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旅游业发展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民族旅游业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发展。但是,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针对制约贵州民族旅游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探讨发展贵州民族旅游业的对策。

第一篇:旅游业发展论文范文

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助推普洱旅游业发展

摘 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变革和调整之中,面对着机遇和挑战,能否实现科学、和谐的发展是当前面临的共同课题。现如今,全球兴起了绿色浪潮,以绿色文化、绿色经济以及绿色组织、绿色消费、绿色建筑等为理念的绿色发展文化,绿色经济成为深入人心的发展主题,文章以绿色经济发展为视角,结合普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用绿色理念助推普洱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旅游

21世纪是绿色的世纪,保护好绿色生态,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保护好民族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家园,普洱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两强一堡”战略机遇,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全力打造“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城市品牌,助推普洱旅游业的发展。

1 绿色发展理念对普洱旅游业的影响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它的范围很广,包括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经济能充分体现自然环境的价值,它的发展理念是协调的,注重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这就是绿色经济的核心,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本质所在。

普洱市有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林业用地面积46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0.5%,人均有林业用地面积18.2亩,是全国的8.1倍,森林覆盖率达67%,其中普洱中心城区周围高达80%以上,作为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资源富饶的地区,普洱市引入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定位主题,把生态保护建设作为重点,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不仅符合普洱当地的实际,也符合当前国际产业发展的形势,不仅实现了普洱经济的自我发展,而且还充分考虑到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普洱发展民族生态文化旅游养生产业的潜力巨大,当前,普洱市抓住云南省推进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好时机,加强绿色产业品牌建设,围绕建设“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着力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绿色产业自主品牌,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同时结合当地的生态资源开发特色旅游文化。

2 普洱在绿色经济发展上的优势

普洱最大的特色是绿色,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最大的财富是自然资源,最大的资源是普洱茶文化,普洱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是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具有众多自然生态资源、水域风光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发展条件得天独厚,茶文化、民族文化、口岸文化优势明显。

①宜人的气候优势。普洱市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哀牢山、无量山及怒山三大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温暖湿润的气候使普洱“冬暖夏凉四时春”,享有“天然氧吧”的美誉,负氧离子含量在七级以上,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还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被联合国环境署称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

②独特的区位优势。普洱市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尤其是普洱市江城县,是云南惟一与两个国家接壤的县,经江城出境的口岸(通道)有3条,即中老勐康口岸、牛洛河通道、中越龙富通道,依托绿色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平台,打造普洱市边境绿色经济自由贸易区,成为沟通中国与老缅越等国的绿色通道。

③丰厚的资源优势。普洱市具有丰富的极富开发价值的森林、水能、矿藏、热区等自然资源。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00多万公顷,是云南重要的商品林基地、林产工业基地,享有“绿海明珠”之美誉;普洱是世界茶叶原产地和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历史源远流长;普洱是全国水电富能区之一,澜沧江、李仙江、怒江3大水系及100多条支流穿境而过,成为云南“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基地之一;普洱丰富的矿产资源,有“怀金孕宝”之地,有“银思茅”之美誉。普洱市是咖啡产业最好的自然条件和优势,已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小粒种咖啡基地,成为我国咖啡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地区;普洱市生物药材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中药材种植的中药与民族药资源优势,被我国中医药专家称之为“国内石斛、龙血树、灯台叶树等药用植物生长条件最适宜的地方”。

④绚丽的文化优势。普洱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极具魅力。全市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有着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佤族木鼓节、拉祜族葫芦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中原文化、南诏文化、边地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多种文化与普洱文化复合积淀,形成普洱绚丽多姿的地域文化特色,围绕“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城市定位,普洱发挥茶产业的优势,发展茶文化旅游,大力培育以茶文化、茶马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共赢。

3 绿色经济发展对普洱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3.1 绿色经济发展提高了普洱旅游业的知名度

普洱市抓住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契机,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平台,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建设特色生物产业、国际性旅游度假休闲养生、清洁能源和现代林产业四大基地,“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普洱市旅游产品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普洱市先后荣获2012年度的“创意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称号,被命名为“中国咖啡之都”,与法国利布尔讷市结为友好城市。据统计,普洱市招商引资全省综合排名第二,这说明了普洱正从一个边陲小城蜕变成一张绿色品牌,普洱走绿色发展之路,提高了普洱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普洱旅游业的开拓发展。

3.2 绿色旅游拉动了普洱的旅游业

普洱市委市政府坚持任何开发不能破坏生态,2011年,国务院批准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普洱市发挥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重要的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基地。普洱以“森林普洱”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原始生态和湿地恢复工程,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加快推进普洱国家公园、景迈山等景区景点建设,开通以思茅为中心,辐射思宁江墨和“绿三角”的旅游线,推出一批佤族、拉祜族、哈尼族等原生态歌舞,全面展现普洱“看有神秘森林、品有醉人普洱、食有生态食品、娱有曼妙歌舞、呼有天然氧吧、居有精品城市”的独特景观,着力把普洱中心城区建设成为一个大树成林、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的生态生命景观支撑的妙曼城市。

3.3 绿色经济发展完善了普洱的旅游环境

①旅游设施的完善。普洱市绿色发展的广阔前景,吸引了海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广泛关注,为了推进文化旅游养生产业发展,普洱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交通、水利、城镇、能源、社会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破解发展瓶颈,着力构建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先后建成思小高速公路,思茅—澜沧、景谷—永平、澜沧—惠民二级公路,无量山、哀牢山经济干线。全市103个乡(镇)有91个乡(镇)实现公路油路化、所有行政村实现通达,普洱机场航班年客运量22万人次以上,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规划中还要建设“普洱绿三角”机场,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便利通达的旅游交通体系。

②旅游景点的丰富。普洱市围绕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普洱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富含东南亚风情、开放包容的口岸文化四大重点,全力打造普洱旅游文化品牌,全面实施绿化、亮化、野花、野生动物、好水、风貌改造、酒店、湿地、人文和美食“十大工程”,打造以生态生命景观系统支撑的“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妙曼精品城市品牌。

③旅游产品的开发。普洱坚持绿色发展,不断提升绿色发展竞争力,为了发展文化旅游养生产业,高品质规划建设了景迈芒景旅游景区、西盟县城风貌改造工程、澜沧惠民旅游小镇、镇沅哀牢小镇等一批精品项目,同时,以浙江金洲、北京中坤、华夏文化、汇源等企业集团引领,普洱市谋划构建 “景景镇”、“绿三角”,思茅宁洱三大休闲养生区和墨江、江城休闲养生度假点的“三区两点”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养生板块,由此可见当前普洱市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建设给普洱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尽管当前普洱市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偏小,旅游业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的文化素质、法制观念以及人们的价值观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等困难,要使绿色生态休闲养生的旅游模式由时尚变为每个消费者的自觉行动,必须由旅游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相互配合,才能共同促进普洱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普洱市倡导绿色理念,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区,对普洱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绿色经济是生态城建设的特色与标志,普洱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以绿色主导,加速绿色经济战略的实施进程,变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构筑我市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商贸等方面为主体的绿色经济体系,走出具有普洱市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叶,张国云.绿色经济[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实现绿色的经济转型[M].北京:中国科学院出版社,2011.

[3] 杨朝飞,(瑞典)里杰兰德.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和政策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刀剑

第二篇:发展贵州民族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民族旅游业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发展。但是, 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针对制约贵州民族旅游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探讨发展贵州民族旅游业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旅游资源;旅游;开发

作者:孙 婷

第三篇:高铁发展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高铁时代的来临,拉近河南和周边省市的时间距离,也对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高铁时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河南旅游业应抓住机遇,有效整合资源,在“高铁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加强区域合作,快速发展旅游业。

关键词:高铁;发展;河南旅游业

一、交通运输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

在旅游业发展中,交通运输已经不仅仅是保证旅游成行的条件之一,而是已经成为旅游基础设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支撑着旅游经济。

二、河南境内高速铁路的概况

在全世界高铁建设的浪潮中,我国也加快了高铁建设的步伐。2010年2月6日,郑州至西安的高铁正式发车运营。郑西高铁成为一条连通中西部旅游的黄金线路,继而引发豫陕两省旅游业的深层次变革。2012年9月28日,郑武(郑州-武汉)高铁正式开通,郑州至武汉直达列车仅需1小时56分钟,与此同时,郑京(郑州-北京)的旅途时间也仅需2小时30分钟,郑州到北京、武汉、广州的高铁连通也将大大拉动河南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根据《2010-2015国家中长期铁路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郑太(郑州-太原)、郑济(郑州-济南)、郑合(郑州-合肥)、郑瑜(郑州-重庆)高铁的相继建成,郑州将形成“米”字形的高铁交通框架。这一“米”字形的高铁交通框架形成后,将会在空间布局、产品组合、市场格局、旅游流向等多个方面对河南旅游业产生巨大影响。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格局被打破之后,河南旅游势必加速进入高铁时代。

三、高速铁路对河南旅游业的影响

(一)高铁对河南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1.高铁促进了旅游景区客流量的增加

高铁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空间感知距离,大大拓展了旅游客源地。高铁的发展,一方面会带动旅客规模的迅速扩张,以郑西高铁为例,郑西高铁的开通使秦始皇兵马俑和少林寺能够整合成一日游或二日游旅游线路,推动游客的大量增长;另一方面,城际之间高铁建设将推动城市群之间旅游者的大规模流动。

2.高铁的开通有利于转变发展理念,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旅游形象是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的旅游形象有利于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想要大力发展河南旅游业,首先应该提升河南旅游的整体形象和档次。高铁的开通增加了旅游的客流量,这促使各旅游景点要完善旅游设施,增强旅游服务质量,为适应旅客需求,需发展融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等一体化的旅游产品,使河南旅游不断向“深度旅游”“整体旅游”迈入。

(二)高铁发展对河南旅游业带来的挑战

1.高铁的发展,加剧了旅游交通工具的竞争

高铁的开通,打破了人们对铁路运输的惯常思维,以速度快、舒适、安全的特点,使航空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高速铁路直接冲击了民航在旅游交通中的地位,改写旅游交通格局。

2.高铁的发展加剧了区域旅游的竞争

高铁开通后,拉近了高铁沿线各景区之间的空间距离,区域城市间如果有相近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和营销模式,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了景点间的替代性。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略汰”,那些旅游资源好、旅游项目特色鲜明、创意新颖的景区会越做越强大,而旅游形象不佳、特色不鲜明的景区会面临被淘汰的挑战。

四、河南旅游业应对高铁经济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河南旅游的知名度

高铁的发展,将改变河南旅游的的客源市场分布,围绕高铁形成的“2-3小时旅游经济圈”,将把高铁线上1000公里以内的周边区域拉入近中程客源市场。面对高铁发展带来的新一轮客源市场重组,河南应迅速抓住机会市场,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旅游促销力度,不断扩大客源市场,尽快提高河南旅游的知名度。除了利用好现有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促销手段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各种全国性的大型会议,特别是举办各种旅游节庆活动、文化主题活动,在主要客源地召开旅游推介会,参加国内外旅游展销会等活动进行宣传。

(二)软硬兼施,提升河南旅游形象

作为高铁的沿线旅游区域,河南旅游应挖掘旅游资源,让旅客旅游时,在欣赏秀美山水、感受厚重文化、体味民俗风情的同时,再享受到舒适周到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前来。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在保证旅游资源硬件设置稳步发展的前提下,有力提高河南旅游发展的软环境。

(三)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应对高铁发展对河南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开发出一系列旅游产品,业态覆盖文化主题景区、连锁文化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创意文化园、儿童职业体验园、星级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等。

另外,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自助旅游和运动休闲旅游群体的需求,河南应大力扶持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如自行车、滑翔、攀岩、徒步、探险等,从而做大做强河南旅游。

(四)加快区域协作,在区域旅游合作中求发展

高铁的发展,给旅游业带来了同城化和近城化效应,面对竞争日益白热化的高铁旅游时代,必须积极融入区域旅游合作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才能积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河南旅游。在新形势下,河南旅游的区域协作不但要加快省内终点城市的联盟发展,也要加大和周边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合作。

总之,高速铁路对于河南旅游业的影响将是全面而深刻的,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构筑高铁经济圈下的新旅游格局,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反复摸索、努力探究。

【参考文献】

[1]张金霞.论“高铁时代”对武汉旅游业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0(06)

[2]张莹,薛东前.郑西高铁开通后旅游整合联动发展的SWOT分析[J].经济师,2010(04)

[3]张明.高速铁路对我国旅游业的预期影响与对策思考[J].价值工程,2010(11)

[4]黄爱莲.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武广高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1(10)

[5]朱梅.积极应对高铁经济加快旅游业发展[J].世纪行,2011(02)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作者:张莉萍

上一篇:房地产周期论文范文下一篇:马克思经济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