用中药, 其余同中西药组。

1.4 疗效判定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中有关标准拟订。临床治愈:心肌酶正常, 心电图正常, 心脏超声正常, 所有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

2 结果

中西药组经治疗症状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达93.3%, 西药组总有效率7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中医属“心悸”、“胸痹”等范畴。属心脉痹阻、心阳不振等症。中医认为:病毒性心肌炎系由于热毒之邪侵袭入里, 蕴结于心, 耗气伤阴, 甚至毒邪与气血相搏结, 气滞血瘀所致。气血虚弱, 感受时邪为发病的关键所在。总属本虚标实, 本虚为气阴亏虚, 标实为热毒、痰浊、瘀血。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痰是本病基本的治疗法则。甘桔汤加减方中甘草能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可以抗菌、抗病毒、抗炎、抗变态反应。桔梗、板蓝根有清解热毒之功效, 现代研究认为可以抗病毒;金银花能清热祛火, 并有抗病毒的作用;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通心包络作用, 并能扩张血管以改善心血循环, 有利于心肌的恢复;麦冬有祛心热, 清心除烦的作用并且清润而不腻;川芎有通络镇痛, 活血祛瘀的作用;柏子仁以宁心安神。诸药共奏心阳通, 心气复, 心血充盈, 阳气有所依附, 则心悸自止, 胸痹可通。配合西药α-干扰素抗病毒, 维生素C、维生素E抗氧化、保护心肌。肌苷片、辅酶Q10调节免疫应答、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故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起到补心扶正标本同治的综合疗效从而使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得到显著改善。因此, 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确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取得满意的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 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治疗, 治疗组3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柑桔汤加减, 2组均每月连用15d, 连用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73.3%。结论中西医合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结合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30.

[2] 杨英珍.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9, 27 (6) :405~407.

[3]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 6:484.

上一篇:当前初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及其改善措施下一篇:基于“三级导师学徒制”的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