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探讨

2022-10-23

1 前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是在生产与服务第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运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用人单位要求这种人才毕业后能立刻上岗, 熟练操作, 能迅速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 这就是高职教育的“技术性”特点。高职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专业设置的职业取向, 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设置专业, 这就是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

2 问题的提出

我们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查和得到的反馈信息, 许多模具等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毕业学生被推荐到工厂工作, 并不能立刻上岗、熟练操作。在当前这种以岗定人的经济时代, 各企业需要的都是能顶岗的熟练技术工人, 但许多毕业生从事一般普工的工作, 甚至做了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这种状况不仅反映出我们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没有达到, 而且也说明我们现有的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 这种现象应该值得我们反思。

高职院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到工厂就能立刻上岗, 熟练操作呢?我认为用一句通俗话来表达就是:生产一线需要的知识就是学校要讲授的知识, 学校内的实训完全是“工厂式”的, 简而言之就是:学生针对“职业”学习“技术”, 教师针对“职业”教“技术”。

3 应对的措施

针对“职业”教“技术”的教学模式, 是针对高职教育而得出的, 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应该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模式, 它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的特点, 是当代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具体应用。实行这种教学模式, 就从它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具体实施。

3.1 选用生产一线需要的知识

对于不同专业, 生产一线所需要的知识是不同的。比如, 模具等机械制造类专业, 生产一线所需要的知识首先就是识读零件图, 要读懂零件图, 需掌据以下知识:第一, 机械制图知识;第二, 零件尺寸、形状精度要求;第三, 零件的技术要求;第四, 零件的加工工艺;第五, 零件的装配。其中第一, 第二, 第四属于基础知识和技能, 它们对应的是“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加工工艺”, 第三, 第五属于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其中专业基础知识对应的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基础”。专业知识依各专业而异,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则侧重于冷冲模, 塑料模, 还有压铸模等等来选学。

这些课程可能大部分院校都会安排, 其内容也都有相应的教材, 而且全面、系统。但是, 如果在实际教学中真按照这些教材全面系统地讲授, 实践证明:因为要学的内容太多, 有些内容太深, 学生们不知道自已将来从事的工作究竟需要什么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于是产生恐学、厌学心理, 教学效果差。这个问题是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理论够用”原则是大家在高等职业理论教学实践中达成的共识, 但理论够用中这个“够用”在教学实践中怎么去把握则非易事。我认为“理论够用”标准应以生产一线需要什么知识作为衡量标准, 要把握好这个标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 授课教师应经常深入相关专业的工厂生产一线, 了解生产现场的生产工艺过程, 感受实际生产过程, 准确地把握理论教学的内容和深度。第二, 从事高职高专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 因为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就是生产一线, 如果教师具备技师或工程师的技能水平, 甚至具备多年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 那么这样的教师对“理论够用”的尺度把握将会非常到位。

具备这两个条件后, 就是教材的选定, 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确定:

(1) 利用现有的教材, 但应根据专业特点和生产一线实际, 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取舍。比如《机械基础》,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以及专业课等课程同样根据各专业的特点, 采用实用原则——理论够用就行, 牢记“满足生产一线的知识需要”这一宗旨。

(2) 自编教材, 特别是采用“定单式教学”的专业;教师一定要深入到学生将要从事的岗位生产一线中去调研, 了解生产一线的工作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 以此来编写教材。要做好这一工作, 教师一定要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能力。

3.2 采用“工厂式”的实训教学

前面已有论述,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主要定位于生产一线, 具有较强的职业定位。因此, 实践教学应为高职教育的重点。目前, 大部分院校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和校内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式, 但绝大部分校企合作模式并没有按实训计划给学生综合实训, 况且工厂企业设备管理较严, 特别是高、精、尖的设备, 不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因此, 现实地选择应该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放校内的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只是辅助, 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厂的管理和运作, 以及产品加工的整个工艺过程。

既然以校内实习为主, 为使学生毕业就能“零距离上岗”, 那么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和运作就应该是“工厂式”的。

(1) “工厂式”运作的实训基地

首先根据专业特点配置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通过对工厂企业生产一线的进行考查, 以此来配置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 包括普通设备、数控设备、各种工具、量具等, 使实训基地设备、仪器齐全。第二, 制定工厂式的管理标准。加工工艺规则, 车间安全管理规则, 设备管理规则, 设备维护和保养规则, 设备安全操作规则等。第三, 配置熟悉工厂业务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包括设备员, 材料和工卡量具管理员, 加工工艺员和实训指导教师等。

(2) 制定工厂式的实训 (生产) 计划

模拟工厂生产一线零件加工工艺过程, 比如模具专业在实训时可以分组制作一副典型结构的模具, 把各零件图在组内分配, 使每个学生都有零件加工, 每个零件都要在工艺员 (或实训老师) 的指导下, 按照工厂生产一线工艺过程, 填写机加工工艺过程卡, 包含备料, 预处理, 粗加工, 精加工, 热处理, 精磨或抛光等内容。

4 结语

通过紧紧地围绕“职业”教“技术”, 学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的同时, 亲自经历生产一线的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 毕业后到了生产一线就不会有陌生感, 也能较熟练地立刻上岗操作。真正达到了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 运用工厂生产模式, 按照学生针对“职业”学习“技术”, 教师针对“职业”教“技术”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 使学生毕业就能“零距离上岗”真正达到了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模式,零距离上岗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下一篇:对有效教研促进有效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