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醒来,你会在哪一只鞋子里——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思考

2022-09-11

目前, 新课改正以全新的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而且在一定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由于高中阶段繁重的教学任务尤其是高考的压力, 新课改的效果明显弱于小学和初中, 有人形容为“浮躁与尴尬共舞, 口号与模式齐飞”。部分教师甚至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 这正如海子的诗歌《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

我想我已经够小心翼翼的

我的脚趾正好十个

我的手指正好十个

我生下来时哭几声

我死去时别人又哭

……

诗中自然流淌出了作者的伤感、无奈和迷茫。这正是海子的无奈, 他无力解救别人, 自己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同时, 这首诗也启迪人们思考:作为一名语文人, 学生在“哪一只鞋子里”?教师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师将用怎样的方式呢?教师是否也像海子一样无力解救学生, 并且自己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呢?当明天醒来的时候, 还会这样迷茫吗?

语文教师, 首先要清楚教的本质和学的本质, 要明白“明天醒来”, 自己的教学观在“哪一只鞋子里”, 自己的课堂观又在“哪一只鞋子里”。当前很多课堂只有教师的滔滔不绝和一群“沉默的大多数”, 语文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哑巴语文”。由此, 笔者想到了有专家曾提出的“亲在”课堂观。“亲”者即“亲自”“亲近”也;“在”者即“参加”“在场”也。也就是说, 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亲自参加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不仅“在场”, 而且还应沐浴在和谐、亲近的氛围中。T型台上的模特是在T型台上练出来的, 同理, 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也只能在课堂中得到提升和发展。没有学生亲自参与的课堂, 学生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讲得再精彩, 学生也不会有“记忆的硬度”, 最多也只能是当时有一丝愉悦的感觉而已。因此, 我们要还给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写作和言说的权利, 而不仅仅是使其作为一名静态的旁观者, 否则, 我们培养的只能是一群没有思想的光会听话的人, 就像食堂里蒸的包子, 一笼笼的, 但全都一个样。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和积累,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形成终身受益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设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完善的学习条件。但令人痛心的是, 当前太多的课堂充斥着伪知识, 伪方法, 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 学生不能记住真正的知识, 不能形成真正的能力, 学了十几年语文, 还是不会读书, 不会表达。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们要随时问自己:我的语文课对于学生的发展到底起到一种怎样的作用呢?我是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关注他们的成长吗?我的语文课是否深入到了学生心灵的深处?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习方法。”诚然,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激励、鼓舞和唤醒,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是教学的回家之路。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泛味的义务, 那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 一位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做知识的传声筒, 不经常进行教育研究, 就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 无法立足于讲台。在教学中, 我们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和对学习的渴求, 让师生间的思维、情感等通过文本这个载体发生碰撞、交流、融合。长期这样, 课堂就成了教师与学生精神与灵魂交融的场所, 这里有智慧的挑战与包容的美丽, 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好的东西被教师激发出来, 同时, 教师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也被激发出来。

要真正将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效果落到实处, 我们一定要推崇教学上的细化作用, 强调一课一得;倡导教学要贴着文本的地面行走, 要重点研读文本的关键词语、句子等, 要体味文章言语缝隙间的巧妙和蕴味;提倡教给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有记忆的硬度、思维的硬度、实践的硬度。只有这样, 学生的脑海里才能长久地留下深刻的印迹, 才能习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人教版必修 (1) ) 中有一段写梁任公先生讲课的片断。“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文章接着写到:“这四句十六字, 经他一朗诵, 再经他一解释, 活画出一出悲剧, 其中有起承转合, 有情节, 有背景, 有人物, 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 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 黄流滚滚, 景象苍茫, 不禁哀从衷来, 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诚然, 作为一名老师, 梁先生无疑是成功的, 他的课给学生留下了终身的印象, 以至于梁先生给“我”们演讲时的外貌、神态、动作和开场白, “我”至今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那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

这就是语文独特的精神魅力!其实, 今天我们早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语文与数理化应该是有区别的, 它不但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陶冶学生情操, 启迪学生心灵, 滋养学生灵魂。语文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甚至其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命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语文人, 我们应该守住这片精神领地, 并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不断去播种, 不断去耕耘, 只有这样, 它才能开出灿烂的花, 结出丰硕的果。

上一篇: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重庆市江津区双福街道大豆生产现状及对策思考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