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Java平台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2022-09-12

《程序设计基础》是所有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入门课程, 在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 这门课程是以C语言为平台进行教学授课, 而在高职院校, 却是越来越多的专业却是选择以其它语言作为课程讲授平台, 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就是以Java语言为平台进行《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授课。

1 为什么选择Java语言为平台

《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 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基础入门课程, 突出的是“基础”两个字。它不要求学生掌握很高深的编程巧与编程技能, 只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里面最基础的入门语法知识, 如:八大数据类型, 变量定义, 条件选择分支结构, 三大循环结构等。在掌握基本语法同时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

Java语言主要用于网络编程, 以其开源及跨平台的独特魅力已经成编程领域一门举足轻重的语言。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系中越来越多的专业选择与Java语言进行对接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一点打通。如我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商业网站开发、软件测试等专业。

不同专业, 因核心专业课程不同, 对Java语言的学习, 不可能分配与软件开发专业相当的课时, 但这门语言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却不见得比软件开发专业轻。课时相对不足, 课程的核心位置却是不能有根本性的削减, 怎么协调好这个矛盾呢?

按照传统高校的授课模式, 《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 是以C语言为平台以老师为主体的方式进行讲授。很多语言都由C语言衍生而来, C语言是很多新语言的老祖宗, 学习了C语言再学习其它语言不会有根本性的障碍, C语言的思想跟其它很多语言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 学习了C语言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学习了编程的思想及理念。其次, 多数应用系统的底层结构是由C语言来实现的, C语言的执行效率优于其它的高级语言, 对于侧重于理论研究型的普通高等院校来说, 学习C语言既是通识教育的需要, 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但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 学习目标非常清晰,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掌握技能型的人才, 而不是理论研究型的人才。工学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高职院校就应该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每个专业学生的能力目标应该都非常明确。

基于以上几点, 选择与Java语言对接, 实行一点打通的专业, 以Java语言为平台讲授《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 可以消除平台跨度。Java语言虽然是由C语言衍生而来, 但每一门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法, 况且, C语言是面向过程的语言, Java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 两门语言存在较大的鸿沟。选择以Java语言为平台讲授《程序设计基础》, 学习完这门课程后直接学习Java语言的程序设计的相关课程, 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降低学习难度, 自然会提高学习效果。同时, Java语言为平台的《程序设计基础》比C语言为平台的《程序设计基础》更容易掌握上手, 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在本学期自己所带的几个专业班中, 有两个专业班在上一学期学习《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是以Java为平台, 而另外一个专业班则是以C语言为平台学习这门课程。本学期中学习《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时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一个专业班的学生吃力得多, 这一点可以得到证实。

2 以Java为平台的《程序设计基础》不是《Java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基础》与《Java程序设计》是两门不同的课程, 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是互相独立的, 不能混为一谈。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面向的对象的主体是大一的新生。大一的新生, 刚进入大学, 对很多东西都充满了好奇, 这个时候他们的学习热情是相对高涨, 积极主动性也比较强, 只要我们能引导得当, 就能在教学方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 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编程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重要一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程序设计基础》是大一新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 因而至关重要, 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将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态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头开好了, 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往前走, 能够很好的激励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计算机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当中, 每一门课程都互相紧扣, 那一环掉了都无法链成一体, 无法一点打通。高层专业课程是建筑在基础专业课程的之上, 入门都没找到门道, 自然也就无法深入到高层课程体系之中。学生连基础课程都没掌握好, 就会很快丧失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以Java语言为平台的《程序设计基础》讲授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 只是以Java平台作为环境载体。在该课程里面主要讲授的是:八大数据类型、变量、条件选择分支结构、三大循环结构等程序设计里面通用的语法及编程思想, 而不应该过多的涉及到面向对象等其它抽象的内容。

《Java程序设计》则是另一门与《程序设计基础》相关联, 而又相互独立的课程。两门课程都是以Java为平台作为编程授课环境搭建起来, 以Java为平台的《程序设计基础》是新人进入编程世界的入门课程, 《Java程序设计》则是建筑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之上。没有学习好前者, 学习后者将寸步难行。在《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中, 主要在《程序设计基础》基础上进一步讲授面向对象的理念、特征、要素, 让学生理解类与对象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 掌握抽象、继承、多态的使用。

由此可见, 无论是课程大纲、教学目标还是课程体系里面的层接关系, 两门课程都是不相同的, 不能混为一谈。

3 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 针对高职院校的校情, 学者专家早就提出了, 工学结合, 能力为主,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对应有一个能力目标, 即学完该门课程后, 学生应达到的某一个能力水平。

那我们《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 应培养那方面的能力目标呢?笔者个人认为, 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良好的习惯需要在早期加以引导慢慢的养成, 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需要我们在课堂加以适当的引导来养成。

《程序设计基础》本来就是针对新生的入门课程, 要求新生通过这门课程学习到很强的编程技能不现实, 但通过这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却是现实可行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后, 上课注意力集中, 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问题能及时的跟上来, 并在能动手模仿老师的教学案例。这一点是非常好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新人来说, 模仿案例, 敲代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十遍还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遍, 很多时候, 学生当时是听明白了, 但二三个钟头后可能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课后作业还是无法完成。

我院是一所笔记本IT院校, 在大一入学的第一学期每个学生即配有笔记本电脑, 因而以学生为主体, 讲做结合的实践教学便成为可能。在课堂上, 先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点, 并配以相应的教学案例, 接下来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堂时训, 同时教师到学生中巡查完成情况, 发现问题, 即时给予纠正和讲解。事实证明, 学生在听课时没有完全吸收消化的问题, 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都会暴露出来, 这样就能够及时的发现存在问题, 有的放矢, 提高了教学效果,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 结语

《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系所有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 在高职院校中, 依据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 结合实际选择以Java语言为平台进行该课程教学授课,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程跨度, 提高教学效果, 符合高职高专课程改革思想以及高职院校校情。

摘要:针对高职高专课程改革思想, 贯彻以技能为主导方针, 对传统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提出新的看法。根据高职高专实际情况, 以市场为导向, 突破传统, 提出以Java语言为平台讲授《程序设计基础》, 并作出相应的偿试。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Java平台,程序设计基础,入门课程

参考文献

[1] 何成林.Java语言学习方法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8 (31) :85.

[2] 关晓惠, 周志敏.高职高专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实践[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0 (4) :87~89.

[3] 袁安翠, 王公强.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1:76.

上一篇:关于往复式压缩机气阀故障的诊断下一篇:如何促进中小学体育小场地教学的有效开展