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享教育的策略

2022-08-22

第一篇:浅谈分享教育的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应对的策略

水城县鸡场乡中心学校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的状况怎样?存在哪些教育问题?应采取哪些策略?笔者在分管全乡德育工作的两年中,对这些问题深有感触。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鸡场乡地处水城县南部,属六盘水市贫困乡之一。全乡总人口数为25885人,其中办有9所完小,1所点校,1所中学,共有学生4959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880人,占全乡儿童总数的17.75%。经调查统计,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有73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3.75%;亲友监护的留守儿童有14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6.25%;无人监护的有1人。

我乡从整体经济生活条件上看,富裕的留守儿童不多,父母在外面做生意经济收入较高的将子女托付给长辈、亲友或者是老师照顾,并定期寄给子女必要的生活费,所以这些留守儿童在衣、食、住、行方面不存在困难问题。这些儿童大多在乡中心小学、中学就读。生活条件一般的留守儿童占多数,父母在外面打工谋生,工资待遇稍好点的家庭将子女迁往外地借读,困难的家庭将子女留在老家就读,委托长辈、亲友照顾,子女基本上没什么零花钱,甚至衣、食、住、行都难以保障,他们大多都在村级完小、点校就读。

二、留守儿童呈现的主要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人格与智力的健康发展。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对孩子情感上的关怀和心理上的勾通孜孜甚少,使留守儿童缺少心理上的倾诉和寻求依靠的对象,在学习上缺乏一些正确的心理疏导以及帮助,所以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在学习上得过且过,所以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在学校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积极性,不求上进,对留守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控制难度太大。

当然,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在没有父母的教育下,他们一边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一边勤奋学习,把对生活的艰辛转化

为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积极主动,在生活中充满活力,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虽然在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较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条件是辨证的。如何将留守儿童的不利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是需要我们探讨的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二)、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问题。外出务工家长将子女的德育教育寄望于学校,而学校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也难以实现,加之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纵容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管教,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人际关系冷漠,自我意识低下,纪律散漫,放任自流,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出现行为偏差,思想偏极。如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喝酒、赌博、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

(三)、留守儿童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问题。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的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父母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心灵关怀的渴求和对感情交流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一些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于是便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性格缺陷的心理问题,甚至由此而引发的行为的偏差、价值扭曲引起重大的安全隐患。

(四)、留守儿童的外界诱惑问题。留守儿童的年龄刚好处在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教育、管理而容易造成是非意识淡薄,分不清好坏。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更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根本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现阶段,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而社会上一些不法娱乐场所为了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不能自拨。加上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有的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及建议

为切实解决我乡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

(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导作用。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方面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应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强化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的教育关系。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亲情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的方式,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二)、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各中小学校是直接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实体,为了使我乡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上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呵护,我乡中心学校认真实施《鸡场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对我乡留守儿童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1、实行留守儿童动态管理。完善了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创建了留守儿童档案联系卡制度,组织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并定期进行家访,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等。

2、开辟留守儿童活动空间。展示留守儿童的活动资料,张贴其书画作品等,开通学校“亲情热线”,方便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联系;开通“师长热线”,方便外出务工家长与班主任联系;各学校已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上的帮助。

3、实行同帮、同学、同玩制度。各学校从高年级学生中发展学生辅导员,利用课余时间为低年级留守儿童辅导作业,交流谈心,开展活动等。

4、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与留守儿童结对,中心校通过设立爱心基金、捐助学习用品、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争取经费支持,给予留守儿童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关爱。

5、推行寄宿制管理。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给基层以项目财力支持,扩大寄宿制学校的覆盖面,并按照实际留宿的留守儿童数量,发放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让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吃住。一是可以解决家中无人照顾的问题,二是方便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提高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谈心,发展积极向上、开朗健康的性格和心理。四是可以排除留守儿童上学往返途中的安全隐患。五是容易唤起留守儿童的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

(三)、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

1、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呵护网络。村支两委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针对各类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更切合实际地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建立村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农村基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村支两委负责,统筹村完小及点校学校教师、村妇联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的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3、大力发展乡域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努力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致富的门路,以此减少外出务工现象。

4、净化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要彻底清理校园周边的一些不健康娱乐场所,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国家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户籍制度。允许务工流入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子女进城读书门槛,改革户籍制度,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从制度上促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总之,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所以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各界组织、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携起手来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帮助,并从物质、精神上给予积极的投入,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确保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本篇文章针对幼儿教育中的情境游戏应用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情境游戏的作用与笔者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教学策略,其中包括合理化设计情境游戏步骤、合理化控制情境游戏的难易程度以及保证情境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等等。

由于幼儿的生理与心理都与成年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因此他们更加青睐于富有创造力与趣味性的学习活动,幼儿教师不能够运用规范成人的社会规则来教育幼儿,而是要选择令他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在幼儿教育中科学化应用情境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的良好发展,而且还能够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水平。

1 幼儿教育中应用情境游戏的作用

1.1 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在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者都开始认识到了开展情境游戏活动的重要性。经过反复多次的教学实践证明,利用游戏活动来替代规范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幼儿更加热爱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且还能够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变得更加快乐,十分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1.2 丰富幼儿的知识内涵

在情境游戏当中包含了多元化的知识内容,幼儿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均会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提高。在情境游戏活动中,幼儿经常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他们能够在教育者的引导之下自行处理一些问题,从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当中验证很多想法,从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惊喜。例如在进行吹泡泡的游戏时,孩子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我吹出的泡泡没有其他小朋友大呢?为什么用肥皂水能吹出泡泡呢?如果我换上一个更加粗一些的管子,会怎么样呢?为什么泡泡是透明的呢?等等,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开发,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养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2.1 合理化设计情境游戏步骤

纵观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现状来看,绝大多数的幼儿教育者所采用的均为自由游戏与定向游戏两种,孩子们只能够被动的听取老师的安排,在很多时候并不喜欢由老师所设计的游戏活动,从而在参与的过程中也表现的兴趣平平。而通过在幼儿教育中应用情境游戏则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来有针对性的选择游戏内容,并将幼儿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培养幼儿学习自信的同时激发出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在开展名为“美食大世界”的情情境游戏时,教育者要预先准备出带有不同角色的名牌卡片,让幼儿分别扮演出餐厅老板、厨师、服务员、迎宾员以及食客等等,而后将角色名牌贴到幼儿的胸前。当客人进入到餐厅以后,迎宾员需要将客人带到空位上,服务员要立即上前帮助客人点餐,将点餐卡片交给厨师,厨师负责将菜肴做好以后再由服务员端给食客,当食客用餐完毕后,餐厅老板要出面结账,最后客人离开美食大世界。通过这个十分完整的情境游戏,幼儿不仅掌握了在餐厅中所要应用到的礼貌和交际用语,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增强幼儿教育的交互性。

2.2 合理化控制情境游戏的难易程度

当幼儿教育者在设计情境游戏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现状来把握好情境游戏的难易程度,如果游戏内容被设置的过于简单,那么幼儿就比较容易在参与游戏时产生骄傲心理,如果游戏内容过于困难,那么又会打消掉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从而产生挫败感。为此,幼儿教师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幼儿身边来了解他们的真实状态,以朋友的角度入手来聆听孩子们的真实想法。

例如在开展手工制作课程时,幼儿需要利用软纸来制作出装饰花,教育者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情境:小明家中来了很多小伙伴,他想要送给每个小伙伴一朵美丽的装饰花,请各位小朋友帮助他吧。由于装饰花的制作比较繁琐,因此教育者可以先向幼儿演示1-2两次折叠方法,而后将他们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在集体的氛围中来互相帮助。

2.3 保证情境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生活

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十分匮乏,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教育者要尽可能的选择一些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情境游戏,避免让他们对游戏内容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

例如,绝大多数的幼儿都非常喜爱《爱探险朵拉》这部动画片,教育者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来为孩子们设计游戏场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朵拉商店”中的人物角色,当朵拉商店中的售货员确定好后,其他幼儿就可以以顾客的身份进入商店来购买物品。此外,教育者还要挑选一名学生扮演捣蛋鬼的角色,不停的打乱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交流思路,以此来让整个情境游戏活动变得更加灵活、生动。

(作者单位:赤峰市新城蒙古族幼儿园)

第三篇:浅谈对待小学双差生的教育态度和转化策略

牟定县凤屯中心小学龙丰完小 李婷

所谓双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行为习惯差。由于双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必然是双差生更差。下面就小学双差生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工作者应持有的态度、转化措施谈谈我的体会,供同仁们斧正。

一、双差生产生的原因:

寻找一下双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有的因纪律观念淡薄,有的因基础薄弱,有的因家教不当,有的因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因学校教育不当,有的因智力发育迟缓,有的因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因要求自己不严格,还有的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要转化双差生,必须深入实际调查双差生形成的原因,根据每个双差生的特点,因人因材施教,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双差生问题,双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1

二、教育工作者对待双差生应有的态度: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呢?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转变双差生已成为长期困扰教育工作者的难点,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这是搞好素质教育的一大举措。因而对占有一定比例的双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1、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双差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双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

2、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双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3、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首先要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双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双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4、关心爱护双差生。要“三心两意”。三心:即爱心、耐心、关心;两意:即在意但不要刻意。厚爱双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 2 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双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双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双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双差生的进步和发展。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双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三、双差生的识别与转变

识别双差生、辅导双差生、转变双差生,首先要弄清双差生是什么样的双差生,再摸清差的原因,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对症下药,这样双差生才能有所提高或有更大发展。

1、双差生。这类学生一般都是纪律差、学习差,但智力发展较好。造成双差的原因是家庭好,在家长的娇生惯养中养成了不良习惯,在校不学习、不守纪律;另一种是家庭、社会不良现象影响造成的,这些学生对事物认识不清,非智力因素差,自己管不住自己。对这类双差生,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研究转化双差生的办法,然后向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帮助他们分清是非,并经常督促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及非智力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有所改变。

3

2、积累造成双差生。在群体的教学中,多数学生在学习某一内容时,不可避免地总会有些失误。原有的失误和新的失误混杂在一起,就形成在学习时更大的基础障碍和心理障碍,这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双差生。面对这类学生,教师要主动找他们谈心、教育他们要勇敢些,经常向他们讲些“学而不厌”的道理,并要有耐心,多开“小灶”,让他们尽快跟上同学们。另一个是主动防范群体教学中的失误积累,及时进行“评价—反廓矫正”。在时间上,课上与课后结合,以课上为主;在方式上,个别辅导,因才施教,也可让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一帮一一对红”,这样一来,不仅对双差生有利,对优生也能起到促进智能发展,和培养其友爱精神及对同学、对集体产生义务感和责任心的作用。

3、很用功,但学习不开窍的双差生。这类学生是对某一个讲数遍的、较简单的问题仍不解其意的学生。这是由于学生智能的弱点和弱点有的发展早,有的发展迟造成的。对这类学生,教师也不可灰心而丢掉不管。要发现他们的爱好和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只要使其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使其学习得到惊人的发展,从而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教师只要有信心、有决心,正确对待双差生,真正做好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就一定会搞好教书育人工作。

第四篇:浅谈高校创业教育瓶颈及策略论文

目前,国家对兼具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全能型人才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因此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进一步培养大量全能型人才成为他们的重要任务。在创新理念发展的不断推动下,我国政府对高校创业教育方面也是相当的重视。此外,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则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响应。其不仅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各高校而言做好该项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实施创新驱动新业态对于解决创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是极其有效的。1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意义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该会上,联合国对创业教育这个理念首次予以了高度重视。自此,创业教育这个理念首先成为国外的热点词汇。而在此几十年后,创业教育的理念在中国也有了极大的推广。在当今技术科技以及经济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大学生作为我国建设社会的后备军,就业形势却日渐严峻,因而,为了解决我国人力资源快速膨胀的这一境况,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予以支持,因而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时至今日,创新教育成为高校的一个热点话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也并非不可预料的,因为创业教育本身对于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人生生涯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现实是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系统严重滞后,因此,以中国自身的教育理念为主,以借鉴与学习西方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为辅,积极提高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成为我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

2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落后、不完善是阻滞高校创业时效性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符促使中国有了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发展一样,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之路应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缺陷相互弥补。在当今教育事业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是不可阻挡的发展之趋势,因而,加大高效创业教育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发展。高校创业教育不应只考虑当下教育体制的稳固性,它应同时考虑到当下与未来教育体制能否长远适用与留存下去。鉴于此,提出一个完善的教育体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必要的一点就是教育体制的提出者必须对当今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再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进而提出一个相对全面的教育体制。只有在对创业教育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提出这样的体制。一些专业课老师自身对创业教育的本身不够到位同时他自身也没有创业经历,他们对于创业理论的知识了解不够又缺乏实践创新能力,这导致他们对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更新远远落后于社会对这两点的需求。针对此现象,教育机构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的力度需要加大。只有在确保老师有足够多的创业教育经验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与学校之间互动性不强是由于企业家认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支持常常会耗费掉他们很多资金、物力与人力。他们希望在不侵害自身利益的同时与学校合作以助学校完成大学生的创业工作,然而事实与他们的想法相违背。支持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没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反而花掉了他们大量的物资,故其对该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之所以导致企业家们存在这样的心理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政府和学校的责任,与他们企业方无任何关系。而想要确保合作的继续进行需要给双方都带来一定的利益,因此学校如何与企业家达成资源的互利与双向的收益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3解决创业教育问题的具体措施

3.1借助政府力量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项目之一。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有必要对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对创业的错误的认识观予以纠正,并应对创业的途径与指导予以完善,通过制定及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促成创业教育体制的迅速完善。但在完善法规政策时一定要注意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性格品性,有目的的对创业教育过程中实施的畸形政策予以纠正,并对所制定的不合适的法律法规进行及时的调整,切不可因小失大。除此之外,应对大学生创业信息交流平台给予一定的保护,以确保其安全性,尽量不要让有志创业的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遭到破坏。

3.2动员各高校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

绝大多数高校传统的教育理念便是注重大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普及,其次的一点便是对其身体素质的重视,而常常忽略学生们在创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然也不会在这一方面对其进行统一的教育,这也是导致高校创业教育严重滞后的一大原因。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的创业教育水平,国家应该要求高校开设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让创业连续的观念深入学生内心,进而才会推动其行动上对创业的实践。此外,学校也应该对不同年纪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创业教育,在每一届新生入学后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上的灌输,让此观念在开始阶段便牢牢的被记忆在他们的脑海,让他们对创业教育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既要掌握当今世界格局下国内国外创业教育体制的差异性,也要了解本国创业教育知识以及国家对此制定的法律法规等。

3.3充实师资力量,培养一批专业化的教师团队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高校的教育工作亦是如此。为了使学校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为了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高校而言培养一批既有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专业性教师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教师具有跟随时代发展的专业知识是很重要的,社会发展了,人的思想观念依然停留在过去是万万不可能适应当今这样发展迅猛的时代,因此高校需要的应该是一批创业教育观念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教师。其次,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将自身全部经验耐心的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赚取工资而浮夸了事。最后,学校有必要鼓励教师到外边的企业挂职锻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业教育水平,这也是对他们一种变向的培训。而且这也是使教师真正处于创业环境下的一种培训,相对其他培训而言更具有一定的切实意义,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水平。

4结语

实施创新教育驱动发展战略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而要做好该项任务要求我们格外注意创业教育中的难题并通过有效的解决方式消除障碍,方能确保我国各高校这项工作的进展。现今绝大多数高校由于其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导致其发展受阻。因此,为了增强高校教育的实效性,各高校需提出一个切合实际的措施来改变这样不好的局面。我们在此基础上,就要不仅促进传统式高校教育与现代高效创业教育的发展相协调,也要改革各大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弊端与态度,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与大力推广之势。

作者:童媛媛 单位:桂林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辉,陆志荣.提高高校创业时效性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2):160-161.

[2]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83-84.

[3]谢云锋.新兴产业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5(9):145-146.

第五篇:浅谈农村教育现状和原因分析及其改进策略

姓名:马仲武 学号:201012868912 专业:教育管理 工作单位:出水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如一声春雷划破了中国教育的上空。我国在人口众多、教育水平有待完善的情况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较高素质人才,而且提高了我国整体的文化素质。但是,目前农村教育形式还不容乐观。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的各种缺陷依然使农村教育步履维艰。就目前农村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建议。望能加深大家对农村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关注农村教育实情,积极建设农村教育,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质的飞跃。

关键词: 农村教育 现状 原因 改进 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已基本完成九年制普及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的任务。人均受教育程度达9年甚至12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农村教育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有待改进。

一、当前我国农村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供给城乡差距明显

中国人均教育方面投入少,且偏重于城市,尤其偏向城市的重点学校。加上资金下拨后的层层克扣,使得直接用于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比较微薄。政府重视城市轻农村,使我国在教育方面出现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现有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体育器材较少,课余时间只能轮流玩、没有轮到的同学只能眺望窗外。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丰富的体育器材往往成了城市学生的专利,教育资源的供给出现了严重的城乡二分化。

2、师资结构老化,优秀教师稳不住

“振兴教育靠教师”优良师资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据统计,我省中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毕业的学历很少,多数是在职提升学历。由于农村教育教学环境的制约,教师队伍老龄化,学历水平偏低,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教师多数靠的是学校所学的一点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从教后缺乏集中系统的理论、理念及手段的提高机会,一直以来只是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任教。即使近年来部分教师取得了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也只是有名而无实,学历是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却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

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绝大多数任课教师是兼职的 “全能型”老师,多年来都是老一套,尽管开展新课程改革,不少教师仍是穿新鞋走老路 没有理解新课改的实质,只学到了新课改的模式。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而且教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相对较窄。教法陈旧、观念落后,面对新形势下地素质教育,这种现状很难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其次,师资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教师待遇较差,特岗教师留不住等,制约着农村教育发展。

3、家庭教育空白,学生缺失家庭辅导,教师工作负担重。

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本来不是很高,加上农村家庭教育普遍还是一片空白,大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或者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学生在学校学的一点知识在家里得不到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不佳。同时,农村学生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让留守儿童的数量日渐增加,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更加严重。因此,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这从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负担,阻碍了农村教育向前发展的步伐。

4、农村中小学教研缺乏活力,成效不大。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科课程又多,特别是一些边远小学里每位教师要教

三、四门课程,还要必须做好备课、讲课、批改、辅导、考试、班级管理、安全等常规工作。特别是安全工作,家长担心、教师操心、学校提心吊胆,因为如此,学校和教师不得不在安全工作上花费更多的精力,“安全第一”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全员集中教研、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校本培训、政治学习只能是挤时间、抢时间,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去钻研新课程改革,去开展教研活动。因而造成不少教师忙于应付,手忙脚乱,心力交瘁,教研、教学相脱离,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许多教师依然是“经验型”、“辛苦型”。“研究型”、“创造型”教师在农村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和安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的培训,课改很大程度上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5、农民收入水平低,教育负担过重,且教育观念落后。

我国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存在着明显差距。我国目前城市居民收入远远高于农村收入,而农村收入偏低,孩子相对较多,导致日常开支大,使许多家庭不原让大孩子读书。不仅仅是降低了农村教育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农村教育的观念落后,近年来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贫困农村已传播,但这也不仅仅是无稽之谈。据统计,大部分农村地区高中毕业生毕业后要回到农村发展,尤其农业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这种迹象使农民更加确定了投资教育是种消费的观念,而缺乏教育的投入是生产投入,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任务教育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缺乏教育负担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的任务观念。这些落后陈旧的教育观念制约了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

6、上级下发文件和学校建设的制度有些只是一纸空文,落实不好。

在农村中小学,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一堆堆上级下方的文件和一套又一套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安全工作、后勤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细之又细,但很多都只是一纸空文,只流于形式,不真正加以落实,上级下发的文件不认真执行,文件的权威性发挥不起来,农村中小学和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也一个样,就因为学校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估和考核机制还不完善,广大农村小学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不起来。

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按照“依法治教、优质均衡、软硬件并举”的原则,遵循“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设施设备、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均衡发展。

二、原因分析

农村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1、长期以来重效率轻水平的发展模式扩大了城乡差距

首先,在外部,各级政府在追求财政收入的主导思想下,将财力集中起来投入到更有经济效率的领域。厚此薄彼,忽视了基础教育的领域的发展;在内部,为追求升学率,为追求教育投资更有效,我国基础政府的教育资源向城镇中心学校、重点学校倾斜,忽视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平发展。其次,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相应地对教育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讲,经济落后是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对教育的支付能力相对不足,降低了农村教育的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也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生活和生产并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知识,许多农民从未亲身体验感受到教育的明显收益,从而也形成了轻视教育的落后观念。

2、农村教师专业水平低、待遇差、教学压力大,使得农村师资结构老化。

农村的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艰苦,加之农村教师的工资长期以来偏低;因此很多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大学生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城市教师也不愿被调入农村任教,致使农村教师严重缺额。大多数教师老龄化,他们的工龄长,知识处于停滞状态,知识层次低,缺乏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对现在的新教材难以适应,“照本宣科”“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农村教学质量和农村教育的发展。

农村教师在评职称方面的机会也比城市教师少得多。如果县农村小学初中教师合起来,可评高级职称的教师很少,不如城市高级中学的高级教师机会多,职称比例失衡的现象特别突出。另外,大多农村学校均位于小镇或偏远乡村,交通条件差,生活出行非常不便。而且农村教师负担一般很重,尤其在一些村校还出现一名教师教授多个年级的现象,面对

偏低的工资待遇和差得工作环境,使得农村教师的进口难,流失自然不可避免,很多稍有点关系的教师都通过各种渠道调到城区学校或城市学校去了。

农村教师培训提高难。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存在“一少量多”现象,即平常培训少,考级培训多,考级的费用多。由于受制于经济和交通条件,农村学校无法真正地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使得不少农村教师想去经济条件好,专业发展机会多的城市。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难。农村学校学生以留守少年儿童为主,这是和城市学校学生的一个明显差异。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关心,再加上很多留守老人无精力,也无能力过问小孩的思想行为与学习情况,造成孩子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师在思想、学习、物质和精神上都要花费相当大的精力来帮助留守儿童。因此让教师背负上了既当爹又当娘的角色的沉重负担。

3、农村辍学现象严重与农村教育条件差,素质教育不到位校园活动少,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农村父母观念落后相关。

家长看到同是外出打工,高中毕业生并不比小学毕业生有明显优势,甚至大学毕业生也不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于是不少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前景并不看好,信心度明显下降,“读书无用论”已在事实上泛起。再加上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济,就更不愿意冒险投资供孩子去读书。认为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还不如让孩子早早出去打工、早赚钱、早成家。于是许多农村学生便主动退出中考、高考的竞争。这也正是农村每年有很多初中学生没有参加中考,提前流向社会,以及许多应届毕业生放弃高考的主要原因。

三、改进策略

(一)、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中。应做到:第一,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在“知识”上留有余地,并提供适量时间让学生提问。第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第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第五,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学习精神。要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学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若把教学现象仅当做教师与学生问的双边互动过程来认识,则过于简单化。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更有力。

(二)、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英语、体、音、美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

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在龙华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推荐村级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精心组织实施“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为农村教育培育希望的种子。要积极打造一支师德过硬、专业水平高、教研能力强、有一定科研能力、在学校及周边学校教育教学方面起带头引领作用的农村骨干教师队伍。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郊薄弱学校的需求。加强教师队伍的配置管理,各市区要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促进农村学校配足配齐合格教师。

(三)、健全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业绩的评估和奖惩制度,增强其公平性和科学性。 首先,应规范教师考核方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考核应主要由教师所在学校来组织,中心学校和教育局主要负责监视学校考核工作是否公平、公开、公平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其次,要全面考核,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教师的考核不应只盯在学生成绩上,应当从德、能、勤、绩等多方面去考核,尤其要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考核,农村教师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这些方面明显落伍于城市学校,所以更需要努力赶上。再次,考核主体要多元化。单靠学校引导及教师互评的方式是远远无法评价教师工作的全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考核应把学生、学生家长、村干部等人员纳入考核主体,更能增强教师考核评价的客观公平性。另外,要注意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真正的目的在于通过考核成果的反馈,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使用考核成果对教师进行奖惩时,一定要慎重,应注意避免引起教师的逆反心理。在公平公平的前提下,对考核不理想者要给予辅助与指导,找到原因,促进他们积极改进。只要学校科学合理地对教师进行考核并保证教师考核制度的规范执行,就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还要建立健全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和城区教师支教制度,要把培训送到校,将课送上门,为农村教师送上优质培训资源,共享课改成果,实现城乡教育共同发展。

四、总结

总之,中国教育的所有新疾都在农村教育中有所反映,而且农村教育还存在不少特殊的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政府应加大投入,锐意改革,以一系列之有效的举措来解决农村教育多年的积弊。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农村教育尽快赶上城市教育的步伐,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社会也应重点关注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亦可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宝贵意见,尽我们所能为农村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时代论文网

2、中国教育文摘

3、《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调查与对策分析》

上一篇:趣味标点趣味小故事下一篇:浅谈企业的品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