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的实效与目标

2022-09-12

工作之余, 谈教育叙事, 写教育手记, 它记录着我们一个个鲜活的成长过程。理论在这里见“公婆”, 方法在这里显成效, 经验在这里凝结、升华, 学说在这里孕育与诞生。

对于育人者而言,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复杂的艺术, 博大精深。一堂课到底上得好不好, 用什么样的标准评判、是育人者们关注的问题。一堂课的好坏, 最终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上。有的老师从本节课的短期效应或有的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较长效应上来评价它, 各有其道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取决于这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要从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进行综合考虑, 不能偏重一面、而降低另一面。

课堂上, 从知识目标来讲, 有时老师已讲到了位, 但从课堂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角度来说, 还没有到位。育人者将知识分割得很细, 让学生从较小的角度来训练, 学生似乎已经掌握了, 但有的学生还是不能灵活运用。如果老师只停留在浅层的知识教学的直接目标上, 那么, 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只是孤立的、静止的知识。这样的教学目标有时落实越好, 学生越易形成思维定势, 学生学习的综合效果越差。

再从能力目标的训练上要让学生掌握课堂的教学重点、要学生注意的方面很多, 育人者面面俱到地讲解、生怕学生出问题, 很多要学生探索的东西, 就成了只需学生直接记忆的知识, 这样的学习, 学生获得后继知识的再生能力咱个提高?课堂上要学生注意的方面, 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索得到。即使学生一时注意不到, 让学生犯错误也无妨。其实, 巧用错误, 可培养学生的完美意识, 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还可体验学习的动态生成。学习上一种能力的获得, 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训练才能达到。老师的千叮咛, 万嘱咐, 不给学生的空间, 对能力的形成作用不大。

课堂上只有老师的讲解, 会压抑学生的活动, 思维不足, 机械地套用公式或例题, 把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变成了知识的传承和接受, 学生哪来学习兴趣, 哪有学习的情感投入。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推进和实施, 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实现情感目标, 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情理教育, 情理教学是教育的一种理想追求。在课堂教学里, 让学生参与教学中的学习活动, 去进行教学的调查、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证明。明白曾有无数学子为此钻研、拼搏、学业有成, 为国争光、造福于人类。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情感,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学习目标, 达到怡情、明理的境界, 是使教学获得实效性的内在动力。学生动力机制的形成、是落实好课堂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对于难度不大的课, 育人者应舍得完全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老师只要给学生创设学习环境, 提出当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探索结论, 总结解决步骤, 在合作学习中完成一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这样, 即使知识内容比较简单, 但对于学生来说, 是他们自己发现的, 其效果远远超过老师的解讲。老师讲得再好, 也没有学生自己学到的有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传递的仅仅是知识的信息。只有学生学到了并能综合应用, 才能说学生把老师传输的信息和课本上静态的信息化成了真正学到的活知识。

教学时处理好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目标的关系, 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有时, 育人者又注意到了三个目标、却往往难把握好这三者的关系, 遇到学生的提问、师生思维的碰撞,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讲的离主题太远, 本节课要完成的知识目标受到影响, 为了实现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又落实得不好, 必要的知识技能没有得到良好的训练, 从而使能力目标找不到好的落脚点。

在新课概念课上, 不能急于落实能力目标, 应围绕知识目标展开, 从学生知识经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角度, 创设新知识出现的情境、适当地推迟新知识得出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和领悟知识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为新知识的出现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比如我在讲几何三角形时, 把同学们平时写的说明文《三角形》有目的选出一篇让小作者在课堂上展示:

嗨!老师, 同学们好!

我名叫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接而成的平面图形。这三条边是我骨架, 我有七十二变, 有时可以变成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有时可以变成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我还是一位有棱角的老者、三内角之和有180的老光度、三外角之和有360的近视度。我可以为人类造福, 在平面和空间都能见到我的化身和影子, 给同学们带来无穷的智慧和乐趣。我生长在多边形的大家庭里、但辈份最小, 只有起码的三边。但我的用途可不少啊, 如果你细心地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 你一定会发现我超比寻常啦!为此, 人们给我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稳神”。不错, 我的特性就是保持一种固定的形状 (稳定性) 。在互动下, 学生把学生带入一个新情境、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能学”。大家心动了, 我趁热打铁, 顺水推舟, 再引一实例, 同学们想了解吗?“想!”我说:前次我校党总支组团到了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的纪念馆, 广场西面塑有挺立的邱少云铜像, 据一位一级解说员讲, 邱少云铜像双手握的1.5米长的冲锋枪三年中要掉下两次, 该馆负责人向国家主管部门请示解决这一问题, 久未得方案。不久来了一位日本观光者, 也听了这一解说, 这观光者当时没什么表白, 只给英雄塑像几个侧面录了像。游客又一车到了大足宝顶石刻世界级景区观赏, 石刻中每一幅石像都有传说的动人和可悲的故事。其中一幅高几十米的石佛, 双手半空中端着一座七层楼高的石塔、好几吨重, 几千年来风吹雨打、日晒雨露、塔却未掉过, 石佛像的披纱和飘带看去像风吹起在摆动、活灵活现。日本游客通过石佛像和邱少云铜像对比, 找到了两像的区别。石佛的披纱绕过了石佛两肩下的两肘, 构成了三角形支架, 使得这么重的石塔几千年来稳如泰山。而邱少云铜像上的防寒避雨披纱、绕到两肩头就飘走了, 没到关键部位, 致使冲锋枪三年掉两次。此事说明日本游客真是匠心之人, 在现实与梦境之间找到了结合点, 解决了英雄的枪不再掉的问题。更说明了我国五千年来的悠久历史文化孕育了不少杰出的能工巧匠, 当时他们没有清华、北大上, 为什么他们利用三角形的这一特性, 在工艺上这么完美, 在力学上有这样精湛的业绩。为此,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已达到, 方可落实能力目标了。

课堂上知识目标是能力目标的基础, 只有当知识目标得到较好的落时, 能力目标才能得到有效落实。知识目标没落实好, 就去落实能力目标, 是不切学生实际的。

巩固新知识能力习题课, 我认为老师要设计能力目标的达成, 要设计一些开放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突出新知识应用的基础上、明确新知识与其它知识的联系, 这就是一种能力。能力是在综合应用中反映出来的, 能力的养成需要课堂的日积月累, 老师要做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很重视技能和技巧的训练, 也很重视教学方法的总结, 更应加强对教学思想的提炼。

上一篇:医院信息系统的综合效益评价分析下一篇:浅谈班组QC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