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2022-09-10

大学语文是整体语文教学的重要学段, 明确这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 科学研究语文教学目标的历史与现实, 具有重要意义。

1 语文教学目标的发展与演变

纵观我国语文教育史, 可把整个语文教育划分为古代语文教育期、近代语文教育期、现代语文教育期三个时期。

古代语文教育期 (从文字产生至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前) , 语文渗透在文化教育活动中, 是一种尚未成熟的前语文教育。其特点是有教材, 但“文道合一”, “以道驭文”, 《大学》中说:“大学之法,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诵《经》读《礼》既是学习文化知识, 又是接受封建礼法道德教育, 从学习的意义讲是“‘明德’、在于教化, 在于使人至善至美”。

近代语文教育期 (从1904年语文 (中国文学) 独立设科至1949年) , 这一时期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开始时期。这一时期, 传统教育中“道”的内容也由专设的“修身”等课程来承担, 1916年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学校令实行细则》第三条说:“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 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 涵养文学之兴趣, 兼以启发智德。”这个目标突出了语文的语言教育功能, 同时也注重了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素养的完善。

现代语文教育期 (从1949年至今) , 这一时期语文学科通过不断改革, 不断的完善,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确立了以“突出语文的工具性, 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注重能力训练, 强调文道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 上世纪八十年代, 又确立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观念, 世纪之交, 国家又颁布了《国家课程标准》, 确立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等定位, 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突出了其工具性、人文性的新理念。

纵观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管是古代语文教育的的目标, 还是近代语文的“国文要旨在通解普通语言文字, ……兼以启发智德。”和现代语文教育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目标, 虽然各有侧重, 但都以学习语文知识, 提高学生素养为基本的教学目标。

2 新时期社会对人文素养的呼唤

瞬息万变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 对传统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 使当代大学生面对客观的社会现实而无所适从, 新的道德水准、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人文理念往往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于是,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如季羡林等教授极力地呼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国家也开始倡导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并将其作为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明确指出, 高等教育要“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近年来, 国家又先后提出“以德治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号召, 不管是“德”, 还是“和谐”, 都属于人文范畴, 只有国民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养, “以德治国”、“建立和谐社会”这些蓝图才能落到实处, 才能完全实现。所以, 以优秀的人文文化陶冶大学生的身心,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是现代社会的需求, 也是国家的要求。

3 大学语文学习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决定》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标示了我国当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之材, 这里的“德”包含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理想、伦理道德的养成以及文明习惯培养等内容;“智”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内容;“体”包含了锻炼健康的体魄、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等内容;“美”包含了情操的陶冶、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内容。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它可以分为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精神等三个不同的层面, 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趣味都是精神层面的主要体现。所以, 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内容都分属于人文素养不同层面。

人文素养是以优秀的人文文化为载体, 优秀的人文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提炼和升华而来。而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 历来选入教材的绝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是具有文学代表性的名家名篇。有着丰富的人文文化,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文章之情的体味, 文章之意的领会, 文中之道的感悟, 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好途径。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大学语文的终极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从纵向上可以划分为总目标、学段目标、学年或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各个层次的目标, 从横向划分可以划分为识字目标、阅读目标、写作目标、口语交际目标等各个领域。从纵向目标划分看, 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属于语文教学的学段目标, 也是我国现行学校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 对于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国家暂时没有统一的标准, 有人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仍是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也有人认为大学语文的目标是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体味, 还有等等不同的提法, 但是, 纵观历史上语文教学目标的演变, 结合现代社会对人文素养的呼唤, 以及语文本身的特点, 跟据《国家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 》将语文教学标准按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理念, 语文教学目标应该分阶段、有重点, 突出学段性。小学阶段以语文知识教学为主, 以能力训练为辅, 突出语文基础性;中学阶段以过程和方法为主, 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辅, 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大学阶段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主, 以过程和方法为辅,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趣味, 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 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摘要:大学语文是整体语文教学的重要学段, 科学确定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关系到教学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结合历史与现实, 研究了语文教学目标的的历史与现状, 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当代大学语文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1.

[2] 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

[3] 王松泉.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上一篇:煤焦化行业剩余煤气发电技术应用下一篇: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