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的探讨

2022-09-11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 是新世纪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的出现, 无疑给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等都发生了变革。课堂教学由传统的“独奏型、封闭型、统一型、认知型、灌输型”开始向“视、听、说”的教学模式转变。但是, 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代用黑板”、“课本搬家”“文字图片与声音的简单堆砌”, 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等, PPT的制备与使用十分关键, 优良的教学PPT (powerpoint) 软件, 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声、象及动画效果, 使得教学更具趣味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多年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经验, 对课堂教学中使用的PPT制作与使用进行探讨。

1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PPT软件的制作与质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十分关键。通常可以采取两种途径获得PPT软件:一是购买专业公司开发的专业软件, 但这方面的软件可供选择的余地小, 与课堂教学的关联度有时候不太高, 而且价格比较高, 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的教学要求;二是由各任课教师自行开发, 主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对象的特点, 有侧重地进行制作, 这是高校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

为提高PPT课件的教学效果, 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前要认真备课, 首先弄清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目的及各章节的具体要求, 并在此基础上选出重点和难点;其次是要广泛收集相关专著和各种资料, 了解本学科或本专业的最前沿和最热点, 并结合一些具体的工业实例, 以期深入浅出;最后才能动手制作课件。

制作课件的总体思路是要综合运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制作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将多媒体课件做得“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 (Treicher) 曾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 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两者之和就有94%。他的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 结果发现, 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 自己听到内容的20%, 自己看到内容的30%, 自己能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 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 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 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说明PPT课件要充分体现视、听、说的特色,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课件内容的主线要清晰, 重点要突出, 便于学生把握重点。

(2) 课件的页面内容不要太多, 以防学生在大幅文字图片面前不知所措。

(3) 课件的文字大小要合适, 颜色搭配要恰当, 保持页面有足够的清晰度。

(4) 课件制作中, 要适当运用声音、图象或动画, 使页面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总之, 课件内容的主线要清晰、重点要突出, 一个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体, 是提高多媒体教学效率的重要一步, 必须认真对待。

2 利用P P T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势

2.1 利用P P T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逼迫进行的学习, 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来源。当学生对某项知识真正发生兴趣时, 他将会千方百计地调动自己的潜在智能, 积极主动地去获取, 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 是发展智力必要的条件。PPT的直观性, 可以使学生对知识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 易于理解, 记忆和激发兴趣, 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膜过滤”知识时, 由于膜滤分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几个类型, 仅靠老师表述很难使学生有清晰的认识, 然而通过PPT, 将各种类型的膜滤的结构特点, 用幻灯图片模型的形式展现出来, 同学们便兴趣激发, 一目了然, 对膜过滤的分类印象极为深刻, 加深了理解, 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因此教学中应用PPT课件, 便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概念更形象地表达出来,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使教师不易讲清楚和明白表达的问题, 得以讲清表明;使学生不易听清楚、看明白的问题, 得以听清看明, 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利用P P T可以扩大课堂信息量, 提高课堂效率

PPT在教学中的引用不仅能把知识更快地传授给学生, 还节约了时间, 增加了课堂信息量, 人的各种感官得到延伸, 教学视野不断扩展, 教学时间相对缩短,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大信息量, 高效率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在讲“真空过滤”、“加压过滤”的内容时, 学生仅能从书本上了解一些相关设备的图解, 涉及面很窄, 对设备的立体感观效果不明显。通过PPT课件, 可以将从设备生产厂家和设备使用现场搜集来的大量与过滤相关的设备图片资料展现在课堂上, 让学生尽可能的全面了解设备结构特点、应用范围、及性能特性, 使“过滤”的内容得到丰富和充实, 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2.3 利用P P T可以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把所有的资料制作成PPT文件, 极大地方便了教学。一方面可以省去板书和擦拭的时间, 增加了课堂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 让每一位老师可以更加体力充沛地进行教学与研究工作。

3 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对于学生可能提出的即兴问题, 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 并尽可能地解释清楚。如果教师只是埋头屏幕, 减少了用眼睛与学生交流, 去关注学生的听讲状态与课堂气氛, 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的机械感, 最终产生厌听现象。对讲课过程中出现的较难理解的问题, 要及时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 一方面, 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查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做到有的放矢。

3.2 控制教学信息量与讲课节奏

由于减少了传统写板书时间, 教师授课时留给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太少, 讲课节奏过快, 信息量过大, 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记笔记, 学生既要听, 又要看, 还要记, 结果难以兼顾, 导致笔记没记成, 很多内容又记不住, 从而造成有些学生难以消化, 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 控制课堂的教学进度和PPT的放映速度。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 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课堂容量不宜太大, 要给学生留一点思考、讨论、研究的余地;播放的节奏、屏幕的切换不宜太快, 要给学生留一点回味的时间、选用的图片和动画也不宜太多, 以免主次不分, 甚至于喧宾夺主,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 课件色彩、背景音乐的设置等都应适度适量, 以免造成学生视觉和听觉疲劳。

3.3 增强课件的直观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 一方面要考虑其能否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思维接受能力, 选择那些直观的, 富有趣味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材料并进行精心设计。所选材料和设计有趣味性、艺术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科学性才能具有说服力, 有针对性才能有感染力、才能引起学生哄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4 PPT课件的文稿设计与教学设计

良好的PPT文稿设计与教学设计是利用PPT课件成功的基础。PPT辅助课堂教学模式比起传统的“书本+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 它的教学内容的载体发生了很大变化, 必须按照科学性、思想性和创新性并举的原则来选定;除了具有传统板书的功能外, 还能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既要遵循现代教学思想, 教学理念, 又要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 营造合适的教学情景与氛围,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有效。

3.5 活跃课堂气氛

PPT作为一种现代教学媒体, 其交互性、动态性、多媒性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供了潜在的可能。要充分利用PPT的优势, 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 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投入PPT课堂。鼓励学生表达思想, 不否定学生见解, 不作随意论断, 让学生真实地、自由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 结语

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具有明显的优势, 而制作优秀的PPT课件是关键因素之一, 在利用PPT软件进行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讲课的节奏、课堂信息量及教学课件的设计等, 充分把握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找准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在基础或专业课教学中, 利用PPT (powerpoint) 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已成为共识。论文阐述了PPT课件的优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及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 分析了利用PPT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势及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为提高教学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得出利用PPT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结论, 但PPT课件的质量是关键, 同时要注意互动、节奏、信息量、氛围、教学设计等因素。

关键词:PPT课件,辅助教学,课堂效率,教学效果

上一篇:基于JTIDS技术的战场网络信息对抗的研究下一篇:浅议当代采矿技术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