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乡村旅游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既融合三产,又紧密连结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

第一篇:乡村旅游论文范文

基于乡村旅游视角分析乡村振兴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持续实施,乡村旅游作为现阶段乡村振兴最有效的路径,形成规范、体系的发展道路任重道远。挖掘乡村特有优势、发挥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优点,完善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增加宣传推广力度,塑造乡村旅游品牌力,是实现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乡村旅游的视角来对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展开分析,通过对乡村旅游基本情况、发展意义以及发展模式进行探究,结合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村落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村落、村庄及农居的坐落分布也非常有特色,与城市中千篇一律的建筑风格相比,乡村的建筑风格更具视觉冲击力。丰富的特色鲜明的民间故事和民俗趣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文化的表现和传承。地域文化、民族特色以及自然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前提,完善健全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国家及政府的规划引导、资金及专业人才的支持、消费者日益旺盛的乡村游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不懈的动力。

1 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

1.1 关于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基于乡村振兴整体战略,通过对乡村自然资源、产业资源以及人文资源进行挖掘开发而形成的特色旅游模式。它是一种以村落的生态环境、人文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以村民为载体,以脱贫致富为核心发展方向的旅游方式。它是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经济收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1.2 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

中国的乡村旅游最早起源于1980—1990年,当时主要以“农家乐”的形式存在,服务城市居民,为其提供童年乡村居住的生活体验。在随后的发展升级中,它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餐饮,“农家乐”模式在农村地区非常普遍,这也是当下乡村旅游重要的经营方式。在发展过程中,部分乡村逐步寻找到了契合自身的特色发展路径,并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乡村旅游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不一样的体验环境,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乡村旅游能够加强城镇与乡村之间的互动交流,打破乡村的发展壁垒,对实现城乡同步发展、共同富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对国家合理解决三农问题、优化改善城乡发展矛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切实壮大乡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在农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提高了农产品产量,通过农村淘宝、抖音带货等互联网渠道增加了农产品销量。对于当前农村来说,积极发挥优势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成本最低且效率最高的经济途径。发展乡村旅游能推动产业融合,实现人口回流,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2)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及民俗文化。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过去乡村的自身发展逐步衰落导致乡土文化缺少有效的传播渠道。而现在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为乡土文化的展示和传承搭建更好的平台和传播渠道,让更多优秀的文化民俗得到弘扬和认可。应充分挖掘乡村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对乡村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有效传承和保护乡土文化,发展文化乡村及历史乡村。

(3)有利于促进乡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乡村的现代化建设。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村民的日常生活便利性得到了较大改善。水、电、天然气已进入千家万户,一些村庄也实现了Wi-Fi覆盖。便利店、多媒体娱乐室、卫生医疗中心等功能空间的建设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2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2.1 文化型乡村旅游

文化型乡村旅游是指村落的主要旅游产品以文化体验、民俗互动为主,它一般是在本身具有较好的文化资源或者区域发生过历史典故的村落实施的。通过对文化基因的解读和对文化内容的提炼,形成如民俗活动、文化剧目等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村落的旅游发展。

2.2 景观型乡村旅游

景观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优质的自然风光以及独具特色的村落村舍为基础,通过搭建乡村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体验和观光体验,形成以视觉感官为主的旅游模式。景观型乡村旅游一般是以较为稀缺的景观资源为主要宣传点,使游客心情愉悦、放松心情。

3 现阶段乡村旅游遇到的困境

发展乡村旅游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需要长期合理的规划、资金以及人力来统筹。目前,社会已经意识到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最好的途径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乡村急切地想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然而,如果不能全面認识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不深入了解乡村基因,就会导致出现后续发展紊乱以及动力不足的现象。目前,许多村庄的旅游发展受到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大多停留在起步阶段,缺乏长远规划。发展初期的繁荣也遮掩了乡村发展动力及创新力不足、早期认识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乡村旅游的建设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成为限制乡村长远发展的障碍。

4 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措施

4.1 合理规划,经济和环境同步提高

有效的乡村旅游应该在合理的规划设计下实施,无序地开发建设只会对乡村的原始环境造成巨大的损害,浪费乡村的优势资源。在确定乡村要发展旅游建设后,首先要有计划地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村落的环境、资源以及产业,根据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拟定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步方向和策略。调研完成后,该村需要邀请相关专家,根据该村的现状和总体情况,最终制订该村的整体发展规划,使其发展有据可查,循序渐进。现阶段,很多乡村出现建筑外立面同质化、乡村景观千篇一律等问题,这都是早期规划布局不当的结果。“观山、观水、怀旧”是乡村规划的理想形式,在乡村旅游的早期阶段,应进行有效、有序的调查和规划。

4.2 保持创新,增加旅游发展的长远驱动力

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对乡村特色文化的体验和绿色生态环境的享受,只有保持创新才能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根据中国乡村旅游的相关报告,在大量的群众性项目中,超过九成的项目处于盈亏平衡或亏损状态,只有不到一成的项目实现了盈利,而这些成功的项目往往都有相同的因素,那就是在保持村庄原始风貌以及特色生活的基础上,对地区历史及区域文化不断挖掘和提炼,持续性地更新乡村旅游产品,并形成体系化的旅游业态,给游客带来更加立体的感受,为乡村增加更多的品牌力和特征,为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

4.3 制定科学有效的旅游开发制度,整改乡村旅游乱象

乡村旅游的高效实施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面对现阶段我国乡村旅游市场乱象丛生、毫无规范标准的情况,搭建健全的开发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确定乡村旅游的建设标准、颁布相关的规章政策、健全相关的发展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改善现阶段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乱象,为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同时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了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管理制度的建立执行将显著提高中国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保障,有效地降低由于制度不规范、不标准出现的问题。

5 结论

在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下,“三农”问题逐步成为国家和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的整体发展和未来规划进入了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刘敬华.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性概念辨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38-43.

[2] 姚蔚蔚,尹启华.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8(1):59-61.

作者:董翰林

第二篇:发展乡村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摘 要: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既融合三产,又紧密连结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2018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同时也提到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而乡村旅游正是发挥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日照市作为北方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茶旅游,既能给游客带来富有文化内涵的独特旅游体验,又能促进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旅游  茶旅游  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等中央政策指导下,不少地区都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日照绿茶经过半个世纪的成长、发展及规模扩大,被誉为“江北第一茶”,绿茶品牌得到了很大提升,称为中国商品的金色商标。2017年日照市“旅游富市”战略行动计划的提出,更为全市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和强大动力。而茶旅游的发展必将能够助推乡村振兴的步伐,争创别具特色的齐鲁样板。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1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有利抓手

发展乡村旅游把城市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引入农村,吃住行游购娱都发生在农村,加速了乡村振兴的脚步。第一,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极大程度的挖掘了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在进行产品深加工的同时,无形中拉长了产业链。第二,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了农村生态保护的意识,为营造优美的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提升。第三,乡村旅游打造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互促进。为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第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文明素质的重要性,大家自觉主动地提升了文明素养,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的对接。第五,旅游业产业带动力强,开发一处景区,致富一方民众。让广大农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日渐成为富农强农的好帮手和培养新型农民的好路子。

1.2 日照茶旅游是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需要

日照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试种南方茶樹并获得成功,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日照市与韩国宝城、日本静冈并称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使得日照茶园及茶叶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利用茶旅融合的形式,能给快节奏的城市人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2017年日照市“旅游富市”战略行动计划的提出,更为全市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和强大动力。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融合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日照市地理位置优越,人文、地理资源丰富,除了“蓝天,碧海,金沙滩”海滨旅游景区外,还拥有竹文化、黑陶文化、东夷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然而目前日照的旅游形式单一,茶旅游还没有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仍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呈现给游客。在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的视角下,使茶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与山、海、竹、茶等相融合,使茶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

1.3 发展乡村旅游是盛世乡愁的呼唤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诗化的语言为社会提出一个浪漫的旅游目标:“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母亲手中的针线、村头的古井、屋后的老槐树、门前的小河、傍晚村子上空的炊烟等。乡村旅游可以实现城市人的夙愿,回归乡村正是消解乡愁的一杯醇酒,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大体现。

2 日照市茶旅游现状及问题

2.1 日照茶旅游优势明显,初具规模

日照绿茶是日照的一张靓丽名片,茶旅游是构成日照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日照绿茶资源十分丰富,地位独特,茶文化又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旅游业又是日照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茶文化旅游发展前景广阔。2017年日照市“旅游富市”战略行动计划的提出,更是为全市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日照绿茶因其叶片厚,味道浓,香气大,耐冲泡的特点享誉国内外,被誉为“江北第一茶”。自从1966年“南茶北引”在日照市成功后,经过不断地摸索发展,日照绿茶品牌得到了很大提升,被称为中国商品的金色商标。日照茶旅游以优质的海岸富硒茶和丰厚的茶文化底蕴,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浪潮中,得以迅猛发展,并且也认识到必须利用当地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轨道,成为日照旅游不可缺少的农业旅游景点。

2.2 政府调控和引导力度不足,产业链条发展不健全

政府未能充分促进产业融合,对茶叶深加工项目的招引力度不够。目前,日照市茶旅游产品基本停留在观光层面,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创意开发和日照特色,景点小而分散,旅游产业链短,资源未较好整合,没有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线路。旅游层次不高,产品结构单一,游客驻留时间短,日均消费低,属典型的“路过型”,尚未形成“目的地型”旅游。在大力以“绿茶+旅游”作文章的同时,还要下功夫拉长茶叶产业链条。

2.3 茶叶发展方式滞后,品牌意识差

2.3.1 规模效应能力弱,茶园集约化程度较低

全市80%以上的茶园种植多数以散户为主,大规模的茶叶区域片数量还不够。企业的规模带动能力还较弱,目前茶叶加工企业数量较多,但普遍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知名茶企不多。

2.3.2 发展方式较传统,销售渠道单一

在茶园种植上多数都是采取茶籽直播的方法,建园标准相对低;在管理上大部分是由茶农自种自管,缺乏统一指导;在茶叶采摘上,基本上手工采摘,成本高。目前,全市绝大部分茶叶销售都是通过线下交易来完成,线上交易量较少,未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2.3.3 品牌效应不明显

当前,全市茶叶品牌多、乱、杂,缺少过硬统一的知名品牌。日照绿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越来越大,逐步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但市场缺乏管控,许多品牌茶都被假冒,给日照绿茶这个金字招牌带来负面影响。

2.4 茶文化无内涵,缺灵魂

茶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目前,茶业仅仅是处于朴素的、初级的发展阶段,缺少从文化的视角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研究,茶品缺少茶文化元素,竞争力不够强;茶叶产业链短,只是局限于单一的、低层次的种植、加工、销售,茶业与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脱节,特别是茶业还没有占领旅游市场,更没有占领各大中等城市市场,不能“多条腿走路”。日照茶叶已形成了“春绿、夏红、秋乌龙”的茶品生产格局,圣谷山的黑茶也试制成功,市场好评度高、经济效益良好。人们的各种品茶方法、茶艺、茶俗以及茶表演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可以与大自然结合,让游客看得更舒服和高兴。

2.5 产业融合发展不足,茶旅游线路单一

在茶产业“连三”能力上产业链条不够长,只是局限于单一的、低层次的种植、加工、销售,与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脱节。另外,茶旅游与日照传统优势旅游产品联合不足。日照绿茶、日照黑陶及日照竹林氧吧在各自领域内全国闻名,然而三者未能强强联合,形成利益统一体。同时日照最具吸引力的海滨旅游与茶旅游的结合远未达到利益共赢的程度。多种旅游产品的结合、发展,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 日照茶旅游开发策略

3.1 抓基础、强亮点,挖掘茶文化旅游的新内涵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在茶叶这一领域发展过程中所有的有关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总和。虽然古往今来的学者对茶文化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研究者们都强调茶文化当中的内涵极其丰富。茶书、茶画、茶歌舞、饮茶技艺、茶艺表演等物质文化,以及饮茶艺术、文学艺术、学术文献、茶具艺术等精神文化,都可以进行充分开发挖掘。

3.2 抓招引、强推介,提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由于日照市旅游业发展较快、基础弱、起步晚,导致整体的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为进一步提升整体旅游形象,必须强化“三招三引”,积极举办特色旅游项目,参加企业推介会,加强营销推介力度。

日照市现有茶园面积12万亩,是山东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年产茶叶1500吨,占山东省的50%以上,产量连续六年列全省第一,享有“北方第一茶”的美誉,与日本静冈、韩国宝城并称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自从1966年,“南茶北引”项目在日照市巨峰镇成功后,茶产业逐步成为日照市的主导产业。全市已有几十种茶叶获得各级优质茶称号,有十几种茶获省部级乃至国际金奖。目前日照地区在碧波、御园春等几家大的实力雄厚的茶叶生茶企业引领下,日照创建大品牌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日照的茶旅游在茶企业的品牌效益带动下,必将迎来春天。

3.3 抓基础,强服务,提升乡村旅游产业承载力

旅游产业是关联度大、涉及面广的产业,旅游发展环境的营造至关重要。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完善配套、优化服务,致力于推动旅游业由单个项目独立发展到全域旅游整体提升。首先,要加强旅游硬环境建设。加强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推动通往主要旅游区交通体系建设,全面开通串联区内各景区、各旅游民宿与高铁站、汽车站、日照机场的公交线路、专车线路,提高旅游的可进入性和通达性。同时,加强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推进以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旅游环境整治为主的旅游公益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功能。其次,是优化旅游软环境建设。注重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培育大批旅游解说员。

3.4 抓项目、强支撑,打造乡村旅游的引爆点

在推进旅游产业中,没有项目的支撑,旅游产业難以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要狠抓项目招引和建设。可以借鉴国内外茶旅游的成功经验,重点发展以下项目:

(1)茶园生态保健游。以海岸富硒茶为抓手,以生态茶园为依托,主打康养品牌。根据不同层面消费者的需求,积极建设各种类型的生态茶园,设计建造多功能生态茶园。

(2)茶厂参观考察游。茶产业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茶叶的种植、采摘、炒制、包装、茶艺等一系列过程中都蕴含着中国历史中上千年的文化内涵。另外,茶企业的文化也具有独特的内涵。这都能称为吸引游客的亮点,给游客留下独特的美好印象。提高日照茶厂的旅游吸引力,对塑造绿茶文化旅游品牌大有裨益。

(3)茶馆休闲游。根据消费者的喜好需求,开发茶馆休闲游,增强茶旅游的文化氛围。让游客体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4)茶商品购物游。在旅游当中,购物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在旅游购物上做出特色,就要设计出别具一格的茶文化商品,让游客在购买了茶旅游纪念品后,不仅能增进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也能使旅客对日照茶旅游产生无限的回味。

3.5 抓结合、强吸引,形成强强联手联动效应

日照市有山有海,自然风景美不胜收,民俗民情等文化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茶旅游也进行了近十年,但旅游商品缺乏创意研发和当地特色,景点小而分散,旅游产业链短,更未能与优势资源强强联合。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结构缺乏深度开发、创意开发,旅游产品基本停留在观光层面,缺少综合性的、复合型的旅游产品。通过深入挖掘潜力,强化与其他旅游项目的结合,形成组合型旅游产品,必将更加吸引游客。茶旅游与竹文化、黑陶文化等多种文化旅游相结合会产生“1+1>2”的效果。持续打造“山、海、茶、城”的旅游品牌,推出海味旅游线、茶味旅游线、田园风光旅游线等精品旅游线路,把看大海、采绿茶、吃海鲜融为一体,发展成为到日照旅游的“常规动作”。

4 结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前,乡村旅游业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的作用能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形成有效的对接,日照市因地制宜借势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是切合实际的。日照市茶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规划合理,结合本地旅游资源突出优势,利用山海竹陶和茶等几大优势资源,设计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茶旅游项目,进而提出符合当地乡村振兴的茶旅游发展战略模式就一定会凸显其独特的优势,并能把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日照市茶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了日照智慧。

参考文献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冯卫英.茶文化旅游资源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刘芬.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旅游发展思考——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J]. 劳动保障世界,2018(14)

张学军.日照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梁启玲

第三篇: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模式研究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逐渐被推进的背景下,我国要实现农村产业的振兴,势必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发展。基于我国当前基本国情下,本文从广州市从化区莲麻村出发,探讨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模式。通过分析当前乡村文化旅游现状与其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动因素,开展实地调研与信息检索,总结归纳出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最后将所得结论进行升华,提出对调研地点及更广泛地区适用性较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文化旅游 莲麻村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我国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坚持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以独特的乡村民俗、民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乡村发展衍生出来的农业与旅游一体化的模式,渗透在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故乡村文化旅游对发展乡村旅游和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基于新时代农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乡村振兴发展深入了解、乡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乡村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拓展出了“乡村文化+旅游”的新模式。将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中,有效地传播当地乡土气息和文化,进一步推动乡村的经济发展,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

1 研究综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乡村经济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有巨大的比例,而乡村振兴更是越来越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目前中国有关乡村振兴已经有了大量研究成果,截至2020年1月,中国知网上的数据显示“乡村振兴”主题的文献共15236篇,这两年发文数量更是呈现逐步上升的状态,乡村的振兴发展日益得到大众的关注与重视。

1.1 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研究

对于我国乡村振兴的发展状况,一些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村庄乡土文化发展问题也成为影响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如安佳(2018)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途径中提出,要充分认识村庄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尊重与延续村庄乡土文化和生活方式,进而寻找发展村庄乡土文化的新途径。而索晓霞(2018)的《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价值再认识》则认为在当下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注重将传统的乡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这让人们认识到当代的乡土文化发展所遇到的挑战和机遇,重新认识我国乡土文化价值,进一步使乡土文化价值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充分体现出来,为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個新的发展方向。此外,陈龙(2018)在《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探究中发现我国存在着很多“乡村病”,乡土文化空虚化则是其一。要实现乡村振兴,治理好“乡村病”,就必须解决当前乡土文化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截至目前,有关民宿为乡村振兴贡献的相关文献有14篇,酒产业为乡村振兴贡献的相关文献有4篇。经归纳,研究主题可以分为酒文化旅游与乡村民宿旅游。

1.2 酒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带动,乡村酒文化旅游发展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通过分析与探索得出,促进酒文化旅游发展可以从很多维度着手进行加强和落实。

叶建平(2018)在《传统村落微更新与社区复兴:粤北石塘的乡村振兴实践》探讨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活化,多维度促进人、文、地、产、景等的发展,以推动乡村社区全面复兴;张文浩(2018)在《乡村再造的边界众筹模式探索——基于揭阳古村酒业案例的分析》提出了深化有共同情感纽带的地缘认同,借助众筹对边的参与和辐射有利于促进本地乡村的再造与结合的观点;张青兰(2019)的《金玉唐酒业:乡村振兴的领衔主演》通过对当地酒业民营企业的分析研究,从产业、文化和生态等的多维度振兴,指出当地对特色产业的挖掘,以庞大资源和强大市场影响力领衔乡村振兴。

酒文化旅游的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在地方“人情”的绑架泛滥显示出来的社会资源的治理不当和社区管理方式存在不足。刘升(2019)在《社会治理社会化: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的实现路径——以糖村治理滥办“人情酒”为例》分析了当地通过对泛滥的“人情酒”的有效控制,指出加强社会资源的治理才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可行路径。

1.3 民宿旅游发展研究

近两年,随着各旅游区的发展,国内对“民宿”的研究逐渐成熟。其研究方向主要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为背景,探讨民宿对全域旅游、区域经济、民族特色等方面的促进影响。

田菊会(2018)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研究,构建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实现乡村振兴目标;马历(2019)的《基于乡村多功能理论的贫困村域演变特征与振兴路径探讨——以海南省什寒村为例》立足乡村振兴,阐释乡村多功能转变,探讨振兴路径;龙彬(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闲置空间活化利用研究——以重庆万盛农村闲置中小学为例》提出统筹规划策略、分类闲置空间等多种路径活化利用农村闲置空间以促进乡村振兴;陈春(2018)的《乡村振兴视角下欠发达地区宅基地管理改革研究——以重庆为例》以农村土地利用问题是国内乡村振兴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基础,研究并提出改革。

随着民宿数量大幅度上升,经营者与消费者逐渐将目光放在民宿的质量、特色主题等方面上,同时对民宿的研究也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这给民宿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一定借鉴意义。如熊清华(2019)在《乡村振兴视域中的乡村民宿生活美学探析》中探析乡村民宿生活美学,角度新颖剖析乡村民宿,指出民宿是物质空间,也是地域文化传播的精神空间;倪毅(2019)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小镇带动思路与路径研究——以开化桐村镇为例》研究指出要创新设计理念和发展模式,并针对某地区提出具体建议,提升吸引力,培育壮大民宿经济;孙小莉(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宿创新发展研究》搜索乡村民宿发展新途径,为民宿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未来,各旅游村落应适当发展符合自身特色民宿,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本文以莲麻村作为乡村文化旅游的研究对象,笔者梳理了近几年有关莲麻村的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内容分析,有关莲麻村的研究主要是从品牌定位、视觉设计、村庄振兴及规划三个方面展开的。

1.4 莲麻村发展研究

随着莲麻村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莲麻特色的旅游项目不断得到开发,安虹钢(2019)在《广州市“特色小镇”品牌定位与互联网营销策略研究——以从化区莲麻“生态小镇”为例》提出莲麻村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项目,落实品牌营销策略,这样才能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小镇;杨泽鑫(2019)在《地域性文化在旅游产品中的可视化生态应用——莲麻村为例》通过对地域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提出莲麻村旅游产品的可视化生态应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乡村文化振兴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徐进勇(2018)在《大都市远郊衰败型村庄振兴探索——以广州市莲麻村村庄规划为例》通过对莲麻村生态资源及文化产业等的分析,认为莲麻村可从乡村文化复兴、产业再造和城乡协同治理三个方面构建村庄的振兴路径。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赵翠斐(2019)在《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背景下莲麻村的发展研究》中通过对莲麻村实地调研,从特色文化产业、未来旅游规划、经济发展等方面给莲麻村提出未来发展规划和建设等建议。

现阶段以钟金宇、姚傲雪等为代表关于莲麻村的视觉形象研究较为详细。姚傲雪(2018)在《从化区村落品牌VI设计实践与探索——以莲麻村为例》提出莲麻村的旅游业发展与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密不可分,VI设计在其品牌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钟金宇(2018)在《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视觉形象提升中的应用——以莲麻村为例》强调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视觉形象建设中的重要性,并论述了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视觉形象提升中的应用策略;钟金宇(2019)在《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探究——以从化特色小镇为例》分析了情感化设计和品牌视觉形象之间的相关性,结合情感化设计理念,对从化特色小镇的视觉形象设计进行探究。

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构建莲麻特色小镇,莲麻村的发展离不开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专属莲麻特色项目,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走上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产业再造等振兴之路。

2 莲麻村旅游发展概况

莲麻村是广州市最北边的一个村庄,经过一系列的微转型,凭借其优渥的生态环境条件,开发建设了地方文化产业,打造了一张特色名片,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美丽宜居村示范”等荣誉称号。莲麻村为建设环境舒适的文化旅游小镇,进行环境治理工作,对亟需完善的工程項目进行了重点整治,整治面积约6公顷,惠及全村人民。

2.1 莲麻村的主要产业及产业的规模

莲麻村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至今已形成三大产业:酒文化、特色民宿、红色文化。三大产业别具一格,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有酒文化浓厚的“酒鬼街”、酒作坊和莲麻特色的民宿,而民宿、客栈往往结合酒业,二者共同发展;而记载红色历史的“黄沙坑”,是学习、继承、弘扬红色精神的基地,是莲麻核心文化之一。数据更新至2018年12月31日,莲麻村运作民宿有26家,其中包括经济型民宿以及特色观赏型民宿;经营的酒馆有28家,可提供餐位1524个,已营业的酒铺有30家。三大产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乡村的旅游建设,而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利润,从根源上优化莲麻村的经济结构。

2.2 莲麻村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增加经济收入

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建设,大幅提高莲麻村的经济收入水平。据统计,2018年,在特色镇建设中,330户村民通过就业增加收入,年收入16824万元,平均每户增加2570万元;47户村民通过创业(跑)增加收入。居民小区、酒吧、酒楼、农村电子商务等,年收入49176万元,平均每户增加12610万元;59户村民通过制茶、制作豆制品、仙草、养蜂制蜜等项目增加收入。例如通过配售,年收入189万元,平均每户增加4740万元。

3 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莲麻村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其发展在三个方面使当地逐步走上振兴之路,三大产业分别是:红色文化、酒文化、特色民宿。这三大产业别具一格,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3.1 红色文化抗大旗,历史赋能莲麻

3.1.1 历史与发展现状

(1)莲麻村红色文化发展历史

作为粤北抗日战争的老区和重要战场的吕田镇,黄沙革命纪念遗址的建立是为了纪念曾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自1942年以来的不断发展,黄沙坑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关注,现黄沙坑已成为吸引众多游客的红色革命遗址,以此使得莲麻村成为具有红色因子的村落,丰富了莲麻村的红色文化底蕴。

(2)莲麻村红色文化发展现状

从2016年从化区的吕田镇莲麻村黄沙坑革命遗址纪念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到2017年村民的修整,莲麻村的红色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宣传和发展。现如今,“莲麻村”建设有东江纵队军事展览馆、黄沙坑革命纪念馆。莲麻村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黄沙坑革命基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学习强国的潮流下,莲麻村红色基地大概每天都会接待前来学习的团体,最多的一天有超过20个团。

3.1.2 红色文化助力经济发展

黄沙坑红色基地的开放带动周边饭店与小摊的发展。纪念馆旁边建有“黄沙坑饭店”和售卖当地特产的小摊,摊主们表示是利用空闲时间来售卖自己家里制作的具有当地特色的食品,这成为居民的收入来源之一,也促进了当地的产业结构。

当地的旅游观光车司机、红色基地的讲解员等这些红色基地的工作人员都由当地居民担任,村民们能够主动向村委会提出申请这些岗位,审核通过后对该居民进行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的就业岗位,减少中青年人口外流,因此,莲麻村当地的就业环境也大大得到了改善,使当地的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调配,推动了乡村振兴。

3.1.3 建议与对策探究

“莲麻村红旅事业对当地经济有着不可取代的推动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调研过程中会发现存在几点不足,结合当地的调查情况和相关文献,对莲麻村红色文化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做好顶层设计,落实民生工作

任何一项事业的长久发展离不开干部和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在现实生活中,劳动人民普遍是“短视”的,这一点绝非有诋毁劳动人民之意。而发展项目落地运行离不开劳动人民的接纳与支持;因此需要干部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兼顾“远见”与“短视”两种视角,踏实做好红旅事业。

(2)提倡以红色为主导的“色彩旅游”

红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红色因素,而且还要借助其他的旅游资源,避免使红色旅游的发展形式单一。

莲麻村位于国际大都市广州市内,车水马龙、嘈杂的都市生活与恬静舒适、山清水秀的乡村生活分别作为“斥力与动力”,将城市中的人引向乡村。以某种角度来说,生态环境是该地旅游得以发展起来的根本原因。

在受访的游客中,较大部分表示最吸引自己的是莲麻村的生态环境。可尝试建立“红+绿(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兼顾寓教于游、娱乐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吸引游客,激发农村的经济活力。依托青山绿水把红色教育凸显得极具个性化,形成独特品牌。

(3)深度挖掘红色资源,促进红色文化融入酒业

乡村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将其所蕴涵的核心价值挖掘出来,使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坚定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自然情感[1]。

虽说莲麻村红色基地配套设施齐全,但其红色资源依然停留在浅层的展示上;游客们更多是走马观花式的粗略观看,很难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重游率。应深度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将较为抽象的红色革命精神借助戏剧、手工艺品等加以呈现。

酒业为莲麻村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在每年的国庆节都会举办热闹非凡的“酒鬼节”,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可以考虑将莲麻村的红旅事业与酒业结合,通过“酒鬼节”使酒的销售达到宣传弘扬的目的。

3.2 “酒香不怕村落深”,酒产业激活莲麻

3.2.1 历史与发展现状

(1)莲麻村酒文化发展历史

莲麻村地理位置独特,山、水、空气优势使得在同样的原材料和技术支持下,莲麻村酿出来的酒突显出了不一样的特色,几百年的酿酒文化早已融进了村民的生活。

近几年来,莲麻村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改造、发展莲麻村特色酒文化产业,用青山绿水打造出良好的口碑。当前,莲麻村已经开业且良好经营的酒铺有30家,而正在经营的酒馆有28家,提供餐位有1524个,其中包括核心区23家,餐位数有1270个,和非核心区5家,餐位数有254个。酒吧、餐馆和酒厂的开业极大地促进了村民的就业和收入。

(2)莲麻村酒文化旅游特点

2018年,“美丽莲麻·酒溢飘香”的主题酒文化节顺利在莲麻村开展。通过设立酒坊文化长廊,莲麻村白酒的独特魅力得以完美展现,进而提高了酒的知名度,释放出了莲麻酒文化的发展潜力。该酒文化节还设有隆重的开坛典礼,聘请知名品酒师对酒进行点评,酒的凭证得到肯定,进一步促进莲麻村酒文化旅游的发展。

3.2.2 酒文化助力经济发展

莲麻村酒文化旅游是一种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专项旅游[2],由前些年莲麻村得到开发之后正式形成,很好地将酒的生产、酒的酿造和酒的销售有机地结合,形成了一类极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1)扩大当地的知名度

近几年莲麻村的经济增长大大得益于酒文化知名度的提高和当地酒文化旅游的发展。古色古香的酒坊旅游、融合原始元素的酒家酒铺、独具特色酿酒文化、纯正香醇的莲麻白酒。一张独特的白酒名片的打造,使莲麻村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从而吸引了更多社会公众的关注,促进了消费者群众的增加,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

(2)优化当地产业结构

莲麻村酒家、酒坊、酒铺的建立提供了就业岗位,大力改善了莲麻村当地的就业环境。酿酒作坊和销售平台的建立,打开了当地酒的销路,更多的村民将发展目光转移到酒文化旅游上。使当地的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调配,协调了当地的人力资源,极大地带动了莲麻村经济的增长,推动了乡村振兴。

(3)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酒文化旅游日益发展的同时,相关产业链也得到了延长。一方面,莲麻村的电商平台建立,实现了农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另一方面,服务业的发展也在酒文化旅游的推动下日益完善。莲麻村产业鏈的延长,促进了当地酒文化旅游发展。在产品做精、服务做优、产业链做长做好文章,酒文化旅游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3.2.3 建议与对策探究

(1)广泛宣传提高消费者对酒文化的认知

利用莲麻村现有的白酒特色,开展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打造出具有差异化且不失莲麻特色的酒坊文化体验活动。如,设计完善酒坊参观浏览路线,营造更加良好的酒文化氛围,成就独具特色的莲麻村酒文化。通过宣传当地酒文化特色,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感和认同感,完善酒文化旅游服务,以优质的莲麻酒文化旅游拉动莲麻经济增长。

(2)丰富莲麻村酒文化旅游内涵

在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基础上,更好地通过利用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创意元素,实现莲麻村酒文化产业和其他支柱产业的融合,将一些物质载体、故事和社会生活元素融入到酒文化中,赋予莲麻村新的文化性及强大的生命力,体现莲麻文化的价值和内涵,从而更好地满足乡村旅游者对酒文化旅游的精神需求,使莲麻村酒产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3.3 古香古色客家屋,特色民宿助莲麻

3.3.1 历史与发展现状

在莲麻村,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古老的围屋,围屋大门牌匾上写着广玉帝、楚开帝和元康的名字。这些都是客家传统的一轮、两轮甚至三轮的围龙屋。莲麻村客家围屋大多以四角楼的形式存在,俗称“四门回廊”。在20世纪60年代初,莲麻村对围屋进行翻造和维修,统一了围屋的建筑风格。

随着莲麻村的不断建设,在其客家围屋的原有特色基础上,莲麻村的独特建筑风格得以传承。2016年,华夏学院租了这座被围困的房子,并将其改造成了华夏莲舍的一座住宅,成为莲麻小镇的亮点。华夏莲舍保留泥砖、瓷砖等原有的建筑风格,又融入了现代元素,配备先进设施,提供了现代化便利。特色民宿已成为莲麻村一个知名地标,增加当地居民就业机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提升了莲麻村的文化旅游竞争力。

3.3.2 民宿文化助力经济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显著特色

莲麻村发展乡村民宿旅游,提供岗位,增加乡村就业率,有效实现乡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3];莲麻村在开发之前,原是一个较为荒芜的地方,主要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缺少大型轻、重工业的发展以提供适当、适合的岗位,乡村存在诸多剩余劳动力。旅游业发展为此带来契机,在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村民开拓创业,或者为其打工,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优化乡村劳动力、产业相关联等模式。乡村民俗经营者将当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高了原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经营、租金、股份收益等收入[4]。莲麻民宿在发展过程中摸索符合自身的经营模式,形成自身的特点,逐渐优化形成品牌,构建莲麻村特色形象,避免了“千镇一面”的局面。

(2)延伸乡村产业链,促进多样化经济增长

改善过去乡村以种植为收入的单一模式,使乡村收入多样化,从而增加乡村集体收入,促进乡村振兴。过去莲麻村发展农业,很大程度依赖当地气候、季度收成,收入不稳定;民宿的发展改善单一的收入模式,村民不仅可以依靠农业收成,多样化产业也带来可观的收入。乡村民宿发展延伸产业链,带动当地特色产品和传统农副产品的出售,乡村通过增加销售额以增加乡村收入。同时,乡村民宿发展带动餐饮、购物、娱乐、游览、交通、体验等产业链,为当地居民提供增加收入的途径和方式,从而带动乡村经济。以充足的客源作为前提,民宿发展、升级、完善以满足游客需求,于是带动餐馆、交通等产业链的开发和优化,使村民收入多样化,拉动了莲麻村经济的增长[5]。

(3)协调城乡人才资源,乡村发展未来可期

发展乡村民宿旅游,有效吸引外出的求职者归乡创业,大力增加人均收入、乡村收入;有力协调城乡人才资源,为乡村发展带来宝贵的人力资源,增加了乡村振兴的机遇和潜能。乡村民宿的发展,加大民宿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带动培训机构的发展、完善,培养相关的人才,为莲麻村的经济建设打造人才市场,有效助力莲麻村振兴,更好开拓莲麻村,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3.3.3 建议与对策探究

当下的中国,民宿旅游大热的背后,民宿的专业化问题也逐渐突出,在综合考察当地情况和研读文献后,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建议。

(1)特色为本,突出民宿旅游特色

民宿,应该要保留其原有绿色生态和民俗文化特色。真正意义上的民宿,应该让游客与当地的居民融合到一起,这是一种体验性的旅游休闲产品。莲麻村发展民宿,要利用好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在保留其原真性的基础上壮大民宿的发展。

(2)增加参与体验,打造民宿旅游品牌

民宿发展应让游客享有更加真实的体验感与融入感,比如吃、住、工作和娱乐。相似的情况有中国台湾的“生态之旅”,通过夜晚看蛙鼓鸣、萤火虫等活动,为游客营造了回归童年的氛围,给予游客别致的自然体验。莲麻村还可以从城市游客的消费需求出发,充分开发独具农村生态活动特色的产品,以满足更多广大群众的需求,开辟更大的市场。

4 “莲麻村”发展存在的不足

虽然莲麻村自2016年作为首批试点特色小镇开始发展以来,取得许多可喜的成果;但纵观莲麻村整体发展现状,仍然存在不可忽略的不足。

旅游资源较为分散,未能很好地发挥整体作用。酒业、民宿业、红旅事业是莲麻村的三大经济支柱。调研发现,当地游客的旅游目标大致可分成三种:参观游览当地特色民宿,感受莲麻民宿居住体验;以参观当地酒业为主要目标,在当地民宿寄宿;以学习当地红色革命遗址为主要目标,在当地民宿寄宿。从此可以看出,酒业与民宿业、红旅事业与民宿业之间有着较大的黏性,但红旅事业与酒业或者说三大经济支柱之间的黏性较低。

开发整合旅游资源是为了增长旅游相关产业链,增加游客量,提高游客体验感。以系统论的观点,运用旅游开发中“由点及线带面”的宏观统筹思想,且针对红旅事业对于普通游客吸引力不强这一现象,可在后续发展中突出联系三方资源,整体推动莲麻村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5 “莲麻模式”的启示

5.1 设计特色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整体形象

从进入莲麻村的旅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售卖产品的小店。店内售卖的产品种类繁多,像富有莲麻村特色的明信片、民宿雕塑以及一些民间工艺品等,做工精美,但缺乏创新性,大部分的旅游产品在其他的地域文化产品中均有相似。故在莲麻村旅游产品设计中,应有所创新,打造莲麻村自身旅游产品品牌。乡村在开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乡村的风土人情、历史遗迹、风俗习惯以及时代的发展变化,同时适当变换设计思维和方法等来设计、创新出独具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既追求产品自身品质,又巩固其与乡村、时代的内在联系。一个好的旅游产品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购买,给乡村带来经济收入,也能起到宣传自身本土文化的作用,更能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6]。

5.2 结合乡村特色文化,形成特色旅游路线

从莲麻村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可以看出,莲麻村是将乡村当地存有的红色革命遗址发展和周边的绿色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形成了“红+绿”的特色旅游线。我国的红色文化旅游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如果仅仅是以红色革命遗址作为游客游玩参观之处,那么将会大大削减游客的兴致。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可适当将红色旅游与自然山水、山体林相景观以及其他固有的特色文化旅游景点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旅游线,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也可提高游客们的重游率。也可策划一些原乡生态文化节事活动以及红色革命遗址免费开放活动,如徒步节、红色革命打卡等,以吸引人气,提高當地旅游品牌知名度。特色旅游路线既可以寓教于游,又添加了众多娱乐性、趣味性,直接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以及提高了乡村经济活力[7]。

5.3 乡村产业集群化形成统一整体,打造多元化的乡村旅游

莲麻村的酒业、民宿业以及旅游业等乡村产业形成了统一整体,使当地特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原乡生态文化共同结合,打造了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从日本的乡村旅游发展来看,日本通过将休闲农业、养殖业、观光果园等乡村产业集群化形成统一整体,各产业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推动发展,最终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通过推进乡村产业集群化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参考文献

黄三生,凡宇,熊火根.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J].价格月刊,2018(09).

林富强,晶晶,于立芝.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发展探析[J].酿酒科技,2018(03).

周建标.发展乡村民宿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以福建省为例[J].经济视角,2018(06).

官长春,江金荣,黄海棠.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民宿精准扶贫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9).

游上,史策.发展民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18(13).

沈晰琦.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D].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7.

徐进勇,李滔.大都市远郊衰败型村庄振兴探索——以广州市莲麻村村庄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8,34(05).

作者:卢雪玲 邱洁曼 陈宛仪 邱晓霞 姚欣彬

上一篇:教学方法论文范文下一篇:初中德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