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对教师要求分析论文

2022-04-26

摘要:促进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适应不断变化的课程环境、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它是指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不断学习新的理念知识与技能,从而使自身的专业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程度的过程。它有利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是新课改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等途径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新课改对教师要求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课改对教师要求分析论文 篇1:

普通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改适应性调查研究

教师作为新课改的执行者,其良好的专业发展是顺利推进新课改的基础。对广西普通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改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对新课改理念有较准确的认识,认为新课改理念很难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与新课改要求有一定距离。应通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更新教师观念,加强教师系统学习、完善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教师专业情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以深入推进广西高中新课改。

普通高中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新课改  适应性

2012年7月,广西高中新课改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国全面进入高中课改阶段。新课改对高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情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新课改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的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1]。具体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等[2]。要求高中教师应该具备规划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媒体、实施教学评价以及管理教学的能力;要求教师具备研究学生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要求教师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及合作的能力[3]。对高中教师专业情意的要求包括四个方面:专业信念、专业情感、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4]。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师专业情意决定了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态度和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也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工作质量[5]。

一、普通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改的适应性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广西普通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改的适应状况,随机选取广西几所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结构性访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15份,回收问卷112份,获得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97.3%,有效率96.4%。此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高中英语教师的课程理念、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

1.普通高中英语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55%的教师认为普通高中英语新课改是一次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和体系的全面调整,有20%的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表示不了解。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新课改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和“使用新的教材”,反映出他们对新课改的认识还停留在表层。教师对新课改的总体认同度不高,44%的教师认为新课改“理念很好,实际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28%的教师认为“一些教学要求远远超出学生实际,过于理想化”。甚至有一部分教师觉得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新课程改革最终将流于形式”,普遍认为新课改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执行困难。对新课改教学目的的理解,只有22%的教师明确新课改主要目的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全面发展”,而大部分教师认为主要目的是“关注学生获得什么能力”,反映出有些高中英语教师对新课改的主要教学目的还不够明确。

2.普通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新课改适应状况

普通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专业知识很重视,有30%的教师认为欠缺“英语专业知识”,反映出有些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还不够。在访谈过程中,有教师谈到,“没进行新课改之前,我觉得自己的英语知识还是可以的,在教学上问题不是很大。但是新课改后,对教师的知识要求越来越高,要不断学习英语专业知识,跟上时代的变化。”因此,33%的教师认为专业知识中最重要的是“学科较高层次的知识”。普通高中英语教师在平时业务学习中关注最多的是“学科知识类书籍”,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更多的教师阅读“学科试题类书刊”,他们认为很重要的教育学心理学书籍,却“只是偶尔看”或“从来不看”。

普通高中英语教师所关心的是学科知识水平的提升以及专业培训,注重自身知识的输入,希望掌握更高层次的知识,但对相关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并不重视。虽然多数英语教师也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最欠缺的知识是“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但他们还是把更多的精力和关注点集中于“专业知识”——英语水平的提高。他们强烈的培训愿望都是从专业知识学习的角度而言。对“相关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仅仅体现在认识层面上,而具体的学习过程,并没有为此留出时间与精力。

3.普通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新课改适应状况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如果将其分解,就可以看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在新课改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十分重要,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敢讲”、“教师工作方法简单”、“师生关系不协调”、“教师不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实现。

指导学生选课的能力是新课改的一项要求,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新的能力要求。只有21%的教师认为自己指导学生选课的能力很强,而59%的教师觉得自己指导学生选课的能力属于中等水平,16%的教师认为自己指导学生选课的能力很弱,这表明教师指导学生选课的能力总体上一般,还没有完全达到新课改要求。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教师的专业能力息息相关。然而,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最为困难的,首先是“客观环境不允许”,其次是“没有掌握相应的办法”,还有教师认为是“自身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普通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情意与新课改适应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就读于师范专业,但在选择教师职业时,有些人并不明确自己的选择,他们听从父母或亲戚的意见,对成为教师的意愿并不强烈,缺乏自主性。教师的从教信念,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效率。大部分教师热爱教师职业,但有少数教师“听从父母的安排”,或是因为“暂时没有其他工作”而从事教师职业的。

从教师专业成功和职业认同角度来看,27%的教师认为是“受人尊重”的,其次,22%的教师认为是“业务能力增强”,而只有18%的教师认为是“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其他有认为是“收入的平等”、“职务的提升”、“领导的重视”等体现自身专业上的成功。对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有机会,今后会考虑改行”的选择人数占21%,“现在迫切想要改行”的人数有5%。在访谈中,一位老师坦言:“新课改实行以来,我觉得自己更累了,新课改对教师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师要参加各种培训,还要学习很多其它方面的知识。……现在作为一位教师真的挺累的,我希望有更好的方法,能减轻一点教师的压力。”

从教师自我发展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表现在对自我发展内容的认知上,一方面表现在对职业发展目标的设想上。40%的教师认为自我发展的内容是“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26%的教师认为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较强”。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是自身地位的提高,如16%的教师认为是“职称晋升”,有18%的教师认为是“职位晋升”。关于自我职业发展目标的设想,只有30%的教师是“想过,而且正按计划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45%的教师只是“曾经想过,但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甚至还有少数人从未思考过。

二、提高普通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改适应性的策略

1.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更新教师观念

在新课改的理念方面,大多数广西普通高中英语教师了解新课改的基本理念。访谈中有教师认为:“实行新课改,教材内容变了,增加了新内容,上课方式也转变了,不再是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而是把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去主动学习,指导学生去发现学习规律。”但教师的观念还未真正转变,有教师认为:“教师适应新课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都习惯了以前的教学模式,突然让我们做出这么大的转变,肯定有点不适应,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完全适应”。教师作为新课改的执行者,其教育教学行为受自身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真正理解和认同新课改的新理念,并尽快转变观念,进入新的角色。

要实现广西普通高中英语教师与新课改理念的适应,应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造更多途径让教师学习新课改的内容,让教师自外而内接受新课改理念,转变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向学生输入结论性英语知识而忽视让学生明白英语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发现的过程、只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有关英语的文化知识培养、只注重向学生“教”而忽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的旧观念。

2.加强教师系统学习,完善教师知识结构

保持学习的习惯,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于高中英语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掌握英语学科知识,英语教育学知识,实践性知识[6]。新课改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广西普通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加强持续性学习,完善知识结构。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具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更丰富的文化知识,教师必须要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此来给自己专业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同时,高中英语教师要多观摩和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研究其处理英语教学问题的方法。

3.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很少关注学生需求,缺少自我教学反思。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需求,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跟自我教学反思有很大关系,通过反省、思考、探索,解决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改进。久而久之,教师专业能力就会得到很大提升。

4.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教师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6]。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都很好,却缺少专业情意的话,那么他就会缺少发展的动力。调查结果显示,广西普通高中部分英语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不高,对教师职业表现出既不排斥,也不喜欢的态度,缺乏教师专业情意。专业情意是教师实施新课程恒久性的动力,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抛弃教师职业是无可奈何选择的意识,对教师职业充满信心,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教师作为特定社会群体中的个体,其自我认同与自我生存密切相关,为了生存与发展,他们努力与学科、学生和同事建立“共生”联系,并试图获得这种特定情境对他们的“认同”[7]。广西普通高中英语教师要适应新课改,一方面,教师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态度,培养专业情意。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不断丰富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多与同行交流,逐步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教师专业情意也离不开教育环境的影响。新课程培训中,要注意培养教师专业情意,激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投身新课改的积极性,增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

参考文献

[1] 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杨茂庆,孙杰远.聚焦于教育研究能力的教师教育模式探析.教育研究,2012(12).

[3] 王金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初探.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李明善.教师专业发展论纲.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5] 王燕霞,严弋琴.小学教师专业情意状况调查与分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3).

[6] 李华.蚕路丝语:中学外语教师专业阶段发展实证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罗丹丹,常攀攀,夏海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自我认同危机探析.教学与管理,2014(6).

[作者:杨茂庆(1982-),男,江苏溧阳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王远(1990-),男,河南洛阳人,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朱瑜娟(1990-),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实验中学英语教师。]

【责任编辑  杨   子】

作者:杨茂庆 王远 朱瑜娟

新课改对教师要求分析论文 篇2: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促进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适应不断变化的课程环境、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它是指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不断学习新的理念知识与技能,从而使自身的专业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程度的过程。它有利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是新课改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积极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等途径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王和平(1986-),男,山东潍坊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安徽 芜湖 241000)

基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是新世纪之初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它不但推动了课程与教学方面的改革,也全面推进了其他方面的改革,促进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次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是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素质,使青年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新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对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强调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突出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的培养。①因此面对新的课程环境,教师也必须促进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程环境。

一、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内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不断学习新的理念、知识与技能,从而促使自身的专业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程度的过程。具体来讲,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与动机四个方面的内容。

1.专业理念

专业理念是指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信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的专业理念对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专业理念才能指导自己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反之则会离理想的目标越来越远。

2.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所用到的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主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一个教师专业知识的好坏,决定了这个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从而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3.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的方式与方法。因此,在具有相同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一个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是对教师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4.专业态度与动机

专业态度与动机是指教师在授课时的情绪表现与目的。一个教师的专业态度与动机对这个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具有重大影响。一个教师如果具有良好的专业态度与动机,那么就会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认真地教好每一个学生。反之则会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去糊弄,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很正常的。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教师正确地把握新课改的知识和理念

在新课改中,教师的作用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新课改中所起的桥梁作用。所谓的“桥梁作用”是指新课程的知识和理念只有通过教师才能传授给学生,在新课程与学生之间,教师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教师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能否全面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知识十分重要。而其专业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决定了教师能否正确把握新课改的知识和理念,因此教师能否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当前,就总体而言,我国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较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但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科技、新知识的层出不穷,教师的专业水平仍然有待提高,特别是我国广大的农村教师队伍,更需继续提高专业水平。教师对于一些新知识仍然缺乏了解。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指导研究性学习的知识等方面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十分欠缺。如果不积极主动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新课改中将会十分被动。

2.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教师将新课改的理念和知识顺利地传授给学生

面对新课改,教师的第一大挑战就是自己要先掌握新课改的知识和理念。而教师在掌握新课改的知识和理念后,如何将这些知识和理念顺利地传授给学生,是教师面临的又一大挑战。许多教师可能自己学得很好,但无法将其完整地传授给学生。

那么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答案就是要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使自己的课程和教学设计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师生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课堂驾驭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将新课程的知识和理念顺利地传授给学生。

3.新课改的紧迫性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更加凸显

新课改开始后,为让教师尽快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知识,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断对教师进行新课程相关知识的培训。但从目前来看,由于教师数量巨大,而进行培训的师资有限,短时间内完成这种培训是很有难度的。仅靠单纯的报告和学习等形式的培训,很难将课程改革的知识与理念内化为教师观念与行为。只有通过不断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自己的努力,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在观念、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不断提高才能顺利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因此,能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把握新课程,是我国新课改过程中的一大制约因素。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经过以上分析论证我们知道,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新课改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通过不断进行学习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学习是教师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学习主要有理论学习和经验性学习两种类型。理论学习主要是教师通过阅读教育类期刊、参加培训班等形式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和知识。新课改通过把新旧教育理念知识有机整合形成了一套全新的课程与教育理念。有些教师可能会对其中的一些理念早有所知,但面对加进许多新理念的整套理论往往难以接受、领会。因此教师们应当通过理论学习,去把握新课改的理论支柱、目标取向、实施策略等。

达芬奇说过:“经验是知识的母亲”。②在学习新课改的知识与理念时,仅仅进行理论学习是不够的。将理论学习与经验学习相结合有助于更好、更快地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与知识。在教育领域,有许多教师从教多年,有十分丰富的教育经验,与这些教师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对新课改的体会与感悟,有助于更好、更快地把握新课改的理念与知识。

2.不断自我反思,形成新的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反思指向教师本身“元认知”,追问教师专业自主性,寻求教师要深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当中去,做“局内人”。面对新课改,教师如果持续不断地进行反思,尤其是结合新课改中的实践去反思,即“行动中反思”,教师就会在不断的教学与反思的进程中逐步走向成熟,消除教师在课程领域中的自我缺失感,改变“局外人”的状况,逐步将新课改的知识与理念融入到自身当中,形成专业自我,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好、更快地把握新课程的理念与知识,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首先要通过反思形成新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作为一种特定形态的社会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它包括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结构与功能、特定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看法、核心理念,以及在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思想。③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以新的课程意识与之相适应,因此教师要对以往旧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质疑,不断地追问自己:我的课程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相比存在哪些不同?我的教学理念是否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符?我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化,将新课程的知识和理念不断地融入到自身当中,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其次要通过反思形成新的课程能力。“课程能力”是指教师自身所拥有并运用于课程活动中,直接影响课程活动实施,决定课程活动成效的能动力量。④它包括课程决策能力、课程整合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研究能力。这六种能力构成教育课程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只有具备了这六种课程能力,才能顺利地参与到新课程的实践当中来。新课改要求教师具有新的课程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反思追问自己:对于新课改的目标和内容我了解多少?运用何种方式我才能将新课程的知识与理念顺利地传授给学生?怎样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开发更多适合学生发展、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校本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对新课程的不断反思中渐渐地把握新课程的知识与理念,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研究

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L.Stenhouse)倡导课程研究的过程模式,指出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就没有课程编制,必须让教师从事课程研究和编制工作,由此,他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⑤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同时,教师通过研究也促进了自己专业的发展。在新课改中,教师获得了一项新的权利,那就是开发校本课程的权利,从而使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对于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的编排和体例、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校本课程的整体开发和构建是十分有益的。由于校本课程具有经验性、个性化、开放性、动态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个体或集体从知识、经验、生活、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出发,分析环境、整合资源、解决问题、发挥教师的课程创造力,一方面,体验校本课程开发的魅力,获得校本课程实践成功的愉悦,另一方面,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拓宽了知识领域,提升了自身的开发和构建能力,并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构建中接触到一些新的课程理念,从而为顺利地把握新课程的知识与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

②贺斌.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谈教师的角色转变及学会新的专业技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③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6):33-37.

④郑其恭,李冠乾.教师的能力结构[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19-24.

⑤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6.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李和平.教师的教学专业成长历程——一项自我反思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0,(10).

[3]吴永军.论新课改的可为与不可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5).

[4]孟宪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转换及实现[J].教育探索,2004,(1).

[5]熊生贵.新课程:生命课堂的诞生[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张中)

作者:王和平

新课改对教师要求分析论文 篇3: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调研分析

摘 要: 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新型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课堂观、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从客观上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教育教学评价、教育理想、职称和职业愿景在主观上也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者基于宿迁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专业发展 主客观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和方式,不论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育科研,还是在教学评价、职称晋升等方面,都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研究以宿迁市乡镇小学教师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进行调研分析。

二、研究过程

1.问卷。

针对新课改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根据新型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课堂观、教育理想、教育教学研究、反思能力、心理学素养提升、协作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职称晋升、职业愿景等方面设计问卷,形成了6个纬度、20个项目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调研问卷”。

2.调查。

在参加省级培训项目“苏北农村小学语文、英语教师培训”的教师中,随机选取160名学员,发放问卷160分,回收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10份。

3.数据整理。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采用社会科学统计程序(简称SPSS,Windows操作程序中使用的微机版),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分析。

三、研究内容和结果

1.教师职业与教育理想。

表1

从表1看,很多教师把教育教学作为谋生的一个职业,没有当成一项事业,这就无从谈起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激情和乐观积极的态度,从而必然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自主发展。本文没有探究其中的深层原因,仅仅从表上显示,更多的原因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和认可,以及目前苏北教师工资水平偏低造成教师对于职业的认可度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渴望成为教育能手和教育名家。只有极少数的教师怀有成为教育家的教育理想,省教育厅要打造本土教育家,目前看来还缺乏基层土壤。

2.专业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能力。

表2

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更新知识结构,拓宽专业视野。尤其要成为教育家,不是单靠教学技巧和熟练程度就能成功的。教学的高度要靠学科专业素养的沉淀。从目前看,读书的教师越来越少,这与社会的大环境有关,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无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教师培训的途径来看,教师专业发展还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和财力支持。教师从内心自觉选择培训,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还没有基础和可能。

3.教学观、课堂观和协作能力。

表3

从表3看,教师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培养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在和学生互动上,却缺乏根本的改变,尤其没有和学生讨论所选择的教材,当然,对于这一选项,因为在目前的条件下,教材是统配的,学校是无法改变的,教师更无法自主选择教材。但是,教师从不和学生去讨论教材,没有关注所选教材的研究(也许关注具体课文的背景研究),这与新课改下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想法要求和学生积极互动不符,是无法脱离原有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桎梏的表现。协作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教师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新课改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教学的效能需要靠一批相互信任和互相扶持的同事才能实现。若学校能营造、鼓励和支持“共同教学文化和环境”,便能使学校的教师成为一个不断持续革新的专业群体,有助于从外部对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有力的推动和支持。

4.学生观和心理素养的提升。

表4

如果不能从专业上让学生佩服,不能从人格魅力上让学生折服,这样的教师充其量是一个卖艺匠,而不是一个让人尊敬的师长。因不知道学生是否喜欢自己而底气不足的教师,他的教师专业发展无从谈起。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是精神饱满、身心健康,以自己的表率行为影响学生的人性化的成长伴随者,而不是只关心学生成绩、担心学生对自己负面评价的施教者。教师专业发展还要求教师具有能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随时会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是心理个案的研究者。从表4显示,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担忧学生的负面评价和家长的问责。

5.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

表5

表5显示,教师的科研出发点主要是评定职称的需要,这是一个外部压力,在目前教师的认知、认同上,职称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外部推动力。教师还没有把教育教学科研上升到一个自觉自发的高度。对于教学反思和创新,目前还欠外部推动力,单单依靠教师自觉发展是不够的。我们不缺乏优秀教师,也不缺乏实干的精神,但是缺乏本土的大教育家,缺乏教育理论,根本缺乏的是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教育的时候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无从培养起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创新能力的发展,这需要外部施加压力。

6.职称晋升和职业愿景。

表6

从表6看,教师目前对于所从事的职业愿景黯淡,更谈不上理想的事业;晋升职称仅仅是为了涨工资,说明工资偏低已经降低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职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外界考核在教师的意识里是最大的压力,说明目前教师专业发展依然要靠外部推动,要形成人性科学的考核制度,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也要转变这种单靠外部考核的推动,从内部精神上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四、综合分析

1.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因素。

表1、表3和表6显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因素有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价值实现、教师的社会认同和教师的评价认可,这些还不足以从内部自觉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目前教师地位尚且不高,工资相对偏低,在教师心理压力大和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枯竭。要想让教师具有从内心而发的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就要考虑给教师建造一个精神世界,以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教学教学事业中来,从内心要求自己,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学科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增强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2.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因素。

从表2、表4、表5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因素有学校和外界的评价、职称的评定、新型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和协作能力等。良好的客观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这要求国家和省市教育主观部门建立完善的制度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提供资源、条件和机制来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还要与社会共同构筑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有待补充研究的问题

1.选取的对象是乡镇的小学公办教师,没有选取民办小学教师和城区小学教师,他们相对于民办教师压力很小,与城区的小学教师比较而言工作较为轻松。有待扩大调研对象,尤其是增加竞争和压力较大、工作繁重的城区小学教师。

2.小学教师,尤其是乡镇小学教师,没有升学压力(城区有小升初的压力),而初中和高中教师因为有升学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伴随职业倦怠,对于他们而言,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受到更复杂的客观因素的影响。

3.相对全省而言,宿迁的民办教育发展迅速,争夺全市的三分之一生源。面对越来越萎缩的生源,民办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民办教师更是首先感受到这种压力,他们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受到的影响因素更为复杂,有待于补充研究。

4.本调查的问卷有些选项还不够完善,有的选项有交叉重复现象,需要进一步细分厘清。

参考文献:

[1]董淑花,曾诚,黄依林.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发展现状分析[J].教育探索,2005,(9).

[2]潘菊丽.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科技信息,2007,(5).

作者:王宗柱

上一篇:卫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贸易环境科技标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