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论文范文

2022-05-1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旅游消费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旅游消费市场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收入和时间。高校教师作为收入较高、文化素质较高,每年又拥有两个带薪假期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强烈的外出旅游愿望,旅游消费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师消费的热点。

第一篇:旅游消费论文范文

做大旅游产业 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根据中共兴安县委常委会议的决定,县旅游领导小组在2009年春节期间,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旅游文化企业、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对如何扩大兴安县旅游消费市场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领导小组成员多次深入旅游文化企业和管理机构,调查了解情况,问计于民;多次召开旅游发展工作座谈会,听取各界人士意见;发放《兴安县扩大旅游消费市场意见调查表》130份,收回130份。同时,分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行社3个小组进行调研。现将调查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兴安县旅游业的基本情况

兴安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人口38万。县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已由过去单一的观光游发展到今天的乡村游、生态游、休闲游、历史文化游等多种游览方式,形成了桂林乐满地景区、灵渠景区、烈士碑园景区、世纪冰川景区、猫儿山、超然派景区、忘忧谷景区、梦里水乡景区、兴怡山庄景区、湘江源、秦家大院等十大游览区。兴安县的旅游业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逐步成为兴安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截止2008年底,兴安拥有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共有正式对外开放景区(点)13个,有宾馆饭店158 家,7326个床位。其中五星饭店1家,三星饭店2家,二星饭店2家,旅游定点宾馆饭店45家。旅行社或旅游营业部11家、旅游定点购物商店8家、家庭旅社(饭馆)178家,床位10000多张,地方导游近200人,旅游从业人员达0.5万人,这些构成了我县旅游行业的基本力量。

近年来,兴安县借创建旅游强县的东风,深入调研,认真规划,突出亮点,挖掘特色,优化组合,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999年,兴安旅游的品牌项目乐满地主题乐园项目的成功推出,推动了兴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兴安多年来努力丰富旅游文化产品,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结果,是兴安旅游以创新促发展的精品项目。我县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行业规模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实现了由事业型向产业型的转变,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强力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提升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兴安已逐步成为中外旅游者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全县住宿餐饮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旅游宾馆饭店投资规模不断增大。2008年,拥有良好住宿设施的新建的福满楼宾馆开业,原健评饭店易主更名泽玲饭店经改建后重新开业,阳光大酒店和岭南大酒店也重新装修,而岭南大酒店正在积极申报三星级饭店。另外,一个新的四星级饭店正在新建中。2008年是兴安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关键的一年,全县的旅游宾馆饭店也乘“创强”的东风,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服务水准,在服务质量方面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全年基本没有重大游客投诉事件。2008年,过夜游客117.88万人,全县住宿率达60%以上,收入47038万元。

多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以“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统揽全县工作,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产业与发展其他产业的关系,实现了兴安县域经济的快速、可持续性发展。兴安县先后荣获“广西优秀旅游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业生态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广西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广西工业发展试点县”、“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等称号。

二、目前影响兴安县扩大旅游市场消费的几个因素和问题

兴安县要进一步扩大旅游消费市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其中主要是:旅游接待人数没有实现大的突破,部分景区景点门票收入少,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上档次的旅游车少,景区间的公交车不足;汽车站、火车站、公用厕所、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及语言环境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功能有待加强建设和完善;一些企业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如灵渠景区、猫儿山景区,尤其是灵渠南陡村的矛盾长期存在,制约了景区的发展;各景区之间缺乏联动性,来乐满地的游客到其他景区游览的不多;乡村旅游发展快,但农家乐接待水平跟不上;旅游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如从桂林到兴安有两个收费站,不利于旅游车辆和自驾车的发展;旅游管理机构人才缺乏、部分旅游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有待加强学习和培训;旅游资源整合十分不够,景区缺少亮点,规模少,档次低;工作经费短缺,在宣传促销上各企业又各自为政,缺乏整体形象宣传,促销力度还需加大等等。

三、对扩大兴安县旅游市场消费的几点建议

(一)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增强发展旅游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旅游业是一个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县已经逐步成为重要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在整个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有利于改造和提升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并刺激金融、信息、法律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弘扬优秀文化,促进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推动城乡建设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加快对外开放水平。旅游产业是持续产业,也是一种特色经济,旅游业的发展将直接带动第三产业中服务性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工业旅游等活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经验证明,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扩大就业,促进农民致富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将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展旅游产业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增强全县干部和群众发展旅游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培育旅游产业的各项工作

1.抓好旅游业发展规划的修编。规划是建设的蓝图,是确保实现旅游业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旅游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按照“统筹规划,优化资源,合理开发,打造精品”的原则,制定高起点、高品位的旅游发展规划。我们正在积极想办法和筹措资金,尽快启动我县旅游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以便为招商引资、项目申报奠定基础,为今后指导全县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重点是抓好“三大水库”景区的规划:川江水库、斧子口水库和小溶江水库都是桂林市的重点项目,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县城以灵渠北渠古民居建设规划为重点。还有其他一些景区开发都要纳入新修订的总体规划中。三大景区规划中的单体设计遵循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避免照抄照转,生搬硬套。加强规划管理,防止盲目开发、短期行为和恶性竞争,尽量减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新的旅游项目,争取在3-5年实现旅游景区的重大新突破。近期,我们要重点建设和开发下列项目:一是以“一山三库”为龙头,再造一个新兴安山水旅游圈。“一山三库”是指猫儿山和川江水库、斧子口水库和小溶江水库。二是开发北渠古城,打造兴安古民居建筑群。三是建设日月湖度假村,再造一个“乐满地”。四是开发世纪冰川二期工程、龙潭江景区、烈士碑园红色旅游二期工程等项目。五是进一步开发古严关、乳洞岩、秦家大院和新农村“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3.树立经营理念,创新投资和经营管理机制。旅游业要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经营和运作。我们树立经营理念,就是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格局来发展旅游产业。全县要通过改组、改革,大力推进旅游企业以资本、资源等为纽带进行整合,促进旅游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搞活经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目前,重点是搞活灵渠景区的经营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进行整体宣传促销,实现主要景区或全县景区一票通。优化旅游线路,增加生态游览内容,如溶江的种植园、华江的竹子林等。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增加旅游业投入。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出让、合资、独资、参股、租赁等多样投资经营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外部资本和民营资本开发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4.加大促销力度,积极拓宽客源市场。搞好宣传促销,是促进旅游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也是树立我县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我们要盯住广西、湖南、广东、贵州和东南亚市场,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促销。在坚持多年来游客以广西和湖南市场为主的同时,还应锁定周边的湖北、贵州两省的武汉市、贵阳市,并制定周密的促销计划,由旅游局牵头,协会组织、旅行社、景区参加,实现宣传和旅游业务的交流和对接。加强与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联系,积极参加区内外的大型旅游交易活动,寻求和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坚持举办桂林米粉节等文化节庆活动,邀请旅游界的领导、专家、企业负责人以及新闻记者,前来做客观光,增进了解,密切关系,加强合作;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旅游宣传画册以及现代媒体、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地宣传造势,让外界充分了解兴安,使兴安知名度有一个新的提升。可在《中国旅游报》上做专题报道,然后再用一个版面整体展示兴安独特的旅游产品,以引起全国旅游中介商的关注和推介。要制定宣传口号,突出产品特色。设立政府奖励制度,提高旅游企业宣传促销积极性。

5.改善旅游环境,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旅游活动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吃得可口、住得舒适、行得方便、游得有趣、购得实惠、玩得开心,是游客的普遍愿望和要求。目前我们要重点抓好灵渠4星级宾馆建设和志玲路文化休闲娱乐一条街的打造。还要建立一定规模的旅游特产商店,专卖本地的土特产,地点可考虑设在白竹铺一带。兴安盛产竹子,可以把大点的竹制品厂办成可接待团队游客的企业,促进该产业的深加工和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强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层次和水平。强化旅游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观念,培育“文明礼貌,诚实信用,热情待客,与人方便”的新风尚。抓好旅游行业内部建设。管理部门抓作风,旅游企业抓服务,景区景点抓管理,从业人员抓素质。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坚决查处违规行为,杜绝宰客现象,维护我县形象。切实抓好旅游安全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加强防范,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旅游环境。

6.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坚持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要带动经济全面发展,又不破坏旅游资源与环境,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治理水土流失和防止水、空气污染为重点,对我县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和建设。抓好景区(点)的卫生治理,做到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设施建设同步,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轻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领导,落实加快兴安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确保兴安旅游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兴发[2008]43号),提出了发展旅游的指导思想和近期目标,也明确了主要措施和各部门、各乡镇的责任,我们必须贯彻落实。

二是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齐心协力,形成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的合力。可考虑对一些乡镇和部门的旅游工作进行年终目标考核。

三是大造舆论,营造氛围。借创建中国旅游强县的契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会议、宣传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宣传,让发展旅游业的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我县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精品和旅游业发展成果名扬区内外和国内外。

四是出台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和奖励政策,以进一步推动我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做强做大。如乐满地2009年员工在1200多人,全年养老保险等五险需427万元,可考虑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在对地方经济有一定效益时,核定一定基数,超过部分给予免除营业税优惠等。

责任编辑:彭康生

作者简介:

杨迪忠(1963——),男,广西兴安人, 兴安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作者:杨迪忠

第二篇: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分析

[摘要]旅游消费市场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收入和时间。高校教师作为收入较高、文化素质较高,每年又拥有两个带薪假期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强烈的外出旅游愿望,旅游消费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师消费的热点。高校教师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各个相关部门应根据高校教师旅游需求及消费特征,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并注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运用灵活的营销手段进行宣传促销,为开拓高校教师这一旅游客源市场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校教师;旅游动机;旅游消费行为

[作者简介]杨艳华,安阳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河南安阳455000)

近年来,教师旅游消费市场逐渐形成。高校教师作为文化层次较高、可自由支配时间较多、收入较高的群体,已成为旅游客源的一个重要细分市场,也越来越引起业界人士的关注。然而,专门针对这个市场的研究却较少。本文以安阳市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探讨高校教师旅游的动机及旅游行为各方面的特征,总结其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这一细分市场应采取的相关措施,以期对高校教师旅游市场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调查研究方法

(一)调研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校,对学校教师群体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在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方面,主要包括旅游动机、出游时间、出游方式、出游的影响因素、旅游消费结构和旅游信息来源等多个方面。通过对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找出针对高校教师旅游市场的产品开发策略和营销策略。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问卷调查通过在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办公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与个别教师现场交流,进行了深入访谈。

本次调查是从2013年3月3日开始,到2013年4月6日结束。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431份,回收率为95.7%,其中,有效问卷418份,有效率为96.9%。最后,整理问卷,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和分析,以求了解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特征。

二、高校教师旅游动机分析

根据罗伯特·W·麦金托什对旅游动机类型的划分,本次调查分为4个旅游动机类型,问卷共设计了12个旅游动机调查项供高校教师选择,在问卷中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计分,“1”代表“非常赞同”,“2”代表“比较赞同”,“3”代表“无法确定”,“4”代表“不太赞同”,“5”代表“很不赞同”。高校教师旅游动机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根据调查显示,高校教师旅游动机的排序依次为:“了解异地风土人情和艺术文化”、“游览名胜古迹”、“缓解压力,调节心情”、“游山玩水,消遣娱乐”、“品尝各地风味美食”、“为了增强与同事家人的感情”、“探亲访友”、“疗养健体”、“学术交流或业务考察”、“为了获得同事朋友的羡慕与尊重”、“别人都去了,我也要去”、“在陌生的地方结交新朋友”。

从调查结果来看,文化动机和生理动机是高校教师出游的主要目的,尽管高校教师拥有多种多样的旅游动机,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了解异地文化、游览风景名胜和缓解压力、消遣娱乐等方面。由此可见,一方面,高校教师都有着比较高的学历修养和知识水平,渴望通过外出旅游去体验异地的风土人情,增加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知识,以满足自己求知的欲望。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工作看似轻松,但因为有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任务,压力还是很大的,通过外出旅游舒缓工作压力,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另外,从调查结果看,高校教师旅游动机排在最后的是地位和声望的动机,说明高校教师由于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社会地位也较高,比较理性,攀比心理不强,并没有把外出旅游当作是提高自己地位和声望的手段,也没有把旅游当成是一种炫耀性消费。这些都表明高校教师拥有理性的出游动机。

三、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一)出游时间

高校教师拥有寒暑两假和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以及其他法定假期,相对来说,他们拥有比较充足的闲暇时间进行外出旅游。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更愿意选择暑假(占26.9%)和十一长假(占23.1%)出游,其次是寒假(占17.9%)和周末(占15.4%)。可见,由于暑假时间较长,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外出旅游,所以更愿意选择暑假出游。十一黄金周由于从时间上,对于多数地区都处于气候较好、风景优美的环境,很适宜出游,再加上国家刚实行的高速免费。因此,高校教师选择自驾车出游的也居多。另外,经过访谈得知,在寒假尤其是春节出游,高校教师多数选择与家人一起以度假的形式出游,既能合家团圆,又实现休闲放松的目的。而在周末和其他时间出游,主要是进行短途旅游,以乡村旅游的形式居多。

(二)出游方式

高校教师选择的出游方式中家庭出游所占比例最高(占30.96%),其次是和同事朋友出游(占27.86%)(见下图2),说明一方面同事朋友之间共同语言较多,志同道合,结伴而行,既可增进感情,又可享受乐趣。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旅游也越发成为增进和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在出游方式中,参加旅游团和单位组织所占比例最低,分别占13.31%和6.19%,经过访谈得知,高校教师最不喜欢参加旅游团,一方面是因为不愿受约束,不喜欢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另一方面是旅游服务的质量没有达到高校教师的要求。可见,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在访谈中得知,高校教师虽然很喜欢单位组织出游,希望通过单位组织出游,与别的系院同事接触,增强对同事的认识与了解。

(三)出游的影响因素

旅游出游决策通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作出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高校教师出游决策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时间、经济状况、距离、交通、景点的吸引性、服务质量、接待设施、旅游安全、价格、身体因素等方面。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影响高校教师出游的因素中,旅游安全、时间、经济状况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21.06%、18.51%和16.40%;其次是景点的吸引性、交通和价格,分别占12.13%、9.57%和7.66,%;再次是身体因素、服务质量和接待设施,分别占5.11%、3.83%和3.19%;最后是距离的远近因素,如下表2所示。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影响高校教师出游的因素中,时间和金钱仍然是主要因素。经过访谈得知,首先,虽然高校教师拥有寒暑两假和其他法定假期,但多数时间要用来搞科研、再学习或到外面讲课、做培训等,能够用来外出旅游、娱乐消遣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其次,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群体,又有不同的家庭任务,如27-35岁的年轻教师群体,他们有着强烈的旅游欲望,但由于孩子较小需要照顾,以及40-50岁的中年教师群体,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这些都成为时间上限制他们出游的因素。再次,对于年轻的高校教师而言,面对物价、房价上涨等生活压力,再加上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基础较弱,也成为限制其出游的主要因素。

(四)旅游消费结构

旅游消费结构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消费资料(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服务)的比例关系。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费用是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消费,而购物娱乐属于非基本消费。通过调查显示(见图3),高校教师在旅游活动中用于基本旅游消费所占比重最大,如,交通(占24.57%)、住宿(占20.15%)、餐饮(占18.92%)、门票(占14.25%),而用于购物娱乐的支出所占比重较小,购物(占12.29%)、娱乐(占7.86%)。这说明由于时间、经济收入等原因,高校教师外出旅游还没有达到享受物质生活的阶段,更多的是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另外,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基本旅游消费中,门票所占比例最低,而吃、住、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五)旅游信息来源

高校教师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互联网、电视、朋友介绍、旅行社、报刊杂志、户外广告等。根据调查显示,其主要来源是互联网(占30.20%)和朋友介绍(占24.33%)(见图4)。第一,互联网所占比例最高,是由于高校教师对网络这种信息搜索工具较为熟悉,而互联网又由于信息量大、方便快捷,因此成为高校教师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工具之一。第二,朋友介绍所占比例较高。高校教师非常注重在旅游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因此,非常在意同事朋友对旅游产品的评价,这也说明了口碑效应的重要性。第三,广播媒体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可见,高校教师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是广泛的。因此,旅游企业应保证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建立通畅的旅游信息渠道。

四、开拓高校教师旅游市场的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安阳市高校教师旅游动机与旅游消费行为,并针对安阳市高校教师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提出开拓高校教师旅游市场的策略。

(一)重视高校教师旅游需求,开发针对性的旅游产品

第一,长线和中短途产品综合并举。首先,高校教师寒暑假时间较长,进行长线的旅游便成为其首选目标,长线的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出境和国内长线旅游产品。在出境旅游方面,目前仍然以观光游览为主,旅游目的地主要是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因此,旅游企业应考虑到高校教师的偏好,在产品设计上仍以观光游览为主。同时,还应该针对高校教师的专业、爱好和需求,不断加大对度假游、城市休闲购物游和主题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在国内长线旅游方面,高校教师旅游目的地偏好主要集中在具有江南韵味的苏杭地区和民族特色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如,西藏、云南、新疆等。旅游企业应针对这一偏好,做好线路设计。其次,在中短程旅游上,高校教师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休闲度假、放松心情和联络感情。由于高校教师有比较稳定的双休日,因此有较多的中短途旅游时间。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本地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与乡村文化不断吸引着游客前去度假。旅行社可根据高校教师出游时间特点,开发中短途不同主题的休闲自驾游。

第二,休闲性和知识性相结合。高校教师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有着较高的审美情感。在开发高校教师旅游产品时,应做到休闲性和知识性相结合。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教师对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较偏爱,在旅游过程中高校教师不仅注重欣赏景点的优美风光,还对景点的历史故事和人文情怀抱有很大的兴趣。

第三,形成中高端多层次的旅游产品体系。高校教师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理性的消费观念,注重服务产品的质量。旅游企业在产品的开发上应避免劣质旅游产品的出现。另外,高校教师由于职称的差异、收入的差别较大,应该针对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年龄阶段开发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首先,不断完善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丰富服务的方式、拓展服务的领域,为高校教师提供一个较高质量的休闲环境。有能力的企业可与高校开展合作,及时回应高校教师的咨询,提供更超前的服务。

其次,对导游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导游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水平。高校教师有着比较丰富的知识,更有可能是某一行业里的专家。导游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在为高校教师服务的过程中,体现出对高校教师的尊重。

(三)加强旅游目的地的宣传

首先,在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上,根据影响高校教师出游的外部因素分析,旅游安全所占比重最大。所以,要注意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突出其优势。其次,旅游企业要通过宣传品为高校教师提供详实可靠的旅游目的地信息,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历史、风俗民情和地理环境特点的宣传,增强高校教师旅游的欲望。再次,根据对高校教师旅游动机的分析,在对旅游目的地的宣传上,要注重旅游的休闲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宣传。最后,在对高校教师进行旅游目的地宣传中要考虑到高校教师较高的文化素养,注意对景点相关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四)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由于高校教师旅游消费比较理性,所以在针对高校教师进行营销时,应该采取整合营销的方式,综合运用网络营销、广告营销和关系营销等营销方式进行促销。首先,做好网络营销。可以通过朋友网、QQ群、论坛和微博等方法进行旅游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宣传。可通过设立专业网站,为高校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旅游景点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站注册旅友的相互帮助和交流,增强互动,进行促销。其次,进行广告营销。一方面可通过校报、校园宣传栏和宣传手册帮助高校教师了解旅游信息,增强旅游印象;另一方面可通过举办校内旅游展,引导高校教师参与,进行互动。最后,做好关系营销。仿照高校导师带学生的模式,通过挑选热心于旅游和具有丰富人脉的高校教师建立校园旅游团体,开发校园旅游市场。还可开展联谊活动,利用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需求,开展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高校教师的联谊活动进行促销。

[责任编辑:何雄伟]

作者:杨艳华

第三篇:旅游消费信贷初探

[摘要]旅游是人类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在发达国家,旅游已成为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大消费项目。目前,直接融资异军突起,银行存差急剧增加。一方面是巨额资金被闲置,另一方面是人们强烈的旅游消费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大力发展旅游消费信贷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旅游消费信贷;信用;商业银行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

美国《幸福杂志》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提出,消费者集中追求的5个目标是时间、质量、健康、环境与家庭,能同时满足这5个目标的最佳消费领域就是旅游活动。旅游是人类在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在发达国家,旅游已成为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大消费项目。而为旅游者提供行、游、住、食、娱、购系统性服务的旅游业,也以其投入少、效益高、增长快、活力强等优势,被誉为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而且,它的发展还促进了娱乐、房地产、金融、交通、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显示:旅游业每直接增加一个从业人员,就可间接为社会提供近5个就业机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以及交通和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结构已从生存型消费向质量型消费、从以吃穿为主的温饱型消费向以住行为主的小康型消费过渡,大多数城镇居民处于消费结构的升级阶段。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非常迅速,已与住房消费、教育消费和汽车消费等并列成为我国的消费热点。经国家统计局确认的统计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0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92.96亿美元,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2.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286亿元,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为7686亿元,公民出国(境)人数达到3103万人次,各项统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我国发展旅游扩大就业的目标是要继续保持适度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新增就业岗位年均增加400万个左右。2020年,国内旅游将分别达到2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30436.6亿元,占GDP的8.7%。

二、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呼唤旅游消费信贷

国民经济的增长需要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来拉动,但是,投资需求只是中间需求,扩大投资需求最终还要由消费需求来实现,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的拉动力量。因此,积极开展旅游消费信贷,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生产,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或资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个人旅游消费信贷是个人消费信贷中一项成熟的金融业务产品,是个人消费信贷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的成功实践证明,个人旅游消费信贷能够实现银行、消费者和旅游业三赢。与其他形式的消费信贷相比,旅游消费信贷具有以下特点:①期限短;②金额小;③时间性强,尤其集中于春节、“五一”和“十一”等长假;④贷款年龄较为宽松,其年龄限制在20—65岁之间。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1999年,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出台:除双休日(于1995年实行),决定增加“五一”劳动节、国庆节的假期(2000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年3次的“旅游黄金周”,目前,法定假日共计114天,相当于全年1/3的时间);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把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逐步扩大消费信贷的服务领域,开发新的消费信贷品种。在继续做好个人住房、汽车消费贷款的同时,各银行可在具备条件地区,试办一些新品种的消费贷款,如耐用消费品贷款、教育助学贷款、旅游贷款等等。”自央行出台《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后,消费信贷品种由最初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展到现在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助学贷款、旅游贷款以及信用卡贷款等十多个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从1977年开始实施,目前在1981年之前出生的独生子女,总人数已经超过了9000万,而1982—1998年出生的独生子女,总人数已接近3.2亿,预计到2008年左右将成为中国消费的主力军。这一代人消费行为上与父母辈最大的不同是,他们追求消费而不是储蓄,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很容易接受适度负债和超前消费的新观念,因此,旅游信贷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拥有巨额金融资产,为发展旅游消费信贷提供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居民户存款首次突破14万亿元,达到143278.27亿元,人均存款额超过1万元。庞大的储蓄额就是发展旅游消费信贷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我国在发展旅游消费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北京银行率先于1999年8月推出个人旅游贷款业务。目前,商业银行推出的旅游消费信贷业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明用途的旅游消费信贷,如中国银行推出的“旅游度假消费贷款”,光大银行推出的“旅游信贷业务”等,有的银行还开展了可以用于旅游消费的“个人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另一种是信用卡业务。

目前,我国旅游消费信贷发展速度慢、规模小,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收入的不断增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一)缺乏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成功地办理消费信贷业务,主要是基于其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个人信用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由自然人的证明和个人社会档案、个人社会保险、个人银行账户和个人收入来源、个人可支配的用于抵押的资产等组成。良好的个人信用制度是住房消费信贷健康发展的保证。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码,通过这个无法伪造的号码,每个人拥有一份资信工资做出并保留的信用报告,任何银行、公司或业务对象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一旦有不良信用,报告上无法抹去,从而会造成贷款、生意的极大困难,因此,西方公民极为重视培养自己的信用。

但我国目前个人信用还未建立起一套统一、科学、真实、完备的个人资信评价体系及相应的监督、约束、制裁的法律保障,银行只能凭借有限的资料和手段,如身份证、单位工资证明等对借款者进行信用评估,这势必影响评估的效果。

个人信用中介机构的规范运作是个人信用制度

重要的微观基础,我国个人中介机构普遍缺乏且运作不规范。目前,我国信用中介机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少数城市,覆盖的范围还很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从中介机构本身来看,现有中介机构普遍存在资质低、管理差、可信度低、收费乱等问题。个人信用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和不规范,使其难以为银行分担具体的中介服务,造成实际操作中银行的工作过于繁重,精力过于分散,阻碍了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

(二)抵押担保保险制度不健全

由于旅游消费信贷要面对分散的消费者,点多面广,就我国目前来看,无论是操作还是管理上银行都缺乏经验,使银行在参与住房消费信贷的过程中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因此,银行必然需要风险分散机制为其风险减震。然而,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还缺乏政府和商业的保障制度。

在西方国家,既有商业保险的保障制度,又有政府机构提供的保障和保证制度,而且往往是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商业性保险为辅。

(三)手续繁琐令人生畏

旅游贷款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开展得较好,因为他们有发达的个人信用体系。而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人们金融信用观念不强,为规避还贷风险,消费信贷手续非常繁琐,通常都有十几道关卡。一般说来,想借旅游贷款的游客需提前二三十天向开办此项业务的银行提出申请,并提供身份证、收人证明、户口簿、抵押、质押担保等。

但是,银行忽略了一个重要情况,即旅游消费信贷是短期的(短则一个月,长则几个月)小额信贷,不像汽车、住房等消费信贷是长期的(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大额信贷。

(四)银行缺乏动力

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的最高目标就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但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目前远远没有市场化,竞争远不充分,所以,银行往往青睐盈利较大的信贷项目,对于一般金额较小的个人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积极性不高。目前,住房贷款业务开展得红红火火,各家银行使尽招数争取住房贷款申请者,而对个人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不太重视。

据了解,农业银行总行2005年8月下发通知,要求各分行暂停个人旅游贷款、个人装修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和农用机械贷款5种个人消费类贷款。而工行、建行、中行等,虽然并没有正式下文停办这些业务,但已经从2005年,有的甚至从2004年年底就停办了其中的一些业务。可以说,除了房贷和车贷外,其余的个人消费贷款基本上成为银行的“摆设”。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业的个人各类消费贷款中业务量超过95%。

(五)贷款业务覆盖面狭窄

旅游贷款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桂林等少数几大城市和旅游业发达城市中的商业银行开办,而在中小城市里此项业务尚是一片空白,因而,相当一部分有实力、讲信用,也有旅游意愿的潜在游客只因身在中小城市想办理这项业务也只能望“贷”兴叹了。

(六)银行业对发展假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亟待加强

假日经济的崛起,首先是带来旅游产业的调整发展,原有景区的扩容和改造、新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旅游设施的改造和完善等;同时,还会带来旅游景区、景点内的餐饮、住宿、通讯、购物等商业以及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业的兴旺,这些相关行业的建设、改造和完善,无疑都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

(七)旅游贷款产品单一,运作模式呆板

据介绍,想申请工行的旅游贷款,只能选择国旅,想申请北京银行的旅游贷款,只能选择中旅,而且借得贷款的旅客一般是拿不到现金的,只能跟随银行指定的旅行社组成的旅行团随行,这样消费者在选择旅游线路和旅游服务上都受到限制。目前,居民自助出游的比例已大幅度上升,如2004年“五一”黄金周的1亿多旅游人数中,旅行社接待的人数仅仅占了6%。

四、促进我国旅游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建立和健全我国个人资信评估体系

首先,结合存款实名制的落实和个人信用卡、储蓄账号的规范统一,由中央银行牵头,包括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各金融机构信息子库相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第二,建立独立、公正、权威的资信评级中介机构,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必须有健全的个人信用组织机构作为组织保障。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具有相当完善的信息生产和销售的个人资信调查中介机制,目前美国有3家大公司专门从事个人信用记录收集查询业务。信用记录公司先从各金融机构购买客户的原始信用资料,其他公司需要这些资料时需付费查询。第三,建立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目前美国金融机构普遍应用“个人信用风险评分模型”。借鉴国外经验,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可由人文基本资料、账户基本资料和评价标准方式3部分组成。人文基本资料包括:身份证明、个人住址、受教育程度、职位、收入、工作年限、历史金融信誉、历史司法信誉、家庭婚姻状况等;账户基本资料包括:个人基本账户各方面资料,个人拥有房产、汽车、家用电器等有形资产,专利、商标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评价标准方式:根据基础标准、浮动标准和个人的不同情况,通过统一的数学模型评价标准方式运用计算机进行量化和分类运算,得出科学的评估结果。

从国外资信评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关键不在于资信评级机构的多少,而在于其影响力的大小、可信度的高低。因此,当务之急是着重培养几家在国内具有权威性的、在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资信评级机构。因此,有必要规范资产评估机构的行为,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标准体系,采用科学的评级方法,甚至可以考虑加强国内评级机构与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信用评级技术和经验,从而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建立和健全旅游消费信贷担保体系

我国应该抓紧建立既有商业保险的保障制度,又有政府机构提供的保障和保证制度,并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商业性保险为铺。商业性保险主要是利用保险公司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专业特色和强大的资金实力担当起承担风险的重任,这将大大提高旅游信贷的安全性,使银行能够对不同收入、不同背景、拥有不同保险的人采用不同的贷款额度。将旅游消费信贷业务与保险业务结合起来运作,这将使贷款机构、保险机构、借款人风险分散而利益共享,可以大大简化旅游贷款手续,有效降低借款成本。此外,不仅要发挥国内保险公司在住房抵押贷款保险领域中的作用,而且,要引进一些在这个领域中有丰富经验的外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还应改变保险产品单一的局面,加快开发一批新的保险产品,把险种延伸到旅游的各个领域,拓宽投保渠道,积极开发旅游市场上急需的险种。

(三)简化手续,加大贷记卡业务推广力度,优化用卡环境

《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第六条指出:“提供全方位优质金融服务。积极开展消费信贷

咨询业务,为客户做好参谋,提供适当的中介服务。要积极采取措施方便顾客申请贷款,缩短贷款评估和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从国外来看,旅游贷款大部分由专业金融服务公司专门运营,银行贷记卡提供的小额贷款,也已逐步取代旅游贷款单项业务。在风险防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缩短链条,简化手续,贷记卡透支消费的功能非常适合消费金额小、使用时间短、重复性强的旅游消费者使用,是商业银行发展旅游消费信贷的绝佳载体,透支消费、分期还款、没有利息。银行可以选择经济收入高、职业稳定、法律意识强、有较高消费预期的群体作为信贷客户,各家银行信用卡的透支额度目前已达到5万元,而且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对银行而言,一方面可培养持卡人忠诚度,提升信用卡品牌知名度,提高发卡量;另一方面,当持卡人用卡旅游消费,银行可获取代理费,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对特约商户(包括旅行社)而言,通过与银行合作,由后者为其做足宣传,节省广告费用。对消费者来说,不需要烦琐的贷款手续,即可使梦想变为现实。

(四)营造良好的旅游金融环境

1.完善旅游消费信贷的基础服务设施。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加快实现各家商业银行银行卡网络、人员及机具等资源共享;大力开发功能齐全的智能卡,拓宽信用卡的使用范围,使其能在旅游消费的各个环节广泛使用;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特约商户,如旅行社、酒店、景区(点)、购物商场等,加快主要风景名胜区金融机构的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增加自动柜员机(ATM)、商品销售终端(POs)等金融设施,方便持卡人消费。

2.尽快完善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和出台《消费信贷法》、《公平使用信息法》、《真实贷款法》、《个人信用破产法》等法律法规,以规范银行、信用中介机构和消费者的行为,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确保信用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使信用消费在业务种类、范围、操作程序、个人资信评估、担保、保险等方面的措施和办法有法可依。

3.加大对旅游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为城乡居民努力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旅游消费环境。

(五)切实提高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的迫切性

目前,直接融资异军突起,银行存差急剧增加①。一方面是巨额资金被闲置,另一方面是人们强烈的旅游消费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给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提供了良机。国外金融机构日趋激烈的竞争也将迫使各金融机构放下架子,把目光集中在消费者身上,竞相推出各种消费信贷产品吸引客户,抢占先机,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西方国家的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已经成为银行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今后几年,中外银行之间在个人零售业务领域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因此,商业银行部门应正确认识消费信贷风险,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潜力,增强拓展业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银行要在利率、期限、还款方式上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方案,形成品种齐全、内容丰富的旅游消费信贷服务品种体系,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六)大力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

为满足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旅游业一方面要开辟新的旅游景点或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要对原有观光型产品充实新的内容,提升其文化含量。

(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信用消费的发展状况。政府应稳妥推进改革,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劳动保险、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等制度尽快明确和定型,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

(八)推动旅游消费信贷主体多元化

美国的贷款机构具有多样性,消费信贷的机构除了各种商业银行以外,还包括各种非银行的金融机构——非银行性储蓄机构、消费者财务公司、销售服务公司、货币市场互助基金、投资公司基金、退休信托基金、人寿保险公司、人寿灾害保险公司、私人养老基金、金融公司、信用合作社、私人年金或退休金组织、政府年金组织、投资公司等。

[责任编辑:宋志伟;责任校对:廉月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范方志 麻勇爱

上一篇:韩国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电气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