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旅游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指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文献,既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又忽略了实证检验和旅游经济的特性。根据旅游经济增长的内涵和旅游经济的特性,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通过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提高闲置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和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进而推动旅游经济增长。

第一篇:旅游经济论文范文

旅游品牌对旅游经济的推动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日益迅速,产业比重也在不断上升。而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重要的一部分,正朝着产业化方向不断发展,行业内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旅游行业传统的价格战由于经营粗放,且频繁激化行业内恶性竞争、低端产品的过度购物也日渐显露出弊端。因此我国的旅游经济想要真正做大做强,品牌化经营是推动其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旅游品牌与旅游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并论述如何发展品牌化经营才能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关键词:旅游品牌;旅游经济;推动;探析

一、旅游品牌对于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旅游品牌是指一个旅游产品、企业或旅游景区以旅游者的信任和认同为基础,以旅游资源或地域文化为载体,通过精心打造和诚信经营,同时综合体现了景区自然人文等方面的优质面貌,并在旅游产品的质量、形象以及产品的管理和服务以及企业形象方面建立良好的口碑。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使我国的旅游业不断地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拉动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创立旅游品牌,不仅可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还能够起到优化和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拉动就业的作用。对于景区和相关旅游企业而言,树立了品牌就意味着旅游产品的销售收入随之上升,销售收入也会相应增加;在品牌建立的过程中,景区和相关企业不断吸取游客意见,对服务、基础设施等加以改进,从而能更好服务游客,满足旅游者新的需求和不断优化的消费观念;与此同时,旅游企业也在品牌的建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更好的应对国内以及国际上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

二、旅游经济发展中旅游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

以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为例,旅游业管理者本身虽然意识到了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且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旅游经济的整体上看,建设过于片面,重点只放在一方面的建设上,或太过注重景区建设或只注重旅游产品开发,不能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把握,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构建,使得品牌建设的不全面,导致产品后劲不足。

2.旅游品牌缺乏内涵,符号化严重

很多旅游景区存在着景区文化浮于表面,缺乏内涵的弊病。笔者结合自身旅游经历以及走访调研时发现,很多景区,在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着缺乏特色,千人一面的问题。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景区,这一现象存在尤为严重。对于很多外地甚至外国游客而言,当地原生态的民俗民风和质朴的生活场景等这些人文要素才是整个旅游产品中的精髓,而很多景区在建设中却舍本逐末,只注重景区硬件建设和景观修复方面,且仿古景观大同小异,缺乏创意和地域特色。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品牌建设中没有注重对原生态民俗的保护,对民风民俗的开发力度不够,导致部分景区的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其原有的风貌和意义,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最终使旅游品牌的开发只能浮于表面,符号化现象严重。

3.品牌定位不准确,推广缺乏创新

在对旅游品牌进行定位时,定位不准确是很多旅游业管理者存在的一个通病。在对旅游产品的品牌进行定位过程中,由于考察不够深入,且论证不够透彻。因此在品牌最终定位时出现了偏差。部分地区外聘的品牌方案的定位和策划者由于缺乏对该地区实际情况的了解,品牌定位上存在盲点,因此也导致了致使产品的品牌定位不符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另外,在旅游品牌的推广过程中,管理者以及企业没能抓住品牌推广的核心,且推广意识不敏锐,品牌的推广活动缺乏创新,没有很好的彰显地域特点,导致推广力度不足。

4.上述问题产生的成因

造成旅游经济发展中旅游品牌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区域整体经济水平的落后,导致旅游品牌的开发资金不足,意识不强。落后的经济条件无法吸引专业人才,产业整体缺乏活力,导致旅游品牌发展处于滞后状态。自然环境的恶劣,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改善,使游客望而却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旅游品牌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也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品牌的建设。

从主观意义上而言,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旅游管理者及企业缺乏品牌建设意识,这种问题通常出现在封闭性较高的西部地区。由于当地的思想观念传统和滞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充分,市场调节作用不明显,从而导致了商业环境建设的整体不足。缺乏创新观念,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区域整体旅游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第二,管理体制滞后,也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品牌的建设,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非常明显。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调节作用失灵,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计划经济调节,本该处于服务位置的政府过度干预,旅游企业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也是影响地方旅游品牌建设的一大问题。

三、如何建设能有效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旅游品牌

1.建立有效的整体规划体系,树立明确的品牌建设意识

针对西部地区存在的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整体规划缺失,品牌建设意识不足的问题,当地的行业管理者和相关企业必须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创建意识,转变守旧滞后的思想观念,并且在品牌的创建和旅游经济的开发中,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照当地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将该地区的地域文化,景区景点,民俗风情,以及景区基础设施的服务上统一纳入旅游品牌的建设中来。使品牌化建设遵循科学有效的体系进行运作,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旅游品牌体系,全方位服务游客。

2.加深旅游品牌内涵建设

作为行业市场的主体,旅游企业则是打造品牌的核心力量。针对很多景区存在千篇一律,盲目模仿,粗制滥造符号化商业化严重的情况,旅企业在对品牌建设进行强化的过程中,要加深旅游品牌的内涵建设,增加旅游产品的人文内涵附加值,尤其是要加大对旅游产品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建设。景区景点在开发和建设也必须要注意对原生态文化以及民俗民风的保护和开发,在民俗活动的策划和人造景观的构架中,尤其要着重凸显地域特色和人文内涵。杜绝模仿照搬和跟风建设,以免给游客留下空洞、浮于表面以及符号化的印象。

3.明确品牌定位,创新推广模式

鉴于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在旅游品牌的定位上存在误差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作为区域旅游业管理者和旅游企业而言,在对品牌定位和策划等相关人才的选拔上要注意,既要引入发达地区人才的先进概念和经验,又不能盲目照搬照抄。要注重对地域情况的实际考察了解,从而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旅游品牌化战略模式和旅游品牌定位。在对旅游品牌进行宣传和推广的时候,要注重推广模式的创新和推广渠道的发掘,在对传统的宣传渠道进行创新发掘和科学规划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交网络和新媒体在品牌推广上的应用,对旅游品牌进行多渠道宣传,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旅游品牌进行宣传和推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旅游品牌的建设对于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和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加强对旅游品牌建设,加快旅游业品牌化产业化经营,是发展旅游经济的必由之路。要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除了旅游企业自身要加强品牌化经营意识,创新经营理念外,外部相关环境也必须得到完善,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的努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投入,积极完善人才引入机制和对企业的相关扶植政策,从而促进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使旅游品牌化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最终实现旅游经济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充分发挥旅游品牌在石林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师,2015(6).

[2]颜娟,李俊鹏.西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品牌建设问题研究[J].才智,2014(6).

[3]连漪,姜营.区域旅游品牌发展及品牌价值提升策略--基于桂林旅游地品牌建设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3(2).

作者简介:朱超(1985- ),男,湖南长沙人,研究生,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旅行社与生态旅游

作者:朱超

第二篇:区域旅游合作与旅游经济增长

[摘要]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指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文献,既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又忽略了实证检验和旅游经济的特性。根据旅游经济增长的内涵和旅游经济的特性,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通过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提高闲置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和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进而推动旅游经济增长。而实证结果也表明,区域旅游合作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区域旅游合作;旅游经济增长;理论;实证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章程、协议或合同。

将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我国的区域旅游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各个地区开展旅游经济活动的一种趋势。而如何才能通过这种合作带动各个地区乃至全国的旅游经济增长更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合作各方在深刻理解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更具针对性、更富可行性的合作策略和措施,才能在合作中促进各个地区的旅游经济增长。因此,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指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现有的关于旅游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学者们如李正欢(2003),敖荣军、韦燕生(2006),左冰、保继刚(2008),李仲广、宋慧林(2008)等主要关注旅游资源、劳动力、旅游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管理等因素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始终没有把区域旅游合作作为一个解释旅游经济增长的变量。但是在众多的研究区域旅游合作的文献中,学者们在论述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或动力机制时,却从理论上间接地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例如:邹晓明、熊国保、马杰(2004)。李树民(2005),粟路军、奉亚卓(2007)等利用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区域旅游合作对促进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作用;罗文斌(2004),张慧霞、刘斯文(2006)则指出区域旅游合作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和供求能力。然而。在这些文献中,由于大家的侧重点并不是为了直接分析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这就使得他们的研究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而且他们还忽略了结合旅游经济的特性探讨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更忽略了对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因此,为了弥补前人研究的缺陷,文章将在剖析旅游经济增长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经济的特性,对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二、旅游经济增长的内涵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这种增加既可以表示为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由此。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便从生产函数的构建出发,先后经历了古典、新古典和新经济增长理论三个阶段。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强调资本积累或提高储蓄率在经济由起飞进入持续增长阶段的作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则破除了资本积累被夸大了的作用。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共同缺陷是把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而新经济增长理论则把技术、知识、人力资本等因素内生于经济增长模型中。然而,无论是古典、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是新经济增长理论,实际上都离不开对要素的投入以及要素的生产效率分析。这是因为,经济增长或产量的增加实际上就是一个通过投入生产要素,并不断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创造更多产品的过程。其中,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产品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如果按照上述理解,那么旅游经济增长就是通过旅游资源、旅游资本、旅游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并不断提高这些要素的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旅游产品的过程。

然而,近代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认为,生产活动和交易活动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全部经济活动。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与自然界的交往中获得消费资源和生产资源的活动;交易活动是人们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消费资源和生产资源的活动。康芒斯把交易活动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买卖的交易,即平等人之间的交换关系;管理的交易以及限额的交易。而这三种交易也可以分别称为市场交易、企业内交易和政府交易。显然,传统的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所关注的主要是人们的生产活动,而忽略了交易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则把劳动分工、制度变迁等因素引入对经济增长的研究,更加注重由于分工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协调成本和交易费用问题,从而把经济增长由生产过程延伸到交易过程。尽管在此并不直接研究制度创新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解,笔者认为旅游经济增长问题同样不能脱离对旅游交易活动的分析。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在此把旅游交易活动简单定义为旅游产品供给者和旅游产品需求者的买卖交易,即康芒斯所称的第一种类型交易或市场交易。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即使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和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创造了大量的旅游产品,但是因为旅游产品的买卖交易不能完成,旅游产品的价值就不能实现,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济增长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要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济增长,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综上,旅游经济增长的实质就是通过投入旅游资源、旅游资本、旅游人才等生产要素,并不断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和旅游市场交易效率以创造更多的旅游产品并实现其价值的过程。由于旅游经济增长问题涉及到旅游生产要素投入、旅游要素生产效率和旅游市场交易效率三个方面,因此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三、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一基于旅游经济特性的理解

1 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生产要素投入的作用。在现代旅游活动中,从需求角度看,旅游消费者要有效地实现其旅游需求,离不开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综合性服务,旅游经济实质上是以旅游为目的,以经济为基础,以服务为主的综合性经济活动。由于旅游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活动,因此旅游目的地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除了对旅游资源开发本身进行投资外,还必

须建造道路、港口、饭店、宾馆等配套设施。显然,这种综合性加大了旅游开发中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生产要素量的投入。而通过区域旅游合作,特别是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可以增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能力并避免重复建设,从而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此外,旅游产品的生产、消费与交换是不可分割的,即旅游产品的生产、消费、交换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具有同一性的特点。由于旅游产品生产、消费、交换的同时进行,当一次旅游活动完成过后,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便暂时处于闲置状态,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但是旅游目的地间的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通过客源互换,提高对现有旅游资源与各种接待设施的利用率。由此可见,区域旅游合作在节约新的旅游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同时,提高了闲置的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使得在既定的资源约束下,有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到新的旅游产品的生产中去,从而促进旅游经济增长。

2 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生产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如前所述,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是不可分割的,旅游消费过程中的时间耗费,也就构成了旅游生产活动的时间耗费。但是,旅游产品和服务所凭借的旅游资源和设施是相对固定的。旅游消费不是把旅游产品运送给旅游者消费,而是把旅游者输送到旅游目的地进行消费,即发生运动的是旅游者,而不是旅游产品。因此,与一般消费活动相比,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消费活动过程中需要发生更多的空间位移和耗费更多的闲暇时间。显然,这种时间耗费也是旅游生产的时间耗费,也就决定了旅游产品不可能像其它产品一样进行流水线生产,使得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旅游产品量下降,从而制约了旅游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而通过区域旅游合作,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区域壁垒,实现区域间旅游发展的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客流等旅游流要素畅通无阻,从而减少旅游消费者的空间位移和时间耗费。因此,区域旅游合作特别是无障碍旅游区的构建在降低旅游消费过程的时间耗费的同时,也降低了旅游生产活动的时间耗费,从而提高了旅游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3 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市场交易效率的作用。由于旅游产品和服务所凭借的旅游资源和设施是相对固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生产与消费都在旅游目的地进行,不存在异地交换和异地消费问题。旅游产品的这种不可转移性,使得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这给旅游信息交流带来了障碍,增加了供求双方的信息传播和收集费用。使得旅游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且由于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必须发生一定的空间位移和时间耗费,这空间位移和时间耗费,特别是从旅游客源地到目的地的空间位移和时间耗费,增加了旅游消费者的货币支出与时间成本。总之,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使得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增加,从而降低了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但是通过客源地和目的地间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降低信息收集费用;通过构建无障碍旅游区降低旅游者的空间位移和时间耗费,降低旅游交易费用,从而提高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

综上所述,根据旅游经济增长的内涵和旅游经济的特性。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通过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提高闲置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和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进而推动旅游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待检验假说:区域旅游合作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四、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检验

1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与变量的表示。影响旅游经济增长的因素众多,归纳起来大体包括旅游资源、人才、经济基础、科技、制度等几个方面。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研究的目的,文章把影响旅游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旅游需求能力、旅游供给能力和区域旅游合作,并从这三个方面建立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lnY1=a0+a1lnD1+a2lnS1+a3lnG1+u1

其中Yt表示t时期旅游经济增长量,由于入境旅游除了受本国旅游供给能力的影响外,还受到国外需求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入境旅游需求的因素繁多且数据难以全面收集,因此,文章主要考察国内旅游经济增长,用国内旅游收入表示;Dt表示t时期的国内居民的旅游需求能力,根据旅游需求理论,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示;St表示t时期的旅游供给能力,由于旅游产品供给涉及的行业众多,文章把St分解为4个变量的加总,即St=Slt+S2t+S3t+S4t其中Slt表示t时期国家风景名胜区累计数量,S2t表示t时期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累计数量,S3t表示,时期旅行社数量,S4t表示t时期宾馆数量;Ct表示t时期的区域旅游合作,用区域旅游合作指数表示;根据吴军(2007)的定义,区域旅游合作指数反映了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容广度,该指数越大说明合作的内容越丰富越全面;ut表示随机误差项,a1、a1、a2、a3为参数。根据弹性的定义,可以知道a1表示旅游经济增长的需求能力弹性,a2表示旅游经济增长的供给能力弹性a3,表示旅游经济增长的区域旅游合作弹性。

2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文章选取1993-2006年历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旅游景区和接待设施的数量、区域旅游合作指数对国内旅游收入增长进行回归分析。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根据国务院公布的各个批次累加所得,而旅行社与宾馆的数据来源于国研网和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综合计算,区域旅游合作指数则根据吴军(2007)的计算所得。各个变量的具体数据可以参见下表:

3 实证结果分析。文章运用最小二乘法,在Eviews软件上通过对1993-2006年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指数与国内旅游收入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lnYt=-2.085+0.549lnDt+0.491nSt+0.312lnCt

(-3.305)(2.279) (2.765) (3.228)

R-squared=0.983,Adjusted R-squared=0.977,F-statistic=171.69,Durbin-Watson=1.716

从上式可以看出:在估计的回归系数中a0、a1、a2、a3都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表明包括常数项在内的所有变量都在95%的水平下影响显著,都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检验,而对该方程的F检验也很显著,表明该模型的线性关系较强;调整后的R2=0.977,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D-W值为1.716,表明模型无自相关。从参数的系数和大小可以看出,旅游需求能力、旅游供给能力和区域旅游合作都与旅游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而旅游需求的影响最大,旅游供给和区域旅游合作的影响相对较小。由此说明,旅游需求能力增强是促进当前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区域旅游合作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同时其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区域旅游合作当前正成为各个地区开展旅游经济活动的一种趋势。研究区域旅游合作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对于指导区域旅游合作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旅游经济增长的理论内涵为基础,并结合旅游经济的特性分析表明,区域旅游合作可以通过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提高闲置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提高旅游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和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进而推动旅游经济增长。而通过对区域旅游合作指数与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的回归分析表明。区域旅游合作虽然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今后的区域旅游合作实践中,首先,合作各方应继续加强在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客源互换的领域的合作,以此节约旅游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提高闲置旅游生产要素的使用率;其次,着力构建各种形式的无障碍旅游区,以此降低旅游消费者的空间位移和时间耗费,提高旅游要素的生产效率和旅游市场的交易效率;第三,加强客源地与目的地政府间、旅游企业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居民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减少旅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旅游市场的交易费用。

[责任编辑:汤伟山]

作者:罗富民

第三篇:全域旅游:旅游经济的新方向

【摘 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一种新的旅游模式,全域旅游在社会各方力量的需求下诞生了,它在继承传统旅游业模式优势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对促進中国旅游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旅游产业;全域旅游;旅游经济链

一、前言

伴随着当代经济格局的不断革新、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产业也迎来了黄金期,同时旅游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其一,游客不再满足于以往传统的旅游模式,对旅游形式多样化、立体化的需求不断上涨;其二,嗅到旅游行业的商机,更多的人员和机构渴望加入“独立”旅游业,分一杯羹;其三,政府部门希望旅游业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带动其他行业,形成旅游经济链,从而促进整个区域就业率和经济的发展。由此,全域旅游应运而生,成为了当今旅游业的新方向。

与传统旅游业相比,全域旅游有自己鲜明的特色:首先体现在空间上,由传统旅游业的个别景点“一枝独秀”转变为独立景点带动全城景点共同发展;其次体现在工作人员上,不在局限于景点内部的人员,全域旅游一方面增加了景点外的旅游行业人员,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就业问题;最后体现在产业上,由单一的旅游业独自蓬勃发展转为旅游业带动其他行业(例如手工业)共同发展,形成系统的产业链。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我国旅游业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至今迎来了黄金期,它当前存在四个主要特征:

(一)旅游产业成为国民的重要产业。21世纪以来,服务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力,作为服务业中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显著贡献。在2019年,我国旅游业以高于平均GDP增长速度的速度,对GDP的综合贡献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由此可见旅游业对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旅游产业一改停滞不前的状态,与此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生活意识的提高,旅游产业抓住时代机遇迅猛发展,成为了目前居民消费增长最快的领域。

(二)我国旅游业已经步入爆发式增长期。有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旅游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而我国人均GDP在2011年就超过了5000美元,大众对旅游的消费更加普遍化,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伴随着全民消费观的不断提升,大众旅游时代将全面来临。

(三)旅游消费尚待进一步升级。近年来虽然我国旅游业发展快速,但是旅游内容较为单一、项目较少。我国的旅游业还处于过渡时期,从第一阶段的观光旅游到第二阶段的休闲旅游时代过渡,需要加快向享受型和文化型旅游项目建设。

(四)全民旅游观念不断深化。在当今社会,旅游业逐渐成为了全民消费的行业。虽然城镇居民占据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份额,但是农民对旅游的消费需求近年来也不断提升,对旅游业的贡献份额也稳步上升。根据数据统计,在人均花费增长速度上,农村居民超过城镇居民。由此可见全民旅游观念深入人心,旅游行业蓬勃发展。

三、全域旅游及产业经济链

(一)发展背景。作为“带动性强、能耗低、附加值高”的产业,旅游业具有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潜质。此外,以独立景区为核心的传统旅游业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于此政府这几年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成为了我国近几年来旅游业的新方向。国内诸多以旅游业发展为经济动力的诸多市,诸多县在开展旅游业上有了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推动全域旅游,推动全域旅游经济链的构建和发展。

(二)概念内涵。全域旅游总体来说是在传统旅游业基础上,通过三方面的“全域”,即空间上的全域,参与上的全民和产业上的全域,来实现科学系统的产业链,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1、空间上的全域。通俗讲是将独立的景点与所在城市相结合,将全城构建成一个蕴含景区特色的城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发。这既可以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景区所在区域的整体形象。

2、参与上的全民。参与上的全民指将旅游业工作者拓展到“全民”,即景区所在地的全民皆可做导游,为游客提供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民就业率提升。

3、产业上的全域。即通过将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刺激旅游消费,另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真正达到全域旅游产业链的构建。

(三)核心意义

1、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全域旅游在继承旅游业自身的优势同时,还通过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和提高就业率等方面促进全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全域旅游一方面通过包括了城乡旅游项目,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旅游和农产品的结合,可以提高农村收入。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构建全面小康社会。

2、有利于旅游产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域旅游是对旅游产业在传统旅游业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规模,另一方面使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紧密结合,构建区域旅游产业的新体系,从而维持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不动摇。和传统旅游模式相比,全域旅游将整体统筹结合起来,通过空间上的全域,将景点内部与景点外部协调起来;通过人员上的全民,将就业与业余生活协调起来;通过产业上的全域,将城乡与农村、旅游业与各相关产业等分别协调起来。同时,全域旅游将生态与旅游业结合起来,这很大程度上能维持旅游业的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3、促进我国城镇和农村建设。全域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城镇来说,一方面通过构建和景点相结合的特色城镇促进城镇特色化发展;另一方面可通过全域旅游促进城镇经济产业链发展,从而招商引资,促进城镇经济建设。对于农村建设而言,也是通过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发展农村旅游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构建美丽乡村,实现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相融,另一方面是通过产业链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4、提高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旅游业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产业,而是全球化产业,随着国际关系的友好建立,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中国观光旅游。在这种情况下,富有特色全域旅游业相比更容易受到外国游客的喜爱和关注,也能带动我国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此外,发展全域旅游已成为当今社会旅游业的新方向,也是促使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全域旅游经济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整合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建设。发展全域旅游不是旅游业一个产业部门独自发动力量,也不是仅需要发展旅游业的城市自己努力,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统一协作,共同促进全域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二)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发展旅游业的地方有关部门要积极听取专家人员整体上的建议,针对各自具体情况聘请相关研究人员,制定处适合当地全域旅游发展的规划。相关部门还应成立全域旅游规划机构,建立专门资金,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

(三)加快特色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快特色化建设,例如推出地方当地特色食品、特色建筑、特色风俗等,使全域旅游精彩起来,同时配合加大宣传,吸引投资商的投资和游客的观光旅游。

(四)培养与全域旅游经济发展相适宜的工作团队。根据地方特色和要求,加快培养特色导游团队,强化对导游团队的教育工作,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全域旅游,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步伐。

五、小结

全域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新方向,一方面为传统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全域旅游通过自身经济和推动整条产业链中其他产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啸.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究[J].中国民商.2018.(04)

[2]胡璟.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09)

[3]张晓美.加快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建议[N]

作者:李文贺

上一篇:农业金融论文范文下一篇:文学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