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大豆生产现状及对策思考

2022-09-11

大豆是人类高蛋白食品的主要来源, 含有人体和动物所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 有“安全蛋白”的美称, 它是蛋白质含量最高 (蛋白质大于40%, 是大米、玉米和小麦的4~5倍) 的作物, 并富含油脂、铁、钙及多种微生物等。发展种植大豆是改善食物结构, 实现农业内部结构调整, 实行土地用、养结合、培肥地力、实施“沃土计划”的有效途径。但长期以来由于大豆属于小杂粮而被忽视, 种植面积有所下降, 大豆生产处于弱势地位, 其原因在于品种单一、种性退化、单产低、品质差、栽培管理粗放、技术落后。

近年来, 我街道引进大豆新品种‘渝豆4号’、‘渝豆四号’试种成功, 进而带动了全街道大豆生产的发展, 春、夏、秋、冬四季黄豆, 形成立体种植模式, 并摸索总结出成套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利用田坎、土壁、未成林桑、果园、易旱易淹地、稻田秋季温、光、水资源、旱地轮作、间套种等多种形式发展大豆生产。将大豆生产纳入旱地与稻田轮作制度, 扩大种植面积, 增加产量, 努力改善城乡人民的食物结构。

1 现状

我国把大豆生产的利用研究列为国际科技部重点研究项目和国家“863”重点攻关计划。“无论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还是从改善食物结构和出口创汇来说, 都需要发展大豆生产, 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恢复大豆种植面积, 努力提高单产, 对我国粮油及畜牧业生产、食品和相关化工行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双福街道大豆产量徘徊在10 t左右, 仅占作物播种面积的0.95%, 由于种植零星分散, 栽培品种几乎都是多年沿袭下来的地方老品种, 种植技术普遍采取“播种一把灰 (或根本不施肥) , 种下就等收” (不追肥、不治虫、不除草等) 的粗放栽培种植技术, 所以单产低。种植面积小, 总产量少。

造成大豆面积小、单产低的根本原因是品种退化、栽培技术落后、种植效益低下等。自2006年引进大豆新品种‘渝豆一号’、‘渝豆四号’连续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种植都获得成功, 是双福街道目前的主要推广良种, 并探索出春、秋大豆种植的适播期、合理密植、根瘤菌拌种, 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整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大豆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春大豆已初步筛选出‘西豆三号’、‘贡豆二号’、‘成豆四号’、秋大豆的‘渝豆四号’、‘渝豆一号’等有望成为‘宁镇一号’的后续品种。另外, 还在涪陵引进了冬大豆的新品种, 在玉米行间实行套种植已获得成功。但对晚秋资源和春、夏季空间的利用不够, 大豆生产发展不平衡, 可利用发展的潜力很大。因此, 大力引进筛选、推广大豆良种, 大力研究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大力提高单产、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效益、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 是摆在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生产课题。

2 有利条件

(1) 大豆需求量不断增加, 市场形势看好, 价格连年攀升, 种植大豆的比较效益较高, 流通渠道畅通无阻。

(2) 双福街道易淹易旱地和田 (土) 坎、壁, 中稻收后种植秋大豆, 是发展种植大豆的良好土地资源。

(3) 有高产优质的大豆良种。双福街道近几年的品种比较实验, 示范种植筛选出一批高产良种, 如以‘宁镇一号’为代表的秋大豆良种和以‘渝豆一号’、‘渝豆四号’、‘西豆三号’为代表的春大豆良种, 可供大面积推广种植。同时, 还有夏大豆和冬大豆品种的搭配组合, 形成全年春、夏、秋、冬大豆生产的立体时间空间的组合, 全年都有大豆收获。

(4) 有高产栽培技术。从品种播期、密度、施肥、拌菌和病虫综合防治等系列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 为大豆的稳产高产打下了技术基础。

(5) 领导重视, 把大豆种植当做一季生产来抓。街道拨专款用于黄豆生产的新品种和秋大豆生产的示范、推广, 并将大豆生产作为科技兴豆“863“项目的推广。

3 双福街道发展大豆生产的对策建议

3.1 利用多种多样的种植形式继续增加大豆的种植面积

3.1.1 继续发展田 (土) 坎、壁种植大豆

长期以来, 双福街道农村都有在田 (土) 坎、壁种植春大豆的习惯, 传统的粗放种植方式, 单产较低;同时, 近几年, 由于发展种植田坎玉米, 是大豆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 应大力种植大豆, 稳定大豆种植面积在0.04万hm2以上, 总产量在1500 t左右。

3.1.2 种植大豆, 扬长避短

易旱、易淹地稻田0.02万hm2, 其中当年不能适时栽插或栽上易受旱减产的有33.33 hm2, 实行扬长避短, 改种春大豆或夏大豆和秋大豆2季黄豆, 2季每667 m2产相加可达350 kg, 产值超过1季中稻, 并且可减少大量水、肥、劳的投入, 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3.1.3 充分利用资源, 种植大豆

双福街道有成片集中的花椒园、果园和水土保持等多种形式新建的未成林果园地0.01万hm2, 利用这些园的空隙地的光、热、水、土资源种植大豆, 提高果园的复种指数, 增加果园的经济收入。同时, 大豆根瘤菌固氮和大量的根系残留物和落叶可以培肥地力, 熟化土壤, 而且还有利于高产优质园地土壤的形成。

3.1.4 利用闲置稻田种植秋大豆

稻田种植秋大豆是利用中稻收后至小春播种前的80 d左右的空闲时间, 增加1季秋大豆。只要严格按技术要求种植的一般每667 m2产量可达70 kg以上。双福街道在海拔350 m以下的稻田面积近0.10万hm2, 适合种植秋大豆的面积有0.03万hm2, 充分利用这部分稻田的秋季温、光、水、土资源种植秋大豆, 以此达到用地养地想结合、培肥地力、调整农业作物结构, 改变稻田长期种植耗地作物的历史, 扭转稻田肥力不断下降的局面。

3.1.5 利用麦-玉-苕三熟制旱作地套种冬大豆

双福街道有麦-玉-苕种植面积0.03万hm2, 在玉米行间套种冬黄豆可充分利用不同作物生育期的茬口, 多收1季冬黄豆。种植方法简单, 大豆与玉米同期播种 (肥团育苗或移栽玉米时直播) , 等玉米收获后加强管理, 于11月上、中旬成熟收获。在麦-玉-苕套种冬大豆, 调整作物结构, 扩大土地利用率, 培肥土壤, 提高大豆有效供给额, 增加农民收入, 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1.6 充分利用土壁及“四荒”零星地种植冬大豆

冬大豆生育期长, 一般都在3月底至4月初随其他杂豆一起播种, 到11月上、中旬成熟收获。产量高、品质好、蛋白质含量更高。总之, 大豆生产在双福街道具有种植基础, 又有大量可供种植的土地资源和充足的温、光、水、热条件, 因此, 发展大豆生产的前景十分广阔。

3.2 推广良种, 普及技术, 提高大豆产量

3.2.1 加大推广优质良种‘宁镇一号’及后继良种力度

长期以来农民对大豆种植热情不高, 主要原因是大豆品种单一、种性退化、产量低等原因。现经过近几年试验、示范, 筛选出‘宁镇一号’可作春、秋季种植, 产量都较高, 同时, 还初步筛选出‘西豆三号’、‘贡豆二号’, 而‘渝豆一号’、‘渝豆四号’等春种产量更高;‘宁镇三号’、‘成豆四号’等比‘宁镇一号’秋种更好的后继良种。用这些良种更换田坎、土壁的老品种, 预计每667 m2产量可增加15~30 kg, 优良品种的全面推广普及可使大豆单产达到一个新台阶。

3.2.2 推广氮、磷、钾微肥配方施肥技术

传统种植大豆的施肥仅“一把灰”, 有的甚至根本不施肥料, 远远不能满足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每667 m2用尿素3~5 kg, 磷肥20~25 kg, 干草木灰50~100 kg, 可满足大豆对氮、磷、钾需要, 同时起到以磷增氮、以钾增氮的作用, 促使植株生长健壮, 增强抗病能力, 较好地发挥单株生产力;大豆接种要根瘤菌, 拌钼酸胺增加根系结瘤固氮, 可为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3.2.3 合理密植, 建立高产群体结构

大豆是阔叶作物, 易造成冠层封顶, 株间郁闭, 从而增大花、荚脱落率。因此必须合理密植, 建立高产群体结构。春大豆由于生育期较长, 植株高大, 应稀植, 其行、窝距一般以 (33.33~40) cm× (20~23.33) cm, 每667 m2播7100~8500窝, 留双株;秋大豆生育期短, 应适当密植, 发挥单位面积的最大效益, 其行、窝距一般以 (26.67~30) cm×17 cm, 每667 m2播1.3万株左右, 每667 m2留2.6万株左右, 即可获得100 kg以上的产量。

3.2.4 因时因地制宜, 适期播种, 趋利避害

大豆是喜温作物, 只要气温稳定在12℃以上即可播种, 提早播种有利于大豆的营养生长, 提高大豆单产。春大豆在3月中、下旬开始播种, 可使开花期避开梅雨季节, 结荚鼓粒期避开高温伏旱。夏大豆应在胡豆或小麦收后立即播种。秋大豆播期既要考虑茬口的矛盾, 又要保证播后能出苗, 更要注意能保证安全开花结荚鼓粒。因此, 秋大豆的播期应根据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利用中稻收后田的润湿度, 抢湿播种, 把播期卡在8月10日至20日。

3.2.5 搞好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

搞好病虫、鼠害的防治是提高产量, 改善品质的一项关键措施。春大豆主要防治好毛虫、土蚕、造桥虫等;秋大豆主要是豆杆蝇、蚜虫卷叶螟等, 播后7~10 d必须防治大豆卷叶螟, 在结夹期防治好豆夹螟和蚜虫, 在成熟期防治好田间鼠害。在开花结荚期若气温低、雨水多、光照少要特别注意防治锈病, 当豆叶呈锈斑状枯黄时 (从上至下) , 要及时防治锈病。

摘要:介绍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大豆生产现状和发展优势, 并从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量2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大豆,农业,结构调整,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

上一篇:明天醒来,你会在哪一只鞋子里——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思考下一篇: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断和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