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旅游文化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时至今日,在许多关于旅游的学术论著或普及性文章当中,常常把“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互相取代,造成一种模糊的认识。文章试图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出阐释,理清思路,同时指出当代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研究的重点及发展趋势,以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旅游文化学论文范文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摘 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人们生活质量指数上升,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和生活方式,能够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不同的体验。旅游文化是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同时也兴起了“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两个看似相似却截然不同的概念。基于此,本文对“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次进行辨析,并研究不同的实践策略与发展趋势,以期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文化;文化旅游;理论;实践

引言:

文化和旅游产业一直都存在着模糊界定情况,很多时候都会相互渗透、融合在一起。“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两个词汇看似相近却大不相同,在现实生活中极易被人混淆。实际上想要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有必要清楚界定二者的概念,并针对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未来的策略与方向。

一、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看似十分相近,容易在使用中被混淆,但其实包含的语境含义完全不同。从语言构词的角度看,旅游文化的关键词是文化,可以看出旅游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与旅游的文化内涵有关,属于文化研究领域。就文化旅游而言,它是旅游中的关键词,其主要意义是通过旅游的形式有效感受和理解人类文化,从而深刻地感受人类在自然界留下的文化遗产。

对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的分析相对简单。但从实际角度来看,在实际应用中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使用仍然十分困难。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文化产业包括旅游业,因为文化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所以旅游业属于文化产业的内容,但实际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是完全平级的两个内容。

1、旅游文化概述

旅游文化属于文化领域的概念,但对于旅游而言,它属于文化限定词,它表现的是文化行为的表现。在旅游文化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旅游主体、旅游媒介、旅游客体等要素,旅游文化是一种从实践的角度对旅游者进行研究的文化体系。

2、文化旅游概述

文化旅游被认为是旅游研究的一个领域,即旅游者通过自己的旅游活动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文化旅游更属于一类体验过程,旅游者通过文化旅游可以获得精神层次的满足,并获得文化层面的提升。因此认为文化旅游更加注重体验与享受的过程,它体现在旅游者的旅游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对旅游文化进行有效的感知。

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3.1区别

首先,两者重点不同,因为旅游文化以旅游为边界词,文化是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到重点是文化,属于文化范畴,对于广义的旅游文化,包括旅游业中的文化,并能体现旅游与文化的关系。从狭义上讲,旅游文化的表现是旅游者诱导的文化现象,在文化旅游方面,关键词是旅游,而文化是限定词。

其次,在旅游文化研究中,不仅注重对旅游活动的基本理论的研究,包括旅游活动的属性、特征和影响,而且从狭义的角度研究旅游和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文化旅游研究的中心内容是旅游者及进行旅游活动的主体,针对他们的旅游行为、旅游体验,并且为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旅游体验进行旅游项目与产品开发,并进行科学化管理,出发点是文化旅游市场的管理体制和需求特点。

最后,根据我国现行的学科制度对两者的学科划分进行分析,涵盖旅游文化内容的多被划分为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管理学之中,而涵盖文化旅游的学科则多属于旅游管理以及旅游发展规划。而在国外的观点中,旅游文化属于基础学科,文化旅游是一门应用学科。

3.2联系

首先,从两者的定义入手,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皆是基于文化与旅游两个概念的融合进行的综合分析,双方具有一定的交集性,这种交集可以明显体现在文化旅游资源以及文化景观旅游开发方面。

其次,在旅游文化研究方面,包括旅游社会学、旅游心理学、旅游人类学等诸多理论和结论,对文化旅游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文化旅游的发展和理论研究也可以科学有效地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促进两者的更好发展。

二、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实践

1、旅游文化发展趋势

1.1应用性强

旅游文化其应用性与实用性都极强,其研究目标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契合,而且在未来的旅游文化发展中,其应用性与实用性仍会进一步得到增强。

1.2领域延伸

一方面,它将迅速拓展研究领域,将触角延伸到广泛的旅游活动中,并形成相对独立的分支,例如針对旅游中的消费文化、审美文化、企业文化等研究。另一方面旅游文化发展也显示出了明显的兼容并包的特点,它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跨学科的融合与吸收,丰富和完善旅游文化学科的理论体系,然后用自己的理论方法重新认识,例如旅游经济以及旅游心理管理活动中的现象和行为。

1.3科技含量高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科技可以解决更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旅游文化的研究当中。利用实时上传的数据快速、准确地反映出旅游文化中各类复杂的文化现象,用定量化的方法简便地解决更多过去难以解决的难题。

2、文化旅游的问题与发展策略

2.1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文化旅游属于众多旅游方式中的一种,是可供游客进行消费或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游客可以通过文化旅游获得精神层次的丰富体验,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这是一种旅游者靠旅游活动为手段实现满足自身文化需求的过程。几乎所有这些讨论都把文化旅游看作是一个积极的行为过程,即游客从主观意愿出发,主动感知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事实上,在旅游过程中,许多游客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和感知不同的文化,这种被动地接受往往根本不是“愉快的”。

另一方面,保护与发展是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仍然有许多地区在进行文化旅游开发时没有将地区文化内涵与旅游产业很好地结合,不仅文化旅游项目单一,还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问题。要同时做好保护地区文化特色,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掘其精神内涵,丰富其内容也是一项新的挑战。

2.2发展策略

企业需要加强传统产业功能形态创新,为游客们提供更多具有新意的服务项目和旅游产品。当地企业要对旅游产业创新工作引起重视,加大产业融合力度,促进地区和旅游产业项目的高度融合。一方面,企业可以对当地旅游产业和文化资源进行利用,根据当地文化特色开发出一批具有新意的旅游产品。除了不断创新旅游产品之外,企业还要深入挖掘旅游市场中的文化品牌价值,根据地方特色塑造品牌效应,促进地区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同时,在文化旅游产品设计方面,企业还可以广泛求助社会群体,让广大游客们也能参与到项目设计环节中。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能够满足客户们的消费需求,还能提高产品在旅游市场中的知名度。在旅游项目创新中,地方企业可以对现有文化和景区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在项目中融入主题设计。当地可以通过有利条件打造影视基地和古镇,将一些复古的街道、景点都利用起来,并且将当地的民俗故事、戏剧、电影等都可作为文化输出的内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澄清“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概念之间的界限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定义,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和探索的课题,其意义不仅在于将“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有效分离,实现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价值,而且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实践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孟洋.生态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儒学理论基础[J].当代旅游,2020,18(Z1):95-96.

[2]张锐.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22):24-25.

作者简介:

朱仁鹏,(1982.11-),女,汉族,安徽桐城,西京学院,副教授,硕士,生态旅游、会奖旅游、乡村旅游。

作者:朱仁鹏

第二篇:关于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时至今日,在许多关于旅游的学术论著或普及性文章当中,常常把“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互相取代,造成一种模糊的认识。文章试图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出阐释,理清思路,同时指出当代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研究的重点及发展趋势,以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旅游文化;概念辨析;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吴光玲,中共宁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福建福安355000

[文献标识码]A

时至今日,在许多关于旅游的学术论著或普及性文章当中,常常把“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互相取代。有些论文标题为论述“文化旅游”,文章内出现的词语却是“旅游文化”,而许多在标题上冠以论述“旅游文化”的文章,主体内容却是论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因此,厘清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明确其研究的重点及发展趋势,不但在理论上有必要,而且对于指导旅游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概念的不同界定

(一)文化旅游的概念界定

目前,学术界和实业界对“文化旅游”的研究与认识大都集中在对某地或某类文化资源的开发经营思路上,而从整体上对“文化旅游”进行系统研究的较少。关于“文化旅游”的内涵与外延的争议不少。有人认为,“文化旅游”不是一种具体的旅游产品,而是一种设计产品的思路,是一种突出吸引物文化气息的创意,消费者消费这种带有文化色彩的旅游产品的过程即是文化旅游。这种观点同时也被认为是泛化了的“文化旅游”概念,把文化旅游作为六种旅游形式之一,即指参观那些“如诗如画”的或具有地方色彩的目的地,参观那些即将消失的“古老”的东西,如古建筑、手工纺织品、牛车、马车、从事农耕活动的工具,到乡村小饭店吃饭,观看民俗表演等。从旅游者角度来说,旅游活动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从旅游业经营者来说,旅游业则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其强调旅游业的文化特点,正是为了使以经济目标为主的综合性目标得以更顺利地实现。总体来看,国内外目前对于“文化旅游”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认识:(1)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类型。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遗迹遗址旅游、建筑设施旅游、人文风俗节庆旅游和特色商品旅游等四大类型。(2)消费者消费带有文化色彩的旅游产品的过程即是文化旅游。(3)文化旅游相当于民俗旅游。(4)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地区)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旅游产品。如历史文化旅游、文学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5)人们对异地异质文化的求知和憧憬所引发的,离开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感受、体验异地或异质文化,满足文化介入或参与需求冲动的过程。(6)广义的文化旅游是指在寻求和参与全新或更深文化体验基础上的一种特别兴趣旅游,与一般的旅游活动区别甚微,因为旅游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一次旅游经历,都是一次对新文化的体验。

世界旅游组织在1985年给出了“文化旅游”的狭义定义:“人们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诸如研究性旅行、表演艺术、文化旅行、参观历史遗迹、研究自然、民俗和艺术、宗教朝圣的旅行、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的旅行。”由此可以看出,把文化旅游当成一种设计产品的思路的观点,是一种广义的强调旅游产品文化性的思路,而主张类似于“民俗旅游”的观点,显然又把“文化旅游”的范围狭隘化了,而且缺乏概念的理论性定义。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界定

国内对“旅游文化”的研究相比“文化旅游”显得较为厚实。长期以来“旅游文化”就是一个被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的课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于“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有这样几种观点:(1)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成果。(3)旅游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生活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4)旅游文化是通过旅游这一特殊的生活方式,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求美的欲望而形成的综合性现代文化现象。(5)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狭义地说,它是一门研究商品经济运行环境下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过去时代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如何立足本国本地创造有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的学问。(6)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是旅游客源地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7)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8)旅游文化是以旅游行为为核心、旅游产品为依托、旅游环境为背景的系统性的场景文化。旅游消费与旅游服务行为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和旅游产品文化、旅游环境文化共同组成了这一场景文化体系。

分析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如下特征:一是前几个观点对于旅游文化的认识偏于强调旅游文化的外在物化表现,定义上比较笼统,后几个观点逐渐强调旅游活动和旅游者是旅游文化的核心;二是许多人偏好使用“总和”的概念来界定这一新概念;三是普遍没有借鉴国外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缺乏横向对比与国际衔接。前几个观点导致出现一个普遍现象,即国内旅游界往往把旅游对象物的文化内涵完全等同于“旅游文化”,许多名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书籍,完全就是对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饮食等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介绍与阐述。这种误解,或许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与大国的因素有关,因为文化旅游资源毕竟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因而容易导致人们认为旅游文化就是旅游资源(产品)文化。

二、“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一)两者的区别

首先是侧重点不同。“旅游文化”是以“旅游”为限定词,“文化”为核心词,侧重点在“文化”,是文化范畴的一部分。广义的旅游文化包括了文化在旅游中各方面各层次的体现,也指旅游与文化的所有关系,这是一个非常广谱的概念,类似于“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我国目前对于旅游文化的理解和西方对旅游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的研究属于此类。狭义的旅游文化是指由旅游者活动而引起的文化现象;而“文化旅游”是以“文化”为限定词,“旅游”为核心词,侧重点在“旅游”上,是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是广谱旅游文化概念系统中的一部分。如“湄洲中华妈祖文化旅游节”、“闽东太姥山母亲文化旅游节”、“畲族三月三节”、“屏南鸳鸯溪爱情文化之旅”以及各种形式

的宗教朝圣旅游等就是具体的文化旅游活动。

其次是研究重点不同。“旅游文化”的研究,在广义层面上关注的重心是旅游活动的基础理论,诸如旅游活动的属性、特征、影响等问题,狭义层面上关注旅游业和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而“文化旅游”研究的重心,则是旅游活动的对象物——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管理问题,以及文化旅游活动的特点、管理体制、文化旅游市场的需求特征问题等。

最后是学科归属不同。按照我国目前的学科划分体系,“旅游文化”主体属于旅游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的研究范畴,部分属于管理学范畴;而“文化旅游”主体属于旅游管理学和旅游开发规划学共同的研究范畴,从西方学术界对于学科的划分体系看,“旅游文化”主要属于基础学科,而“文化旅游”属于应用学科。

(二)两者的关联

首先,从概念范畴上,“旅游文化”和“文化旅游”都是对旅游和文化的结合点的研究,二者的交集,一是文化旅游资源,二是趋向于文化景观的旅游活动。

其次,“旅游文化”研究包括旅游社会学研究、旅游心理学研究、旅游人类学研究的许多理论和结论,对“文化旅游”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能起指导和借鉴作用;而“文化旅游”的现实发展和理论研究也可以极大地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

最后,从学科角度来看,旅游文化学是从文化的视角研究旅游的知识系统,是把旅游作为文化的对象和内容加以研究。旅游文化学是商业文化研究的一个分支,是旅游学和文化学的结合,也是旅游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作为一个旅游者,仅仅知道旅游,只是一个看客;不仅知道旅游,而且知道文化,才是一个真正的旅游者,才称得上一个旅行家。同样,仅仅研究旅游,可以成为一个旅游业的指导者或一个有知识的商人;只有不仅研究旅游,而且研究旅游文化,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专家。

三、当代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研究的重点及发展趋势

(一)关于文化旅游

近年来文化旅游概念的研究在文献中偶有出现,但尚处于讨论阶段,没有形成统一观点。目前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的重点问题,各有侧重。国外文化旅游的研究重点主要是遗产地旅游。随着旅游业的空间增长,人们对世界遗产地的环境和文化完整性的关注日渐增加。国外对遗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遗产旅游的影响、遗产旅游的开发和遗产旅游的价值等方面。

国内文化旅游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风情开始出现同化现象,使得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的原有吸引力减弱甚至消失,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影响极大,也将影响到下一代人能否继续拥有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文化旅游的不断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文化旅游的研究趋势可能在文化旅游地保护与开发、居民参与和政府定位等方面形成热点。

保护和开发是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根本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保护,如果不加保护地开发,势必造成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开发也将难以为继。但这对矛盾并非是不可协调的,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矛盾问题的研究已有学者提出两大思路,期望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一是从规划和管理技术层面,利用先进技术方法来解决,如LAC理论、VERP理论和ROS技术等;二是进行功能分区,根据文化旅游地每一区域的重要度和敏感度确定其功能。

社区参与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社区参与是文化旅游资源完整性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要实现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四大功能,就必须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而利益的获得更体现在参与的过程中。

政府定位问题主要体现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关系问题。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殊性、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使得文化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经营至关重要。政府部门由于受财政和行政等条件的限制,不能独立完成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任务,经营权出让也存在经营者非理性开发和掠夺性经营破坏景区资源的风险。管理权与经营权是否应该分离,政府在文化旅游景区管理和经营中应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是当前也是今后文化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关于旅游文化

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旅游文化呈现出冲突与整合相交织的发展趋势。这种旅游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势必对旅游文化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旅游文化学应当顺应这一趋势,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作出积极的回应。当代旅游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用化趋势。旅游文化学从形式上看是一门理论色彩很浓的基础学科。从其研究目的、特点和作用上看,它又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科。旅游文化的研究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它必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且这一特点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其次扩大化趋势。一方面,将迅速扩展自己的研究范围,把触角伸向旅游活动中的广大领域,形成自己的分支,如旅游消费文化学、旅游审美文化学、旅游企业文化学等,另一方面旅游文化学将不断汲取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理论系统,然后再用自己的理论方法重新认识旅游经济、旅游心理、旅游管理活动中的现象和行为,发掘出其中深层的东西,促使其向纵深方向发展。

最后科学化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旅游文化研究将逐渐大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它们直接应用于旅游文化的调查研究之中,快速简捷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使过去只能做定性分析的问题定量化,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

[责任编辑:青 草]

作者:吴光玲

第三篇:旅游英语教学与旅游文化知识

摘 要:众所周知,旅游文化不仅是旅游产品的吸引源,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外语教学中,旅游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授旅游英语时,应当充分讲解旅游文化知识。

关键词: 旅游英语;旅游文化

随着新世纪中国旅游业不断的发展,旅游市场呈现全球一体化,区域旅游发展速度更是明显,区域旅游发展的各种需求也明显表现出来。因此,旅游市场的热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为更好的能够适应区域旅游市场对人才要求,旅游英语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也进行了教学进行了改革。

一、旅游文化的重要意义

旅游,从广义上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化现象,而旅游文化则是建立于旅游活动基础上的。由于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旅游活动又有一定的迁移性,文化对于旅游者而言是旅游活动的基本动机,而这种旅游文化也是旅游资源的意义所在,该种旅游文化的存在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更具内涵和发展潜力。

我们所说的旅游文化是人们对于过去或者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着密切关系的物质财富及其精神财富的综合,在旅游活动中,能够给人们一种舒适、愉悦感或者能够起到一定教育意义的资源都是旅游文化的范畴。它是文化的一种类型,有着文化的共同属性,但是它又有自身的特点,一般而言,旅游文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传承性及其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点。旅游文化的上述特点,对旅游业的发展及其旅行者本人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旅游文化的存在,使得旅游资源更具内涵和吸引力,而它也是旅行者所要追寻的一种思想或者价值所在,从而推动了旅游业不断繁荣,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英语课程的目标

从该课程的设置来看,培养既有旅游方面知识又有一定英语能力的人才是该课程的主要目标。为社会输送需要的人才固然重要,但是鉴于这个专业的特殊性,该方向的从业人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职业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旅游从业人员接触到的是来自天南地北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他的行为不仅代表个人,而且代表某个地区,某个国家。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又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应局限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上,更要强调学生充分锻炼职业素养,树立某地区在游客心中的形象。

三、旅游英语的课程设计

我认为,旅游英语课程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原则出发:1.以练为主,以讲为辅;2.中英文讲解并重,突出交际能力的培养;3.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相互结合;4.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走出课堂;进行实战演练。

旅游英语课程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记的陈旧模式。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讲为辅,发挥教师的辅助职能。教师可选择某一景点作为教学内容,在让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对景点做讲解。应尽可能多地让更多的学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讲解完毕,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全面的评价,也可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自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参与,在讲解与评价中掌握技能。在上课过程中,中英文讲解应该并重。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既然是旅游英语课程,就应该突出英语,为何要中英文并重?事实上,该原则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双语技能。要把英文说得好,首先要精通母语。同翻译一样,只有精通两种语言的人才能胜任。对于导游来说,没有良好的中文功底,没有丰富的景点知识,很难在讲解导游词时游刃有余。此外,职业道德的培养还应该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这是因为教育首先应该是教书育人。美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大部分大学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养成好的道德品质,将使学生一生受益。因此,道德品质的融入应该成为本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上课形式可以多样化,鉴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质,开展教室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将课堂搬到景点进行实地演练,学生能够充分体会现场,对所学知识能更加深刻地体会。生的自身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一些旅游相关的照片或者视频,使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其中所蕴含的风土人情及其历史文化等,从中获取并理解一些文化元素,增加学生英语的使用感受。教师可以通过英语阅读的推荐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接触渠道,使学生对国外文化游更多的认识。同时注重将本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旅游英语应用能力。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旅游,在旅游景点的亲身感受下来增强其旅游英语的学习。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旅游文化引入到旅游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便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旅游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引入文化的内容,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使其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从国际交流的角度出发,注重学生英语应用技能的提升,使学生能够以文化为基础来提高其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注重学生旅游文化的输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拓展视野,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 唐飞.《旅游英语》[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昀.论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J];《大众科学》;2007年第10期.

[3].李幸、曾宪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渗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 第04期.

[4]. 代国忠、王会鹏.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 [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作者:李娟

上一篇:关系营销理论论文下一篇:企业文化理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