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如何适应新课改

2022-09-11

社会在飞速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有了新的变化, 对教师也有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适应形势, 适应新课改, 对自己也应该做一些调整。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的师生关系还不尽完美, 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 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

1.1 更新观念, 重新调整角色定位

树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 重新调整好角色定位, 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教师所充当的角色绝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 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人, 发展的人, 有尊严的人。教师的职责是“促进”、是“培养”、是“引路”。在人格上, 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 双方应互相尊重。但受传统“师道遵严”的影响, 许多教师还放不下架子。“请、谢谢、对不起”是我们教学生使用的最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 可有多少老师对孩子用过这些礼貌用语?学生们见到老师要驻足立正说“老师好!”, 有多少老师认真地还礼?因此, 更新教师观和学生观, 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切切实实地把学生当生和自己一样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 是建立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根基。

1.2 给学生以尊重

尊重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尊重, 首先是尊重学生自尊心, 因为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视以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 是不断追求向上的内动力, 也是生活的精神支柱。只有尊重, 学生才感到师生平等。为此, 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人格、意愿、尊重学生对教师提的意见, 倾听学生的声音, 尊重师生的情谊, 尊重他们的创新精神, 尊重他们的隐私权。禁止一切讽刺、挖苦和刺伤学生心灵的不规范语言, 要采取一切方式肯定、赏识学生, 激励学生。

1.3 让学生当主人

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知识最终是学生自己学会的, 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 教师应放下架子, 淡化权威的角色, 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 改变单纯灌输的落后方法, 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 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 领着学生走向知识, 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要与学生共同探究, 帮助他们克服在人生道路上的沟沟坎坎, 帮助他们战胜学习中种种困难, 想信他们、鼓励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 让学生自己积极开动脑筋, 主动参与实践,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为学生服务, 成为他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助手, 激励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探究, 把学生推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第一线。

2 以课堂为阵地, 让学生能够成才

我们必须认识到, 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知识全面、基础牢固、思维活跃、富有创新和思考能力、身心健康的人, 就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落实素质教育。

2.1 变“讲堂”为“学堂”, 变“学会”为“会学”

变“讲堂”为“学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五个尽量”: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亲自操作;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推导、归纳, 尽量得出结论。从而把学风搞得生动活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进而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 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旨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要求教师把根据本学科特点研究的学法作为主教法, 改革那些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把教师的“教案”转变为“学案”。

2.2 正确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我们提出“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创新为主线”。其具体体现为,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基础, 构建教育、教学问题的情景, 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育过程, 安排必要的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独立进行探索, 努力做到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练中有训, 及时反馈矫正, 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2.3 注重品德的养成

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 教学内容和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以严谨扎实的治学风格影响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 以朴实谦虚的思想作风影响学生做人品德的养成。

3 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教育中, 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提高学生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物理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突出物理中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更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提高并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2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使学生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 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 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 才能使他们有创新的前提。

3.3 举办科技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科普读物获得科技知识也是有限的, 教师可以通过举办科技知识讲座, 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 在举办科技知识讲座时, 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 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 利用活动课分班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技、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贡献等材料,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科学素养教育,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3.4 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 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 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了“水能、风能的利用”后, 可组织学生考察和调查水电站和风力发电厂, 调查和研究当地的能源使用情况, 环境污染情况, 并提出改进意见, 还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 调查和研究噪声污染, 热机的使用等。结合实际组织社会调查和研究, 把书本学到的物理知识加以运用, 这是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有效途径。

总之, 我们在教学中要实现新课程的改革, 我们还需进一步总结经验,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顺应新的课程改革,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和谐,平等,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

上一篇:新课程下英语作业设计的思考下一篇: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心率异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