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与评价

2022-09-11

读图是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必须的方式。读图能力也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低年级孩子一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课本根据这一认知特点, 通过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画面呈现数学条件和数学问题。在低年级阶段, 培养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尤为重要。

一、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基本内涵

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包括什么内容?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可以从下面的结构体系图示来分析:

由上图可知, 小学生数学读图能力, 包括:图画情境观察能力、数量关系分析能力、数学规律发现能力、数学问题求解能力。其中, 数量关系分析能力是读图能力的核心, 这个核心包括三个层次:数量性质识别能力、数量关系把握能力、数学问题联想能力。

二、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 有序读

培养学生有序、有目的的观察能力,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可以避免“漏数”或“重复数”。有序地观察, 有序地思考, 这是数学重要的思想和方法。例如, 教材P2-3的“数一数”教学, 刚入学的儿童虽然已会看图, 但观察时随意性大, 目的性不强, 往往只注意图画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观察也比较肤浅。可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画面, 有序、完整地说出整个插图所表达的意思。然后, 再让学生按图中人物的性别、人物之间关系、活动情景和不同的景物进行分类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提问:图中有几位老师?有几个学生?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几棵树?……引导学生通过数数, 渗透自然数的概念, 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学生通过看看、数数、想想, 有目的地观察画面, 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有的孩子在读图后能够搜集到一定的信息, 但不会表述。这时候, 老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 然后, 逐步培养学生表述能力, 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 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二) 图文结合读

在教材P57“用数学”的整个探究阶段,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 突出本课的重难点。如:文字信息和看图, 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看文字信息和看图哪个方法更准确?为什么用加法?为什么用减法?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图的意思等。较好地体现了本课的重点, 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引导孩子去思考, 去探究, 去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有效选择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感知解决一个问题应具备的条件,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由于本课的主题图信息量大, 有三个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后面的练习中, 加强指导学生读懂题意, 通过图文结合读, 有顺序的完整的表达题意, 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联系生活实际读

在教材P24《认识加法》教学中, 重点是通过熟悉的情境观察, 语言的交流表达, 操作演示等活动, 使学生体验并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 使学生能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 并能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用小磁扣摆清楚。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理解合并的意思, 为理解加法的含义奠定基础。通过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描述3+1=4的意思,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学生在大量语言的表述上由直观图抽象出数学算式, 并能结合具体的图说清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使学生能从多角度理解合并的意思。在读图练习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的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 让学生借助于熟悉的生活事例学习数学,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周围的事物, 从而充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画数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抓问读

在教材P97“不同角度解决问题”教学中,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从问题入手, 要解决这个问题, 你需要找到什么信息?”, 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信息, 根据已有解决这种问题的经验。可以通过摆学具理解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 还可以用简单的图形, 画一画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说说你画的图表示什么意思?捕捉、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长期“抓问读”的训练, 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

(五) 筛选读

在教材P57“用数学”的练习中, 有一道练习题, 图中呈现了多条信息:一共有8只鸡, 图中有2只母鸡和部分小鸡, 走开了四只小鸡, 问题是还剩几只小鸡?本题意在问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逐步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能正确的解答。其中的安排了两只母鸡作为干扰信息, 意图在使学生进步感受到感受到解决问题要帅选找准有用的信息。在教学中, “筛选读”解决问题是学生读图训练的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

(六) 画图读

在教材P79解决问题例6中, 通过学生“画示意图”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重要手段, 注重画图策略的指导, 注意培养学生调动已有认知经验, 通过尝试、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此过程中, 应注重对学生数数、画图、推理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与归纳, 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七) 演示读

在教材第26页认识减法的教学中, 先老师演示:拿出4支铅笔, 在去掉1支, 说一说, 你看到了什么?课件演示课本第26页例题:小丑手中飘走1个气球的过程, 让学生认真观察从动画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再通过操作演示:像这样飘走、拿走、飞走、吃了、坏了、破了等等, 都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 求剩下部分, 用减法计算。这样分层教学, 首先以实物演示作铺垫,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 并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来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直达教学目标。课件的演示,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了学生理解减法算式的含义。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 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减法算式意义的理解, 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八) 操作读

操作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是几乎每节课都会涉及到的。如在P42教学一图四式中, 学生加法时要求到:一边摆5个圆片, 一边摆1个圆片, 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学生列式5+1或1+5。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又在哪里?引导学生发现:在这两个算式中, 相加的两个数相同, 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同。学习减法时要求到:摆6个圆片, 先去掉1个圆片, 教师:“你能根据这个动作写一个减法算式吗?” (6-1=5) ;然后, 从6个圆片中去掉5个, 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又写出减法算式6-5=1。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和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通过摆一摆, 理解“一图四式”, 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九) 情景表演读

在解决问题中,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难以理解题意时, 常常会用到情景表演。如:师:一群小朋友排队参观熊猫园, 小丽排第10, 小宇平排第15, 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呢?先理解小丽和小宇之间, 之间的意思就是小丽和小宇中间, 不算小丽和小宇。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部分学生就露出了为难的情绪。这时就可以请10个同学上来排排队。只要定出小丽和小宇的位置, 再看他们中间有几个人就可以了, 这样解决问题就更方便了。这样的情景表演读, 调动已有排队经验排一排队, 通过动态演绎、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十) 联想读

在教学8、9的加减法是时, 问道:看到6+2=8你还能想到哪些算式?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学具, 写一写算式, 联想出其他3个算式, 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沟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深化对加减法之间关系的认识。练习中:4+5=9, 9-5=?, 学习了加法后, 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 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十一) 对比读

在教材P97“不同角度解决问题”教学中, 通过对比同一问题, 不同的算式。培养多角度的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同一幅图, 为什么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呢?理解对于同一幅图观察的角度不同, 获取的学信息也会不同。自主探究, 比较异同7+8=15 (人) 和9+6=15 (人) 你们为什么都想到用加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他们的解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个算是的结果都是15人呢?通过比较的方式加深理解, 明确观察的角度不同列的算是不同, 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都是一样的。

三、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评价标准

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发展得怎么样?可以通过下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估, 发现问题, 进行深入的指导。

上一篇:泌尿外科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下一篇:构建专业供销信用打造“三位一体”农村新型蛋鸡养殖合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