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视角中的图书馆管理变革

2022-09-23

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 对于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在图书馆管理方面, 受到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影响, 图书馆服务质量有了大大的提升, 读者不仅能够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红利, 更能够随时随地的享受图书馆管理变革带来的巨大便利。但是在现代海量信息资源中, 读者很难准确的获取自身所需要的信息, 并且与图书馆管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获取资源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严重受阻。

一、公共治理概述

(一) 治理理论。

公共治理理论兴起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自从公共治理理论的提出, 受到了世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并进行了延伸和发展, 在九十年代, 西方学术界对于治理理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也促成了现代治理理论的形成。形成治理理论主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点:一是, 西方经济危机出现的背景下, 政府“超级保姆”的形象受到严重冲击, 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 治理理论是发挥政府功能的, 加强社会组织合作, 共同管理的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二是, 市场经济本身的缺点, 对于资源配置失灵的领域, 需要社会调节和控制, 还有社会集团组织的快速发展, 为治理理论提供了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 公共治理的特征。

与传统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相比, 公共治理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1.公民是公共治理的核心。公共治理最大的特征是公民的主体地位, 突出公民是治理的核心, 是公共产品的拥有者和使用者, 满足公民需求是公共治理的最主要目标, 并且强调是在公民参与的基础上完成的公共治理过程。2.公共治理结构扁平化。在公共治理下, 强调参与制度环境, 培养参与文化。在渗透和交流的基础上, 实现完整的计划, 并共同参与完成。3.打破政府和公民社会的界限。传统的政府又政府机关行驶相应的行政责任, 社会作为被统治形象存在, 而作为民主治理, 强调传统政府和现代民间组织之间的关系, 改变以往的统治和被统治的权力关系, 许多公共服务开始走向委托民间组织执行, 公私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二、图书馆管理变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管理模式陈旧, 受行政管理体制影响大。

图书馆事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 开始受益于行政管理体制带来的规范化和相关资金和制度保障, 这使我国图书馆事业得到了较快速度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技术革新和管理理念, 对于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从目前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来看, 还是以公办图书馆下的行政管理模式为主, 受到行政约束和政府制约的因素较多, 导致图书馆管理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其管理变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明显不足, 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图书馆现代化变革的需要。

(二) 管理理念偏差, 以被动服务为主要形式。

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中, 图书馆管理员是管理的主体, 其管理目标不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是提供规范化的服务, 导致管理的被动型较强, 不能和读者需求形成良性的沟通。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和需求缺乏联系, 导致管理不能满足需求, 甚至与需求背道而驰, 导致图书馆管理变革效果受限。2.图书馆管理被动性服务较强, 对于用户需求的主动性服务较少, 主动意识较差, 导致服务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 从而影响图书馆管理效能。3.图书馆管理员的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有限, 限制了图书馆管理现代化。

(三) 管理结构单一, 组织结构形式过于死板。

在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上, 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是管理结构过于单一, 单一的组织结构导致管理管理动力不足, 效能低下, 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结构单一, 管理层次较低。图书馆管理的内容相对单一, 不能满足现代多元化的需求, 以及个性化的满足。2.人员责任意识不足, 管理活性较低, 整个管理层的动力和创新能力受限, 与读者的协调和需求相互脱节, 无法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

三、公共治理下的图书馆管理变革

(一) 以读者导向为管理核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图书馆也需要参与市场竞争, 所以在竞争环境下, 图书馆管理必须以读者为导向, 把读者需求作为管理经营的重点工作。随着新时期的读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 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根据读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针对馆藏和管理服务进行一定的调整。首先, 以读者为中心, 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把读者需求理念深入到图书馆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为读者考虑, 制定图书馆的发展未来发展战略, 并把图书馆作为与读者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想读者所想, 满足读者需求;其次, 以读者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 针对读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图书馆管理方式和具体行为进行调整, 充分尊重读者的需求, 在进行技术调整和革新之前, 考虑读者需求和读者的接受能力。最后, 作为公共管理组织, 积极投身到竞争中参与竞争, 通过竞争环境的历练, 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 也更能够与读者保持联系沟通, 真正了解读者需求, 做到以读者为管理的核心。

(二) 以读者参与为管理方式。

首先, 鼓励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管理中。从公共治理实践中看出, 管理对象的参与和合作是公共治理的核心, 要明确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读者, 不能仅仅依靠图书管理员, 更应该把读者拉进图书馆管理范畴, 转变传统的单向管理模式, 建立图书馆和读者的协同、合作拥有共同目标的管理模式之下。其次, 读者参与管理途径和方法主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 采取多样化的参与方式, 参与的主要方式有:制度组织方式;交流方式两个方面。1.制度组织方式。为了方便和加强与读者联系, 把读者纳入到管理之内, 所以可以成立“图书管理委员会”, 通过管理委员会这一平台, 加强读者的参与管理意识和增强读者管理能力。通过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建制, 把读者纳入到管理体系中, 不仅能够提高图书馆管理的透明度, 更能引导读者去参与管理, 参与决策, 体现了读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读者在管理中的作用。2.交流方式上, 可以建立图书馆网站, 微博, 微信等公众账号, 增加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 及时的发布图书馆最新信息, 引导和鼓励读者参与讨论, 把图书馆管理摆在透明的公共角度上。在平台上, 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手机APP等功能, 及时推送图书馆最新信息, 并且建立移动图书馆管理系统, 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快乐, 能够极大的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在APP客户端中, 可以建立读者讨论区, 收集各种意见和建议, 并且分享最好的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 充分的实现了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和信息化, 充分的凸显了读者参与管理的理念, 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三) 以成效评估为管理手段。

对于图书馆的完整性评价需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图书馆不仅需要评估图书馆本身有多好, 还要注重评估图书馆做的有多好。注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改变以往的绩效评估体系, 向成效评估体系转变, 评估要紧紧围绕读者为中心, 重视对服务效果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评。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方式去作出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 成效评估能够做到从入到出, 从量到质, 从微观到宏观的整体性评价。这有利于图书馆和读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促进图书馆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对于图书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转变的速度不断加快, 各图书馆管理在变革过程中, 都尝试了具有成效的有利尝试和实践。本文主要从公共治理角度分析图书馆管理革新的重要意义, 并从读者参与的角度去探索现代图书馆管理变革的发展, 不仅能够体现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更能够提升图书馆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公共治理,图书馆管理,创新,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吕乾坤.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 2007.

[2] 张成福, 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l.

[3] 于晶晶.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4] 王作先.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4) .

上一篇:目标管理视角下新生教育问题研究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