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探讨

2022-09-10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阵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时代性、先进性的特点,但是其也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沃土,通过对传统文化精华的汲取,进而发挥在学生思想教育上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核心和标志,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指导,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基于伦理道德的文化系统,简单概括来说为四维八德、五伦五常。在具体的实践中讲求和谐有序,同时注重对仁义礼智信的践行,一直以来都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和境界,所以思想道德建设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动力,是传承和发展中的关键[1]。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对民族精神的培养和弘扬,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进而使学生能够为民族的发展而奋发图强,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面貌。

文化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是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和传承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完儒家圣地后,指出在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发展中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古为今用,要注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势利导,不断的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作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孕育文化发展的母体,因此其不仅能够铸就辉煌的历史,同时也可以指导时代的发展。

在时代精神的塑造中,还需要认真的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创新,深入挖掘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仁爱、诚信、正义以及和合的价值,进而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养料[2]。高职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各类文化形式和载体的应用,进而为中华民族创造丰富的精神财富。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与传统文化背离

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分析可见,思政教育课堂授课的方式主要以灌输的方式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使学生感到反感。同时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情况调查来看,与传统文化严重背离。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动向调查可见,有40%的学生希望在毕业后可以过上休闲的小资生活;有45%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够过上舒适的白领生活,而真正愿意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的人仅为15%左右;同时有60%左右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参加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72%的学生对班级的事物不关心。通过这些数据也体现出当前的高职学生价值观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而这也隐藏着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淡漠状态。当前随着文化的融合,西方的文化开始逐渐走入到高校中,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开始出现“唯我独尊”“享乐主义”等思想,缺乏诚信、亲和、敬业的传统文化信仰。而且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认识,所以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明显的传统文化断裂的情况。

(二)学生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不高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的恶性犯罪事件不断的增加,从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留学生刺母事件以及复旦投毒事件层出不穷。同时产生这些悲剧的原因无法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但是就其本质来说,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价值观混乱、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规划[3]。正如现代很多博士和硕士生导师在对自己的学生评价中充满了失望,而失望的不是他们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而是道德的缺失。但是道德相对于知识来说是更重要的。

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教学的融合创新

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主要课程,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还需要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并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思政教育进行创新,发挥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

(一)发挥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传承核心作用

首先,加强对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当前社会正处于多元化的价值观状态,任何人都无法指出一个标准化的生活规范,在传统文化和物质文明的冲突下,传统的伦理道德在现代的教化意义开始弱化。所以高职院校还需要从基本的传统文化的核心伦理道德教育来规范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使学生明白人伦大道、尊师重道、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宽容、理解、合作和团结的信念,同时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与自然亲近和相处之道,进而为学生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成长奠定基础。其次,注重圣贤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经典是经过文字的编撰和著述,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同时也是我国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体系,其中蕴含着人生的教育,包括对幼儿的养性、童蒙的养正、少年的养志以及成年的养德。通过经典的诵读,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进而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最后,强调对学生传统礼仪的示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对文字和思想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对行为的传承,因此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礼仪的培养。礼仪是一种在风俗习惯以及道德观念中逐渐形成的应用于正式场合的表达一定礼节的固定程序,包括学生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社交礼仪等等,这些虽然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无关,但是却是学生在社会生存和交际中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一个学生通往社会的必修课。通过礼仪的讲解和示范,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修养和品味。

(二)建立传统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传承体系

传统文化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属性,但是同样也是指导现代技术发展和思想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必须要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及现代创新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对抽象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道德本身就是知行的统一,所以在生活中学生也需要加强对仁义礼智信的践行,通过日常的生活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塑造学生的品行;此外,加强对校园学习与社会服务的衔接。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志愿者、社团组织以及校内外德育教育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加强道德实践,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提升,激励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领悟传统文化的意义,并逐渐的将这些理论上的内容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进而使学生不仅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为社会全面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实现课堂与网络的连接

在信息时代下,网络已经成为了学生课余时间接触最长的环境,虽然网络具有虚拟性,但是对思政理论教学却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思政教学中还需要能够注重网络教学的作用。通过网络与传统文化的衔接,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思政教学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有效的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和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同时在我国历届朝代的发展中,这些传统文化都扮演着重要的指导角色。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受到重大的冲击,进而导致学生的思想以及思政教学的课程等都与传统文化脱节。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如果失去传统文化将无从谈民族复兴。所以我国高职院校还需要注重在思政教育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正确思想观念的培养。

摘要: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也因此孕育和积淀了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国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也是以这些传统文化为思想指导,实现国家的发展和富强,所以当前我们也有必要继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教学中适当的融入传统文化,从而实现对教学的改革和对文化的传承。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融合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高职院校,思政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运萍.传统文化传承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创新研究[J].传承,2014,(10):66-67.

[2] 曹冬冬.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现代职业教育,2017,(19):170-171.

[3] 梅娟.试谈儒家文化传承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J].文教资料,2017,(1):149-150.

上一篇:论张炜小说的主题下一篇:基层队伍管理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